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潇明管理研究方法论作业992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敏捷制造技术及其应用研究综述金潇明(中南大学 商学院;学号:064210001)摘 要学者们主要从敏捷制造技术的比较研究、关于敏捷制造的总体技术研究、敏捷制造与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敏捷制造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虚拟制造技术等层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敏捷制造技术与应用研究存在的缺陷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研究深度不够、对敏捷制造技术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提升不够、敏捷制造的实践空间拓展不够等。敏捷制造技术研究展望可能表现为学者们在敏捷制造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的结合上进行拓展,敏捷制造技术所带来的文化与哲学层面的价值将得到挖掘与提升。关键词 敏捷制造;制造技术
2、;应用;研究综述敏捷制造是美国针对当前各项技术迅速发展与渗透,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为维护其世界第一大国地位,维持美国人们的高生活水准而提出的一种制造生产组织模式和战略计划。敏捷制造思想的出发点是基于美国对市场发展和未来产品以及自身状况的分析。敏捷制造是指制造企业采用现代通信手段,通过快速配置各种资源(包括技术、管理和人),以有效和协调的方式响应用户需求,实现制造的敏捷性。对此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一、 关于敏捷制造技术的比较研究关于敏捷制造技术的比较研究,许多学者对敏捷制造与大规模制造、精益制造、全面质量管理、虚拟企业制造等技术进行了比较研究。如Paul T. KID
3、D等在敏捷制造:关键问题一文中指出敏捷制造都不同于大规模制造和精益制造,敏捷制造相对而言是较为新颖词汇而具有其内在的特殊内涵,故而存在我们许多公司仅是有所了解但难以真正实施,基于事实上的外环境之挑战必然要求我们对其概念体系及其实施边界的全面体认。文中将敏捷制造主要界定为一种商业概念,认为敏捷制造技术的使用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公司立于竞争者的前列而发展具有敏捷性的特性,从而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表现为能快速回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并依靠这种优势和能力使用和开发出重要资源知识。在此定义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敏捷制造的一些关键性问题,如“我是一匹马”的认识综合症、现存制造文化制约、如何理解敏捷性等问题,
4、并认为精益制造是通过使用JIT技术、成本降低、改善供给商和顾客关系、使用TQM技术等实现用最少的消耗做每件事情,避免过多的浪费,不必要的开支,太长的引导时间等,文章最后通过比较研究,指出了敏捷制造所体现的更多是竞争优势的全面和长远性的考虑,注重于敏捷制造所具有的创新性是获取企业竞争力和长期超越对手的重要法宝。温德成敏捷制造与全面质量管理的关系中指出,敏捷制造并不排斥全面质量管理,相反它需要有效的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做为实施的支持和保证。敏捷制造之所以一经提出就引起轰动,关键在于他将以往制造单纯注目于生产过程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实现过程,有机融合了质量管理的丰富内涵,如快速顾客反应、一次成功、团
5、队管理、人员培训等等,反映了未来企业的各部分职能必须服从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发展趋势。敏捷制造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模式,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关注顾客,了解顾客的期望;以高度细分化、个性化市场为目标市场;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为顾客持续增加价值;市场快速反应;高柔性、分布的、并行的制造过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自我管理的团队;以人为本,广泛协作;高投入的员工培训;信息共享;充分利用员工的技能和知识;内部的和外部的协作(包括与竞争者的合作);兼顾环保问题和社会价值。从敏捷制造的基本特征可以看出,敏捷制造不单纯是一种质量制造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大量的质量管理理念:关注顾客,服务市场;以人为本,重视培训;零
6、缺陷与一次成功;依靠核心能力,适应多样化要求。文章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敏捷制造的保证。理解顾客、了解顾客需求是敏捷制造的显著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观点。员工的培训是实施敏捷制造的前提之一,其中质量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过程能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重点。持续改进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特点。企业虚拟化是合格供方的评定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 赵伟等在制造生产模式的演变与敏捷制造一文中指出,敏捷制造依赖于各种现代技术和方法,而最具代表性的是敏捷虚拟企业(简称虚拟企业)的组织方式和拟实制造的开发手段。虚拟企业(也叫动态联盟):竞争环境快速变化,要求作出快速反应。动态联盟的虚拟企业组织方式
