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79KB ,
资源ID:1252080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5208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抗战中的冀鲁边区回民支队.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抗战中的冀鲁边区回民支队.docx

1、抗战中的冀鲁边区回民支队 抗战中的冀鲁边区回民支队 王连芳 回民支队产生的历史背景 冀鲁边区东临渤海,西靠津浦铁路和运河,南邻济南,北接天津,是河北省东部和山东省北部的平原地带。几百年前,这里就有40多万回族和汉族杂居相处,据说这些回族多数是从明朝时当兵来到这里的,他们中有一部分被分配到运河沿岸的要城重镇,大部分则根据当时的军事需要,被发落到沿海和贫瘠荒芜的地带。以孟村、盐山、黄骅、沧县为例,由于民族歧视和本身生活禁忌的局限,回族地区大多数是人多地少,盐碱土质,生活门路很窄,多数人不得不兼营小商小贩,忍受高利贷“驴打滚”的盘剥。又因靠近渤海的盐滩,为生活所迫,许多回族从事贩运私盐的活动,这是一

2、项很冒风险的谋生之路,若被旧政府盐巡发现,轻者处罚,重者关押或砍头,有些人为此铤而走险,当了土匪。在满清政府和民党统治时,在这一带回回和土匪几乎成了同义词。“回回就是土匪,土匪就是回回”,回族人民不仅和汉族人民共同受着封建地主、买办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而且还受着国民党反动派的民族压迫和歧视,因此,回族人民革命性和反抗精神特别强,要求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的愿望也特别强烈。1922年孟村县小堤东的回族青年刘格平,接受了马列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首先向回族,同时向汉族农民和知识青年传播马列主义,撒下了革命的种子。此后,1932年到1934年间,即在民族危机极为严重、

3、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的时刻,党组织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成立了许多党支部。 我就是在1933年春,由刘格平同志介绍加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那时候,革命同志不分回汉,在共同的斗争中,出现了大批优秀分子,汉族的马振华、邸玉栋、邢春奎、吴大风,回族的刘子芳、王俊峰、李安民等同志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1934年,以刘格平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组织发动了有I万多回、汉人民参加的庆云县马颊河“河工暴动”,暴动人员冲进县城,给了国民党县长和警察局长以狠狠地打击。暴动最后遭到镇压,10多个党的领导同志被捕,接着,由于国民党特务的肆虐和叛徒王连壁等人的出卖,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但是,这次斗争却唤醒了干百万回汉人民,他

4、们亲眼看到了共产党人为劳苦大众的利益,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光辉形象,也更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鄙、狡黠、欺骗和狠毒的丑恶面目。革命虽然暂时处于低潮,但阶级仇恨和革命的火种却在回、汉人民中深深扎下了根。汉族共产党员马振华、邸玉栋,回族共产党员刘子芳、王俊峰等同志迅速转入地下坚持斗争历尽了艰难险阻。七七事变后,党及时地发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在上级党的领导和帮助下,建立了冀鲁边区抗日救国军。这支部队开始就是由回汉革命同志组成,支队下属的3个路和1个特务团,其一路的指挥是刘子芳,大队长是回族张凤亭和刘树林。王位峰在2路和支队总政治部作负责工作,回族杨飞振东、杨寿荣组成独立3大队。我当时在特务团工作。以后

5、组成的津南支队6大队,队长回族刘震寰同志,在五龙堂伏击战中,打死了1名日军大佐和几十名鬼子,很有名声。 总之,当时虽然没有打起回民支队的旗号,但在边区的各个抗日部队中,都有很多回族同志,只是限于生活习惯和禁忌,更多的回族群众虽然迫切期望参加抗日部队,但内心颇多顾虑,这就为冀鲁边区正式成立回民抗日武装和回民救国组织,提供了客观需要和主观上的组织基础。 回民支队的诞生和发展 1940年春夏之交,冀中回民支队(即马本斋部队)派来了2位阿訇丁溪野和曹逵,到边区进行联系,谈到了冀中回民支队和冀中回救总会的工作以及战斗的情况,引起了冀鲁边区党委的重视。党针对日寇、特务和回奸在回族中进行亲日、反共活动的阴谋

6、,为了更加有利有效地同回奸马良、王瑞兰、刘锦标、赵国桢等伪“回教联合会”和刘佩忱等伪“自治联军”进行斗争,决定成立边区回民抗日救国总会和回民大队,并把分散在各部队的回族干部战士全部集中起来参加这一工作。 我当时正担任着边区青年救国总会主任的工作,党组织调我和刘震寰、刘喜三等同志,与丁、曹二位阿訇共同进行筹建冀鲁边回民抗日救国总会和回民大队的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回民抗日救国总会于l940年7月20日,在宁(津)、乐(陵)地区的魏家庵正式召开代表会议,我被选为总会主任,刘震寰任组织部长,丁溪野任宣传部长李玉池任青年部长,张文林任宗教事务部长,曹奎任教务部长,刘喜三任生活改善部长,刘树人任秘书长

