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花生栽培技术辽宁阜新市花生栽培技术目录:一、概述二、花生的营养特性三、花生吸收营养的特点 四、花生施肥技术 五、花生栽培管理技术 六、花生病害的防治 七、花生虫害的防治 八、易健复合生物肥在花生上的应用效果一、概述我国花生主产区分布在辽宁、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福建、广东、广西和四川。面积最大的是山东省,约占全国的26%,其次是广东省约占全国的18%。2008年,我国花生的种植面积大约为550万公顷,产量达到了1500万吨。花生的病虫害多达50种,每年造成20%以上的减产。阜新地处辽西北,这里多丘陵早地,农业生产时常遭遇春旱、伏旱、秋吊现象,花生的耐旱、耐瘠薄特性决定其成为阜新地区的主要
2、避灾作物。全市花生种植面积260万亩,当地主栽品种为小白沙,亩产200-500斤,平均亩产400斤,亩净收益800元。近几年,花生种子老化,种植密度偏低,土壤板结,重茬严重,施肥不科学,管理粗放,是导致产量降低的主要原因。二、花生的营养特性花生的生长发育阶段经历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成熟期。一般每亩产花生300千克的条件下,每生产100千克荚果,需要吸收氮4.96.4千克,磷0.91.1千克,钾1.93.4。此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钙、镁、硫及微量元素。三、花生吸收营养的特点苗期吸收养分占全生育期的总积累量的5%左右,花针期对养分的需求迅速增加,结荚期达到氮磷钾吸收的高峰期,之后迅速下降。 在
3、结荚成熟期,氮素缺乏不利于果实发育,而氮素过多则会发生贪青晚熟。 每亩施磷肥(P2O5)23千克范围内,磷肥利用率逐渐升高,当用量达到4千克时,利用率就有降低的趋势。 花生茎叶中含钾占总钾量的80%左右,花生仁中含量只占1020%。 花生是喜钙和钼的作物。钙素能加强氮素的代谢,促进花生根系和根瘤菌的形成和发育,有利于荚果充实饱满,调节土壤酸度,促进微生物活动。钼是花生根瘤菌固氮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利于氮素吸收,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根瘤菌发育,增加单株荚果数和百果重,提高产量。 花生饱果期的上部叶片对营养物质都有较强的运转能力,所以上部叶片对提高荚果的饱满度具有重要作用,因
4、此如果前期施肥不足,后期根际追肥困难时,进行叶面追肥是十分重要的,可喷施易健复合生物肥钾生物肥。四、花生施肥技术花生施肥技术原则: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配合使用生物肥(均衡营养,抗重茬);基肥为主,适当追肥;追肥以苗肥为主,巧施花肥。南方酸性红壤常易缺钙、硼和钼,北方石灰性土壤常易缺锌。(一)、种肥:每1千克种子加2克钼酸铵一起拌匀,首先将钼酸铵溶解于5倍热水中,充分搅拌、冷却后拌种,随拌随播种;或者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200倍浸种。(二)、基肥:结合冬耕每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每亩施2030千克硫酸钾复合肥(15-10-15,40%)。(三)、追肥:1、苗肥:开沟条施,每亩施尿
5、素510千克;同时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和根剂各50毫升,混合稀释,灌根。2、花肥:开花前: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100毫升稀释300倍叶面喷施。盛花期:对于缺钙土壤一般结合中耕培土将钙肥施于根际附近。酸性土壤每亩施1525千克熟石灰,碱性土壤每亩施510千克石膏粉。3、结荚期: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100毫升稀释300倍叶面喷施。五、花生栽培管理技术(一)、花生地块选择 高产花生适宜的土壤条件: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疏松易碎的砂质壤土最为理想。花生是忌连作农作物,花生连作影响产量和品质,花生应与谷类或薯类作物轮作,不宜与豆科作物轮作,轮作期3年以上为宜。花生不耐盐碱,适宜pH6.57。(二
