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 生物B卷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生 物(B)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单选题(本小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各项中
2、,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牛奶喝进胃中C注射胰岛素 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2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肝脏中。当某种原因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细胞坏死破裂后,造成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C内环境成分的变化不影响细胞的代谢D细胞的代谢活动不影响内环境稳态3下图是人体四种体液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A若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B甲与丙之间不会发生直接的物质交换C正常情况下,四种液体中乙的氧含量最高,丙的二氧化碳
3、含量最高D丁中含有多种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4下列对“望梅止渴”与“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没有参与“望梅止渴”的反射活动B“望梅止渴”是在“吃到梅子分泌唾液”的基础上形成的C听到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分泌唾液是人类特有的D两者均可使人体分泌唾液,但其反射弧是不完全相同的5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下,甲指针偏转,乙指针不偏转B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 转两次C刺激b处时,甲指针维持原状,乙指针偏转一次D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甲指针偏转一次,乙
4、指针不偏转6在家兔动脉血压正常波动过程中,当血压升高时,其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可以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随着血压降低对压力感受器刺激减弱,仅由此调节过程判断,这一调节属于A神经调节,负反馈调节 B神经调节,免疫调节C激素调节,负反馈调节 D神经调节,激素调节7激素调节和神经系统都有分级调节的现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属于分级调节B小脑中有许多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须的中枢,呼吸中枢位于其中C成年人抽血时能控制手不缩回,说明缩手活动可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D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小脑8
5、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不参与的过程是A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B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传递C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D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9如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厌氧菌等感染的机会B狂犬病病毒具有一定的潜伏期,注射狂犬疫苗,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C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D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10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极性
6、运输B植物的向光性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C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直接参与细胞代谢D燕麦胚芽鞘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11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其与细胞膜上的某种物质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反应,即促进钙离子的吸收以及膜上钙离子载体的增多。细胞膜上钙离子载体数目多少又可由囊泡(膜上含有钙离子载体)来控制,而钙离子能促进-淀粉酶的合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赤霉素和2,4-D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后者具有两重性的特征B赤霉素发挥作用后,细胞内会出现囊泡与细胞膜融合的现象C赤霉素可进入细胞核,进而调控-淀粉酶基因的表达D赤霉素可以促进细胞的伸长,也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12为研究植物激素对种子萌
7、发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X是特定mRNA合成抑制剂,“”表示开始处理时间),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推测赤霉素通过促进-淀粉酶的产生从而促进种子萌发B对于-淀粉酶产生,脱落酸具有对抗赤霉素的作用C推测脱落酸具有抑制植物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D推测物质X具有和脱落酸相似的促进植物落叶的作用1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映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不属于种群特征C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D年龄组成、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可预测种群未来的发展趋势14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群落垂直结构的是A竹笋、嫩竹
8、和老竹分层分布在竹林的不同高度上B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浅滩中不同区域分布不同生物C峨眉山从山脚到山顶依次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D森林中自下而上分布着苔藓、草本、灌木和乔木15某地区将鸭子引入稻田捕食蝗虫,有效避免了蝗灾的发生。为研究蝗虫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建立了如图所示的甲、乙模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该地区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B甲图模型属于数学模型,曲线变化反映了鸭和蝗虫间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C若AB段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为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O0.03t只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16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
9、是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C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集群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17因人类活动导致草原沙化,栖息地面积锐减,使昆仑山野牦牛向高山迁徙形成小群体(1080头),雪天时,又迁徙下山聚集成大群体(200头以上)。在生殖季节,有些雄性野牦牛因竞争失败而失去繁殖机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使野牦牛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降低B高山地区的野牦牛呈集群分布C野牦牛种群随季节变化的迁徙行为可看成群落的时间结构D生殖季雄性野牦牛间的竞争属于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18科研人员对某岛屿连续两年中
