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9 ,大小:1.61MB ,
资源ID:1251372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51372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1、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

2、,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

3、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明显,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预计为5.050.444.6,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为4060。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形成规模化、高级化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加快壮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农业稳步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三

4、旧”改造全面推进,宜居城乡和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预计2010年城镇化率达64.0%。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取得一定成效,珠三角一体化进程加快,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提速。绿色广东建设初见成效。积极淘汰落后水泥、钢铁产能,关停小火电,扎实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硫排放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等约束性指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人民生活明显改善。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年均增长分别达7.5%左右和8.0%左右。就业规模持续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实现养老保险关系省内外顺畅转移。全面实施城

5、乡免费义务教育。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成功举办第十六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5.3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迈出新步伐,五年新增高速公路1695公里,新增轨道交通通车里程77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98公里。电源、电网、天然气网建设加快,新增电力装机3080万千瓦。农村电网改造基本完成,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水利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加固达标江海堤围5151公里,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加快外经贸发展战略转型,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进出口总额2010年为7847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12.9

6、%,其中出口4532亿美元,年均增长13.7%。粤港澳紧密合作全面深化,粤台交流合作稳步发展,与东盟的合作取得新进展。“走出去”步伐加快。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实现新突破,大部制改革、富县强镇事权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展顺利。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民营经济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建立,社会领域改革有新探索。探索民主政治有效实现形式迈出新步伐。专栏1:广东省“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实现情况指标2005年“十一五”规划目标2010年(预计)

7、“十一五”年均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 -12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 -11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43.34544.6-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1.121.81.8-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吨标煤)*0.790.660.66-1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04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3103103.1103以内城镇化率(%)60.76564-常住人口(万人)9194973097301.14人口自然增长率()*7.028.57.71-城镇登记失业率(%)2.63.8左右3以内-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56521

8、802730-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万人)*12352200282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50.58598.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282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57.5808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5.5 -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0 -8.0左右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人)1.4921.71-耕地保有量(万公顷)*-291.4291.4-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4560以上6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减少(%)*-1515以上-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515以上-森林覆盖率(%)*57.55857-注:地区

9、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内为“十一五”期间累计数;带*指标为约束性指标;常住人口采用六普前统计数据;森林覆盖率指标口径已调整,2005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为口径调整前的数;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2005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为户籍人口口径,2010年预计数调整为常住人口口径。第二章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省情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广东处于人均生产总值向10000美元迈进的发展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第一节 发展机遇总体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为广东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这

10、为我国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在局部优势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我国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改变,政治社会稳定,国际地位稳步提升,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广东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珠三角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成为新时期广东改革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新的动力源泉,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有了质的提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为广东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经济指标多年居全国前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化程度较高,活力和创造力较强。粤港澳三地经

11、济加快融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区域互动新格局正在形成。率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升级为广东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子。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继续深入发展,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人民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出了新的要求。广东顺应形势发展变化,利用市场倒逼机制,率先调整经济结构,主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将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第二节 面临挑战国际经济环境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外需增长放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

12、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外向型经济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广东产业层次总体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口压力大。粗放型增长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而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加快上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刻不容缓。社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社会结构变动加剧,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人们思想观念的独立性、多样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管理压力加大。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较多,特别是行政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仍然繁重。进一步改革涉及利益关系的深层次问题,调

13、整既有利益格局难度加大,改革攻坚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率先发展的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内陆各省区后发优势开始显现,长三角和环渤海各省市发展势头迅猛,广东原有优势逐步减弱,新的优势尚未形成,经济总量地位、区域竞争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和体制创新能力都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第三章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

14、和谐共享战略,全面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朝着建设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目标迈出重大步伐,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区域协调,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和谐共享。正确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的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五个重大关系,提高发展的全面

15、性、协调性、普惠性和可持续性,突出做到“六个必须”: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进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全方位调整,促进速度质量相协调,内需外需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向依靠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必须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以制度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把“贴牌大省”变成“品牌大省”,“广东制造”变成“广东

16、创造”,建设创新型广东。必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倡导绿色生活,促进绿色发展,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谋发展,全面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必须全方位提升文化建设水平。坚持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支撑,进一步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以世界眼光打造具有岭南特色和广东气派、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实践特征的当代广东先进文化,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快实现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新跨越。必须整体推进社会建设。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

