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208.52KB ,
资源ID:1250651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50651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docx

1、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 观看本组其他学员的课堂实录,围绕“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等方面,重点观察本课在核心知识的教与学方面是否得当,填写课堂观察记录表 初中地理“地球和地球仪”的教学一、教材分析 (一) 本节的课标要求及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1 、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 综合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标准,本部分设计的重点不仅在基础知识方面,更是偏重于能力培养和科学教育。考虑到学生在 16 年级的科学和历史与社会课程中,都学习了一些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 79 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没有必要作简单重复。此外,地球作为宇宙中的一个天体,也是目前惟一适合于人类生存的星球,所以学生认识地球是

2、必要的。而地球仪正是用来帮助人们认识地球的模型。所以课程标准为实现本学习目标而选取的内容是“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和“经纬网”。 2 、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地理是研究空间的学科。地球及其运动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7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理的一开始就学习地球及其运动,在建立空间概念方面是比较困难的,利用地球仪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引发学习兴趣。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海陆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等,还可以形象的演示地球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具体标准: 1. 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

3、、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3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 (二)地球和地球仪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和地球仪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纬线和经线利用经纬网定位四部分内容。认识地理环境,就必须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在学校地理课程中,从小学、初中、高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是从地球开始。地球和地球仪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运用地球仪的基本技能,初步 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这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因为这部分内容不仅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而且还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

4、面广泛应用。地球和地球仪这部分教材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能否较好地完成这一节的教与学,关系到这一章的教学效果甚至整个地理教学的效果, 为学生今后学习地理乃至高中地理奠定了基础。 (三)本节教材分析 认识地球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学生早已熟悉,所以重点不在于让学生知道地球是球形的。教材选取了 4 个较有代表性的例子:“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十分概括的表达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同时,设计了两个“活动”:“海边看船”和“月食现象”,让学生站在古人的角度,实验、观察和思考大地的形状;并引导学生讨论:从人类

5、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关于地球的大小,教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三个数字来描述。 地球的模型 - 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了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与地图不同,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形状的变形,其经纬线和地理事物的形状、方向、相对位置与实地基本相符,因此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教材中安排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制作地球仪,使学生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 纬线和经线: 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初中学生的头脑中很难建立球体的空间概念。所以教材一开始首先给了一幅“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的图。让学生明确地球仪的组成和用来确定位置的经线、

6、纬线和经纬网。并给了一组阅读材料: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和赤道纪念碑。关于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的分布规律,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以及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教材是通过一组活动来完成。学生活动时要围绕观察地球仪展开,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材通过 2001年 3月 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和台风“桑美”两个报道,引出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教师应该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虚拟的实际应用问题等,指导学生利用地球仪,确定地球表面任意地点的位置。同时安排课本第 8页的活动内容。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会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7、。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经线,认识赤道、本初子午线。 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运用经纬网来确定某一地区的地理位置。 通过阅读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 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 通过列表,理解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8、通过生活经验和资料阅读找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使学生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初步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活经验和资料阅读找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通过地球是个球体的学习,使学生意识到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从肤浅、主观、感性的认识逐步发展到深入、客观、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观教育。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养成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 观察地球仪。 让学生了 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运用 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通过比较,理解掌握经线、纬线

9、,经度、纬度的知识,初步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 能在地球仪上找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能利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漫长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精神。 2、 难点 纬度与经度的划分和 建立经纬网的空间概念。东西半球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地点的位置。 二、教法阐述 (一) 教法的选择依据 1 、遵循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初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具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和动手能力,他们已经可以进行简单的探究,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缺乏的是对探究结果的概括和表达。所以要想使学生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建立地球球体的空间概念。只有通过观

10、察地球仪,通过启发式教学活动和体验式教学来完成。 2 、体现新课程改革中“以活动为主线”“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尽可能给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启发学生去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体验式学习 2 、教学手段 :地球仪、多媒体三、学法指导 (一)学法的理论思考 1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体系与策略体系。它在改善课堂内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在

