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622.53KB ,
资源ID:1265252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5252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阿克苏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报告final.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阿克苏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报告final.docx

1、阿克苏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报告final阿克苏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报告第一小组一、流域基本概况阿克苏河流域位于天山中段南麓西部地区、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范围介于东经75358059,北纬40174227之间,流域面积约5.0104km2,其中境内面积3.1104km2,境外面积1.9104km2(蒋艳等,2005)。阿克苏河由托什干河及库玛拉克河两大支流在喀拉都维处汇合后称阿克苏河,全长530km,尾端在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河汇合口肖夹克处入塔里木河。(龚伟华等,2010)。图1-1阿克苏河流域水系与水文站点分布阿克苏河流域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环流,降水主要集中在山区,且东

2、部多、西部少;垂直地带分布显著,在海拔7435m的托木尔峰和海拔6995m的汗腾格里峰附近高山区,年降水量为900mm,而海拔1000m左右的地区年降水量仅为50mm左右,年降水量随高程的递增率约16.9mm/100m(何大明等,2000),具有干旱地区河川径流补给的垂直地带性和多样性的典型特征(汤奇成等,1992)。流域地势从北向南,从西向东逐渐降低,地貌分带较为明显(沈永平等,2008)。河川径流的补给随流域高程、自然条件和降水形式的不同而不同,表现为山区以高山冰川融水、永久积雪融水、季节积雪融水、雨水和地下水补给,是径流的形成区;高山地带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中低山地带除了有雨水和高山

3、冰雪融水的补给外,还有少量季节积雪融水的补给和地下水的多种混合补给。平原和盆地是径流的散失区,即在平原和盆地不产生径流,因此,阿克苏河径流的分布变化实际上是山区径流的分布变化(郑金丰,2008)。二、流域水量与水质特征2.1径流特征(1)水资源量阿克苏流域地表水资源量为78.6lO8m3,其中国外来来水47.8108m3,国内来水量23.95108m3,还原水量0.85108m3,无控制区径流量5.99108m3,流出流域水量32.7108m3。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环流。降水量时空分布极不均匀,从地区分布上讲,从东向西递减,山区大于平原和盆地。从时间分布上讲,季节变化较大

4、,夏季降水量较大,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年际变化也较大,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4倍。流域天然陆地蒸发量为93.7108m3,干旱指数为11.2。(2)径流年际变化阿克苏河流域径流主要来源于山区的冰川融水和大气降水,由于阿克苏河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冰川融雪量增加,以冰雪融水补给阿克苏河流域山区径流量显著增加。图2-1是阿克苏河流域主要站历年径流变化情况,从图2-1中可以看出,沙里桂兰克、协合拉、西大桥多年平均径流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台兰河径流量历年来较小,径流变化也不大,而塔里木河源头阿拉尔站径流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汇于阿拉尔站的和田河与叶尔羌河径流逐年减少。从建站开始到60年

5、代末各代表站的径流都略有增加,70年代至80年代末是径流减少的时期,但减少量不大,进入90年代各站的径流增加显著,其主要原因是进入90年代后,气温升高显著,同时降水也增加,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融雪量增加及蒸发的加大。沙里桂兰克站年径流最大出现在1999年,为384108m3;1997年是协合拉站年径流最大的年份,径流为70.0108m3;而西大桥站的最大年径流为90.3108m3,出现在1957年。经计算,年最大径流与年最小径流差别比较大,平均相差2倍以上。图2-1阿克苏河流域主要站历年径流变化(3)径流年代际变化表2-1是阿克苏河流域主要站年代际径流变化情况,总体看来上世纪50年代是整个流域径