7、可以降低企业风险,使生产能力前所未有地提高,从而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减少相关的开发工作量,降低生产成本。敏捷虚拟企业并不限于制造,但制造却是最令人感兴趣又是最困难的领域,它更清晰地体现了过程的集成,且控制概念在运行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使虚拟企业的形成更具挑战性。敏捷制造的精髓在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所以对于一个具体的应用,并不是说必需具备这两方面内容才算在实施敏捷制造,而应理解为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企业响应能力都是在向敏捷制造前进。从1991年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各发达国家对敏捷制造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研究。1992年,由美国国会和工业界在里海大学建立了美国敏捷制造企业协会(AMEF)。该协会每年召开一
8、次有关敏捷制造的国际会议。1993年,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国防部联合在New York, Illinois, Texas等州建立了3个敏捷制造国家研究中心,分别研究电子工业、机床工业和航天国防工业中的敏捷制造问题。除此之外,还配套支持了工业界进行的7项敏捷化商务实践(Agile Business Practice),4项敏捷企业决策支持研究(Agile Enterprise Decision Support),8项敏捷化智能设计与制造系统(Agile Intelligent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和10项敏捷供应链管理系统(Agile Supply
9、 Chain Management)。从1994年开始,由AMEF牵头,有近百家公司和大学研究机构就敏捷制造的6个领域(集成产品与过程开发/并行过程、人的问题、虚拟企业、信息与控制、过程与设备、法律障碍)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入工作。此外,在其他国家也开展了大量敏捷制造的研究,如日本发起的MATIC计划,以汽车、电子和服装为典型对象产品开展敏捷制造的研究。二、 关于敏捷制造的总体技术的研究关于敏捷制造技术的研究主要是对敏捷制造的方法论和关键技术以及基于知识和信息网络等技术研究。真彤等在敏捷制造的总体技术研究一文探讨了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总体技术体系,认为该体系包括敏捷制造方法论和敏捷制造综合基
10、础两大部分:前者包括敏捷制造哲理、敏捷制造描述体系和敏捷制造实施方法三大部分,后者包括敏捷制造的三层基础结构(信息基础结构 、组织基础结构和智能基础结构)和四类使能技术(敏捷制造信息服务技术、敏捷管理技术 、敏捷设计技术、可重组可重用的制造技术),为敏捷制造的实施提供了一个指导性框架。敏捷制造哲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在全球一体化或地区一体化的金融环境和政治环境中,通过临时联合那些能适应环境变化的企业,组成动态联盟,共同承担风险,分担义务,共享成果,迅速开发新产品,响应市场需求。为了使我国制造业在敏捷制造这个合作与竞争的体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并为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提供指导和依据,需要探讨敏捷制造
11、的方法论和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总体技术体系。敏捷制造的总体技术包括敏捷制造方法论和敏捷制造综合基础。敏捷制造方法论是为正确理解敏捷制造哲理、正确考察、分析和描述敏捷制造系统、正确开发和实施敏捷制造系统而提出的一套完整的、开放的方法体系。敏捷制造综合基础为敏捷制造方法论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环境、技术与工具等。敏捷制造综合基础包括四类敏捷制造使能技术与三层敏捷制造基础结构。敏捷制造信息服务技术、敏捷管理技术、敏捷设计技术、可重组和可重用的制造技术等构成了敏捷制造的使能技术;支持敏捷制造的三层基础结构是:信息基础结构、组织基础结构和智能 基础结构。敏捷制造方法论包括敏捷制造哲理、描述体系和实施
12、方法三大部分。敏捷制造描述体系包括从不同角度对敏捷制造的描述,最主要的是过程/控制视图、功能视图、信息视图、人员/组织视图、资源视图、利益与风险框架视图等。敏捷制造的实施方法主要包括企业的敏捷制造战略及敏捷化准备、敏捷制造的构建、运行与滚动、敏捷制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等。赵勇等在敏捷制造研究新进展及应用前景一文中指出,对用户导向的市场和快速变化的经济、科技环境,如何预见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有效措施以迅速满足市场需求,是制造科学面临的重大课题。适应这种要求,基于知识和信息网络的敏捷制造技术应运而生。结合敏捷制造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与总结,并展望应用前景。以计算机和Internet
13、网为代表的信息处理与传播技术对制造业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产品已由“大量生产”过渡到“中小批量生产”,现在又过渡到满足用户需求且性能价格优良的单件小批生产,最终在形成全球化市场需求群的情况下发展为适应大规模定制模式的面向知识和信息网络的敏捷制造。敏捷制造具体表现在产品的需求、设计和制造上具有敏捷性。(1)产品的敏捷需求。Fellner KJ,Turowski K提出一种构件框架方法,通过使用扩展标识语言XML (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作为交互平台,结合商务通讯标准,对不同种类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加以拓宽并应用。Tomita N 等提出一种面向信息流的制造系统设计方
