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26.88KB ,
资源ID:1261117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61117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前泵体设计说明书.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前泵体设计说明书.docx

1、前泵体设计说明书 一.零件分析 (一)零件的作用 此毕业设计给定的零件是某种齿轮泵的前泵体。齿轮泵主要有壳体、啮合齿轮、主轴、油封、法兰等零部件组成。而此次设计的零件是属于壳体部分,为防止漏油,对结合面的平滑度、粗糙度有较严格的要求。对内腔的加工精度有较高要求。内腔用于容纳两个互相啮合的齿轮,通过相互转动形成高压油,由油口O排出。前泵体的技术要求总泵缸体零件技术要求表加工表面尺寸及偏差(mm)公差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m)形位公差/mm 平面A178.8IT73.2 左端面136.8IT712.5mm孔IT100.80.0170mm孔IT76.334孔4x10.5mm孔10.5IT1425

2、0.2A12.5mm孔12.5IT1425M12螺孔22IT51.630mm圆柱凸台面30IT1325M22螺孔12IT53.2M22螺孔底面14IT1212.50.7透孔0.7IT1212.53.5不透孔3.5IT1212.50.7/3.5两孔距离14IT131.3审查总泵缸体的工艺性分析零件图可知,该零件仅有一组尺寸要求较高,即21(珩磨至粗糙度为0.8m)。,我们加工时可先以外圆为粗加工基准,确定内孔,由内孔确定所有尺寸。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2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2.1选择毛坯考虑到整体式加工,较废材料,不经济,而零件为普通零件不受冲击,故不宜选用锻件,又因给出条件为大量生产,

3、且轮廓尺寸规则,最终确定使用铸件。因为油泵的使用条件可知,选用铸造铝合金可以很好地满足要求。在铸造铝合金中,ZL106具有铸造性能良好,气密性高,无热裂倾向,线收缩小,产生缩松及气孔倾向小,可热处理强化,高温,室温力学性能良好,焊接和可切削加工性也较好的特点,适合铸造形状复杂,承受高静载荷的零件及要求气密性高,工作温度225C的零件。如泵体等。2.2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材料为铸铝合金,硬度为601HBW,生产批量为大批量生产,采用铸造成型。根据上述原始资料及加工工艺,分别对各加工表面的机械加工余量、尺寸公差列下表: 铸造毛坯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项目/mm机械加工余量/mm尺寸公差

4、/mm平面A1.51.8左端面1.3M,N向端面1.31.364.4孔1.91.236孔1.834孔1.83拟定总泵缸体工艺路线3.1定位基准选择如前所述,该零件总的来说尺寸要求不高,形位公差控制较严格,主要集中在缸体内部工作尺寸精度,其余各尺寸均围绕该尺寸,所以粗加工基准应选择外圆,半精加工完21孔后再以此为精加工基准完成全部尺寸,最后完成孔的珩磨,即可达到图纸要求精度。3.2表面加工方法确定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各表面的加工方案加工表面尺寸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m可选加工方案平面A3.2铣削或车削左端面12.5铣削或车削80mm孔IT106.3铣削或车削70mm孔IT76.3铣削或车削IT7

5、2525I5IT1225IT5IT1212.53.3加工阶段的划分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准备好,使后续工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首先选32外圆面作为粗基准粗扩、半精扩、绞32内表面(即21孔),然后以21孔为精基准加工其他面和孔。该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专用夹具,以提高生产率;而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的装夹次数少,不但可以缩短辅助时间,而且由于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种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要求。3.4工序顺序的安排机械加工工序(1)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原则,首先加工A端面,再加工左端面,后掉头加工A端面,从而保证A端面的高要

6、求。(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3)遵循“先主后次”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4)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端面,后加工孔。()草拟工艺路线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本零件的工艺特征,草拟第一套工艺路线如下: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设备1铸造机器造型2淬火,时效处理3粗铣两端面,4精铣左端面,铣孔80,70,345精铣A端面,钻孔126钻8-M12-6H深25/孔深297铣64.6H7两圆8铣36H7两圆,34,319铣M向端面,铣N向端面10钻4-M12-6H深20/孔深22,钻4M-10-6H深20/孔深2211铣左端面2-M10-6H深20 /孔深2

