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29.96KB ,
资源ID:125545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5545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精品说课稿10篇.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品说课稿10篇.docx

1、【精品】说课稿10篇说课稿篇1一、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幼儿的生活。公交车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大部分幼儿有过乘坐经历。我们也经常看到公交车上有很多危险或不文明行为,有必要帮助幼儿正确认识,提高文明意识。同时正逢今年我们昆山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行动中去。幼儿园纲要也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此为指导,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社会活动送娃娃。) 活动目标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分析,我从认

2、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1.在情境中了解乘公共汽车的基本规则,增强文明意识。2.通过扮演角色、结伴游戏,体验遵守规则的乐趣。二、活动准备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内容,达到活动目标,我从物质、经验两方面做了准备:1.物质准备:公共汽车模型一个;斑马线、红绿灯场景;乘公共汽车课件;幼儿操作卡片2.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斑马线、红绿灯三、活动过程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活动过程,共有三个环节:自主协商,分配角色?选选、演演,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情境游戏),了解规则?,听听、念念,。感受遵守规则的快乐。第一环节,自主协商,分配角色首先让幼儿在门口集合,引导语:小朋友们,平

3、时你们是怎么来幼儿园的?,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做爸爸妈妈,乘公共汽车送娃娃上幼儿园。幼儿对自己来园的方式都比较熟悉,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而让幼儿自主选择伙伴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环节,情景表演,了解规则。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让幼儿了解上车前的规则,在车上的规则以及车上的文明美德,因此,我分了三个部分来进行教学:第一部分是排队上车,。事先将汽车模型放好。我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们有没有坐过公共汽车?公共汽车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有两个门?乘坐公共汽车应该遵守什么?请幼儿手

4、拉手排成两列纵队上车。师模仿售票员,引导幼儿依次从前门上车,找座位坐好。引导语:各位乘客请注意,请从前门上车,上车请排队,上车后请找座位坐好、坐稳,请照顾好您的孩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完全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幼儿了解上公交车前的一些规则,再让幼儿排队上车,讨论在公共汽车上应遵守的规则。语言引导:我们在公共汽车上应该遵守什么规则,注意些什么?请幼儿自由讨论,再请个别幼儿说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引导幼儿在自己的已有经验上自主讲述,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有话可说。观看乘公共汽车课件,幼儿判断对错。依次播放多媒体。通过播放对比镜头,引导幼儿更强烈的

5、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教师小结:乘坐公共汽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依次排队,不要拥挤;坐车时不要把手、头伸到车窗外面以免发生危险;不能在车上大声说话和乱扔垃圾、吃东西,一定要遵守规则,才能保证安全。幼儿操作。从椅子下拿出小卡片,选出正确的乘公共汽车的规则图,贴在自己的身上。“家长”和“孩子”互相检查。通过幼儿操作小卡片这一小环节,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公交车的一些文明规则。第三部分是情景表演:让座,引申对他人的关爱。中途上来一位老奶奶,考验有没有幼儿给老奶奶让座。讨论在公共汽车上,应该给什么样的人让座。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根据自身经验大胆讲述。汽车到站了,引导幼儿从后门下车

6、,不拥挤,“家长”拉着”“孩子”,依次下车。这一环节让幼儿了解一些车上的文明现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更应是从小就培养起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细节,把车上可能发生的现象都考虑的十分周全,并在这一情景表演中把上一环节中说到应遵循的规则都一一进行表演巩固。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借用售票员的口吻与幼儿进行间接交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第三环节出示“斑马线”、“红绿灯”。过马路该走哪里?还要看清什么?带领幼儿边走边念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幼儿园到了,今天爸爸妈妈乘公共汽车送宝宝上幼儿园,你们开心吗?因为我们都遵守了乘公共汽车的规则、过马路

7、的规则,所以没有发生危险情况。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也要遵守各项规则,这样我们才会更安全、更开心。“家长”和“孩子”再见,引导“孩子”提醒“家长”上班路上遵守规则,注意安全。从应遵守公共汽车上的规则拉回到幼儿生活和学习中应遵守的规则,迁移了经验,也使活动具有完整性。四、教学方法下面我来说一下本次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1.形象逼真的情景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采用的大型教具就是一个自制的公共汽车头的模型,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这个大模型中进行讨论、讲述、操作等等,也因为教师创设的这个情景,使幼儿,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2.轻松互动的游戏法: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

