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2.88KB ,
资源ID:1265467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5467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docx

1、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1引言外语学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提高,而是处于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很难达到目的语这个理想的终点。1972年Selinker把这个现象定义为中介语的石化 (fossilization),此后相关研究、论著相继问世,中介语石化也成为目前二语和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2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中介语的石化概念是Selinker(1972)首先提出的:“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

2、。”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语言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状态,中介语是一种介于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个逐渐积累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整个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体(continuum) 。其理论假设是,中介语的始点是学习者的母语,然后随着目的语、知识的不断摄人,中介语逐渐向目的语靠拢。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以目的语为标准的不断调整和重组的连续体,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过程中所使用的过渡语言。中介语是第二语言认知中的必经之路。理论上,随着语言习得的逐步发展,中介语会渐渐接近直到达到目的语水平。然而大量实验表明,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程度后,中介语的某些特征就会趋于停滞状态,很难甚至无法消除,从而形成语言石化。后来,

3、Selinker (1992) 对石化现象进一步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Selinker 认为所有外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都会出现石化,使其语言能力无法达到本族语的水平。他把石化看成是存在于中介语中的一种心理机制,无论学习者年龄的大小,无论学习者得到多少有关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在其语言体系中总会出现不正确的二语/ 外语语言形式。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不正确形式都可定型或石化。这种现象在外语学习者学习的任何阶段均可出现,具有普遍性。Selinker & Lashmana

4、n (1992) 将石化现象定义修正为“学习者的中介语学习在还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之前就永久的停止了”,而且认为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中。Selinker认为语言石化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暂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暂时性石化指语言习得的稳定期,此时语言参数表现出平稳和静止的状态,也称为“冻结期”(Brown,2001)。只要有积极的内因和外因条件,这种现象是可以改变的。永久性石化指的是无论学习者获得多少关于目的语的指导,他们形成的中介语都将停留在这个状态中,无法进一步向目的语靠近,也永远无法达到目的语。这一定义强调了石化的永久性特征,确定了石化不再被认为是中介语的次系统的停止发展,而是

5、中介语整个系统都停止发展,最终会导致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石化。Selinker & Han (2001)将石化的定义概括为6个方面的特征: 石化就是发展的停滞(cessation); 石化的特征出现在中介语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音位、词法、句法、语义、篇章和语用等层面; 石化的特征是持久的并有抵抗力的(persistent and resistant); 不管二语学习者是成人还是儿童,石化现象都会出现; 石化的特征往往表现为语言的回退(backsliding)、固化了的错误(stabilized error)、学习高原(learning plateau)、典型错误(typical error)、持

6、久的非目的语语言运用(persistent non-target-like performance)、否定性反馈无法纠正的错误(errors that are impervious to negative feedback)、习惯性错误( habitual errors) 和长期的自由变异(long-lasting free variation),等一些中介语形式的反复出现; 具体的、持久的中介语特征可以通过实证研究被发现。从理论上讲,石化现象是普遍存在于中介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机制,与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没有关系,换言之,正确的和不正确的语言形式都会石化。因此,石化不应是错误的语言形式的代名词

7、。3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因素30 多年来,很多学者对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归类。戴炜栋(1990) 指出几乎所有的误差起因都可形成语言僵化现象。笔者认为僵化现象的最基本的原因是外语学习者无法像母语者那样从功能出发, 在语言的自然接触( natural language contact) 中同时习得功能与形式。在此笔者将从内因、外因两方面进行探讨。3.1 内因3.1.1 学习者的年龄问题Lenneberg (1967) 在比较了成人和儿童失语症患者的基础上,提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认为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是2到12岁之间,超过这段时期,由于大脑功能侧化而失去可塑性,语言习得的

8、能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Scovel (1988) 也认为学习者在达到一个关键年龄(通常为青春期) 后,大脑失去了可塑性,导致无法掌握某些语言特性。研究证明, 外语学习者的年龄在一定程度上会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的影响, 进而对语言僵化形成有正面或负面的作用。有科学实验证实孩子生长有一个临界期( critical period) , 大约在两岁时完成。届时, 语言功能已定位在左脑, 所以再学习语言会受阻。Michael (1990) 也谈及了临界期假说。他指出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会有一个临界期(大约15岁) 在这个时期前较容易完全地习得目标语。超出这个临界期, 外语学习者便很难习得完整的目标

9、语形式, 而形成僵化。虽然后来研究表明,关键期并不像Lenneberg 所说的那样严格,但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3.1.2 学习者的情感问题学习者个体差异是习得成功与否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些差异包括:态与动机、情感因素、语言学能以及学习策略。情感和认知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影响外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者的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积极的情感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而消极的情感会影响学习潜能的挥。抑制和焦虑均有降低自我灵活性的作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会使具有保护性的理屏障筑起来。屏障越高,即抑制和焦虑心理越重,语言信息越不容易摄入。当学习者在交际中