6、)、花生的整地 在前茬农作物收获后要进行冬耕,耕深2530厘米,结合冬耕每亩施农家肥25003000千克。在进行秋翻地的基础上,早春土壤化冻67厘米深时,即可开始顶凌耙压地,务求土碎地平,上松下实,以减少水分蒸发。深耕每3年1次,深耕对花生有明显增产作用,深耕后花生生长健壮,病害少,并有改治重茬,消灭部分越冬病虫害,缓解春旱作用。(三)、花生的播种技术1、选择良种、晒种与种子精选 良种是农作物增产的内因,阜新地区多种植白沙1016、阜花l1、阜花13等优良品种。播种前要晒种,选择晴天剥壳前晒果24天,可使种子干燥,促进后熟,打破休眠,同时具有杀菌作用。晾种后剥壳,剥壳后先剔除秕小、破碎、发霉、
7、变色的种子,再把饱满的种子进行分级,并分别播种,据试验,与不分级的相比一级种子增产16.4,二级种子增产4.3 ,不分级的种子,长势差,产量低。2、药剂拌种 预防病害,一般用5O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3%0.5%拌种,或者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200倍浸种;防虫用50的辛硫磷100克拌50千克种子。3、确定播期 花生的适宜播期应根据品种特性、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来确定,一般5厘米地温稳定在15播种。阜新地区一般在5月10日左右播种。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根据不同土壤、播期、品种及栽培技术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协调群体与个体的矛盾,创建合理的群体结构,以提高光能利用率,获得较高的产量
8、。本地区花生适宜密度为亩用种量l2.5l4.0千克,密度1850021100,亩保苗1700019000株左右,改大垄稀植为小垄密植,垄距4045厘米。(四)、花生的田间管理技术1、查苗补种 花生基本齐苗后,应立即进行查苗,发现缺苗,及时进行补种,一般在播后10天左右进行。多采取简单易行的催芽补种法,土壤墒情差的应坐水补种。2、清棵蹲苗 清棵目的是促进第一对侧枝生长发育,使幼苗生长健壮,为植株多开花、多结果奠定基础。清棵应在花生基本齐苗时进行,将幼苗周围的表土向四周扒开,使子叶和叶腋侧芽露出土面直接曝光。清棵过早,幼苗嫩弱,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较差,不利于幼苗的生长,若延迟到齐苗后5天再清棵
9、,第一对侧枝已由土中伸出,降低了清棵的作用。清棵深度以子叶刚露出地面为宜。3、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要做到“头遍刮,二遍挖,三遍如绣花”。第一次在齐苗后结合清棵进行,这次中耕要浅,以免埋苗;第二次在清棵后1520天结合平窝进行,这次中耕要深,以利根系下伸;第三次在盛花期植株封垄前进行,要求中耕后培土,同时要深细,防止碰伤果针和枝条。4、灌溉与排水 花生是较耐旱农作物,不同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量差异很大,总的趋势是两头少,中较多。苗期一般不浇水,土壤适当干燥,促进根系深扎和幼苗矮壮,开花下针期需水增多,盛花期以后,大批果针入土发育成荚果,需水增多,此时如墒情不足,就容易形成空果秕果,因此应及时进行浇
10、水,同时,此时荚果开始膨大,水分过多易烂果,还应注意排水防涝。5、化学调控 盛花期后期,株高超过40厘米时,喷施多效唑,适宜浓度80100毫克/千克,均匀喷雾,可控制株高和侧枝伸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单株结果数和饱果率,增厚叶片,延长叶片功能,增强抗倒和抗病能力,增加产量。(五)、收获与贮藏 花生一定要做到适时收获。收获过早,茎叶中养分尚未完全转运到种子中,多数荚果尚未完全成熟,秕果多,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晚,易发生落果,且发芽烂果也多,要是赶上低温,也容易冻果,影响品质和芽率。9月下旬初霜到来前及时收获,或初霜过后第二次霜到来4天前进行收获。特别注意严防初霜打果。收获后应就地分散晾晒710
