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1 ,大小:3.42MB ,
资源ID:126298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298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02.docx)为本站会员(b****3)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02.docx

1、台大文物学普及读物02中国西部地区:红陶、灰陶。彩绘。中国东部地区:红陶、灰陶、黑陶、白陶。豆、簋、 、鼎形、爵。清莲岗,江苏淮安,校正碳十四年代5400-4400B.C.,江北类型发展成大汶口,江南类型发展成良渚文化。陶器种类不多。泥质与夹砂红陶为主。虽有有彩陶,迥异西部新石器彩陶。农业,粟,家养猪、鸡。地面营建房屋。有可能受裴李岗、磁山影响。(裴李岗与清莲岗可能都来自华南更早文化)马家浜陶器剖面图(新48)1)白衣褐彩、红衣黑框白彩八角星纹细泥红陶盆,口径33.8cm,高18.5cm,江苏青莲岗文化,7000年前。(日020)2)白衣红黑彩几何形细泥红陶盆,口径18cm,高10cm,江苏青

2、莲岗文化,7000年前。(日19)1) 2) 河姆渡,浙江余姚,碳十四测量5000-3300B.C.,长江下游重要文化。陶器主要是夹碳黑陶、夹砂红陶、红灰陶。除素面外,有单色彩绘花纹。配合支脚的釜是主要炊器。农耕工具有木、骨、石材料。干栏式建筑木结构已用榫卯、企口板等技巧,远胜华北。还见象牙雕刻,中有五叶刻纹,或以为是万年青,具清热解毒、强心利尿;四叶纹是四叶参,是治病后体虚、乳汁不足、乳腺炎、肺脓疡的药材。家畜与捕猎动物遗骨多,制作工具。木桨,鱼捞、舟船。河姆渡文化器物(新47)1)猪纹夹碳黑陶钵,盛食器,高11.6,长21.2,宽17.2cm,河姆渡,7000-5300年前,初期家猪形态。

3、(百49)2)陶釜,高22.8,河姆渡,7000-5300年前。(重76)下有灶。 1) 2) 良渚文化,浙江余杭,校正年代公元前3300-2200。夹砂灰黑陶、泥质灰胎黑皮陶,普遍轮制,器壁薄,素面多,圈足、三足器较多。经营农业,麻布一公分24x24,31x20根线。竹器编织多。墓葬大小悬殊,有百多件随葬、玉器多,一墓达30多件。刻纹玉器,戴帽神人,烧烤使软化并变白。与山东黑陶文化有密切关系。良渚文化器物图(新49)1)灰胎黑衣磨光贯耳陶壶,高12cm,良渚文化,公元前33至23世纪。刻划符号,其中有长柄钺形。(美3,其27)2)灰胎黑衣磨光双耳陶尊,高12.3cm,杭州出土,良渚文化,公元

4、前33至23世纪。(华60)1) 2)3)扁足灰陶鼎,高31.6cm,浙江吴兴出土,良渚文化,公元前33至23世纪。(华61)3)大汶口,山东泰安大汶口,公元前4300-2500,山东、苏北一带。夹砂红陶、泥质红陶为主。灰陶、黑陶及少量白陶。早期彩陶单色红或黑,稍后多白衣多色。有高脚杯、镂孔圈足器皿。农业为主,小米。精致磨制石器,铲、斧、刀、锛、凿、杵、盘。骨镰、蚌镰等。家养猪、狗、牛、鸡。以猪、狗随葬。陶尊上有四种单独刻符,有斧、钺、锛、日、山等写实形象,与甲骨文同属象形系统,可能是汉字先驱。墓葬有贫富差别,富者葬玉石饰物、象牙器、近百件精美陶器。大汶口文化陶器剖面图(新28)(1)早期 (

