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材料分析1.教师观(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观):1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2.学生观(以人为本)考点:【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5)学生是独特的人(3)学生是发展的人(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2)】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2、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以学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延展首先,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其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最后,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3.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包括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
3、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培养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考点:一般2-3个。爱国守法爱岗敬业(4) 关爱学生(8) 教书育人(7) 为人师表(2) 终身学习(4)】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3.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
4、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4.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5.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
5、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作文:一、将教育观与写作相结合(一)运用教育观准确抓住作文的立意(二)运用教育观拆分出作文的分论点二、积累与教育有关的名人、名事、名言(优秀教师案例、名言、名句)【一般围绕老师、学生得角度进行写作】教育知识与能力1.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1)国外常用的教学法1探究-研讨法2纲要图示教学法:由字母、数字、单词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的辅助工具。3暗示教学法: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2)我国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2.谈话法:
6、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谋个问题进行探讨、辩论,从而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4.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性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教学方法。2.参观法: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事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3.以实际训
7、练为主的教学方法1.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2.实验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实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3.实习作业法:教师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从事一定的工作或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多少方面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4.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1.欣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的一种教学方法。2.情境教学法: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
8、为主题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场景。5.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1.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学生借助于教师提供的适宜于进行“再发现”的问题情境和学习内容,积极开展独立的探索、研究和尝试活动,以掌握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相应的原理或结论,培养创造能力的方法。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有关的事实、实物和形象,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形成新概念、发展智力和思想品德等奠定基础。直观一般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实验、参观等;第二类是模像直观,包括各种图片、图表、模
9、型、幻灯、录像、电视、电影、录音等;第三类是语言直观,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使学生产生所描绘事物的表象。(2)启发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掌握课程内容的本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善于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教师的讲授应抓重点、难点、关键点。3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三)巩固性原则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在掌握技能、技巧方面达到熟练的程度,当需要时能很快地再现出来,并能熟练地运用于解
10、决实际问题。(四)循序渐进原则教师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逐步地、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发展。(五)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特点,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密切结合实际,讲清基础理论,并引导学生把读书与实践、思想与行动统一起来,指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达到有知能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育】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
11、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培训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七)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教师以准确无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武装学生,同时保证所举的实例、所用的方法以及教学的组织的科学性,并结合课程内容的学习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八)量力性原则又叫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直观性原则(2) 启发性原则(4) 理论联系实际(2) 因材施教(1)】3.德育原则(1)、导向性原则:指德育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
12、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二)、疏导原则: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基本要求:(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三)、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基本要求:(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四)、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
13、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基本要求:(1)要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求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要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五)因材施教原则: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基本要求:(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2)根据学生给你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六)知行统一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
14、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基本要求: (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 (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7)依靠(发扬)积极因素与客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基本要求 (1)教育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教育者
15、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3)教育者要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缺点,发扬优点。(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基本要求 (1)坚持正面教育原则。 (2)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德服人。 (3)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重点:疏导原则(4)因材施教原则(3) 利用积极因素与客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5)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2)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
16、相结合原则(1)】4.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说服教育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指导阅读等。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2)榜样示范法: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3)陶冶教育法:又称情感陶冶法,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4)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秀思想和行为习惯。锻炼包括:练习、制度
17、、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5)品德评价法:又称奖惩法,是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6)品德修养指导(个人修养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重点:榜样示范法(1)品德评价法(2)说服教育法(1)实际锻炼法(1)】5.动机冲突1.双趋冲突: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的目标,他们具有同等的吸引力,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即所谓的“两者都想要,只能得其一”。例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忠孝两难全。2.双避冲突: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所产生的冲突。即“两个都不想要,但只能不要
