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37.82KB ,
资源ID:1259925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59925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docx

1、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篇一: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马说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有了名马,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面,不把它称作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的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把他当作普通马来喂养。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特长也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拿着鞭子,走到千里马的跟前

2、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啊!陋室铭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里。到这里(与我)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都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活板译文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的时侯才开始(

3、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胶泥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便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微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三两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刷几十本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正在印刷,另一块已另外在排字模了,这块印刷

4、才完,第二板已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字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准备同一板里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做标签(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火烧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功。不用木头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连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弹,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子们得

5、到,到现在还珍藏着。核舟记译文明朝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两边各有四扇,共计八扇。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子,就看见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

6、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位于右边,鲁直位于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苏东坡右手拿着书画的右端,左手轻按鲁直的背上。鲁直左手拿着书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好像在说什么似的。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藏在书画下面的衣褶里。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乳头,抬头仰望,神态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卧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竖起他的左膝,左臂上挂着一念串念珠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名船工。位于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发髻,仰着脸,左手倚

7、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炉子,炉子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那只船的船底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还刻着一方篆文图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的。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刻了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成的。咦,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口技译文京城里

8、有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有一家)大摆宴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架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后面,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的宾客相聚而坐。过了一会,只听得屏风后面醒木一拍,全场立刻安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远远听到长长的巷子里传来了一阵狗叫声,随即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不久,小儿子醒了,大声啼哭。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慰小儿子,给他喂奶,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妇人拍着哼着哄着他睡觉。接着大儿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小儿子的声音,嘴里哼唱着哄孩子入睡的声音,小儿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儿子刚刚醒

9、来说话的声音,丈夫呵斥大儿子的声音,同时一齐发出,各种声音都模仿得维妙维肖。全场的宾客,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眼旁观,微露笑容,暗暗赞叹,认为好极了。没有多久,丈夫打起呼噜,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越来越轻逐渐停止了。隐隐约约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盆碗器物倾斜翻倒,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坐端正了。忽然有一个人大喊:“失火啦”,随即丈夫起来大声呼喊,妇人也起来跟着大声呼喊。两个小孩齐声啼哭。一会儿,成百上千的人大声呼喊,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狂叫。里面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的爆裂声,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种声音一齐响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

10、呼救声,一齐用力拉倒着火房屋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灭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只手,一只手有一百个手指头,也不能指名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有一百条舌头,也说不清其中的任何一处。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失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腿哆嗦发抖,几乎想要抢先掏跑。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送东阳马生序译文我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自己动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

11、按时)归还。(有时)天气非常寒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已经成年,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名人和他们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那位前辈道德高,声望高,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但他并没有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示尊敬而专心地请教;有时受到他的训斥,(我的)态度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辩解;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12、所以我虽愚笨,但终于还能有所收获。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寄居在旅馆里,主人每天只提供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食品味道的享受。和我在一个书馆的同学们都穿着绣花的丝绸衣服,戴着用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制成的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就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没有羡慕他们的心意。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

13、人了。我求学时的勤奋与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现在在太学里学习的各个学生,朝廷每天有米粮供给,父母每年给(他们)冬夏的衣服,没有挨冻挨饿的担心;坐在大厦里面读书,再没有奔走的劳累了;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问题得不到回答、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凡是应该有的书皆集中在这里,不必象我那样动手抄写,要向别人借来书才看得到。他们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东阳县的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辈的人很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城朝见皇帝,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表示敬意的见面礼物,言辞很流畅、通达。同他辩论