10、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A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获取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的变化数据C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D社鼠种群密度较低时较高性比()利于种群密度恢复1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B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C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20某人工养殖的池塘内有甲、乙、丙三个优势物种。已知甲和乙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和捕食,丙属于第一营养
11、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乙捕食甲,且甲和乙均捕食丙,则乙应属于第二、第三营养级B该池塘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除了丙外,还可能有硝化细菌C流经该人工池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丙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D若甲是该生态系统内的顶级消费者,则甲同化的能量不会流向其他消费者21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甲、乙和丙、丁、戊所对应方框各代表一种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群落B图中存在竞争关系的只有乙2和丙2C戊不一定是微生物D丁的含量增加将导致水资源短缺2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
12、用B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D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23海草场生态系统是典型的海洋生态系统,能缓解海浪对沿岸的侵蚀,改善水质。近年来由于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导致海草场生态系统逐步退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海草场生态系统中的全部海草构成了一个群落B海草场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C海平面上升会降低海草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D海草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4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中,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大量引入外来物种,能提高当地生态系
13、统的稳定性B多种树种混交成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C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2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身的消耗标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
14、6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
15、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的增殖量f检测细胞对病毒的损伤程度图中实验结果表明,这两位康复者均产生了抗NA的抗体,其中对流感病毒抑制效果较好的抗体是_。选用的对照抗体应不能与_特异性结合。依据本实验结果提出疫苗研制的思路_。(5)若你已被确诊为流感患者,请例举具体的应对措施 _。27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
16、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_。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_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_。(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_,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_。(4)投放鲢、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
17、物种生物积累量的_,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_。28某校同学在实验室开展生物技术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A组同学制作泡菜。在泡菜腌制的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腌制的时间、温度和_;最后要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2)B组同学制作腐乳。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在腐乳表面往往会有一层致密的皮,这层皮实际上是微生物的_,对人体无害;加盐的作用是_,避免豆腐块变质。(3)C组同学制作蓝莓果酒与果醋。某同学对自己的发酵装置定时通
18、过充气口充气,该同学是在制蓝莓_。另一位同学在蓝莓果汁中直接加入某品牌活性酵母,之后先向发酵罐中通入一段时间的无菌空气,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_。(4)在蓝莓果酒制作过程中,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是由_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其可在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_,然后变为醋酸。29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W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
19、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即_。(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三处滴加量相同。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
20、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019-2020学年下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精编仿真金卷生 物(B)答 案1. 【答案】C【解析】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过程中,并没有物质进入内环境,A错误;牛奶通过消化道进入胃中,并没有涉及到物质进入内环境,B错误;皮下注射胰岛素时,将胰岛素注射进入组织液,可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C正确;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中,是物质从内环境进入细胞内液中,D错误。故选C。2. 【答案】B【解析】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即内环境稳态,A错误;由分析可知血浆中转氨酶的含量即可作为判断肝脏病变的依据,B正确;内环境成分中葡萄糖、氧气含量的变化会影响有氧呼吸,
21、所以内环境成分的变化会影响细胞的代谢,C错误;细胞代谢活动的产物会进入内环境,从而影响内环境稳态,D错误。3. 【答案】B【解析】若甲即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增多,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甲是组织液,丙可以是血管壁细胞,二者之间可以发生直接的物质交换,B错误;氧气和二氧化碳均顺浓度梯度运输,故正常情况下,四种液体中乙(血浆)的氧含量最高,丙细胞内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C正确;丁是淋巴,淋巴中含有多种与免疫有关的细胞,在内环境稳态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选B。4. 【答案】A【解析】从“望梅止渴”的故事可知“望梅”是指听到了“梅子”这两个字,“止渴”是指分泌唾液。所以“望梅止渴”是听到梅子引
22、起的,有大脑皮层的言语区参与完成的反射活动,故A错误;“吃到梅子分泌唾液”是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故B正确;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听别人讲“望梅止渴”的故事是有语言中枢参与的活动,故C正确;“望梅止渴”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吃到梅子分泌唾液”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中枢,但两者的效应器相同,所以,两者的反射弧不完全相同。故D正确。5. 【答案】D【解析】甲电流表的两极分别位于膜外和膜内,乙电流表的两极均置于膜外,静息状态下,甲电流表膜外为正电位,膜内为负电位,甲指针偏转,而乙电流表两极均为正电位,乙不发生偏转,A正