5、2)中期 (3)晚期1) 高颈曲把空足白陶 ,高26.2cm,大汶口类型,约公元前2900-2300。(徐3)2)高颈曲绳把空足白陶 ,腹饰捏塑波纹,高26.2cm,大汶口类型,4900-4300年前。(百57)(煮水,健康原因)1) 2)3)觚形彩陶杯,高18.5cm,口径12,底径5.1,泰安大汶口出土,4900-4300年前。(国33)4)彩陶豆,高28.4cm,口径26,足径14.5,泰安大汶口出土,4900-4300年前。(国35)与青莲岗文化白彩八角星纹细泥红陶盆比较。 3) 4)5)高足镂孔细泥黑陶杯,高19.2cm,柄高9.3,厚1.2,大汶口末期,4500年前。(日)6)彩绘

6、叶纹陶漏缸,高41cm,口径30,泰安大汶口出土,4900-4300年前。(国33)5) 6)7)彩绘细泥红陶三系背壶,高17.4cm,口径30,泰安大汶口出土,4900-4300年前。(华55)腹部一面扁平以利背负,与仰韶、庙底沟文化的汲水器比较。8)刻符大口陶尊,高60cm,莒县出土,大汶口,约公元前2900-2300。(华101)7) 8)红山文化,内蒙赤峰红山遗址。碳十四年代3500B.C.。基本特征,细石器、长石斧或犁掘土工具。长火膛单室或连室窑。手制陶器,夹砂、泥质。夹砂褐色,泥质红色,有彩陶。农业定居。动物简略外廓形、卷云形玉器特为有名,束发器。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器物图(新53)

7、(1) 红山文化(2)富河文化1)彩绘鸟形陶壶,高36cm,腹径32,红山文化,约公元前3500。(百60)1)青铜器时代山东龙山:2500-2000B.C.。上承大汶口,下接岳石文化。特征黑陶,轮制。多素面磨光,高柄杯、陶 、三足盘、甗、豆、鼎。分三期,早多灰陶,中期黑陶占一半,晚期黑陶占绝对优势。农业,粟,养猪、狗、牛、羊。精美玉器,近饕餮兽面纹。铜器、炼渣、矿石,含锌高,23%,可以简易方法炼成青铜。半地穴及地面建筑。木椁、石椁,半数无随葬品,少数葬品多,超过20件。此时代骨卜大为流行,区域广扩。城子崖,章丘龙山镇,1928发现,以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新石器文化,2500-2000B.C

8、.。长方形版筑土围墙,南北450米,东西390米。墙根厚度10米。黑陶、灰黑陶为主。多素面,纹饰有弦纹、划纹、篮纹、绳纹。杯、碗、豆、三足盘、盆、罐、瓮、鼎、甗、规。黑蛋壳陶1000度烧成。河南龙山文化陶器剖面图(新23)(1)王湾类型 (2)后岗类型 (3)三里桥类型 (4) 王油坊类型 (5)下王岗类型1)压印纹灰陶甗,高50cm,河南淮阳,4500年前。(重119)蒸饭器,中间或有箄,或分离。2)瓜棱形灰陶杯,高13.9cm,郑州出土,河南龙山文化,公元前2600-2000。(华79)据器口之形,应有盖。1) 2)3)四系弦纹黑陶罍,高25cm,朱封,山东龙山类型,4000年前。(重12

9、5)4)磨光黑陶盒、双耳杯、单耳杯,胶县三里河出土,山东龙山类型,4500-4000年前。(华57)陶色十分纯正,可能用渗碳技术制作。3) 4)5)红陶盖鼎,高12.2cm,朱封,山东龙山类型,4000年前。(重125)6)高足镂孔细泥黑陶杯,高20.7cm,口径9.4cm,最薄处仅0.02cm,或称蛋壳陶,磨光,只见于大型墓葬。山东龙山类型,4000年前。(百58)5) 6)7)泥质磨光黑陶鼎,腹饰乳钉弦纹,高15cm,山东龙山类型,4000年前。鼎一般夹砂。(日033)从器身尚显露红色,推测先氧化焰烧,器身短时间还原焰烧。可能以热器身埋在稻壳中制成,足未闷烧,故为红色。8)泥质磨光黑陶压印