14、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平和。他自己说少年时在学习上用心很劳苦。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了。他将要回家乡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讲讲求学的困难来告诉他。【篇二: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文 章来源 课件 w ww.5 y k j.co m 苏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归类课内文言文主要有马说、陋室铭、山市、活板、核舟记 口技、送东阳马生序一、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养。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同“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邪”同“耶”,吗。5、板印书籍:“板”同“版”,雕版。6、若止印三二本:“止”同“只”,只,仅。6、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15、:“已”同“以”,以后。7、舟首尾约八分有奇:“有”同“又”,表示零数。8、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9、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跟竖相对。10、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简”同“拣”,挑选。11、满坐寂然:“坐”同“座”,座位。12、四支僵劲:“支”同“肢”,肢体。13、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14、与之论辨:“辨”同“辩”,辩论。15、裁如星点:“裁”同“才”,仅仅。二、古今异义字1、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古义为“有时”,;今义为“或者”2、无丝竹之乱耳 丝竹:古义为“管弦乐器”,文中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3、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义为“身体”;今义为“形状、

16、样子”4、孔子云 云:古义为“说”;今义为“云彩”5、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古义为“蒙、盖”;今义为“冒出”6、药稍熔 药:文中指“松脂、蜡和纸灰”;今义为“治病的药品”7、有布衣毕升 布衣:古义为“平民”;今义为“衣服的一种”8、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古义为“尚”;今义为“曾经”9、其两膝相比者 比:古义为“挨着”;今义为“比较”10、高可二黍许 许:古义为“左右、上下、光景”;今义为“答应或表 猜测”11、尝贻余核舟一 尝:古义为“曾经”;今义为“尝试”12、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但:古义为“只”;今义为“转折连词”13、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闻:古义为“听”;今义为“用鼻子嗅”14

17、、虽人有百手 虽:古义为“即使”;今义为“虽然”15、两股战战 股:古义为“腿”;今义为“臀部”16、几欲先走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假:古义为“借”;今义为“与真相对”1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是;古义为“这”;今义为“判断动词”18、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 趋:古义为“奔向”;今义为“趋向”19、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古义为“辩解”;今义为“又、重复”20、主人日再食 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一次”三、词类活用1、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鞭打)2、用讫再火令药熔(名词作动词,用火烤)3、会宾客大宴(名词作动词,举行宴会)4、妇抚儿乳(名词作动词,喂奶)5、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

18、词,长到,蔓上)6、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词作动词,说出)7、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8、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緼袍敝衣)9、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10、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11、妇手拍儿声(名词作状语,用手)12、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动手、用笔)13、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作动词,辱没)14、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作动词,吃尽)15、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作动词,使乱)16、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作动词,使劳累)17、有龙则灵(形容词作动词,成为灵验的水)18、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19、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动用法,使尽)20、是可谓善学者矣(

19、形容词作动词,擅长)21、遥闻深巷中犬吠(形容词作状语,远远地)四、一词多义策之不以其道(策:用鞭子打,动词)执策而临之(策:鞭子,名词)一食或尽粟一石(食: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养,动词)马之千里者(之:不译,定语前置的标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之:的,助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之,凑足音节,无义)执策而临之(之:它的,代词)无丝竹之乱耳(之: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义,助词)何陋之有?(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其:它,代词)其真无马邪(其:难道,副词)安求其能千里也?(能:能够,能愿动词)虽有千里之能(能:能力,名词)持就火炀之(就:靠近,动词)瞬息可就(就:完成,动词)

20、每字为一印(印:字印,名词)其印自落(印:字印,名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印:印刷工具,名词)欲印(印:印刷,动词)唐人尚未盛为之(为:做,动词)满铁范为一板(为:成为,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为:刻制、制作,动词)又为活板(为:发明,动词)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为:被,介词)已后典籍皆为板本(为:是,动词)不以木为之者(以:用、拿,介词)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以:用来,连词)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介词)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介词)计日以还(以:相当“而”,连词)高可二黍许(可: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可以)通计一舟(一:全,整个)为念珠个一(一:一件)妇抚儿乳(乳:喂奶,动词)儿含乳啼(乳:奶头,

21、名词)以为妙绝(妙:善、好,形容词)众妙毕备(妙:妙处,好处,名词)以为妙绝(绝:断、消失,动词)群响毕绝(绝:极,副词)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出,动词)手有百指(指:指头、手指,名词)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动词)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名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道:谈、讲,动词)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名词)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形容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至:到,动词)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马之千里者尽粟一石何陋之有?会宾客大宴弗之怠(2)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省主语)则以一铁范置(于)

