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著)树图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的概述第一节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界说教育研究的含义教育研究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的过程。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
2、标。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资料数据。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研究的独特性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的周期较长。针对性、实践性强。教育科研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积极参与,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和方法论涉及到的主要课题1.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基本过程,结构模式,研究程序、方法、手段以及应遵循
3、的逻辑和方法论规则2.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各类方法的含义、理论基础、操作步骤、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时应考虑的条件。3.教育理论的形式化、证明和评价的一般认识论原理4.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新方法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第二节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四种研究水平1直觉观察水平(资料收集水平)(回答的问题:发生了什么)2探索原因水平(内在效度)(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3迁移推广水平(外在效度)(回答的问题: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将发生同样现象吗)4理论研究水平(研究中有哪些潜在的基础理论原则)(回答的问题:发生了什么)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1.按适用范围和概括程度分适用于
4、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特殊方法:具体点科学方法论适用于各门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归纳法、演绎法、系统科学方法等适用于一切科学研究领域的哲学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2.按研究目的功能和作用分基础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和完善理论。(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应用研究:用于应用和检验理论,评价它在教育解决实际中的作用。(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发展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发展用于学校的有效策略。(回答的是“如何改进” )评价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收据,对一定教育目标和教育活动的相关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预测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事物未来发展的前景和趋势。(回答的是“将会怎样”的问题)
5、3.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遗忘时间段原因、结果或趋向的研究,有助于解释目前时间和预测未来事件描述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搜集资料以验证假设或回答有关现实研究的问题相关比较研究:相关研究目的在于建立相关或用于与预测,比较研究按一定标准对彼此有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分析,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实验研究:目的在于主动控制研究对象,排出无关因素的干扰,从而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理论研究:对复杂的教育问题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和概括,从而发现它的内在规律第三节教育研究与教育科学的发展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教育研究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通过教育科学研究,转变教
6、育观念【科技意识,人才观,全面发展观】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并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和提高教育质量2,教育研究是发展和完善教育科学理论的基础。【核心:教育规律】3,教育研究能够增强研究者的能力,是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的中重要战略措施。书P44我国教育研究模式的基本特点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总结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脱节,与自然哲学研究脱节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齐直观;书p54教育研究应遵循的方法论原则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论的合理移植和借鉴3、数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7、4、从国情出发、批判、继承与创新第一节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阶段及基本特征教育研究的历史阶段和基本特征直觉观察期(古希腊-16C)朴素唯物论,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朴素性和自发性。1,考察教育问题的立足点,即研究的起点,是从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则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2,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4,各种学派基于不同的哲学观、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形成不同的思想观点。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C-20C初)经验论的代表培根,唯理论的代表笛卡尔。具体表现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的
8、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联系和发展历程2,教育研究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同认识论糅合在一起的,形成了以分析为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表现为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即归纳法和演绎法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使教育研究方法论在科学化进程上前进了一步4,反对权威专断,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C初-20C50s)代表人物杜威、梅伊曼和拉伊。1,从其他学科移植了多样的研究方法,如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法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以及心理学所使用
9、的一些如心理测量方法等。还没有形成独特的教育学方法论体系2.形成了教育研究方法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用的与理论的、实证的与思辨的。3,使用注意倾向明显:经验-理论-检验-扩充材料-新理论(轻理性)4,学科研究方法取得显著进展,如比较教育学:从事实描述到说明其特征5,受到两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50s后)受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影响,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1,科学研究渗透到自然和社会的广泛领域2,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产生了系统理论等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新学科,促使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增强,促进了