8、游戏,多快乐”。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因此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一直都是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帮助幼儿总结和提升,促进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效。说课稿篇2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地球的内部。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一,说教材1,教材的体系,内容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选自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地球的内部属于“地球与宇宙”中“地球的概貌”部分。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属于“地球的运动与所引起的变化”之三:“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其他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变化,如:“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关心天气单元,“地球运动与昼

9、夜变化”被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白天和黑夜单元,它们都为六年级研究我们的地球和探索宇宙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单元顺应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规律,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分为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球的内部主要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主要研究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地球的内部有三个教学活动,其中认识地球内部构造是本课的重点。火山和地震有六个教学活动,其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是重点。地表的变迁有六个教学活动,其中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是教学重点。下面我就分下来说一说每节课的教学目标、

10、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先看第三课: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地球内部构造是科学家根据一些自然现象推测出来的。知道地球的内部结构。过程与方法能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情感与态度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3,教学重点: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4,教学难点:猜想暗盒里有什么。5,教学安排:1课时6,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暗盒,沙子,玻璃球,泡沫,熟鸡蛋,橡皮泥等。学生准备:橡皮泥。二,说教法,学法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表面地貌有了初步的了

11、解,但是对地球的内部有什么几乎一无所知。学生要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的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暗盒里有什么,由此推断科学家是如何探测地球内部的,从而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并且,用橡皮泥制作地球内部构造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这对六年级的学生,并不困难。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现有的实验材料,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探究暗盒里有什么”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讲解法:学生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不是很熟悉,需要教师的讲解并补充材料;课件展示法:用视频形象的展示地球的内部构造。课堂教学中,不是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

12、己学。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以下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观察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的一些现象对地球的内部构造进行合理的假设;动手实验:通过动手制作“地球构造模型”让学生加深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本课继续运用“提出问题猜想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探究式学习方法。三,说教学程序我设计了四个步骤:情境导入,探究暗盒1、老师要请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讲台上有三个盒子,里面分别装了沙子、玻璃球、泡沫,不打开盒子,你们知道每个盒子里装了什么吗?请几名学生尝试分辨。2,学生交流:我们刚才用了哪些方法?3,提示:其实我们刚才用的方法和科学家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相似

13、。:这里设计了老师请学生帮助解决问题的环节,创设情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让学生明白了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并为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做准备。讨论,认识地球内部构造这是本课的重点,着重探究地球内部的构造,我打算分四步来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1、提问: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2、我们的地球就像暗盒一样,人类无法深入到地球深处,科学家是怎样去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呢?学生讨论,教师出示火山、温泉、地震的图片,提示钻井、地震波等也是进行地球内部探测的方法。并把刚才的方法记录在表格上。3,预测。学生根据以上的现象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并画在记录表

14、格上。:这部分我教学以后调整了一下顺序,把第 2、3两步对调了一下,原来的第2步让学生毫无根据漫无目的的进行预测没有必要,预测要有一定的依据,先让学生看火山等图片,因为这些学生很少见到,再用上面研究暗盒的方法像科学家那样来推测,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由现象到本质,也符合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且下面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将科学家的预测与自己的预测进行对比,不足的可对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思路进行反思,一致的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4,提问:地球内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先让学生阅读书上第21页的内容,形成简单的认识。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各部分的厚度。补充材料:1910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

15、霍洛维奇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下面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美国地震学家古腾堡发现地下2900多千米深处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分别将其命名为“莫霍面”和“古腾堡面”。用这两个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3个圈层。名称范围物质的组成厚度与特征地壳地表到莫霍面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平均厚17千米大洋底地壳较薄平均6千米,最薄处不到5千米;大陆较厚平均40千米,最厚可达70千米地幔莫霍面与古腾堡面之间铁,镁,硅酸厚为2900千米距地表100150千米范围内温度近于岩石的熔点,地幔物质处于塑性流动状态,称为

16、软流层,它是岩浆活动的发源地。地核古腾堡面以下到地心部分铁厚347 8千米内核:1278外核:2200 5,师:其实地球内部就像一个鸡蛋,你能用鸡蛋作一个类比吗?:这一部分学生先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地球的内部构造作大胆的预测,接着通过阅读书上的资料和观看老师提供的图片和录像材料认识地球内部构造的庐山真面目,整个过程虽然有许多的知识讲解,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发挥,他们讨论、交流,大胆猜测地球内部的构造,并通过主动学习,了解了地球的内部,完善认知结构,突出了教学的重点。老师适时补充了书本上没有的内容,丰富了课堂资源,学生兴趣盎然。拓展,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1、提问: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内部的知