6、流较少的年代,60年代至80年代径流逐渐增加,90年代是水量偏丰时期,径流增加显著。各站径流年代际变化各不相同,50年代,沙里桂兰克站、协合拉站径流最少,分别为22.0108m3和44.0108m3;而西大桥站与阿拉尔站径流偏丰,分别是65.3108m3、50.0108m3。从60年代至80年代,沙里桂兰克站在60年代增加,其后略有减少,但并不影响增加的趋势,90年代增加量最多,比50年代增加9.2108m3;阿拉尔站60年代较50年代增加0.6108m3,从70年代开始减少,90年代比60年代减少12.1108m3,减少量是60年代的23.9;协合拉站、西大桥站和台兰站径流从50年代起持续增

7、加,90年代增加最多,90年代与50年代相比,增加分别为10.5108m3,2.2108m3和0.9108m3。径流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该流域内降水的增加及气温的升高导致冰川融雪量增加。表2-1阿克苏河流域主要站年代际径流变化(3)径流年内(季节)变化图2-2显示阿克苏河流域各水文站季节径流变化情况,从总体变化情况来看,年内的变化周期基本一致,冬季(122月)为径流最小时期;夏季(68月)是全年最主要产流时期,占年径流的60以上,最大达80;秋季(9l1月)径流一般多于春季(35月)和冬季(122月),同时也是径流主要产生季节,占年径流的1530;季节径流的年际变化差异比较显著,沙里桂兰克站径

8、流的年际变化大于西大桥站,并远大于协合拉站和台兰站。上世纪5o年代是沙里桂兰克站径流最小时期,属于枯水期,印年代径流偏多,属于丰水期,70年代到80年代末,径流又处于较小时期,90年代又出现增加趋势;协合拉站和台兰站两站的径流变化比较缓和,没有大的起伏;西大桥站的径流变化也比较突出,50年代初与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这两段时期是径流的偏丰时期,90年代径流又逐渐增多,其它时期径流处在最小时期,变化不大。图2-2阿克苏河流域各站季节径流变化2.2丰枯水特征(1)洪水特征阿克苏河的两支流,北支库玛拉客河和西支托什干河。库玛拉克河以高山融雪(冰)补给为主的特点,其洪水以(冰)为主,主要集中在盛夏到初

9、秋(78月);托什干河59月径流量所占比率较高。反映出春季节融雪对地表径流贡献较北支更突出,该河的在年内时间分布上更加广泛,夏洪与春洪都占定的比例;阿克苏河干流来水量主要集中在78月,洪水也集中在此时段。阿克苏河流域洪水的主要成因是融雪(冰),叠加有暴雨。而融雪(冰)与升温、高温天气过程关系密切,引起洪水的高温天气过程需要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造成阿克苏河流域高空温度急剧上升并持续的环流系统必须稳定3d以上。根据时空变化对应的原则,引起阿克苏河流域洪水的高温天气过程,其对应的环流系统主要是天气尺度系统或长波系统。洪水形成的500Hpa环流特征由以下三个方面:(1)主汛期形成混合型洪水的500h

10、Pa环流特征为:新疆高压脊稳定在天山山区中部及以东地区,5880gmp等高线北界稳定在天山上空或天山以北,西部边界在帕米尔高原以东的南疆盆地上空,中亚地区为副热带低槽活动区,环流形势相对稳定;(2)主汛期形成融雪(冰)型洪水的500hPa环流特征为:新疆高压脊向北发展且稳定维持3d以上,5880gpm等高线北界稳定在天山以北,西部边界在帕米尔高原以西;(3)春季形成融雪型洪水的500hPa环流特征为:帕米尔高原及西天山受新疆高压脊控制,稳定维持3d以上,高压脊内5840gpm等高线北边界维持在40N以北。预报阿克苏河流域洪水时,主要抓住两类天气尺度环流系统:一是直接造成阿克苏河流域山区积雪、冰

11、川融化的高压系统,二是为西天山山区降水提供有利背景的低值系统。(2)丰枯水特征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模比系数K值过程线反映了河流丰、枯水平,各河流丰、枯循环周期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数量也不重复。为反映年径流多年变化的丰、枯循环周期,考虑年径流模比系数K的累积值,即将差积曲线的纵坐标表示成SUM(K-1)/Cv。差积曲线(图2-4)段反映丰水期,下降段反映枯水期。以托什干河沙里桂兰克为例年径流变化过程可分为几个显著时段,19571962、19721976、19811985为枯水期,19691972为水平期,19641968为丰水期,1993年后进入丰水期。图2-4里桂兰克年径流模比系数差积曲线根据干