22、铁板上火烧令(之)坚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寓(于)逆旅(3)判断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六、八年级下册古文课文理解马说一、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比作“伯乐”,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对不能知人善任的昏庸的统治阶级进行嘲讽和鞭挞。二、梳理。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3、”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三、联系现实生活回答,21世纪的青年应怎样做才有可能成为“千里马”?答: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丰富的知识,增长驾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抢抓机遇的观念,勇于表现自己,在机遇到来时,先行一步。 马说

2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故虽有名马 故时有物外之趣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根据下列提示填写相应的词句。 表明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原因

25、的句子是: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 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嘲讽的感情。 c文章为表现主 第三文字的中心句是: 引人深思,描绘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 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3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a文章共用十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 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4文中的“伯乐”和“千里马”各喻指什么?参考答案: 1c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其真不知马也 祗死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a 4“伯乐”比喻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有突出才能的人陋

26、室铭一、这篇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暮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二、结构。【篇三: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译文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 使有了名贵的马,也只是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能用 “千里马”来称呼他。日行千里的马,有时一顿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能(日行)千 里(的本领)去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 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马一样尚且办 不到,(又)怎么能要

27、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方法,喂养马,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 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他们)真不认识(千里)马啊! 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显现、表现。(2)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通“饲”饲养;“ ”,才能。(3)其真无马邪: (4)祗:通“只”,只是。古今异义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今义:判断词。安:古义:怎么.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古义:同样。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或:古

28、义:有时,有的人。今义:或者。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 条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策:古义:马鞭今义:策划,策略 一词多义 虽有千里之能:的。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策之不以其道: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音节助词,不译。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策勋十二转:动词,记载自木兰诗)。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连词,表转折,但是。执策而临之:连词,表修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连词,表承接。一食或尽

29、粟一石:吃,动词。食之不能尽其材:通“饲” 喂养,动词。故虽有名马:即使。虽有千里之能:虽然。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代“千里马”。食之不能尽其材:代词,代千里马的。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加强语气。其真不知马也:表推测,“恐怕”。策之不以其道:代词,代驱赶千里马的。不以千里称也:把,用。策之不以其道:按照。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 使尽,竭尽。实词 千里马日行千里的马,喻指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 伯乐擅长相马之人,喻指识别像千里马一样的人才 辱辱没 食马者“食”.通“饲”,.本文指埋没人才的人才美才能,美貌 见显现出来,“见”通“现” 等等同,一样 常普通的 是这种,作代词 策之驱

30、使 道方法尽竭尽 材“材”通“才”,才能 鸣鸣叫 通通晓 执拿着 临面对着 知识别,了解 虚词 而(而伯乐不常有)表转折,但是(语气较重);却(语气较轻) 故因此 以凭借虽即使(故虽有名马);虽然(虽有千里之能) 或有时 其代“千里马” 安怎么 (策)之作代词,代千里马 以按照 (鸣)之助词,补充音节,无意义 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 辱:受屈辱。例句: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尽:吃尽。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2、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 以其道。3、数量词用作动词: 千里:日行千里。例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形容词的使

31、动用法: 尽:使尽,竭尽。例句:食之不能尽其材。特殊句式 反问句:其真无马邪?2.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3.介词结构后置: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4.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省略句:策之不以其道。重点语句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被埋没的根本原因:论点;点明中心) 可不写)(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据2010 年河北保定望都所发语文教参)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再次点明文章中心句子) 4.点明中心的主旨句:其真不知马也。主题归纳 本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 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32、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思想感情(中心)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 懑和控诉。陋室铭原文 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水不在于多深,有龙(居住)就能 降福显灵。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碧绿的苔痕长到台 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来这里谈笑往来的都是博学的学者,没有缺乏文化知识的人。可以弹奏不加修饰的古琴,浏览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 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都是简陋的,但因为 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了人们的景仰)孔子说:“什么简陋的呢?” 一词多义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丝竹之乱耳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表示交往的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