17、识,知道了地球的构造,你能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一个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吗?2、这就是老师做的,你们想做吗?你打算怎么做?小组可以讨论。3、讨论交流方法,确定方案。4、分组合作。5、指导切开模型,展示评价。: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要学生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而且还要通过制作地球内部构造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先出示了自己制作的模型,激发学生的制作兴趣,学生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分小组制作,最后切开评价。从理论到实际,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又巩固了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合作的意识。总结,课后延伸1,总结

18、:人类是如何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的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呢?学生结合板书,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内部构造的认识2,作业课后请大家查找资料,继续研究地球内部的秘密。:我认为课堂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学生在学习了科学知识以后,要能培养对所学知识的兴趣,通过各种方法继续研究地球内部的秘密。科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勇于探究,我们都是科学家。说课稿篇3一、说教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棱柱的后续内容,又是学习球的必要基础。第一课时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棱锥的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猜想、类比、比较、转化的能力。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和

19、能力的知识”,因此,应该利用这节课培养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2. 教学目标确定:能力训练要求使学生了解棱锥及其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的概念。使学生掌握截面的性质定理,正棱锥的性质及各元素间的关系式。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善于通过观察分析实物形状到归纳其性质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观点。3. 教学重点、难点确定:重点:1.棱锥的截面性质定理2.正棱锥的性质。难点:培养学生善于比较,从比较中发现事物与事物的区别。二、说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法:“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根据高中生心理特点

20、和教学进度需要,设置一些启发性题目,采用启发式诱导法,讲练结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2、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大纲中“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的教学要求,针对本节课概念性强,思维量大,整节课以启发学生观察思考、分析讨论为主,采用“多媒体引导点拨”的教学方法以多媒体演示为载体,以“引导思考”为核心,设计课件展示,并引导学生沿着积极的思维方向,逐步达到即定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在教师营造的“可探索”的环境里,积极参与,生动活泼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主动发现、积极探索。三、说学法:这节课的核心是棱锥的截面性质定理,.正棱锥的性质。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遵循由已知探究未知、由

21、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启发学生反复思考,不断内化成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四、学程序:1.棱柱的性质: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2.几个重要的四棱柱:平行六面体、直平行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思考:如果将棱柱的上底面给缩小成一个点,那么我们得到的将会是什么样的体呢?1、棱锥的基本概念 .棱锥及其底面、侧面、侧棱、顶点、高、对角面的概念 .棱锥的表示方法、分类2、棱锥的性质 . 截面性质定理: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截面和底面相似,并且它们面积的比等于截得的棱锥的高与已知棱锥的高的平方比已知:如图,在棱锥S-AC中

22、,SH是高,截面ABCDE平行于底面,并与SH交于H。证明: 引申: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则截得的小棱锥与已知棱锥的侧面积比也等于它们对应高的平方比、等于它们的底面积之比。.正棱锥的定义及基本性质:正棱锥的定义: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们叫做正棱锥的斜高;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棱锥的高、侧棱和侧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引申:正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都相等;正棱锥的侧面与底面所成的二面角相等;正棱锥的各元素间的关系下面我们结合图形,进一步探讨正棱锥中各元素

23、间的关系,为研究方便将课本图9-74正棱锥中的棱锥S-OBM从整个图中拿出来研究。引申:观察图中三棱锥S-OBM的侧面三角形状有何特点?若分别假设正棱锥的高SO= h,斜高SM= h,底面边长的一半BM= a/2,底面正多边形外接圆半径OB=R,内切圆半径OM= r,侧棱SB=L,侧面与底面的二面角SMO= ,侧棱与底面组成的角SBO= ,BOM=1800/n请试通过三角形得出以上各元素间的关系式。例1.若一个正棱锥每一个侧面的顶角都是600,则这个棱锥一定不是A.三棱锥B.四棱锥C.五说课稿篇4一、课程标准。1、列举文化传播的一些途径,了解历史上不同区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2、列举古代历史上