17、脚点,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坚持包容性增长,围绕增进民生福祉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让人民安居乐业,增强幸福感,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先行先试,坚定不移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创造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外经贸战略转型,深化粤港澳合作,全面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安全稳定的开放合作新格局,提高国际竞争力。第四章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提前五年实现比20

18、00年翻两番目标,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到2015年约6.7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以上,到2015年约6.6万元。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抵御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明显提升,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比重达48%,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总体架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走出广东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子。全省研究与发展经费

19、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合作水平显著提高,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持续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珠三角一体化和粤东西北地区跨越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均达到8%。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成具有广东特色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5岁。防灾

20、减灾和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省扎实推进,法治环境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宜居城乡建设成效明显,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左右,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减少17%,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量达到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要求,耕地保有量保持291.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8%。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基本健全,继续在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体制创新上走在全国前面。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外经贸发展实现战略

21、转型,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专栏2 :广东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别指标2010年 (预计)2015年年均 增长(%)属性结构调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45473668008以上预期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4.7万左右660007以上预期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1-3预期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4.648-预期性居民消费率(%)-40-预期性城镇化率(%)6468-预期性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1.82.3-预期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20.626-预期性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申请量(件)380520-预期性民生福祉常

22、住人口(万人)9730102301预期性人口自然增长率()7.718.5-约束性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22.925.6-预期性城镇登记失业率(%)3以内4以内-预期性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万人)30500-预期性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836-预期性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6.290-预期性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约束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32153770-约束性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98-约束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万人)5501500-预期性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万套)20180-约束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389835

23、1008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7890116008预期性资源 环境耕地保有量(万公顷)291.4291.4-约束性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47-30约束性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20-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16约束性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约束性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化学需氧量15以上-10约束性二氧化硫15以上-13氨氮-11氮氧化物-15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6575-预期性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7085-预期性森林增长森林覆盖率(%)5758-约束性森林蓄积量(亿立方米)4.385.51-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24、(平方米)12.413-预期性注: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绝对数按2010年价格计算,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内为五年累计数;常住人口采用六普前统计数据预测,待国家公布六普数据后再做调整;三项医疗保险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约束性指标尚需根据国家分解下达意见调整。第二篇创新驱动 建设创新型广东强化自主创新对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核心推动作用,以制度创新推动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上创新驱动之路。到2015年,率先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成效显著的全国自主创新示范省,初步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区域创新中心。第一章完善创新机制提升

25、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第一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实施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行动计划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扶持计划,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百强自主创新企业,重点打造50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强化高校、科研院所在创新中的支撑作用,促进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第二节 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实施创新资源集聚行动计划,促进全社会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大政府创新投入,

26、建立部门统筹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改革和完善政府创新投入的统筹使用、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体系,促进科研设备和信息资源开发共享,提高政府创新资源使用效率。完善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的市场调节机制,促进各类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建设粤港澳联合创新区、深港创新圈和粤港澳科技产业园,促进三地创新资源的共享。鼓励跨国公司在粤设立研究开发机构,探索国际科技合作新模式。加速军工和民用技术互相转化,促进科研资源的军民共享。第三节 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深化“省部院”合作,与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开展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加强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实施深化产学研合作行动计划,建设100

27、个左右省部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第四节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完善“谁创新谁受益”的市场激励机制,引导全社会增加创新资源投入。全面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加计扣除、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所得税减免等激励政策,加大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和首购力度。进一步深化高校和科研机构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创新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增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动力。探索建立人才资本产权激励办法,鼓励创新型人才以知识产权、技术等要素投资入股并参与分配。第二章增强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转化,加快构建开放型区域

28、创新格局。第一节 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围绕关键领域技术创新,强化基础性、前沿性技术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促进产业技术水平提升。争取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项目落户广东,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质检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在重点学科和关键产业技术领域,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实验室,支持省级工程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加强面向企业的行业公共技术、检测和中介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推动珠三角率先建成全国创新型区域。专栏3: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眼科学、呼吸疾病、亚热带建筑科学等国家重点实

29、验室以及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稀有金属分离与综合利用、畜禽育种、移动网络和移动多媒体技术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塑料改性与加工、特高压工程技术(广州)、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电子信息产品协同互联、电子信息产品标准化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基因工程药物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及金属材料近净成形、节能环保制冷设备、植物航天育种、医用诊断仪器、生化工程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广州无线电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TCL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质检中心:建设电器安全、中低压电器、食品、纺织品服装、信息技术设备等国家级质检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科院东莞散裂中子源、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广州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第二节 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深入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加强前沿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逐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