10、弦纹双耳杯,高12.5cm,山东龙山类型,4000年前。(日032)底部似圈足,实为平底。7) 8)9)黑陶 口杯,高16cm,河南王城岗,4000年前。(重115)10)黑陶曲把杯,高9.2cm,河南龙山,4000年前。(重127)9) 10)夏,第一个王朝,甲骨出土印证史记商王名可靠,夏的可信度增高。自禹至桀历14世17王,400余年。前22至17世纪。活动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二里头,河南偃师二里头命名,约公元前21至前17世纪,河南中、西部及山西南部。器物与河南龙山文化、郑州商文化有异,但二里岗商文化又承之而来。因为此文化的分布与文献夏人的活动区域约略一致,故以为可代表夏文化。依地层分

11、四期,或以为四期皆属夏,或以为第一、二期属夏,第三、四期属商。生活农业为主,家畜有猪、狗、鸡、牛、羊、马。饮酒之风普遍,墓葬常见觚、爵组合。手工业有铸铜、制陶、琢玉、制骨、木器等专业分工。面积约3平方公里,第三期已发现宫殿遗址二座,1号基址东西108m、南北100m,高0.8m。偏后部有长方形台基,复原为30.4x11.4m的四阿重檐式殿堂。(参社会359图)二里头早中期陶器剖面图(新56)商,第一个可证实的王朝,史记所记帝王名世系,甲骨文证实大致不错。依周祭自上甲至帝辛共23世35王,五、六百年的历史。汤建国前迁都八次,之后六次,主要避洪水。都城以商名,已有丘商、亳商、大邑商、商等地点。或以

12、迁安阳之后为殷。但铜器或称商、殷、衣,似乎看不出分别所在。活动区域主以华北,但及江南,确实关系尚难定。早期墓陶器出鼎、豆、盆、罐、瓮、盘、觚、爵、盉、角。中期墓出觚、爵、鬲、斝、簋、盆、罐、瓮。晚期墓出鬲、豆、罐、盂、簋、盘、觚、爵。大中型墓才出青铜器,形式多种。使用贝,死者口或手中,一般一枚或数枚,但妇好墓6800个。郑州,河南郑州,发掘庙底沟型城墙,约为距今5300-4800年。平面略呈圆形,西墙残60多米,北墙残230多米,最高3米。方块板筑法,西墙底约11米。最早城墙,防洪。商中期重要都城,较正3570+-135B.P.城周6960米,东1700,西1870,南1700,北1690米。

13、墙基最宽32米。城外有铸铜、制骨、制陶作坊及墓葬。盘龙城,湖北黄陂,商中期南方重要城市。约为公元前十五世纪。城呈方形,南北290M,东西260M。城垣外有宽14M深4M濠沟。高地上有宫殿基址。有棺椁殉狗腰坑,与商礼俗同。精美青铜铸器,鼎斝爵觚鬲,也有农、手工具,武器等。手工业在城外。大量灰白陶、印纹陶。小屯,河南安阳,盘庚所迁商后期都城。宫庙遗址、王室成员墓葬、铸铜、陶、骨等手工业区。1899发现甲骨文证实商朝的存在。确定断代分期的标准,依王朝代分五期,与其他遗存分四期有些差异。出帝辛卜辞,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之说,可能不虚。基址规模大,乙八南北85米,东西14.5米。多殉人,铜礼器、兵器、玉

14、器、车马坑。但始终未见城墙痕迹,有深濠沟。近年在洹水北发现城墙,年代约中商,可能因水患墙毁而迁都他地。后来才在洹水南高地建都。妇好墓,小屯村,长方形竖穴,SN5.6m、EW4m、深8m。上有享堂建筑。墓内有二层台和腰坑,椁长5mX3.4-3.6m,高1.3m。经多次髹漆。殉人16,墓主遗骸朽坏。出土玉石、铜、骨、象牙、陶、蚌等类器物达1928件。铜器铭文数十件有妇好。妇好之名见于甲骨第一、第四期,重要军事将领。大都以为武丁之妻。(笔者以为武丁有妇一百多个,且常出征,应是姻亲,子爵则为本家。)以致有将甲骨第四期移至第一期之主张,影响史学甚重大。除罕见之铜器外,750多件玉器更是常见征引,鉴定软玉