11、天,每3天翻动茎棵一次,确保水分达9,方可保管贮存。花生安全贮藏对种子含水量和温度条件要求较高。贮藏期间要定期检查荚果含水量和温度,发现问题及时翻仓、倒囤、晾晒。收获后的花生,要防止霜冻,如果遇霜冻,就会出现冻果,使其含油量、发芽率降低,品质恶化。六、花生病害的防治全国花生普遍发生的病害有:褐斑病(早斑病)、黑斑病(黑疽病)、网斑病、根腐病、病毒病、黄曲霉病、锈病等。褐斑病、黑斑病和网斑病又统称为花生叶斑病。本地区常发生的病害有褐斑病(早斑病)、黑斑病(黑疽病)、网斑病、根腐病。(一)、褐斑病(早斑病)褐斑病是世界花生产区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主要发生于花生生长前期和中期,引起早期落叶,降低植
12、株光合作用效率,影响养分积累而导致减产。 症状:花生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危害叶柄和茎杆。被害叶片刚开始出现黄褐色小斑点,与黑斑病不易区分,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褐斑病产生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直径410毫米,比黑斑病斑纹大,病斑正面黄褐色至深褐色,斑纹外圈黄晕宽大而明显,似青蛙眼,背面淡黄褐色,颜色变浅,无黄色晕圈,叶柄、茎杆上的病斑呈黄褐色、椭圆形。有时在病斑上产生灰白色的霉状物。 病原:半知菌亚门花生尾孢菌属。 发病规律:褐斑病发生的温度范围536,最适温为2528,并需要高湿,在露水中产生分生孢子的量多。在土质肥沃、地势较低洼的地块容易发病。一般在植株生长繁茂嫩绿,而又少见阳光的叶
13、片上比较多见。 病害防治:1、培育并种植抗(耐)病品种。合理利用抗(耐)病品种。在同一地块里实行多个品种搭配种植,或者隔年轮换品种种植,防止因品种单一化使抗病性退化而引起褐斑病流行。2、农业防治。轮作换茬:花生田实行2年一度的换茬轮作制度,与玉米、红薯轮作为好。水肥管理:适时浇水,合理施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适时喷施易健复合生物肥,促进植株稳定健康地生长。管理过程中,整理好排灌系统,雨后清沟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清除病残体:应及时中耕除草,收花生时,尽可能将病残体或落叶收集起来,集中处理,如用作牲畜粗饲料。播种前及时处理堆放的花生秧垛,以消灭病害初次侵染源。冬季深耕翻土:通过日晒和冷
14、冻减少和杀灭病菌源。3、药剂防治。在花期过后,我们就要及时地预防褐斑病的发生,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100毫升稀释300倍叶面喷施。发病后,可选用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20%三唑酮硫磺悬浮剂600800倍液,隔1015天一次,连喷23次。(二)、黑斑病(黑疽病)黑斑病是花生叶片上的主要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 症状:黑斑病发病初期叶表面出现红褐色至紫褐色小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定形的暗褐色或黑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有不明显的黄色晕圈,呈放射状。病斑直径大约为3-15毫米。病斑相互融合后形成不规则大病斑。在叶背的病斑上散生着许多小黑点。
15、严重时植株下部叶片枯黄,早期落叶,个别枝条枯死。潮湿时,病斑上产生一层灰褐色霉状物。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叶片、叶柄、嫩枝和花梗都可能受害。 病原:半知菌亚门球腔菌属。 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枯枝或土壤中越冬,第二年5月中下旬开始侵染发病,7-9月为发病的旺盛期。分生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降雨早而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低洼积水的地方,通风不良,光照不足,都助长了病害的发生。 病害防治:1、培育并种植抗(耐)病品种。(同上)如鲁花14号、花育19号。2、农业防治。(同上)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100毫升稀释300倍叶面喷施。当田