23、确。刺激a处时,对于甲电流表,兴奋传到电极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为正电位,甲指针偏转一次。对于乙电流表,兴奋先传到乙电流表的左边电极,然后传到右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两次,B正确。刺激b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左边神经元,因此甲指针维持原状,对于乙电流表,兴奋无法传到电流表左边电极,乙指针偏转一次,C正确。清除c处的神经递质,再刺激a处时,兴奋无法传到右边神经元,甲指针偏转一次,乙指针偏转一次,D错误。6. 【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血压升高刺激压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效应器),表明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调节;血压升高时,通过调节导致“心跳减慢和小血管舒张”,从而使血压降低,由
24、此可见,该调节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7. 【答案】C【解析】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A错误;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而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错误;成年人抽血时能控制手不缩回,说明缩手活动可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C正确;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因此过量饮酒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与此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是大脑皮层,D错误。8. 【答案】C【解析】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吞噬细胞参与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A正确;第三道防线产生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在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吞噬细胞的摄取
25、、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特有的抗原,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当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也会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B、D正确;在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过程中,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的是效应T细胞,而不是吞噬细胞,C错误。9. 【答案】D【解析】狗咬伤后清理伤口,不包扎,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的感染,同时抑制厌氧菌繁殖,A正确;注射狂犬疫苗,疫苗相当于抗原,能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正确;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相对于二次免疫可以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C正确;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够杀死体液中的病毒,而对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不起作用,D错误。故选D。10. 【答案】D【
26、解析】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特点。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A错误;植物的向光性是生长素从向光一侧运向背光侧,背光侧生长快,向光侧生长慢,都是促进作用,B错误;生长素是一种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只是调节生命活动,C错误;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作用于尖端下部,D正确。11. 【答案】B【解析】植物细胞合成的赤霉素,不是植物生长调节剂,A错误;赤霉素发挥作用后,会促进钙离子的吸收以及膜上钙离子载体的增多,而钙离子能促进-淀粉酶的合成,该过程中有囊泡的产生,因此细胞内会出现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B正确;由题意可知,赤霉素可促进种子萌发,赤霉素与细胞膜上的某种
27、物质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反应,因此赤霉素不会进入细胞核,C错误;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从而促进果实的生长,乙烯才是促进果实的成熟,D错误。12. 【答案】D【解析】由分析可知:因为赤霉素是调节植物生长的激素,故推测赤霉素通过促进-淀粉酶的产生从而促进种子萌发,A正确;从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对于-淀粉酶产生,脱落酸具有对抗赤霉素的作用,B正确;从组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推测脱落酸可能与物质X的作用类似,同样具有抑制植物细胞基因表达的作用,C正确;题意显示物质X能抑制特定的mRNA的合成,实验结果并不能显示物质X能促进植物落叶,D错误。故选D。13. 【答案】C【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
28、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A错误;组成种群个体的空间分布属于种群特征,B错误;K值是环境允许动物生存最大容量,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使该种群的K值增大,C正确;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D错误。故选C。14. 【答案】D【解析】竹笋、幼竹、成年竹组成一个种群,垂直结构是群落的特征,A错误;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浅滩中不同区域分布不同生物,体现了不同地段分布生物种群不同,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从上到下依次分布的植物是:高山草甸、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这种分布主要是由于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所以属于群
29、落的水平结构,C错误;苔藓、草本、灌木和乔木等不同植物,自下而上分别配置在群落的不同高度上,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D正确。故选D。15. 【答案】B【解析】决定种群密度变化的直接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其它因素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A错误;图中数学模型中可以看出,在N3N2段,鸭的数量增加,蝗虫数量减少,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B正确;乙图AB时间段,若蝗虫每天增加3%,并呈“J”型增长,最初有N0只,则t天后种群数量为N01.03t只,C错误;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蝗虫防治蝗灾,属于生物防治方法,D错误。故选B。16. 【答案】C【解析】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直接影响草本层植物分布,从而影响其中动物类群的分布,A正确;近岸区和湖心区属于地形起伏导致的差异,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B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C错误;火灾后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正确。故选C。17. 【答案】C【解析】人类活动导致草场沙化,栖息地锐减,使野牦牛种群的稳定平衡密度降低,A正确;野牦牛在水平方向上呈集群分布,B正确;时间结构是指群落的组成和外貌随时间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迁徙不是群落的时间结构,C错误;生殖季野牦牛的竞争属于种群密度较高时的内源性调节因素,D正确。故选C。18. 【答案】C【解析】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A正确;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