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5 ,大小:50.64KB ,
资源ID:1256909      下载积分:1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569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社会医学重点总结.docx)为本站会员(b****2)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医学重点总结.docx

1、第一章 概论1、社会医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医学和卫生问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社会因素与个体及群体健康的和疾病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制定相应的社会凑是,保护和增进人群得身心健康和社会活动能力,提高生命质量,充分发挥健康的社会功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ppt)是研究社会因素与健康、疾病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医学与社会学之间相互渗透而发展起来的,综合了生物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与成就,是社会学与生物医学间的交缘学科2、我国社会医学的基本任务: 1、倡导积极的健康观 2、推动医学模式的转变 3、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4、制定卫生策略和措施 5、注重特殊人群保健和控制社会病3、社会

2、医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三个方面: 1、研究社会卫生状况 2、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 3、研究社会卫生策略和措施4、三次卫生革命的主要内容:第一次以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地方病为主要防治对象。第二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主要是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系统疾病和意外伤害。第三次以提高生命质量、催进全人类健康长寿,进一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5、1848年法国医生盖林首次提出把医学监督、公共卫生和法医学等构成一门整体的学科,统称为“社会医学”6、疾病防治中社会因素的主导作用(P11,需自己总结)7、大卫生观:卫生事业本质上是一种“人人需要、共同受益”的社会公益

3、事业,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需要全社会的积极行动和参与。第二章 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是在医学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在与疾病抗争和认识自身生命过程的实践中得出的对医学本质的概括。2、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古代,是在医学起源时期形成的对医学的一种总体认知方式;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公元前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是应用自然现象的客观存在和发展规律来认识疾病与健康问题的思维方式; (3)机械论医学模式:1416世纪文艺复兴阶段,以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否定唯心主义的生命观和医学观,把医学引向实验医学时代,对医学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生物医学模式: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

4、,是建立在生物科学的基础上,反映病因、宿主和自然环境变化规律的医学观和方法论。(5)现代医学模式:形式包括环境健康医学模式、综合健康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内容包括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含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3、流行病学三角模式:健康就要维持宿主、环境和病原体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平衡破坏就可生病,这就是符合传染病为主的疾病谱的著名“流行病学三角模式”。 4、生物医学模式的优缺点:(1)优点:生物医学模式奠定了医学实验研究的基础,促进了对人体生理活动及疾病的定量研究,并推动了特异性诊断及治疗的

5、发展,如在临床上极大地促进了外科学的进步。在生物医学模式指导下,克服了临床手术的疼痛、感染和失血三大难关,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对疾病的诊断,特别借助与细胞病理学,现在仍然是临床诊断的决定性标准。在疾病预防领域,采用杀菌灭虫、预防接种和抗菌药物三个主要武器,取得了人类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伟大胜利,近几十年的功夫,是急、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大幅度下降,平均期望寿命显著延长。(2)缺点:它把人从社会群体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只是生命活动在结构、功能和信息统一基础的生命整体,忽视了人的社会性和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主体意识,使它无法圆满解释和有效解决当今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所有问题5、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1)

6、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2)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3)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4)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6、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卫生服务因素7、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对临床工作的影响:整体医学观 (2)对预防工作的影响:社会大卫生”观念指导预防工作,要求预防医学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以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策略和措施,从而更全面、有效地提高预防效果(3)对卫生服务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保健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丛原诶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4)对医学目的的影响:确立预

7、防疾病和促进健康,解除疼痛和疾苦,治疗疾病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预防早死和提倡安详地死亡(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建立以人为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融会贯通,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第三章 社会因素与健康1、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一系列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因素,即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经济状况、社会保障、环境、人口、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等,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关系、卫生保健以及社会文明等。 常用的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指标有:出生率、死亡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等。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非特异性和泛影响

8、性(2)恒常性与累积性(3)交互作用3、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维护人群健康,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必须以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为先决条件,因此,社会经济发展与人群健康是相互促进的双向作用,两者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1)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明显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的提高。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的生活工作条件、卫生状况、健康水平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有显著改善;而经济不发达国家,没有提高生命质量的经济实力,生活环境差、不能及时就医等限制对人们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之间,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经济水