12、旱区水资源特点和年径流丰枯等级划分标准,流域年径流枯、平、丰等级频率密度如表2-2,考虑到样本的随机波动性。除阿克苏新大河外,其余河流年径流样本系列的频率密度近似正态分布。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稳定的原因决定于径流补给来源的多样性与我国其它地区相比。年径流变差系数要小得多,特大的丰水年和枯水年出现的概率(表2-2)小,这对水资源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表2-2阿克苏河流域年径流概率分布()2.3水质特征阿克苏一塔河水系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矿化度、总硬度、氯化物和硫酸盐等,其中,悬浮物对该水系污染最为敏感。这主要和自然因素(水土流失、区域本底值等)有关:水系沿岸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加之过度开垦

13、及粗放的农田管理模式(大水漫灌等),造成水系丰水期及阿克苏河以悬浮物污染物为主要特征,水系枯水期及塔里水河则呈水质盐碱化,并伴有悬浮物污染逐年加重的趋势。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水质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山区水质明显好于平原区水质,汛期水质好于枯水期水质。(1)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一方面,沿河流自上而下水质参数的浓度随流程的增加而增加。流域内矿化度、总硬度、Cl-、SO42-等水质参数产生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原因,现看来有以下儿点:a.从山区到平原,由于降水逐渐减小,蒸发逐渐增加,这导致河水不断浓缩;b.河流沿程浅层地下水不断补给河流,而这些浅层地下水往往矿化度相对较高;c.河网

14、汇流过程中,积累于地表的盐分、杂质等经雨水淋溶冲刷带入河道。另一方面,流域内河流水化学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明显,一般山区天然水质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阿列金分类)通常是CCa。平原区的天然水质中阳离子以Na+Mg2+为主,阴离子以Cr-、SO42-为主,水化学类型是ClNa、SNa。(2)季节性变化规律。由于受水量季节性变化和不同时期水量补给来源不同等因素的影响,流域内天然水质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即矿化度、总硬度、Cl-等水质参数在汛期小,而枯水期大。总的来说,流域内的大部分河段天然水质较好,在枯水期和丰水期中均小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15、2002)的类标准。三、主要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阿克苏河是天山南坡径流量最大的河流,是塔里木河流域4条源流中最大的源流和补给水量最多的河流,入塔里木河水量占4条源流的70%,占阿拉尔水文站以上3条源流的72.3%,是唯一一条常年向塔里木河输水的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对塔里木河干流的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起决定性作用随着阿克苏河山前绿洲人口增长、一水土资源的用随着阿克苏河山前绿洲人口增长、水土资源的少。由于绿洲人类活动的影响,阿拉尔站平均年径流量由1950年代的50108m3减少到1990年代的42108m3。所以,研究人类活动对阿克苏河绿洲的气候及水文水环境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3.1绿洲土地利用

16、变化根据苗立志对阿克苏河流域年和年遥感解译的土地利用调查表3-1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和牧草地和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和其它土地为主,两者分别占总土地面积的和以上。土地利用变化在一年期间面积呈上升趋势的有水浇地、林地、城市、水库水面、沼泽地、沙地和河流水面,其中沙地、林地和水浇地增长幅度最大呈下降趋势的有旱地、天然草地、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碱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湖泊水面和滩涂,以天然草地和裸岩石砾地减少幅度为最大。1990-2002年阿克苏地区耕地面积净增加855.36km2,耕地比例由1990年的9.7%增加至2000年的11.4%,主要是水