16、间病叶率达到10%15%时,开始第一次喷药,药剂可选用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叶片;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叶片,每亩花生地每次喷药液5075千克。以后每隔1015天喷药1次,连喷2次3次。生育后期不要喷施多菌灵,以防诱发锈病。(三)网斑病花生网斑病是发生越来越重的一种新病害。它发生在花生生长的中后期,造成植株大量落叶,导致减产量达到20%-40%。 症状:网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和茎。往往植株下部叶片先受害。沿着主脉产生圆形或不规则黑褐色斑块儿。周围有明显的褪绿圈,边缘呈网纹状。病斑不透过叶面。如果遇到多雨天气,病斑较大。叶片一旦染病,很容易脱落,如果叶
17、片茎脉受害,起初为小褐点,逐步扩展为水渍状,长条形或者椭圆形病斑。 病原:半知菌亚门茎点霉属。 发病规律:网斑病一般从花期开始发生。发病旺盛期在结荚期至成熟期。根据调查,病害发生程度与栽培方式,温度,湿度和降雨有关。当花生结荚期,在高温、高湿、多雨的条件下,容易引发网斑病的发生和流行。一般来说,平地种植的地块,比垅地种植发病重;密植田比稀植地发病要重些。 病害防治:1、培育并种植抗(耐)病品种。(同上)如花育26号、花育23号。2、农业防治。(同上)3、药剂防治。在网斑病发病初期,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100毫升稀释300倍叶面喷施。药剂可选用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叶片;用2
18、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者80%代森锰锌超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治效果显著。这样就可以彻底防治网斑病的发生了。(四)、根腐病花生根腐病在我国南北花生种植区都有发生。 症状:花生根腐病在花生各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发病部位主要在根部,病株根部变成褐色并且腐烂,主根皱缩干腐。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一些受害植株分枝会出现萎蔫的症状,严重的植株全部萎蔫。病枝上的叶片很快褪色,扩展到叶片全部。更加严重的会导致根系腐烂,茎基部腐烂,荚果也腐烂。病株的地上部表现为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最终导致全株枯萎,干枯而死亡。 病原:半知菌亚门
19、的镰刀菌属。 发病规律:花生根腐病在闷热天气和土壤湿度高的情况下发生最多。根腐病的发病最适宜发病的温度在3239之间。带菌植株出现萎蔫的症状。土壤湿度越大,花生根腐病发生越多;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地势低洼,或者在生长后期雨水过多,都能增加根腐病的发生。 病害防治:1、培育并种植抗(耐)病品种。(同上)2、农业防治。(同上)3、药剂防治。种子处理。播前翻晒种子,剔除变色、霉烂、破损的种子,用易健复合生物肥通用型200倍浸种;或者40的三唑酮800倍液,或者多菌灵可湿粉剂800倍液浸种,并且密封24小时再播种。田间防治。一旦发现田间病株,随即采用喷雾的办法施药封锁中心病株,以免感染周围的健康植株。
20、用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叶片;或者40三唑酮和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15天喷洒1次,连喷2次,交替施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花生根腐病。(五)、病毒病在我国,花生病毒病有花生条纹病毒病、花生黄花叶病毒病、花生矮化病毒病和花生芽枯病毒病等4种。其中以条纹病毒病分布最广。 症状:花生条纹病毒病:在顶部表现出来,顶部嫩叶颜色浓淡相间斑驳,沿着侧脉有绿色条纹,植株稍矮化,叶片不明显变小。花生黄花叶病毒病:常与花生条纹病毒病混合发生。早期侵染、植株变矮,单株荚果数和大果比例明显减少。种传病苗表现以黄花叶为主要症状;再侵染病株在顶端嫩叶上出现褪绿黄斑或网状明脉,叶缘上卷,叶柄下垂,