15、约300件,大部分来自新疆。礼器或饰物:琮、圭、璧、环、玦、佩,仪仗:戈、矛、戚、钺、刀、斧、凿、锛、铲,生活用具:簋、臼、杵、刀、调色盘、梳、匕、扳指、器座等。艺术品:虎、熊、牛、马、羊、猴、兔、鹤、鹰、鸮、鹦鹉、燕、鹅、鱼、蛙、鳖、螳螂、龟等实物或龙凤等神物,以及十多件玉石人物雕像,尤为珍贵。象牙雕、玉人、铜器、侯家庄,安阳西北5-6公里的洹河北岸,商后期王陵区。经多次发掘,十二座大墓,西八,1500、1003、1567(未埋人)、1004、1001、1002、1550、1217:东四,1400、1443、1129、WKGM1。四墓道8座,二墓道3座,单墓1座。道全被盗,残存少。1001大

16、墓为例,墓口南北18.9M,东西13.75M,深10.5M。墓道南最长30.7x7.8M,西最短7.4x3.75M。涂红嵌牙雕花木板。清理出一些器物,鹿方鼎、牛方鼎、石雕等。殉人多,1001大墓超过164人,依随葬品约可分五级。二里岗墓葬陶器剖面图(新59)1)堆纹陶鬲,高15cm,偃师商城,二里岗期,约公元前十七至前十四世纪。(重146)2)压印菱纹陶鼎,高20.5cm,二里头,早商,约公元前公元前十七至前十四世纪。(华109)1) 2)3)单把陶斝,高21cm,偃师商城,二里岗期,约公元前十七至前十四世纪。(重146)4)压印布纹大口陶尊,高34.5cm,偃师商城,二里岗期,约公元前十七至

17、前十四世纪。(重146)可内部涂泥改造为铸铜坩坩锅。3) 4) 5)仿铜陶斝,高2752m,郑州,早商,约公元前十七至前十四世纪。(重145)6)凸弦纹黑衣灰陶觚,高24cm,口径906,商晚期至周初,约公元前十一至十世纪。(日)5) 6)7)划花雷纹白陶罍,高33.2cm,商后期,公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纪。8)印纹硬陶罐,高29.5cm,口径24,上海马桥,商,公元前十四至十一世纪。(华257)烧成温度高,橘红色,坚硬细致。7) 8)巴蜀;西南地区古代巴、蜀先民留下物质文明。主要在四川境内。商以来就有文物出土。受华北影响,戈矛有地方特色。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器物非常特出。金箔、象牙。青铜怪异人形,高

18、铅青铜。夏家店:内蒙赤峰,下、上层,约与中原商、周同时。实用器火候较高,青灰色,随葬则火候较低,有红、白色涂绘。饲养猪狗牛羊。上层见铜器。夏家店下层文化器物图(新83)1)蟠龙纹红彩黑陶盘,口径37cm,襄汾,夏前期,4500-3900年前。口含枝叶,蟠曲成圈,鳞甲显明。(百61)2)红、黑、白彩绘变形鸟纹三足陶罐,通高19.5cm,口径9.5cm,腹径15.2cm,大甸子,夏家店下层,4000-3500年前。(百62)1) 2) 3)彩绘陶壶,高30cm,赤峰,夏家店下层,约公元前2000-1500。(重169)4)彩绘陶鬲,高25cm,内蒙赤峰,夏家店下层,约公元前2000-1500。(重