24、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说出它们在不同区域和特定时期的突出作用3、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举例说明特定历史时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突出贡献。二、学情分析。初二历史与社会课题开放与交流是本册教材最后的内容,对学生现在的学习进度来说,跳越了好几个朝代的知识,对于没有前面历史知识铺垫的学生来说,要贯通古代历史来理解开放与交流的意义,是有困难的。课题本身又具有综合性,还要以史为鉴,结合当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谈开放与交流的意义,也需要学生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开阔视野。此外对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要求较高。三、教材分析。开放与交流课题是初二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的最后内容,教材以马可波罗东游记

25、为线索,以宋元时期的繁盛的对外交流为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并介绍中国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有总领古代对外开放与交流的作用,从历史发展的经验中去理解开放与交流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同时课题对学生理解当今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现实教育意义非常突出,所以本课教学非常重要。依据以上的课程标准,结合初二学生的学情,参考教材特点与历史教学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分解确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四、学习目标。1、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了解马可波罗东游见闻以及游记的影响,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2、学生感悟中华古代文明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26、,感悟开放与交流的意义。3、指导学生阅读地图,创设情境,倡导以史为鉴,引导学生掌握联系阅读、合作探究的科学学习方法。4、认识马可波罗的历史贡献,培养学生顽强不屈的毅力与百折不回的精神。体会元朝的强大与富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重点:学生了解宋元时期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感悟中华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和贡献。难点:感悟开放与交流的意义。五、教学方法。以学生的联系阅读探究法为主,提供补充学习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发现,理解感悟,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六、设计思路。以马可波罗游历中国为明线,以一个人、二条商路、三个城市为构架,贴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当今身边古代当今的讲述顺序,从身边的

27、对外交流事例引课,联系马可波罗游历华夏的见闻,感受元朝的开放与交流,了解海上丝绸之路,感悟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的影响。再联系古代、当今中国的开放,学生在谈感想中探索开放与交流的意义。七、教学程序。1、创设情境导新课。以采实学生的欧洲修学旅行到威尼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联系课题,学生讲述亲身体验,提出对外交流的重要性。2、游历华夏话见闻。以马可波罗的东游旅途见闻为主线,反映元朝的强大与富庶,对外开放与交流。说课稿篇5一、教材1、教材简析温暖是西师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片看图课文。这一单元主题很多,有环保主题的、有关爱主题的、有思念主题的。温暖这一课就是关于关爱主题的课文,主要讲了雷锋同

28、志为了帮助小韩同志缝补棉裤而半宿没睡,小韩同志心里深受感动,感到无比温暖的故事。赞扬了雷锋同志乐于助人,做好事不留名的奉献精神。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助人为乐思想教育。内容不是难事。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由人物的动作、语言等重点语句体会人物品质,同时对记叙方法作初步了解,为作文打一定基础。2、教学目标自主学习生字,掌握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以“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理解“温暖”的含义。结合课文于实际,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讨论出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基本方法,确立本文“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分析人物特点”的方法。文章情节简单却动人,描写细腻,三年级

29、的学生要通过自读课文了解文章的由雷锋的行为受到感染,激发学生关爱他人、温暖他人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突破重难点:读懂课文,理解“温暖”的含义;由事情感受人物品质,体会雷锋对战友的关爱之情,产生学习的意识。了解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叙述的方法。突破: 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的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情感,感受人物高尚品质。“又是班长”的“又”字可体现雷锋队长有的一贯关爱的作风,对深入理解人物有引导作用。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雷锋助人的图片及雷锋日记;学生准备:搜集、阅读有关雷锋的资料;二、教法学法此处,老师的教重在导,学生重在学,而且要学生从学会到回血转变。1、教法:将“情景创设”“适时点拨

30、”“对话讨论”协调的运用在教学中,让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着。“情景创设”将学生引入教学画面,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师“适时点拨”,根据反馈信息,控制调节课堂氛围,突出重点,突破难点。2、学法: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探索”“合作学习”和老师同学“对话讨论”。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由雷锋名言导入课文首先出示句子“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般热情,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然后问同学是否知道是谁说的;让知道的学生说说。在简略的介绍雷锋生平。最后引导: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个讲雷锋同志像春天一样关心同志的故事。自读课文,解决字词问题,了解事情的经过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要求是:找出生字词读书读准,同桌交流识记方法,然后读顺课文,同桌互相检查;并试着概括课文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在全班介绍记忆字形的方法,互相启发;师重点指导“瞅、宿”的读音,“添字最后一点提醒学生不要少写。组织学生用“开火车”读、分角色读、分组配合读等多种方式读文;读后让学生试着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设计讨论环节:首先提问:讨论本文是按照什么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