10、承受的压力超过其语言和交际能力时,学习者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学习者习得能力大为减弱,语言能力出现停止。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 容易受到情感方面(诸如动机、兴趣等) 的影响。这涉及学习者的某些心理因素。当学习者处于新的语言中时, 第一来自人的情感状态, 正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Krashen认为主要有三种情感因素: a.动机兴趣;b.自信心; c.焦虑。“消极”的情感因素, 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导致语言僵化的过早发生。3.1.3 学习者的本族语问题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来自其本族语的干扰, 造成干扰性误差。这种干扰主要是语音方面的。绝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无论学了多长时间,

11、都无法克服其外国腔, 这在一定程度上使第二语言能力居于止步不前的状态, 促使僵化形成。学习者也会在词汇、语法和语用等层面,套用母语的模式和规则,比如外语学习者经常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I am doctor.另外,目的语规则的过度概括,指的是学习者过度概括所学语言的规则,把一些特殊的词或结构当成普遍性的规律来套用,产生在所学语言中不存在的语法、结构和错误的变体。例如错把名词复数形式- s 用在deer 上,写成deers.3.2 外因3.2.1 学习者的目标语文化涵养问题语言和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中带有文化负荷, 要习得一门第二语言, 就必须习得其文化。文化差异对学习者学习目标语有很大的影响。

12、根据文化迁移模式(Accuturation Modal) , 文化迁移由学习者与目标语文化的社会和心理距离决定。二语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的接受程度, 决定了习得一种语言是否成功。如果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有抵触情绪, 其文化迁移程度则低, 文化涵养水平低, 不能把语言输入内化, 也不能超越现有语言水平, 便形成僵化。3.2.2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问题( learning strategy)每个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策略是有差异的。Selinker (1972) 指出学习策略也可导致僵化。有些学习者在记忆单词时, 总是机械记忆单词表, 而不采取联想、关联的记忆方法, 结果收获甚微, 多次努力, 单词量仍然很小

13、。也有一些学习者对目标语进行过度概括, 如将所有名词的复数形式均按可数名词进行变化, 不管是不是物质名词。这些学习策略若得不到纠正, 长期下去僵化便自然而然形成。3.2.3 学习者的交际策略问题语言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人们进行交际。在学习外语时, 很多学习者会不自觉地进入一个误区。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口语训练后, 学习者便能成功地跟外国人交际, 这种成功的交际使学习者认为只要不影响交际, 就没必要再继续学下去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松懈了他们学习的动力, 从而使中介语僵化。另外, 口语交际中自然会呈现简洁、快速的特点。学习者在交际中便会运用一些简化的句法结构, 长期回避复杂的语法规则也会导致僵化。3.

14、2.4 学习者的教授、评估问题外语教师在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教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习者的发展。如果教师把一些不地道的语言形式传授给学习者, 这在学习者印象中便会扎根,容易僵化。培训转移,指的是不当的教学方法或教材上的错误使学习者形成的中介语语言的错误。培训转移与教师的课堂训练方式和教材的选用有关。它指出了不正确或不恰当的语言形式与输入方式对学习者的负面影响,在学习初期较为明显,且错误一旦形成,易引起石化。如中国学生口语中常用he指代she的口误与教师在操练或讲解例句时偏爱使用he有关。另外,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 一个重要过程是评估。评估主要通过语言测试

15、。如果太注重测试, 则可能导致所有教与学的环节都只是为测试做准备(束定芳,2004) 。这在无形中会影响教与学的广度和深度。根据束定芳教授对全国部分省市进行关于高考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中多数人认为英语高考不能够完全反映一个人的英语水平。由此可见, 应试教育的制度下, 学习者会为不同的测试而学习, 这损害了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信心,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外语学习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出现固步自封的僵化状态。综上所述, 语言僵化现象的产生涉及到内、外因方面的诸多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交互作用, 导致了中介语的僵化现象的形成。一些新的研究揭示, 不能接近普遍语法(UG) 、对语料

16、敏感性终结等也能导致僵化4. “石化理论”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自从Selinker 在1972 年正式提出了石化概念后,讨论石化问题的著作陆续面世,旨在探寻解决石化问题的方法。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是以第二语言为研究基础,对中国这种典型的外语环境中的英语学习和教学指导意义并不大。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外语教育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意识到了语言石化是中国外语学习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之高度重视,并进行了很多相关的研究。很多国内的学者认为,我国的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大多是处在暂时石化的阶段,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中介语是处于什么阶段,这个阶段有什么特点,进而及时的克服暂时石化,以免暂时石化进一步演变成永久石化,这些都将