11、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变教师的单向传递为学生间、师生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能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既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能力,也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地掌握知识传授的目标。 2 、初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比小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已能较长时间地集中干他们要完成的工作和感兴趣的事物。同时,初中学生的独立性不断增强,他们不喜欢依附于教师、家长的周围,而是喜欢和同龄人在一起活动。他们有较强的逆反心理,且好胜心强。因此,初中生的课堂教学,应是针对初中生的身体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设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不迷信权

12、威、教师、书本,调动起学生探究、获取的心理。以小组为单位计算成绩,也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习方法及能力培养 1 、观察。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能力。 2 、实践。通过制作地球仪,量算经纬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生拥有小组目标(完成老师布置的观察内容)和个人责任(完成组长分配给个人的任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不容易理解。学生通过小组间同学的合作,建立空间概

13、念,完成平面到球体之间的转化,归纳概括出知识网络。展示小组的作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能力、语言或文字或图像的表达能力。 四、课堂程序安排 (一)教学主线:出示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过程 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建立一个坐标系 经纬网 综合练习。 (二)根据课标要求,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本节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第二课时 纬线和纬度 第三课时 经线和经度 第四课时 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五课时 习题课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跨学科知识、上网查找资料等途径找出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导

14、入】(时间 2 分钟): 同学们 , 在晴朗的白天 , 我们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 在十五的夜晚 , 我们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 【教学过程】(时间 35 分钟):展示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是一个球体 , 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呢?学生自行阅读课本 P2 页图 1.1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 P3 页阅读材料。 学生回答: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经过了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四个过程。 教师追问

15、:你知道麦哲伦吗?你了解麦哲伦航行吗?(教师补充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如北朝民歌敕勒川;天坛公园;古希腊几何学家毕达哥拉斯等)在这里较好的学生可以自己分析,程度较差的学生,教师引导分析。 提问 :你还能说出一些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吗 ? 学生思考回答: ( 可能回答的证据 ) 1 、站在海边 , 遥望远处驶来船只 , 总是先看到桅杆 , 再看见船身 , 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 展示教材图 1.3 请到过海边的学生交流一下亲身体验 )2 、月食的照片。教师及时展示课本图 1.4 月食照片帮助学生理解。亚里斯多德观察月食。并且补充 2007 年 8 月 28 日 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月全食

16、的照片 教师补充讲解:以上证据能够证明大地不是平的。但是能够准确反映地球的形状,还是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提问 :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 , 你感悟到了什么 ?( 让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 教师要多鼓励。 )总结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地球形状的认识中,我们也悟出一个道理。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 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 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出示图片: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承转提问:你知道地球的具体形状吗? 学生读图归纳总结: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 6357 千米 ,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 ,赤道半径

17、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 21 千米 。所以说,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教师补充:不过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通常我们就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根据万有引力定律 , 再加上实验测量出地球的质量和平均半径) 提问:你能用 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吗? 承转:既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的长度多 21 千米 ,这个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 地球仪。 学生观察地球仪思考:你在地球仪上看到了什么?地球仪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后回答。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

18、架、球、地轴组成的。 可以转动,绕轴转动。引出地轴和两极的概念。 有符号、文字和颜色。表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 有很多的横纵线构成的网。教师说明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经纬网。 【小结、板书及思考练习】 (时间 8 分钟) 板书: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的过程 2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 6371 千米 赤道周长约 4 万千米 表面积 5.1 亿平方千米 二、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板图 思考题: 1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用地球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布置下节课的材料准备:乒乓球、牙签、塑料泡沫和

19、彩色笔 第二课时 【 课前准备 】 :把乒乓球的接缝处当做赤道,在大体南北极的地方扎两个小孔(让牙签能够插进去),在乒乓球面上任意一点点红点,作为观察时的标志。 【 导入 】(时间 2 分钟)观察地球仪:你在地球仪上看到了什么? 观察地球仪时发现 有很多的横纵线构成的网,这就是经纬网。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经纬网。 【教学过程】(时间 35 分钟): 实验一。 实验内容: 1 、将乒乓球在桌上随意转动,观察乒乓球上的红点运动轨迹有没有规律。(如果学生说有规律,应让他说明是怎样转的)。 2 、把牙签插在乒乓球小孔里,捏住牙签象转陀螺似的转动,观察这时乒乓球上的红点运动轨迹有没有规律。 3 、用彩笔描