17、浇地的增加,增幅达到18.3%,而由于沙漠化加重,旱地减少了30.4%同时,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而积扩大了33.9%。城乡建设用地迅速增加,相应的农村居民点减少,反映了人为干预、影响生态环境的范围和强度越来越大。2000年林地面积达到而,是年林地面积的倍还多,其原因是各级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保护森林资源、大力提倡植树造林新增加林地主要由天然草地、盐碱地、沙地、和滩涂等类型转化。在1990-2002年的10年内,阿克苏河流域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了50%还多耕地以平均每年1.66%的速度增长,水利设施用地和其它土地平均每年增加5.17%和0.67%;牧草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

18、地和未利用土地都在减少,平均每年分别减少0.40%、0.51%和0.28%;在所分析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林地的变化速率最大,平均每年增加11.58%。总之,人类干预是引起阿克苏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最主要的原因。表3-1阿克苏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3.2绿洲耗水干旱区绿洲是由人工灌溉系统(灌溉地)和自然生态系统(非灌溉地)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维持绿洲的稳定,需要一定的耗水量和耗水水平。雷志栋等的研究结果表明,阿克苏河绿洲面积为,12061km2年耗水在55.22108m3,单位耗水458mm,其中灌溉地686mm,非灌溉地416mm,在阿克苏绿洲耗水结构中,灌溉地是耗水大户,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水平较低,其

19、耗水在总耗水中的比例较小(表3-2)。表3-2阿克苏河绿洲分类年耗水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气候变化,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来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年代平均来水量从20世纪50年代的69.81108m3,增加到21世纪初的96.92108m3,年平均水量增加了27.11108m3,但随着绿洲开发及经济发展,阿克苏绿洲区间耗水量也有很明显的逐年增加趋势,下泄水量占来水量比例大幅减少,表3-3。阿克苏河区间耗水大量增加,下泄水量少,虽然有因来水量增大,区间下渗等自然损失水量增大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是近年来源流区大量开荒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了灌溉用水量。表3-3阿克苏河绿洲年代平均水量/108m33.3

20、绿洲人类活动强度张勇等对阿克苏地区耕地变化分析及驱动因子研究表明,在1978-2000年间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的贡献率为93.71%,说明在阿克苏绿洲地区人类活动对耕地变化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绿洲的人类活动强度也可以通过主要的农业生产来反映,绿洲区的粮食产量可以代表其人类活动的强度。从图3-1可以看出,随着阿克苏绿洲开垦面积的扩大,科学技术支持的加强,粮食总产量从1980年的41104t增加到2000年的111104t,增加了150%,说明人类活动强度大大增加。图3-1阿克苏河绿洲粮食总产量3.4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阿克苏河是一条以雪冰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中亚天山区冰雪融水和降水主要集中在5-9

21、月份如表3-4所示,各站年内的径流量变化周期基本一致,夏秋两季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比重最多,可达75.9%-86.2%;昆马力克河夏秋季径流量占全年比重最高,阿拉尔次之,阿克苏河最少。阿克苏河两条支流(协合拉站和沙里桂兰克站)的冬季(122月)径流最小,占全年比重约5%,但西大桥与阿拉尔站的春季径流最小,冬季径流量处于第二位其主要原因是由于阿克苏河山前绿洲区耕地面积扩大,春季人为大量引水造成春季径流比重小于冬季,特别是年在阿克苏河上修建了塔里木拦河闸,到35月完全切断了河水,引向灌区,闸下只有少量回归水流向阿拉尔。表3-4阿克苏河多年平均径流年内分配(%)由于区域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伴随着农业生

22、产规模的扩大,水资源消耗量在不断增加。阿拉尔站的多年变化时序分析表明表3-5,该站年径流量呈递减的趋势,且径流量下降的速率在增大。另外,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减少还与塔里木河另外两条支流叶尔羌河与和田河来水量减少有关。阿拉尔站20世纪90年代年平均径流量比年代减少了9.10108m3,减少量是年代的17.64%。表3-5年均径流量年代际变化(108m3)3.5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阿克苏河流域天然水质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和季节性变化规律,山区水质明显好于平原区水质,汛期水质优于枯水期水质。托什干河库玛拉克河两河河源至阿克苏西大桥站的河段天然水质较好,阿克苏河西大桥站至下游伊玛帕夏水文站(新大河