7、。总会下设四个分会1分会主任张英达,活动区域在沧县、南皮、宁津一带;2分会主任丁溪野(兼),在新海(今黄骅县)、青县和天津南部活动;3分会主任刘愚农(原名韩桐轩),在盐山、庆云、无棣及阳信等县活动;4分会(开始叫7分会)主任李玉池(兼),在鲁北的德平、陵县、临邑、商河、济阳、德州和齐河一带活动。 同年8月,冀鲁边军区正式决定成立回民大队,由我担任政委,刘震寰任大队长王立朝(汉族)任参谋主任,也是在宁乐边区魏家庵宣告成立的,共有20余人。大队成立后立即向沧、盐等回民聚居区进军,仅1个多月的时间就发展到100余人。于是,便在沧县的新县镇清真寺大殿前,召开了包括12个回民村庄法的群众庆祝大会。在回民

8、救国总会的直接领导、帮助和发动下,回民大队的影响迅速扩大,回族青年包括一部分社会人士纷纷投奔而来,几个月便发展到400余人。到1941年春已组建了4个大队。1大队张文林任大队长兼政委,后由刘金声任大队长;2大队石甦、张凤亭任正副大队长,张玉清担任教导员,后由韩景正任指导员、教导员,副指导员为昊庆云;3大队大队长兼政委李玉池,副大队长姓李(名字已记不清了),副政委马千寿,4大队刘喜三任大队长,吴庆云任政委;另有手枪手队长宝童、韩景文(后逃跑),指导员刘国儒。 这支部队一成立就是由回汉同志共同组成和共同负责领导工作的,在共同战斗中既发扬了回族英勇善战的传统,更发挥了回汉同志团结战斗的威力。由于地理

9、上的限制,3大队一开始即转战备北独立作战。1、2、4大队驰骋津南,打了好几个漂亮仗,首先攻占了盐山至新海(即黄骅县)公路中间的重镇旧城,全歼伪军50余人,其次是巧克姚庄据点,后占沧县日伪的外围重要据点于桥;3分会主任刘愚农同志在仅有一杖手枪的情况下,用巧计吃掉盐(山)庆(云)公路的刁庄据点,争取了吴峨广率部起义,由此组成了2大队的3中队。回救总会则在帮助扩大部队的同时,成立了正道报社,由回族韩道仁、汉族王寿千、张珍、杨晓林,张洪泉等同志协力经营出版了正道周报和正道杂志(一直坚持出版到1944年,因环境恶劣,暂停刊一段,1946年又重出版改名为伊新兰周报和伊斯兰出版社),并开办了回民干部学校,我

10、兼任校长,韩志鹏等同志具体主持,这所学校为回民大队以及各回族地区培养了大批回民干部。1941年2月,冀鲁边军区决定:将几个回民大队编为冀鲁边区回民支队,直属冀鲁边军区领导。其部队建制是4个大队,1个手枪队,共400多人。回民支队由我任政委,刘震寰任支队长,王立朝(汉族)任参谋主任,1941年冬军区派老红军何仕兴同志(汉族)任参谋长,派刘济民同志任支队政治部主任(后任副政委)。1943年夏军区又派李子华(回族)任政治部主任。回民支队的成立,极大地鼓舞着冀鲁边区回、汉人民的抗日斗志,成为直接威胁津南、鲁北一带敌人的一支很有力量的部队。 严峻的考验1939年底,日寇对我敌后根据地开始进行回师“扫荡”

11、。 1941年冬,在回民支队活动的津南一带,日伪连续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强化治安运动”,使敌我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这支仅成立一年的新生部队,一开始就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那时日伪凭借强大兵力到处修工事,设据点,在以盐山县北部高寨为中心方圆不到40华里的地方,建起了边务、许孝子、旧城、常郭、辛店、张官店、西赵河、龙潭以及孟村、新具、姚庄等20来个据点。达到了5里地一岗楼,10里地一据点,县区交界处还挖了深沟。敌人对这些地区进行了惨无人道地烧杀抢掠,加上1942年大旱,地里庄稼几乎颗粒无收,人民生活处在极度困难的境地。回民支队的全体指战员和群众一样,只能靠棒子骨朵(即玉米棒心),海边上的野黄菜盘子、枣糠

12、、榆树皮和槐树叶子充饥度日,有时同志们连大便也解不出来。特别是1943年,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杀害黄骅副司令员投敌叛变后,日寇、伪军、顽军与叛徒勾结在一起,轮番“扫荡”我抗日军民,根据地变成了“马蹄形”的游击地区。部队几乎每天都要转移和行军,在一个村庄能连续驻上两天而不发生敌情,就是天大的幸事。夜里行军,拂晓还得把部队拉出村外埋伏在交通沟里,既防敌伪包围,又便于伏击来犯敌人。尤其到冬天,白茫茫的平原上很难找到一块藏身之地。 越是大雪纷飞,就越是部队行动的好时机,因为这样可以使敌人发现不了部队的足迹。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回汉人民的帮助和残缺不全的交通沟以及地道的掩护。同时,部队的冬衣又被敌人抢走了,指战