19、1693) 4) 5)压印纹红足陶鬲,高26cm,内蒙赤峰,夏家店下层,约公元前2000-1500。(重170)5)周,与商时友时敌,活动地区在陜西岐山、扶风一带,武王联合众多西北民族倒商,确实年代不确定,但甲子日可定。文化受商影响,文字同商,骨卜。共和之前的绝对年代不可知,推测有十几种,基本问题无法解决。分西周、东周(又分春秋770b.c.-481b.c.、战国403b.c.-221b.c.)。西周大致始自公元前十一世纪,历武、成、康、昭、穆、恭、懿、孝、夷、厉、(共和841b.c.)宣(827b.c.-782b.c.)、幽(781b.c.-771b.c.)。丰镐遗址,周文、武王所建,陜西西

20、安市西南的沣河两岸。可分先周、西周早、西周晚三期。发现车马坑,两马及四马两种马车。岐山早周遗址发掘有大型宫殿,房间且埋有刻字卜骨。应是王都所在。大型建筑群,有严格对称布局,二进,堂前有廷,十九房,后院流水经过,使用屋瓦。(参社会337-338,360图)西周墓葬陶器剖面图(新66)铁器时代东周:春秋722- 481b.c.、战国403-221b.c.。动乱的时代,各国致力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发达,材料种类多,文物的黄金时代。铁器使器物制作更快更精。小国亦有精美制作。中山,河北平山,小国,因王陵发掘而成名。公元前四世纪前期,大量铜器,几件长铭,兆域铜版最有名,陵园蓝图及尺寸,推算一步五尺,一尺为

21、22cm。金村古墓,河南洛阳东,早年被盗卖国外有名墓葬群,最晚战国晚期。骉氏编钟,4字铭九件,61字铭五件。战国早期三晋伐齐入齐长城,或以为时当周威烈王二十三年(404b.c.)。另有错金银铜容器,银、铜人,玉佩等器物,现因发掘渐多,盛名较退。楚;湖南、湖北地区,商代已与中原接触,春秋才见活跃。楚庄王成五霸之一。与中原同样厚葬,陶、铜、铁、漆、丝、玉、玻璃,应有尽有。由于地理环境潮湿,漆木、丝织品能够保存。竹木器、镇墓兽、丝织品、简帛文字最为重要。1)压印纹空足灰陶鬲,家用烧饭器,高19cm,岐山周原,3000年前。(重190)2)陶簋,盛饭器,高14cm,岐山周原,3000年前。(重190)

22、1) 2) 3)勾连云雷纹硬陶兽耳瓿,高12.9cm, 口径7.9,无锡出土,西周,公元前十一至八世纪。(吴113)4)几何印纹灰陶罐,高9cm,口径11.5,江苏青浦出土,春秋,约公元前六至五世纪。(日)3) 4) 5)变形兽纹磨光黑陶鼎,通高41.1cm,最大径38.5cm,仿铜鼎,河北中山王墓,公元前四世纪。(百64)兼具铜器与漆器效果。6)变形兽纹鸭形磨光黑陶尊,通高28cm,最大径36.2cm,河北中山王墓,公元前四世纪。(百63)兼具铜器与漆器效果。7)灰褐色夹砂双耳陶罐,高12.9cm,口径6.6cm,底径6.2,云南德纳出土,春秋时代,公元前八至五世纪。(华268)泥条盘筑法5

23、) 6) 7)秦,统一六国后虽只传三代,221b.c.-206b.c.,但奠定汉制度。整理统一文字,度量衡制、建驿道公路车制、政府官署、郡县等。第一个皇帝陵园,陜西临潼,内垣墙南北1300米,东西578米,东西578米。外垣墙南北2513米,东西974米。坟丘在内垣墙南半,方形覆斗,夯土,每编350米,残高43米。东西北有墓道,西道二彩绘四马铜车。附近出土比人还高的兵马俑坑。齐墓葬陶器剖面图(新74)晋墓葬陶器剖面图(新75)楚墓葬陶器剖面图(新80)秦墓葬陶器剖面图(新83)汉,代秦而统一长江南北,制度依秦而尊奉儒术,西汉206b.c.-23a.d.,东汉25a.d.-220a.d.。历史记