18、一个”。例子:进退维谷。前有狼,后有虎。3.趋避冲突:同一个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而引起的冲突。即“一个事物既想要又害怕得到”。例子:高考后,学生想要报考名校,又害怕竞争太激烈。女生爱吃糖又怕长胖。 临近考试,学生想要出去玩,又害怕成绩考不好。4.多重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力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例子:有些人为了有较高的经济收入和良好的住房条件,尽管工作和生活环境不适应,但还是想换一个新单位工作;与此同时,又考虑到留在原单位工作,尽管收入、住房条件差些,但却有习惯了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适应了的人际关系。开学之初,一个大学生想选修
19、一些有吸引力的课程,但又害怕考试失败;想参加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但又害怕耽误时间太多;想参加学校的公共协会学习公共关系学问,但又怕不能被接受而面子上不好看。6.学习动机理论(1)强化理论:巴甫洛夫和斯金纳提出。表现为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来维持学习动机。(2)成就动机理论: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努力克服障碍、力求又快又好解决问题的动机。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认为个体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3)成败归因理论:韦纳提出。他把归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三个维度。又把成败的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20、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等六个因素。三个维度六个因素结合起来便形成归因模式。(4)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提出。它是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种行为的主观判断。认为人的行为受先行因素和结果期待影响。行为的结果是强化。先行因素是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与工作效率关系的定律)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任务较简单时,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任务较复杂困难时,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1、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2、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有三方
21、面:1、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性教育,启发学习自觉。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3、利用原有动机的转化。7.人格的类型理论四种气质类型:(1)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乐观;但稳定性差、缺少耐心、见异思迁,具有明显外向倾向,粗枝大叶。(活泼型)有针对性的教育:对多血质的学生,要教育学生注意严格要求自己,要养成做事有计划、有目标、有要求等,不能使他们感到无事可做。要教育他们有稳定的兴趣,发挥他们热情奔放、机敏灵活的品质,要求他们学习和生活中不要心猿意马、朝秦暮楚,做事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和敢于面对困难等。(2)粘液质:安静、稳重踏实、反应性低、交际适度、自制力强、话少、
22、表现出内倾性。同时可塑性差、有些死板、缺乏生气。(安静型)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粘液质的学生,教育者应理知、热心和有耐心。学习和活动的任务交给他们时,在讲清具体要求后,要支持他们独立地完成任务。要给予他们在集体中的活动空间和自我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主动去探索新问题,诱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灵活地完成任务。要防止墨守成规、谨小慎微、固执已见的不良品质的蔓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否则会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及将来与不同的人合作能力的发展。(3)胆汁质: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兴奋型)有针对性的教育:对胆汁质类的学生进行教育时,首先在教育方法上,
23、要讲明道理,然后要耐心说服,尤其注意态度不能简单粗暴,要避免触怒他们,以造成矛盾激化。教育中,要求老师应和蔼地教育学生遇事要沉着,做事要持之以恒,不断学会自制,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交往中表现出主动热情的一面,培养学生富于理性的勇敢进取、大胆创新等。(4)抑郁质:有些孤僻、不善交际,易多愁善感,反应迟缓,适应能力差,容易疲劳,性格具有明显的内倾性。(抑郁型)有针对性的教育:对抑郁质的学生,要注意多鼓励他们发挥自己善于思考的优势,多鼓励,多赞赏他们的优点,要有意地去放大他们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并及时肯定他们的见解和有利的一面。教育群体中别的同学要多给予他们关怀和帮助,决不要轻意在公开
24、场合批评和指责他们。要在他们能够接受的场合下和范围内,鼓励他们参加各种不同类型活动的勇气,使他们在与不同人的交际氛围中与各种活动中树立起对自己各种能力的自信心、消除胆怯和害羞,防止疑虑、孤独等消极的不良心理品质的发展。8.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的分类(1)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2)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计划策略、控制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都属于元认知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
25、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它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9.学习迁移的分类1.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也叫“助长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也叫“抑制性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3.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非特殊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称非特殊迁移 普遍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
26、事例中去;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4.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水平迁移也叫横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垂直迁移也叫纵向迁移,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5.同化迁移、顺应迁移和重组迁移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去;顺应性迁移也叫协调性
27、迁移,是指将原有的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变化。顺应迁移既包含顺向迁移也包含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发生的影响。而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前面的学习;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经验系统中的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的情境。6如何利用迁移理论促进教学1精选教材内容2合理组织材料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指导学习策略,促进知识迁移5防止负迁移发生简答(部分):1.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1班主任和学生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2要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3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用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人4根据班级实际,制定明确的班级奋斗目标 2.简述
28、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简述我国中学课程设置的要求。(1)初中课程设置的要求: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高中课程设置的要求:符合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设置;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4.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主动学习目标观:教会学生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综合课程观:体现综合、动态、开放。学习方式观:提倡自主
29、、合作、探究。发展评价观:重视学习过程评价。内容联系观: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已有经验相联系。校本发展观:联系当地实际开发校本课程。5.提高教师教学效能感途径和方法外部环境:社会加大教育投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学校建立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制度,例如进修和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福利待遇,营造良好的校风。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注意教学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信心。6.体育的作用和功能。健身功能:促进身体机能、提高对环境适应能力。教育功能:一是培养人生态度、纪律性、合作精神。二是健康的体魄为智力活动提供支持;三是体现美的因素,实现健与美的结合。娱乐功能:使学生在劳累之后在体力和精神上得
30、以放松。7.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过程的阶段(接受性学习的阶段):引起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这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巩固知识:教学中用于复习、巩固知识。运用知识:通过教学实践,形成技能技巧。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通过测验、提问、作业、调查等形式检查。8.一堂好课的标准 教学目的明确,完成任务好。 教学内容正确,充实,抓住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方法适合,教师善于启发诱导。 上课组织好,具有教学机智性。 语言表达清晰,具有感染力。 师生积极性高,配合默契。9.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提倡发散思维并要求和集中思维相结合。鼓励直觉思维并
31、要求与分析思维相结合。启发学生向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人学习。善于发现和正确对待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10.情绪调节的方法(心理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在自我在精神受干扰时,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包括压抑、否认、置换、文饰、投射等。压抑,是指把那些不能被意识所接受的冲动、观念、回忆或情感等压抑到潜意识中去。否认,是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此减少心灵上的痛苦。置换,又称转移。是指对某一对象的情感,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直接表现时,就转移到其它较安全或容易被大家所接受的对象上。例如迁怒。文饰,即合理化。个人遭受挫折无法达到追求目标,给自己找一些有力的理由来解释。有两种表现,一种是酸葡萄心理,另一种是甜柠檬心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