21、随后发展成黄绿相间的黄花叶,网状明脉和绿色条纹,病株中度矮化,籽粒变小。花生矮化病毒病:在植株顶端嫩叶上,出现明显的褪绿斑块儿,或者出现浅绿与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变窄小。病株常中度矮化,荚果发育不良,形成小果和畸形果。花生芽枯病毒病:顶叶和生长点坏死,不能生长,植株明显矮化。 病原:花生条纹病毒病:花生条纹病毒(PStV)。花生黄花叶病毒病:黄瓜花叶病毒CA株系。花生矮化病毒病:花生矮化病毒(PSV)。花生芽枯病毒病:番茄斑萎病毒(TSWV)。 发病规律:花生病毒病主要通过种子、蚜虫和花生蓟马传播。种子传播是这些病害流行的初侵染源,二次侵染主要靠蚜虫传播。发病早,种子传播率高。大粒种子带毒
22、率低,小粒种子带毒率高。一般花生苗期蚜虫发生早,数量大,易引起病害严重流行。花生苗期降雨少、气候温和、干燥,容易导致蚜虫大发生,造成病害流行。如果及时地预防蚜虫,病毒病的发生程度就比较轻。 病害防治:1、培育并种植抗(耐)病品种。(同上)如鲁花14号、花育19号。花生播种前要严格选种,挑选大粒的花生仁作种子。最好挑选12级的大颗粒。有条件的单位,可采取隔离育种的方法,以获得无病种子,杜绝花生病毒病的初次侵染源。2、农业防治。(同上)推广地膜覆盖技术。种播覆土后,用地膜覆盖。地膜具有驱除蚜虫的效果,覆膜地块在苗期诱集蚜虫的比例,比裸露的地块儿减少90%。清除感染源。病毒病在同一地块容易相互传播。
23、因此,一旦发现病株,一定要急时拔除。清除周围的杂草及其他蚜虫寄生的植物,减少侵染来源。如果与玉米等高杆作物间作,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3、药剂防治。防治花生病毒病应该从防蚜虫入手,在花生的苗期,蚜虫就飞到花生上,吸取汁液传染病毒。这时,我们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或者用2.5%高效氯氰菊脂1000倍液,或者用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或者用10%高效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叶面喷雾,可以有效控制花生病毒病的蔓延。(六)、黄曲霉病花生黄曲霉病在我国南方产区的广东、广西、福建较为严重。黄曲霉毒素具有致癌性。 症状:发病症状在收获后的花生仁上可以明显而直观地表现出来。刚开始蔓
24、延时,果仁呈褐色或黄褐色,有隆起的斑块儿。在贮藏期,感染病菌的花生仁渐变为黄绿色,上面有大量的分生孢子病菌。 病原:半知菌亚门黄曲霉。 发病规律: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以及农作物残体中,黄曲霉菌的感染开始发生在田间,特别是在花生生长后期,如果遭遇干旱的天气,当土壤干旱导致花生荚果含水量降到30%时,代谢活动减弱,很容易受黄曲霉菌的感染。收获后,不及时晾晒,以及贮藏不当可以加重黄曲霉菌的感染和毒素污染。如果花生收获过迟,感染黄曲霉病的机率增大。 病害防治:1、及时灌溉。特别在花生生育后期,花生荚果发育期间保障水分的供给,避免收获前干旱所造成的黄曲霉菌感染大量增加。2、除草不要伤害花生荚果。在花生
25、的盛花期,中耕除草培土时,不要伤及幼小荚果,尽量避免在结荚期和荚果充实期进行中耕除草,以免损伤荚果。3、防治地下害虫。在种植过程中,适时防治蛴螬和根腐病,把病虫害对荚果的损伤减少到最低程度。4、适时收获。在花生成熟期,在遇干旱又缺少灌溉的条件下,可以适当提前收获,试验表明,如果在正常成熟期前两周收获,可以大大减少了黄曲霉菌的污染。收获后及时晒干荚果,一定要将花生种子的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这样可以有效地杜绝种子感染环境中的黄曲霉菌。(七)、锈病全国各花生产区均有发生,南方重于北方 症状:先在叶片背面出现小白斑点,以后变黄、隆起、变褐,表皮破裂,散生锈褐色粉末,即锈菌的夏孢子堆和夏孢子。叶片正面
26、的孢子堆比背面的小。随孢子堆增多,叶色变黄,最后干枯脱落,全株枯死。严重时植株成片枯死,远望如火烧状。 病原:花生柄锈菌(Puccinia arachidis Speg)。 发病规律:国内还未发现冬孢子阶段,故侵染循环全靠夏孢子完成,北方的初侵染菌源来自南方。夏孢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0。雨量多、湿度大则发病重;过度密植、偏施氮肥、植株生长过于繁茂、田间郁闭、通风排水不良也易引起锈病严重发生。 病害防治:1、农业措施。增施有机肥和磷、钾、钙肥;高畦深沟、清沟排水,提高植株抗病力。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10%多氧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叶片;或者用20粉锈宁乳油15002000倍液或125