23、中断)水质次之,阿拉尔站水质最差。从托什干河、库玛拉克河经阿克苏河至塔里木河自上而下4个水文站多年平均矿化度变化为:沙里桂兰克为0.287g/L,协合拉为0.256g/L;西大桥为0.354g/L;阿拉尔为2.766g/L。位于阿克苏河上游的西大桥站水质矿化度年际变化不大(图3-2),矿化度维持在0.305g/L左右,水质良好,水体内溶解盐主要来自山区风化物。源流区河水矿化度程度低,水化学组成中阴离子主要以HC03-为主,其次为SO42-和Cl-;当河水进入干流后,水化学类型发生改变,阴离子以Cl-为主,其次为SO42-和HC03-,多形成Cl.SO4HC03-Na.Mg型,枯水期农田排水增加

24、形成Cl.SO4-Na型,从而对河流水化学变化规律产生影响。阿拉尔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只有在枯水期河水矿化度超过1.0g/L,但至70年代中期河水水质开始明显恶化,80年代中期河水矿化度有8-9个月大于1.0g/L,2个月超过5.0g/L;90年代不仅有9个月大于1.0g/L,且有3个月矿化度超过5.0g/L,水质明显盐化(图3-2)图3-2西大桥和阿拉尔站1982-2001年枯水期河水矿化度变化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西大桥站水质在各时期均为I级清洁水质:阿拉尔站在枯水期为V级重污染水质,丰水期为级轻污染水质,平水期为级中等污染水质造成河水矿化度不断升高的原因,主要是人为活动使水盐平衡关系改

25、变。阿克苏绿洲在解放前很少农业开发,河水基本不受到人为干扰,处于自然状况下,水质良好解放后阿克苏绿洲是重点农垦地区,所开垦土地大多为盐渍土,1.0m土层平均含盐量达1.5%5%。1965年以后,随着排水系统的健全,种稻压盐的推行,耕地中脱出的盐分随着各级排水渠进人塔里木河,成为地区总排干,河水矿化度不断增加。塔里木河阿拉尔段枯水期矿化度由1960年的0.67g/L,增加到1977年的1.91g/L,1985年2.47g/L,1991年3.20g/L,2000年5.27g/L,呈显著的增加趋势。阿拉尔垦区以上接纳的农田排水6.56108m3,由这些排水带人盐分高达340104t,由于受水量季节变

26、化和不同时期各种水量比重不同的影响,流域内的天然水质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汛期小,枯水期大。河流水化学特性随季节变化十分明显,水量主要集中在丰水期,河水矿化度与流量关系密切,78月丰水期月均流量在400620m3/s,河水矿化度0.721.17g/L。特别是8月份,流量超过600m3/s,矿化度低于1.0g/L;911月洪水过后,流量减少到50200m3/s,矿化度随之升高至2.04.5g/L;12月至翌年2月,河水流量保持在1550m3/s,农田排水减少,河水封冻,河水流量增加,矿化度降低。36月上旬,上游春灌引水增加,淡水补给减少,河道几乎全是农田排水和地下回归水,为一年中枯水时期流量减少到

27、430m3/s,河水矿化度上升到36g/L,是一年中河水矿化度最高的时期。塔里木河在上游成了上游灌区的总排干,所有农田排水都泻人其中,以致造成阿拉尔矿化度最高。COD(化学需氧量)是水体中进行氧化过程所消耗的氧量,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物的指标,化学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机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动植物腐烂分解后流人水体产生的西大桥和阿拉尔的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图3-3,西大桥站由1982年的0.70mg/L,增加到2001年的1.51mg/L,符合II类水质标准;阿拉尔站由1982年的1.73mg/L增加到2001年的2.71mg/L,符合III类水质标准而阿拉尔