20、出红点的运动轨迹,观察红点绕牙签的运动轨迹是什么形状? 4 、乒乓球上任意一点绕牙签的运动轨迹都是圆形吗? 5 、乒乓球上那个点绕牙签的运动轨迹是最大的圆形? 6 、将插着牙签的乒乓球倾斜着插在 塑料泡沫上,倾斜角度为牙签与塑料泡沫面为 66.5 。 承转:刚才我们用乒乓球做了一个实验。没有插牙签的乒乓球和插了牙签的乒乓球 红点运动轨迹有什么区别?(没有规律和有规律) 教师讲解:实际上插上牙签的 乒乓球就相当于我们的地球仪。地球仪上的地轴好似乒乓球上插的牙签 地球仪上的北极和南极相当于牙签插在乒乓球上的两个小孔,上面的是北极,下面的是南极。 教师演示:现在在地球仪上贴个红点,转动地球仪。学生观

21、察:地球仪上 红点运动轨迹是什么形状? 红点贴在什么地方它的运动轨迹最大?(地球仪上的红线位置即赤道) 教师讲解:在地球仪上我们把这最大的圆圈称作赤道,把和赤道平行的线叫做纬线,纬线对应的度数叫纬度。我们知道纬线的形状是圆形。纬线的长度怎样变化,我们接着来做实验二。 观察地球仪。在地球仪的旁边有一个弧形的标志,上面标着 75 、 60 等数字,每个数字在地球仪上对应的都有一条纬线,我们请 1 组找赤道以北 75 纬线, 2 组找赤道以北 60 纬线 , 3 组找赤道以北 45 纬线 , 4 组找赤道以北 23.5 纬线, 5 组找赤道 0 纬线 , 6 组找赤道以南 23.5 纬线, 7 组找

22、赤道以南 45 纬线 , 8 组找赤道以南 60 纬线 实验步骤: 1 、在地球仪上找到你们组要量的纬线。 2 、在要量的纬线上确定一点,将线沿要量的纬线绕一圈,然后用尺子量出线的长度,即为纬线圈的长度,长度为_厘米。(组内每位同学量一次算出平均值) 3 、假如纸条相当于纬线,按照你组量的长度截取纸条,然后将纸条用胶带首尾粘上,做成一个纬线圈。 4 、师生共同归纳纬线的特点。 分组 纬线的位置 纬线圈的周长(厘米) 1 赤道以北 75 9.5 2 赤道以北 60 21 3 赤道以北 45 29 4 赤道以北 23.5 36.5 5 0 46 6 赤道以南 23.5 36.5 7 赤道以南 45

23、 29 8 赤道以南 60 21 提问:1、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 2 、谁是最大的纬线圈? 3 、从赤道向两极纬线的长度怎样变化? 4 、相同度数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5 、纬线指示的方向是? 将赤道以北的小组做好的纬线圈摆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学生观察: 纬线圈的形状是?(圆) 以北极为中心的纬线圈的形状?(以北极为中心的同心圆) 北极点的纬线圈是什么形状?(点) 进一步观察地球仪。1、在地球仪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北极和南极,说出它们的纬度。 2 、地球仪上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从赤道到两极纬度度数逐渐增加) 教师讲解: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纬,用英文字母 N

24、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英文字母 S表示。 学生读图 1.12南北半球的划分。 结论: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 【小结、板书及思考练习】 (时间 8 分钟) 小结:纬线和纬度的视频 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地轴和两极(北极、南极) 三、纬线和纬度 纬线 形状 圆形 长度是否相等 不相等 指示方向 东西 0 纬线的位置 赤道 怎样划分度数 以赤道为界,向北 为北纬,向南为南 纬。 度数表示方法 N 表示北纬, S表示南纬 认识重要的纬线: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第三课时 【导入】(时间 5 分钟)复习导入。 读纬线和纬度图回答: 1 、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是 _。 2 、纬线的形

25、状是 _。 3 、纬线指示 _方向。 4 、南北半球以_ 为界。 【教学过程】(时间 35 分钟): 我们研究了纬线和纬度,但是光有纬线我们还不能确定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的位置。由教室的座位横纵,我们可以想到在地球表面横的坐标已经有了,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纬线。在地球表面怎样把纵的坐标表现出来,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请同学们把乒乓球准备好,看活动一: 把乒乓球的接缝处用彩笔描一下当做赤道。 在上节课观察过的红点位置用铅笔画出和赤道平行的纬线作为红点在球面的横坐标。 思考:请你用笔画画看怎样在乒乓球面上表示红点的纵坐标。 在乒乓球面上另外找一点,同样画出它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你画的纵坐标是什么形状?