10、综合的思维方式的发展3,现代科学发现了一系列原有科学理论体系不能解释和说明的新事实,产生了现代科学范畴体系的方法论许多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促使逻辑方法向前发展4,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综合性日益增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影响教育研究及其方法发展的基本因素1.哲学认识论与教育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总是与哲学认识论相互渗透、合为一体,研究教育必须把教育问题放在哲学思想背景下加以考虑,才能做出比较合理地考虑不同的哲学认识论基础,决定不同的方法论特点。一是科学主义的实证主义观点二是人文主义的反实证主义观点2.教育技术发展与教育研究一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上所建立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11、研究方法对教育研究的直接渗透,并为教育研究手段的提供了条件科学技术发展不仅仅是新理论代替旧理论,它所引起的思维方式的变革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也产生了影响3.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正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动力教育的特点规定和制约着教育研究方法的性质和特点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研究方法间的相互关系1)教育家们在他们的教育理论中蕴含着相应的方法论2)不同教育的观点,在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同时,将形成各种不同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教育的历史发展趋势表现为累进性演变和革命性演变的统一4.相关学科的发展与教育研究心理学作为教育科学基础之一,为教育理论
12、提供科学论证的依据生理学与脑科学与教育研究的关系甚为密切语言学,社会学等学科为教育研究提供可了新的研究课题5.社会文化传统与教育研究区域不同,文化研究传统不同,教育研究方法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国教育研究中的大统一观念重利轻义,缺乏理性思维方式西方教育思维上注重现实,表现在功利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第一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1、提高理论的构造性、清晰性、预见性特点:教育研究中直观性的程度减少,抽象化的程度提高,逻辑思维方法的高度发展2、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1)对教育的生物学理解,由此产生的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维果斯基的教育与发展观2)行为主义理解-斯金纳的工具制约论方法3)
13、符号学理解-信息论方法4)文化学理解-解释学方法、社会学方法等5)心理学理解-人本主义研究方法6)生物学理解-社会生物学方法3、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1)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性方法,强调整体性、综合性观点注重从整体上研究事物的结构、层次等2)系统科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描述事物发展的内部机制和规律的研究方法论结构方法3)以信息论观点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作为信息传递和转换到过程,达到对教学过程的优化控制4、系统方法作为一种综合性方法1)研究目标上,以价值导向为根本依据2)研究过程的实施上,强调把教育放在社会大换环境中加以考察,重视人的主体性发挥3)研究结果的评价分析上,抛弃
14、过去那种仅把教育的发展看成看成单纯知识的传递、积累过程5、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1)强调教育实验研究的重要作用,探索教育实验的特点以提高教育实验的科学水平2)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促进教育研究数学化、形式化的发展P52教育实验在教育理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通过教育实验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对教育理论进行: 鉴别筛选改造提炼完善2)促进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3)对引进借鉴的国内外教育教学理论加以 检验改造变通综合创造4)使教育理论具体化以应用于教育实践提供操作程序第四章研究课题的选定教育研究选题的主要来源1)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提出问题2)学科建设中需要的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映
15、出来的种种矛盾4)从日常观察中发现问题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 7)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并的课题好的研究课题的特点1.问题有研究价值 2.问题必须有科学的现实性3.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4.问题必须具体明确5.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选题价值论证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对同类研究和相关研究状况把握的准确性与全面性)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内容框架的科学性)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合理性)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第六章理论构思形成研究假设 假设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信的科学事实,对所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一种推
16、测性论断和假定性解释,是在进行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假设是理论的先导,起着核心作用:1)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限定研究数据的收集范围2)根据假设的内容,设计具体的方案手机数据,进一步验证假设3)有利于研究者对变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假设的主要类型依据假设的形成分归纳假设、演绎假设和研究假设依据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分描述假设、解释假设和预测假设第五章文献检索教育文献概述教育文献的含义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1, 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确定研究课题的研究方向2, 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
17、和研究方法3,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教育文献的等级1, 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时间为依据而创造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2,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的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目、书目、索引、提要和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3, 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
18、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电子信息检索系统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剔除假资料,评价资料的适用性)教育文献检索的主要方法顺查法按时间范围,时间发生、发展时序逆查法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引文查找法(跟踪法)综合查找法(综合采用上述方法)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1, 脱机检索2, 联机检索,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由中心计算机、数据库、检索终端和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其中美国的DIALOGUE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确认
19、文献的真实性(内审法旨在辨别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外审法旨在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1,基本内容,包括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综述者的评价、建议和预测2,格式和内容安排,包括绪论、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当前研究状况和评价、趋势展望、研究改进建议和参考文献教育观察研究教育观察研究概述教育观察的含义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观察研究的特点及优缺点特点: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范围、形式和方法);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有翔实的观察记录优缺点:1,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
20、能说明“有什么”或“是什么”2,受观察时间和情景的限制,在研究对象多且比较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3,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4,观察研究取样小,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程度不高。结论只具有个案意义,不具有普遍意义,要小心推广5,受控于研究者的个人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情感色彩,以及研究立场的影响,因而不能使研究保持中立,观察结果的客观性收到影响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按照观察的情景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按照观察的方式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活动的关系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按照观察实施的方法教育观察