17、对中国学生的过渡语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语言石化现象的防微杜渐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为了更完全、更深入地习得第二语言, 我们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手段来预防语言僵化现象的产生。笔者试从文化涵养、交际、学习策略、情感、测试、非言语交际手段等方面加以探讨, 以期对外语教学有所启示。4.1 提高对目标语的文化涵养要学好语言, 语言习得者就应当缩小与目标语文化方面的知识, 增进对其文化方方面面的了解,深刻认识到目标语与本族语之间的差异, 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提高对目标语的文化涵养。作为教师, 应适当开展一些关于目标语文化知识的讲授, 提供给学习者充分的背景文化知识, 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8、和目标语文化思维, 以开放的模式引导学习者到目标语文化中。这样在外语教学中, 师生相互配合, 既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有助于防止语言僵化。4.2合理地运用合适的交际、学习策略外语教学中, 教师应当正确引导学习者的交际、学习策略。一方面, 针对交际策略, 教师应指导学生用多样的表达方式, 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目标语, 不要拘泥于能交际的现状, 要有更高的方向。另一方面, 针对学习策略, 学习者应尝试使用多种策略, 有意识地避免使用简化、回避、放弃等学习策略。同时, 教师应提供更多的有效输入, 并注重反馈效果, 克服学习者薄弱环节, 弥补其学习策略的不足。4.3正确克服情感方面的障碍要帮助学习者成

19、功学好外语, 在教学中, 教师应正确引导学习者克服自身的情感障碍, 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使其认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 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并在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多鼓励、保持学习的高度热情。另一方面, 学习者要有积极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力。不能过高或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这样通过在外语教学中师生的共同努力, 僵化现象便能被有效防止。4.4 通过有效手段消除语言测试中的弊病外语测试是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要克服语言僵化现象, 对外语测试的改革势在必行。外语教学评估的改革应该包括内容和方式两个方面。内容的改革主要是要从重结果到重达到结果的过程。方式的改革主要就是要改变测试作为外语教学评估主要

20、甚至唯一手段的现状(束定芳,2004) 。形式多样的测试方式可以全面评估学习者的能力, 避免其某一方面的僵化, 也能促进外语教学。4.5 广泛运用多种非言语交际手段非言语交际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非言语交际手段如面部表情、手势、环境语言的运用,可以活跃外语课堂气氛, 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 防止僵化。比如环境语言。我们认为, 环境语言在外语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课堂上的非言语交际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往往比正规教学本身的作用还要大。因此, 在外语教学中, 正确、合理地运用环境语言, 可以达到改善师生关系, 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李淑康, 李克 2006)。再如教师的面部表情的变化也能影响学

21、习者。一个不拘言笑的外语教师, 会使学习者产生恐惧心理, 长期以来影响学习外语, 不能取得更大进步, 形成僵化。所以, 保持良好的面部表情, 可以在不自觉中调动学习者积极性, 防止语言僵化的形成, 同时有利于师生在外语教学融洽地合作, 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5结语中介语僵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语言具有渗透性,中介语与其他语言的区别在于其渗透程度上的差异而已, 如果中介语可渗透性丧失, 那么学习者就容易形成僵化, 严重影响语言习得。由于石化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上存在诸多缺陷,而且至今还没有充足的理据能够证明石化是一种停滞不前的语言学习现象,之前相关的实证研究只能

22、表明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处于稳定化的状态。鉴于目前石化所面临的理论上的疑问和实证研究的种种局限,目前“石化”只能被看作是一个假定的而非确认的现象。虽然“石化”是成人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但其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仍有待解决。目前我们大致可以确定的是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呈现出稳定化状态,而且所谓的石化可能只是在语言的局部体系里表现出来的现象。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从多角度探讨僵化的形成及对策。但由于外语学习的影响因素较多, 难以设计和控制实验, 所以有许多地方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以更好地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有益于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以上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分析涉及了社会因素、情感因素、语言

23、输入因素、表达的机会、负面反馈以及交流所存在的压力等。对这些因素的认识和分析对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参考文献Brown,H.D.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Chomsky, N. 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M. Mass: MIY Press, 1965.Cook. Vivian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

24、n 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Ellis, Rod.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Ellis, R. The Study of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

25、版社, 1995. Johnson, K. An Introduction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Krashen,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 & Implication M.London: Longman Group London Limited, 1985. Lenneberg, 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New York: Wiley and Sons, 1967.

26、Lamendella. General Principles of New - functional Organization of Their Manifestations in Primary & Non - primary language acquisition J Language Learning, 1977.Schumann, J. Research on the acculturation model fo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Journal of Multilingual Development, 1986.Selinker,L.

27、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72: (10)Selinker, L. Rediscoverying Interlanguage. London: Longman Group London Limited, 1992.Selinker, L. and Zhao Honghan. Fossilization: What we think we know. London: Longman Group London Limited, 1996. 陈慧媛. (1999). 关于语言僵化现象起因的理论探讨.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9 (3).戴炜栋. (1990). 误差起因分析综述.J. 外国语, 1990 (2). 戴炜栋,蔡龙权. 中介语的认知发生基础. J. 北京: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 李淑康,李克. (2006). 环境语言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 河北: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6 (1). 束定芳. 外语教学改革: 问题与对策.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