24、载详细,埋葬风气盛,产业发达,文物众多,遍及全国。 马王堆,湖南长沙,相轪侯利仓及家属墓葬。西汉惠、文帝时代。椁室塞满木炭及白膏泥,女干尸,提供医学数据。出土食品多,丝织品、漆木器、乐器、俑、画幡、帛书周易老子,地图、导引图。 画幡,出殡时使用,在绢帛上彩绘的旌幡,行列前导,入葬时则覆盖棺木。一般二米多,T形或矩形,马王堆一号、三号墓出土的特为著名。分三部份,天上、人间、地下。天上部份有日月、星辰、女娲、飞龙、门守;人间描写墓主生活,包括服侍人员;地下则为黄泉地府景象。主题与再生思想有关。 石寨山,云南晋宁,战国至东汉初滇族墓葬,铜器类多精美,造型特殊。有用失蜡法浇铸,鎏金镀锡,线刻,嵌镶等工

25、艺。铜鼓、贮贝器。 南越王,广东广州象岗山,南越第二代王,死于公元122,大量珍贵文物,丝枕、铁剑及玉剑具、铜铁陶玉器、铜烤炉、金印、乐器、六博局、仪仗等,楚文化对越文化的影响提供丰富数据。汉代空心砖对于亲人尸体的处理,最先是弃置于山野沟壑。由于不忍见尸体受鸟兽虫豸的侵扰,渐渐演变成埋藏于地下而加以保护。大概到了四千五百年前的半山文化时代,偶而有用木棺或石棺加以收殓的。埋葬的风气越来越兴盛,到了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使用木棺已甚常见,而且更在棺外套以椁室,墓坑就得大为加大了。如以安阳武官村的大墓为例,椁室长六米三,宽五米二,高二米五。从土上印痕,知椁底用三十根圆木铺设,四周用半面削平的原木作井形交

26、相迭构成椁室。到了周代,更变本加厉演成天子四椁,诸公三椁,诸侯二椁,大夫一椁的制度。埋葬的工程就更浩大了。泥土最初用以烧造盛水之器,不久扩及烧煮及用食之器。到了西周初年,又以之烧瓦。瓦最初只以遮盖屋脊,大概随着造价的低减,起码西周晚期就有以之覆盖全屋的。到了西汉,连椁室也以陶制,甚至烧小砖,比照地上的建筑物,以之砌盖有隔间的墓室了。大型的灰黑色模印空心瓦砖,以作长方形的最多。大的有六呎长,二呎宽,六吋厚,小的长只三呎,宽一呎半,六吋厚。还有作三角或近三角形的,面积约是大长方形的四分之一。又有窄长条形的。这种空心砖首见于秦,流行于西汉时期,河南省的几个地区,并不是一般墓葬常见的东西。洛阳地区于西

27、汉早期出现一种单棺空心砖墓。空心砖室一般略大于木棺,长二到三米,宽一米左右,具有木椁的作用。这种墓陪葬仿铜礼器,身份较陪葬少的单棺土洞墓显然要高,看来是前代长方形竖穴木椁墓的衍生物。大概是较铜制省费吧,其使用渐多。到了西汉中期,又增夫妇合葬形式的双棺空心砖墓。起先的空心砖墓都是平顶的,此时也有三角形的砖以构筑尖顶,具有家屋的雏形了。大约汉宣帝前后开使用小砖砌墓。不久就建成有前、后、耳室的多室砖墓,与地上的住家建筑没有多大的差别。从此葬具也就有棺无椁,罕用传统的棺椁制度了。这种空心砖都是用木模一版版压制,用稀泥粘合四片成空心的形式,再晾干入窑小心烧烤,所以砖的灰黑呈色非常均匀。为了烧造的需要,以