7、512铣3和2的斜面13终检对以上工艺方案进行调整,草拟第二套工艺方案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设备1铸造机器造型2淬火,时效处理34567891011121314()确定工艺路线该零件的材料为铸造铝合金,采用金属模铸造,铸造成型后零件既可以获得较好的粗糙度和公差。同时铝合金不能磨,要想达到最终的Ra=3.2公差较小的要求,只能采用精车,依靠提高切削速度达到很好的加工表面。铝材质软,刀具的寿命可以大大增加,且加工非圆部分时候不用担心打刀。铸造后需要淬火和时效处理来改善切削加工性。所以需要对加工路线做较大改动。确定的最终工艺路线工序号工序名称机床设备1铸造机器造型2淬火,时效处理3车两端面,镗孔80,7

8、0,34CA61404精车A端面,车64.6两圆,车36,34CJK6136E5车M向,N向端面CA61406铣A面8M12-6H深25的螺纹孔和孔深29的孔华中7铣左端面2M10-6H深20螺纹孔和深度为25的孔ZJK75328铣斜面加工中心9车左端面,掉头车削右端面CAK4010010铣M向,N向4M10-6H深20螺纹孔和深为22的孔XK0816A11清除毛刺,各个锐边倒钝手工12终检4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的计算5夹具的设计夹具是一种能够使工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准确定位和牢固夹紧的工艺装备,它广泛地运用于机械加工,检测和装配等整个工艺过程中。在现代化的机械和仪器的制造业中,提高加工精度和生产

9、率,降低制造成本,一直都是生产厂家所追求的目标。正确地设计并合理的使用夹具,是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技术环节之一。同时也扩大各种机床使用范围必不可少重要手段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经过和指导老师的协商,我决定做最后道工序钻4X10.5孔钻专用夹具,本夹具使用立式钻床Z525,刀具为硬质合金锥柄麻花钻。5.1问题的提出为能迅速、准确地确定刀具与夹具的相对位置,钻夹具上都应设置引导刀具的元件钻套。钻套一般安装在钻模板上,此处,采用钻模板与夹具体一体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夹具刚度。钻套与工件之间留有排削间隙。5.2定位基准选择由零件图可

10、知4X10.5孔有位置度度要求,这里主要是以底面定位,芯轴定芯。为提高效率,决定以底面定。内孔定位,同时加25件,这样便于装夹,提高效率。采用气动夹紧外圆柱端面为定位基准体会与展望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学会了更多专业知识,培养了实际操作和创新的能力。这次课程设计也是在为我们将来的课程设计打基础,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不仅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这次课程设计也是在为我们将来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为我们以后的工作积累更多的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不仅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要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总的来说,这次设计,使我们在基本理论的综合运

11、用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得到了一次较好的训练。提高了我们的思考、解决问题创新设计的能力,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本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本人对CAXA画图软件的掌握还不够熟练,在画图遇到复杂图和难的地方时显得力不从心,使图不能达到预期设计出来的水平。二是本人对拨叉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的不够熟练,在设计过程中不能全面地考虑问题,造成走了许多弯路,设计速度缓慢,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进一步实践来解决。由于能力所限,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同学们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作者:继德、陈宁平,书名:机床夹具设计(第二版),出版者: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00.05【

12、2】作者:张耀霍,书名:机械加工工艺设计实用手册,出版者: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00.04【3】作者:陈国香,书名:机械制造与模具制造工艺学,出版者: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06.05【5】作者:李彩霞,书名: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出版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年:2006.01【6】作者:秦宝荣,书名:机床夹具设计,出版者: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年:1998.02【7】作者:黄健求,书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出版者: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05.11【8】作者:孙丽媛,书名:机械制造工艺及专用夹具设计指导,出版者: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02.12【9】作者:李弘英,书名:铸造工艺设计,出版者: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05.02【10】作者:武良臣、郭培红,书名:敏捷夹具设计理论及应用,出版者:煤炭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03.09【11】作者:邹青,书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出版者: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04.08【12】作者:秦国华、张卫红,书名:机床夹具的现代设计方法,出版者: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06.11【13】作者:崇凯,书名: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南,出版者: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07.02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