26、(注:两种情况。一种是得出结论;另一种是结论出不来,用地球仪导出) 教师讲解:这个半圆的纵向线实际上就相当于地球仪上的经线。 学生观察地球仪,完成活动二:1 、经线是否交汇于南北两极? 2 、每个小组在地球仪上任意找一条经线用绳和尺子量经线的长度,填表: 小组 经线的长度(单位:厘米) 1 23 2 23 3 23 4 23 5 23 6 23 7 23 8 23 归纳总结:所有经线交汇于南北两极,形状为半圆,经线长度都相等。 承转:前面我们讲纬线时,提到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纬度为 0 。现在我们讲的经线形状为半圆,长度又都相等,所以我们无法找到一条特殊的经线,只有人为规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

27、 6 页阅读材料说明 0 经线的位置。 学生观察地球仪,完成活动三: 找到 0 经线,观察 0 经线穿过那些大洲? 0 经线向东和向西经度数值是怎样变化的? 最大的经度值是多少? 东经 180 和西经 180 是一条经线吗? 师生归纳总结。 教师讲解: 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它向东和向西各分为 180 。 0 经线以西的 180 称西经,用字母 W 表示; 0 经线以东的 180 称东经,用字母 E 表示。 0 经线和 180 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将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学生读图:课本第 7 页图 1.13 东西半球的划分。思考:东西半球以哪为界? 学生回答: 20 W 和 160 E 教师解释

28、为什么以 20 W 和 160 E 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 【小结、板书及思考练习】 (时间 5 分钟) 小结:经线和经度的视频 板书:四经线和经度 经线 形状 半圆 长度是否相等 相等 指示方向 南北 0 经线的位置 本初子午线 怎样划分度数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为东经,向西为西经。度数表示方法 W 表示西经, E表示东经 第四课时 【导入】(时间 5 分钟)我们已经学习了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请同学们看图 1和图 21 、图 1和图 2表示的是经线还是纬线? 2 、读出各点的纬度,并把北半球用阴影表示出来。 3 、读出各点的经度,并把东半球用阴影表示出来。 提问: 以上两张图分别确定

29、了各点的经度或纬度,这样表示能准确地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吗?为什么? (否;准确地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就要建立一个坐标系经纬网。) 【教学过程及板书、练习】(时间 40 分钟): 板书 :五、经纬网 观察地球仪,你能在纸上画出经纬网吗? 画一画: A 、平视地球仪,把观察到的经纬网的形状画下来。 B 、从北极上空观察地球仪,把看到的经纬网的形状画下来。 归纳不同角度的经纬网形状。特别是极地地区的经纬网形状。纬线为同心圆,经线为放射状的直线。 提供案例:阅读课本第 8页两个报道及课本内容。了解经纬网的实际应用。 ( 是用来定位的,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经纬网定位三步曲: 1 、在有经纬网的地球仪或地图上找到需要定位的地点。 2 、分清经线和纬线,识别是东经还是西经,是北纬还是南纬。 3 、根据经度划分东、西半球,根据纬度划分男、北半球。 例如: 练习 1 :读图填写下表 地点 经纬度 南北半球 东西半球 A _纬_ 度、_ 经_ 度 B _纬_ 度、_ 经_ 度 C _纬_ 度、_ 经_ 度 D _纬_ 度、_ 经_ 度 E _纬_ 度、_ 经_ 度 F _纬_ 度、_ 经_ 度 2 、在地球仪上找出以下城市,读出经纬度。 A 、悉尼 B 、新德里: C 雅典: D 比勒陀利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