28、站相对于西大桥站并未有显著的增加,增量为1.0mg/L左右,说明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在水质污染中并未占主导地位。图3-3西大桥和阿拉尔站1982-2001年河水变化3.6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埋深的影响新疆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主要依靠地表径流入渗补给,地表水入渗的补给量占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的78.5%,这里气候干旱,降水对地下水补给意义不大。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加强,改变了地表水的地域分配,从而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使地下水的水位和水质发生了变化。在平原绿洲灌区内,地表水转化成地下水除自然河道渗漏外,还有渠道渗漏、平原水库渗漏和田间灌水渗漏。这些人渗水量使原有的地下水平衡状况被打破,从而改变了水文地质条

29、件,这在阿拉尔垦区表现更为突出未开垦前,地下水位多在46m;开垦后,农业生产大量引用河水漫灌,加之很少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抬升,埋深一般为13m,属地下水浅埋类型。地下水与塔里木河的关系是季节性互补关系,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河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区内总干渠、干渠、支渠、斗渠、农渠,渠系分布密集且线路长,各级渠道纵横交错,构成了较为密集的渠系网,由于大部分渠道未采取防渗措施,加之灌区引水量大,渠道渗漏也成为阿克苏河绿洲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来源之一。在阿拉尔生态监测站的监测区内布置有地下水动态监测井,位于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河汇合口的塔里木河起点肖

30、夹克下游,地理位置8059E,4032N,距河北岸距离分别为:N1井50m,N6井10500m,NCl井16000m,井深均为15m。一般来说,距河床越远,地下水位越深。对监测区各监测点资料(19952005年)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N1井距河岸较近,受河水水位影响最大,属于水文型地下水位年内变化在20.921.5m之间,受汛期(69月)河道来水影响,地下水位抬升。N1井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平缓,地下水埋深变化幅度较小,在2.232.80之间波动,变幅0.57m。位于农田附近的井属灌溉型,地下水位波动较大,在24.926.1m之间,最高地下水位多出现在3月、4月、11月12月,这与3、4月为集中春

31、灌区,11、12月为集中冬灌区,灌区引水量大,入渗补给强烈密切相关,9、10月间为作物收获期,11月为集中冬灌区,灌区引水量大,致使地下水位抬升。N6井地下水水力梯度较大,加之地处农业灌区灌、排渠系统发达,地质结构有利于排水,地下水埋深变幅较大,为1.27m,在1.082.35m之间波动。NCl井因地处荒漠区,距农田较远,加之补排关系差,动态变化的峰值较缓月滞后于灌溉高峰期,表现为距耕地越远,受灌区灌溉引水影响越小,峰值滞后时间越长,使得年地下水位变化较平缓,全年起伏不大,地下水位变幅最小,在27.828.2m之间波动NCl井地下水力梯度平缓,径流微弱,地下水埋深年变幅最小,在2.212.48

32、m之间,变幅为0.27m。3.7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盐的影响阿拉尔灌区,气候干燥,蒸发强度大且分布有大量的耕地,流域各种沉积物和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普遍高。盐源充足,地下水埋深浅,地表蒸发强烈,作物对地下水的蒸腾作用也比较强烈,因而地下水的蒸发、蒸腾成为区内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之一。蒸发排泄的缺点是只排泄水量不排泄盐分,已造成地下水分消耗,盐分积累,土壤盐渍、板结。水资源利用不当,引起地下水位上升,是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根本原因。渠道渗漏大,渠系利用率低,仅有12%左右的渠道进行过防渗,渠道利用系数0.42。灌溉技术落后,地区毛灌溉定额23025m3/hm2,是全国毛灌溉定额的2.32倍。重灌轻排,灌排失调,排下灌,使下游灌溉水质恶化。平原水库渗漏,土地利用不合理,使绿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破坏,加速了盐渍化发展。区内盐碱地面积746.75km2,占总面积的12.85%,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在荒漠区,远离农田、河道的1.0m层土壤含盐量最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