13、员们处在无衣无食的艰苦境地。我记得有一次在南留舍村,好心的张大娘把自己的一块红薯塞进了我的衣袋里,我没吃,交给支队长,支队长也不吃,把它送给小战士。此情此景,大家眼里噙着泪花,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紧紧地握着拳头,真挚的革命友爱和对敌人的无比仇恨,鼓舞着同志们顽强的斗志。1943年11月我被捕了,接着,回民支队2大队被包围,遭到敌人严重的打击,除伤亡外,被捕30多人,但同志们脱险后,全部归队无一人回家。回民支队和回救总会,经过同敌人的艰苦战斗和巧妙周旋,终于坚持下来,度过了黎明前的黑暗。在艰苦的斗争中,回民支队虽然从500余人减少到200余人(3大队在另一地区,未计),但政治素质、战斗力和战斗经验

14、却大大提高了。即使在那种难以形容的艰苦时期,我们的部队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抓住政治思想教育这一中心环节。只要有一点空隙就进行军事训练,甚至在那冰天雪地的原野上,同志们伏在红荆丛中躲敌情的时候,仍在学习政治军事知识。在这一点上,我们那些献身于回旅解放事业的汉族兄弟和战友何仕兴、刘济民、李玉章等同占都立了很大功劳。至今,回族人民提起回民支队时,不由地涌起对他们的怀念之情。 成长壮大 配合反攻1944年夏,“青纱帐”一起,冀鲁边区(当时已和清河区合并改称渤海区)的各个部队,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好转,对敌伪进行了主动出击。回民支队也向敌人展开了强大的军事进攻和政治攻势,连续打了10几个胜仗,拔掉了20

15、多个日伪据点,攻占了几个县城。据刘金声、韩景正、韩景彬等同志的回忆,部队时而单独作战,时而配合兄弟部队,非常活跃,仅以l、4大队为例,就取得一系列的胜利,计有:1944年一二月间,首战赵古庄子,围歼打援伏击小山据点,歼敌40人,缴获了一挺“歪把”机枪,使军心民心太为振奋。5月在庄云县城东,一举歼灭出城收抢群众麦子的日伪百余人,只有4人逃脱;6月初,全区开展了夏季攻势,l大队拔掉了小山据点。与此同时,4大队打小白兔据点,40多名伪军全部歼灭; 6月底、7月初,拔掉苏基据点,歼敌40余人我们无一伤亡;8月间,对辛店敌人以送“军粮”为掩护,巧妙地全歼伪小队长以下的20来人,拔掉了沧盐公路的这颗“钉子

16、”;10月在花寨,为保护人民和粮食,与200余名日伪军打了一次硬仗,歼灭日寇7名,活捉1名,打死和俘虏伪军40余人。在战斗中我军也有较大伤亡,但日伪军从此再也不敢到这一带抢粮与骚扰了。1945年,战斗规模更加扩大了,从攻占小的据点,到攻打大的据点和县城了。 1945年一二月间,我主动攻击齐家务吕家桥,青村等大据点200余名伪军投降接着乘胜追击伪酋季虎臣,敌人仓皇逃窜开辟了这一新的解放区。3月在孙刘庄,我一大队带领碱北大队,以150人的兵力与敌伪军400人激战,我毙伤敌伪军40余人。4月主动追击青县伪军团,在北自米屯猪龙日3天打了2仗,全歼敌人200余名,缴获了追击饱和3大车枪枝。8月,兵分2路

17、1路由李子华带领l、6大队,配台兄弟部队,先后解放了阳信县城、惠民县城,日伪军全部投降;1路由刘支队长带领打无棣县城俘获70余人和大量被服。由于阳信、惠民战斗的胜利,迫使庆云、盐山2县的日伪军闻风而逃。 8月底,解放黄骅县城和歧口,使解放区联成了一片。还有许多,就不一一赘述了。回民支队所取得的这些胜利,不仅激发了回汉人民的革命热情,无数青年纷纷报名参军,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敌伪阵营,许多伪军被迫投降和主动投诚,就连罪行累累的回奸刘佩忱的部队也开始瓦解,他的1个大队带着2挺机抢和3门掷弹简、30枝步枪主动向回民支队投诚。到日寇投降时,回民支队已发展到1500余人,建立了7个大队,接着整编为3个营1个警卫连。一个营有4连,共13个连,武器装备得到了根本改善,成为渤海地区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原载山东文艺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的鲁北烽火。王连芳(I920- )河北盐山人。回族。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边区回民救国总会主任委员,冀鲁边区回民支队政委,渤海区回民协会总会主任委员。离休前任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