21、研究的实施程序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编制观察提纲(确定观察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进入研究情境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描述记录(日记描述法裴斯泰洛齐、轶事记录法、连续记录法)取样记录(时间取样、事件取样)行为检核表(列出表格,核对重要行为出现与否)教育调查研究教育调查研究概述教育调查研究的含义及特点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分析,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教育调查研究的类型按照调查对象的选择范围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按照调查研究的目的现状调查、相
22、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按照调查手段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确定调查课题选择调查对象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制定调查计划实施调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特点及优缺点优点:问卷调查的范围广;问卷可以选取大样本量,效率较高;问卷法的结果较少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问卷法的结果较易量化缺点:灵活性问题;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调查者,无法记录被试回答问题时的反应;问卷的效度问题也需关注问卷的构成标题与指导语;问题;结束语问题的设计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关于问题的内容与表述;关于题目的数量;关于题目的排列问题的形式开放式、封闭式
23、和综合式问题答案的格式是否式、多项选择式、排序式、等级式、定距式访谈调查访谈调查特点及优缺点优点:灵活性强;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容易进行深入调查缺点:样本量有限,且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干扰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访谈结果不易量化处理访谈调查的类型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访谈调查的过程选择访谈对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正式访谈(包括初步接触、进行提问、注意记录和结束访谈四个步骤)测量调查测量调查的含义是用一组测试题
24、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特点是根据一定法则,以测验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进行数量化分析测量调查的类型定名测量,数字仅代表事物,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量化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次数和百分数定序测量,数字仅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等定距测量,无绝对零点,但有相对单位,能进行加减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等比率测量,最高级别的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对单位,可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学业成就测量,也称教育测量,最后以学习成绩来表现智力测量,也称一般能力测量;常用的有斯
25、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能力倾向测量,测被试潜在的某种能力,以了解其发展的可能性,预测个人能力发展倾向人格测量,也称个性测量,较为著名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等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测量效度就是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真正反映测量的目标和意图信度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是鉴定测量的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注意低信度的测试效度一定低,但低效度的测试信度不一定低难度即受测团体中被试者在答案范围内回答题目的程度区分度即题目对受测者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教育实验研究教育实验研究概述教育实
26、验研究的含义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认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基本要素:自变量和因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察因变量);实验组和控制组;前测和后测教育实验研究的特点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特点,包括因果关系的探讨、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合理控制无关变量;教育实验研究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活动,体现在实验研究对象、实验物质手段、研究方法和教育实验结果上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物理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从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关注价值、情感和个性,强
27、调对象的整体性和定性研究,强调综合的方法教育实验研究的主要功能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与发展;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程序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选定实验研究课题,形成假说;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框架;界定自变量,确定实验处理;因变量的测定;无关变量的控制;进行实验设计教育实验研究的实施阶段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要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科学结论
28、,最后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根据实验的场所和情境来划分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功能划分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根据施加实验饮食上的多寡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根据实验的控制程度和内、外效度的高低来划分前实验是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可以进行观测和比较,但对无关干扰和混淆因素缺乏控制,误差程度较高。准实验是指不能随机分派被试,只能按现存班级或群组进行,也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因素,只能尽量减少误差真实验是指能随机抽取和分派被试,保证各组被试等质,系统操纵自变量,完全控制无关变量的一种实验。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教育实验研究效度的含义就是指实验设计能够回答所要解决问
29、题的程度。实验的内在效度越高,其结果越能确认是由实验处理所导致;而实验的外在效度越高,其结果的推理范围就越大。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在效度有时会互相影响。一般来说,基础研究比较重视内在效度,而应用研究则比较重视外在效度教育实验研究的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影响因素:历史、成熟、测验、工具、统计回归、被试选择、被试的缺失、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教育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性、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影响因素: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霍桑效应);多重实验处理的干扰教育实验的变量控制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含义:一是对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能力,包括对各种无关因素的控制;二是研究中对于实验所操纵的自变量的控制程度;三是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设计控制无关变量教育实验变量控制的主要方法消除法、平衡法、抵消法、恒定法、随机法(是教育实验中唯一有可能控制所有无关变量的方法,也是难以完全实现的)教育行动研究概述教育行动研究概述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最初始自美国的柯利尔;勒温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