28、及烧后搬运的省力和方便,故做成空心。而且在两端的边上都挖有两个或圆或长方的洞。这些小洞也可能用以穿绳,固定砖的位置,防止滑落走位。有些墓室在构筑之前大概已先设计式样,故砖上有朱书东南上,东南下,南和西,和东上,和东下等方位的说明,可依以套合。 空心砖都有印纹的装饰,施于砖面四周的都是连续的几何纹。于中心的也有不少是几何纹。但此馆所藏的绝大多数是具有形像的,且种类甚多,大概欧美的收藏机构无出其右者。诸如乘龙者,骑马射猎者,控马者,执戟佩剑武士,带剑或持简册,阔步或作揖的学者文吏,龙、凤、马、羽马、猎狗、跃兔、飞鸟、飞鹅、立鹤、奔鹿、虎豹、树木等多种形状。有些还不只一式。有时图形太大,印模就得用榫

29、卯把几版接合起来。有时于压印后又加剔刻,使图形有变化而更为生动。除了印纹,有的还在灰黑的背景上加涂红、白、蓝、黄、淡紫等颜料。更费工的是有些近年发掘的西汉晚期空心砖墓,不用印模而用涂绘的方法装饰。那是先在砖上涂一层白粉,然后再彩绘与人死后升天的思想有关的种种题材,如伏羲与女娲,各种神兽,星象云彩等。这就需要有相当经验的画工,不是人人可乱印一通的了。有些地方选择石版作材料,造价更贵,将另文介绍。1)黑龙纹空心瓦砖,长100cm,宽38,厚16.5,秦一号宫殿,公元前221-207。(华75)2)压印狩猎纹三角形空心灰陶墓砖,长167cm,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徐35)1) 2) 3)雕

30、塑羊头压印园圃纹屋檐形灰陶墓砖,高60.5cm,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4。常摆在两件三角形之间而为中心柱。(徐38)4)彩绘画像石,东方天神勾芒纹,陜西神木大保当汉代墓葬,东汉,公元一至三世纪。(98_60)作用与空心瓦砖同 3) 4) 编号 89 墓砖 印纹瓦陶 高34.7公分 西汉,公元前一世纪公元前三世纪的作品招魂呼唤死魂的句子,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此馆所藏超过百件的墓砖是中国以外最多的收藏,于此以这件悦目的小砖作为代表。中国早至西周时代就有以陶瓦覆盖屋脊的例子。在战国的晚期时,中国北方的大型的空心砖,有时印上纹饰,就开始取代原木作为墓室的构筑

31、材料。后来在汉代的砖墓室,像这件实心的有图案的瓦砖,就被贴黏在表面作为装饰。在过去,墓砖很少是科学发掘的。因为它们坚硬耐用,当地居民就私自剥取以修建房屋、猪圈或其他的建筑。但是近年的考古发掘,强烈表现这件不寻常的墓砖是来自河南省的公元前一世纪的产品。美丽兼有高度的象征意味,西汉的墓葬艺术是为了取悦和满足躺在墓中的魄,同时为了保护及引导精灵的魂往西天投生,也同时向世上的人展示死者的功德与地位而创造的。设计这件瓦砖的人,只用了四块模子,就创造了汉代人眼中包含天、地、人的整个宇宙观。最下层格子的图案是兽首或戴面具的神灵,它保护坟墓不受到妖邪的侵扰。中间的图案是二人从事表现士人最高学养的射艺竞赛,他们的面前有一座高台基的二层楼建筑,它是向上天探索天命的行礼场所。屋顶上的两位神仙,代表长久以来人们希望长生不死的欲望。也作为表现死者功德的见证。最上列的图案是神山上的一匹天马将驮载死者不朽的灵魂上天去。其所伴随的铭文,文山出马,背子一日八千里,可支持这样的解释。马上的骑者也暗示汉代狩猎仪式中的神仙观念。作为边框的神灵凤凰的图案,代表上天的赐福。这件小瓦砖,正处于中国美术在古代动物装饰风格转化为新的较写实或人文风格的关键点上,表现了汉代风行弥漫的乐天观。1)鼓吏图、抚琴图画像砖,酒泉市出土,魏晋,三至五世纪。(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