27、唏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八)、缺硼症花生是需硼量中等的作物,硼在花生植株体内的含量一般为干重的13%,主要分布在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花生一生中各时期对硼的吸收,苗期占46.9,花期占31.2,收获期占21.9。硼肥最好作基肥施用,其次为叶面喷施,也可作种肥和拌种。在缺硼土壤上施用硼肥,可使花生增产7.822.5%。 症状:缺硼时,植株矮小,分枝多,呈丛生状,展开的心叶叶脉颜色浅,其余部分色深,浅绿相间,叶片小而皱缩,叶尖发黄,逐渐向外扩大,叶缘干枯,叶枕有褐色痕,使叶柄不能挺立,甚至下垂,老叶颜色灰暗,植株开花少甚至无花,根容易老化,扩权能力弱,须根很
28、少,根尖端有黑点,易坏死,果仁发育不良;易形成有壳无仁的空心果。 施用方法:1、 作基肥。亩施硼酸或硼砂0.21千克(与有机肥或化肥混合施用)。2、作种肥。播种前,用0.020.05%硼酸或硼砂溶液浸种46小时,或者每千克花生种拌入硼酸或硼砂0.4克。3、作追肥。每亩用硼酸或硼砂50100克,混在少量腐熟的有机肥料中,在开花前追施。4、根外喷施。在花生苗期、始花期和盛花期,用0.2%硼酸或硼砂溶液叶面喷施。七、花生虫害的防治花生常见虫害有:蚜虫、蛴螬、红蜘蛛、根结线虫、棉铃虫等。本地区常发生的虫害有蛴螬、蚜虫。(一)、蚜虫花生蚜虫俗称蜜虫、腻虫。是花生的一种常发性害虫,花生开花下针期是蚜虫危害
29、的重要时期。花生受害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者达5060。蚜虫是花生病毒病的重要传播媒介,除自身为害外,往往带来暴发性的病毒病害。 虫体照片: 症状:在花生尚未出土时,蚜虫就能钻入土内在幼茎嫩芽上为害,花生出土后,多聚集在顶端心叶及嫩叶背面吸取汁液,受害后的叶片严重卷缩。开花后主要聚集于花萼管及果针上为害,果针受害虽能入土,但荚果不成实,秕果多。受害严重的花生,植株矮小,生长停滞。猖獗发生时,蚜虫排出大量蜜露,引起霉菌发生,使花生茎叶变黑,甚至整株枯萎死亡。 发生规律: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
30、。气温为16-22时最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有利于蚜虫为害。 北方:花生蚜一年发生18代。在北方以卵在芽腋或枝条隙缝里越冬,次年春季4月间平均气温约达10,越冬卵开始孵化为干母,干母孤雌胎生繁殖12代。5月中下旬花生苗出土以后,发生有翅胎生雌蚜,向花生田迁飞,在花生田孤雌胎生繁殖10余代。6月中下旬是花生蚜盛发前期,7月上旬为盛发期,可使花生受害成灾,7月末开始,气候和营养条件逐渐对花生蚜不利,花生上出现淡黄体小的蚜虫,为蚜量消退标志,8月末至9月初为花生蚜繁殖后期,产生有翅型性母蚜飞回越冬寄主上,并胎生无翅型雌蚜,另一部分在花生上胎生有翅型雄蚜,飞回越冬寄主,雌雄交配产卵越冬。 南
31、方:花生蚜虫1年发生2030代。主要以无翅胎生雌蚜和若蚜在背风向阳的山坡沟边、路旁的荠菜等十字花科和地丁等豆科杂草或冬豌豆上越冬,有少量以卵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在越冬寄主上繁殖,4月中下旬平均气温回升到14时,产生大量有翅蚜,先后向荠菜或刺槐、紫穗槐和国槐的嫩梢及春豌豆等寄主植物上迁飞,形成第一次迁飞高峰。5月中下旬花生出土后,田间的荠菜等寄主植物陆续老熟枯萎,又产生大量有翅蚜,向花生田迁飞,形成第二次迁飞高峰,因此造成6月上旬始花的花生田蚜虫点片为害。进入6月中旬,由于气温升高及天气干燥,有利蚜虫繁殖,再次产生大量有翅蚜在花生田内外蔓延,形成第三次迁飞高峰。这时正是花生开花期,如果条件适宜(干旱、少雨、高温),蚜虫则繁殖很快,一般47天就能完成一代,田间虫口密度剧增。这是蚜虫对花生猖獗危害的时期,也是花生病毒病发生的高峰期。78月份,雨季来临,湿度大,天敌多,蚜虫密度锐减,加之天气炎热,部分蚜虫向阴凉的场所转移。910月份气温降低,花生收获后,有翅蚜又从花生落粒自生苗和菜豆上移向荠菜、地丁等寄主危害和越冬。 防治方法:1、 农业防治。覆膜栽培花生。苗期具有明显的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