9、平对健康具有促进作用。 (2)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3)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经济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人的健康与智慧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社会劳动力;另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减轻卫生事业负担,使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重点更多地放在预防保健工作上,促进社会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4、ASHA(美国社会卫生协会)指标=成人识字率*就业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

10、期望寿命/出生率*婴儿死亡率5、家庭关系与健康: 1、家庭结构与健康 最常见最基本的家庭类型是由父母和未成年子女所组成的核心家庭。有三代以上或两个以上的核心家庭构成的家庭称为主干家庭。 2、家庭功能与健康 作为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的第一个社会机构以及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功能是不能被任何机构所代替的。 3、家庭关系与健康 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往往承担多种不同的角色,形成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6、人口结构与健康 1、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主要指标有老年人口系数和儿童少年人口系数。联合国规定60岁或者65岁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或65岁以上人口超过7%为老年型社会。 2、人口性别结

11、构与健康:性别比例使用来评价人口性别结构是否平衡的指标。由于女性平均期望寿命略高于男性,所以性别比例略大于100为正常情况。一般国家性别比例为103107。第八章 卫生服务研究1、卫生服务研究的定义: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及其相互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过程。2、卫生服务研究基本程序:卫生服务的计划、实施及评价三个环节。3、卫生服务研究领域中普遍关注的三个问题:(1)提高卫生服务的普及程度和居民接受卫生服务的能力, 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公平性;(2)控制医药费用, 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改进卫生服务

12、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重点研究卫生服务需要、卫生资源供给、卫生服务利用三者之间的关系。4、卫生服务研究的进展:(1)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经验的迅速推广(2)卫生服务研究范围、内容和对象的进一步拓展(3)卫生服务调查研究方法的发展(4)多学科融合参与卫生服务研究格局的形成5、卫生服务研究的分类:(1)卫生系统研究(2)卫生工作研究(3)防治效果评价(4)行为医学研究6、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卫生人力卫生机构装备和供应知识和技术 (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与功能(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6)卫

13、生服务效果评价7、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1)描述性研究考察卫生服务发展的变动规律,预测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卫生服务状况和水平分门别类研究卫生事业的特点,评价卫生服务的效益及效果(2)分析性研究研究卫生服务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医疗保健制度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经常应用。(3)实验性研究 以社区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干预试验。如缺氟地区采用饮水加氟预防龋齿等。(4)数学模型方法 应用数学模型从理论上阐述卫生服务与有关因素的联系及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如卫生人力、病床需要量的预测等。(5)系统分析法 运用系统分析技术,综合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提出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和优化选择

14、。(6)综合评价法7国12地区的卫生服务研究,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依据。(7)投入产出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8)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常规卫生信息登记报告系统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一次性、重复性、连续性横断面调查8、卫生服务需要、需求与利用(1)卫生服务要求: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2)卫生服务需要:主要取决于居民的自身健康状况,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客观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

15、是不一致的。(3)卫生服务需求:从经济和价值观念出发,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有效需求不足过度需求:患者过度需求;供给诱导需求(4)卫生服务利用: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为居民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和工作效率,间接反映了卫生系统通过卫生服务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但不能直接用于评价卫生服务的效果。(5)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联系:卫生服务需求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理论上讲,如果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9、卫生服务需要的测量与分析指标:疾病指标、死亡及其构成指标、残疾指标、营养与生长发育指标、心理指标、社会指标、由这些指标派生出来的指数。10、反映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量水平的指标:(1)死亡指标 :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 综合反映社会发展水平、居民健康水平及医疗卫生保健水平的敏感指标 (2) 死因顺位及构成 (3) 死亡年龄、性别、职业、医疗保障制度、受教育程度等 11、反映居民医疗服务需要量和疾病负担的指标:(1)疾病频率指标: 两周患病率前两周内患病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