14、法,从个性化领域来实施制造系统的自适应过程,并开发了一种个性化信息选择工具,以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选择。(2)产品的敏捷设计。适应产品的个性化需求,Roy U 等开发了一种面向敏捷制造企业的开放式协同设计环境,提出产品开发的一种框架模型。该模型把产品及其特征信息置于数据库内并允许通过浏览器来访问这些信息,以满足用户在远程异地下对产品的了解需求。(3)产品的敏捷制造。敏捷制造企业的运作过程需要具有众多信息集成技术的支撑。Reich Y, Konda S提出一种n-dim 方法,通过对需求信息的迅速反应来改善制造系统的敏捷性。为动态响应市场并满足用户需求,缩短产品上市时间,Dolinska M开发
15、了一种集成化的信息系统IIS(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s) ,基于知识和信息网络在制造企业之间实施敏捷制造。IIS 系统由符合商业过程的信息流和数据库组成,包括商业活动建模、活动连接规则以及活动信息的构成、转化、储存和流动。它是根据CIMOSA(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Open Systems Architecture)和SADT ( St ructured Analysis and Design Technique) 原理开发的,目前这一系统已应用于制造企业的市场管理之中。Shaw M J 探讨了知识和信息网络驱
16、动的先进制造技术,提出制造信息用于确定制造什么、制造时间、制造质量的信息驱动概念。基于知识和信息网络的敏捷制造涉及多种技术和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面向知识和信息网络,建立一套支持敏捷制造数字化、并行化、智能化、集成化的多模态人机交互信息处理与应用理论及方法,根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的竞争趋势,以有效地组织敏捷制造动态联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多模态人机协同的敏捷制造,尽快响应市场需求。(2) 基于知识和信息网络,对定制产品的外观形态、方案布局和多模态环境下人机交互等环节的支持加强,以提高敏捷制造系统的可塑性及定制产品在美观性、宜人性等方面运作过程的可视
17、化。(3) 实施敏捷制造,可促使企业的工作流程重组、信息资源重组和制造结构重组,促使企业更快地捕捉市场需求信息。(4) 利用多模态人机交互技术来改变企业以试制、试验和改进为主的传统制造开发过程,使之转变为市场需求下以设计、分析和评估为主并基于知识和信息网络迅速组成动态联盟的可视化敏捷制造,从而缩短产品开发时间,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敏捷制造单元建模技术的研究一文中认为敏捷制造单元的定义源于敏捷制造,它强调制造资源根据生产任务变化而快速重构,使制造系统能够迅速地响应产品的变化,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敏捷制造单元(Agile Manufacturing Cell)是一组根据具体生产任务的需要快速组合的资
18、源配置,当生产任务发生变化时,它能根据任务变化特点,在原有基础上自行组织新的资源配置。该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赋时Petri网(Object-Oriented Timed Petri-Net,OOTPN)建模方法,它可以描述敏捷制造单元复杂的控制逻辑并具有高度的重用性。面向对象的赋时Petri网的定义。在OOTPN中,把Petri网的位分成两大类,即资源位(Resource Place)和信息位(Information Place)。资源位表示资源状态,资源位中的令牌表示制造系统中的被加工对象及资源的状态,它在Petri网中的流动表示系统中的物流及资源状态的变化,信息位的令牌表示系统中传递的信
19、息,它的流动用来描述信息流。采取赋时Petri网是因为它引入了时间概念,可以描述变迁所需的时间,更有利于制造系统的分析。针对敏捷制造单元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面向对象的赋时Petri网的建模方法,能够描述敏捷制造单元复杂的控制逻辑,而且建立的模型具有高度的重用性。彭观等在敏捷制造资源集成系统设计与研究一文中指出,敏捷制造系统是一种动态的生产系统,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通过信息交换网络将不同地域、不同企业的制造资源进行组合,以最快捷的方式生产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实现敏捷制造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能够有效地寻找具有所需制造资源的企业,实现制造资源的集成。提出应用智能代理技术,开发敏捷制造资
20、源集成系统,使系统能够在现有网络环境下,实现制造资源的搜索与集成,为敏捷制造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还研究基于智能代理技术的制造资源集成系统、智能代理的开发与实现、制造资源搜索与集成等内容,基于智能代理的技术为制造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集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敏捷制造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叶文华, 吉卫喜在基于成组技术的敏捷制造技术研究一文中提出了基于GT的敏捷制造技术的思想,分析了GT是实现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实现敏捷制造必须具备生产系统的高度柔性和制造流程的可重组性,实现虚拟企业和分散制造必须以GT为基础,并研究了我国制造企业基于GT的敏捷生产组织构建方法以及敏捷制造单元的成组与制造系统
21、重构技术。三、关于敏捷制造与企业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关于敏捷制造与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成果主要有表现为这些方面。林东豪等在支持敏捷制造的企业新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研究一文中指出,敏捷制造的成功实施要以信息服务在企业的全面渗透为基础,这就要求强化信息系统的开放性、可重用性和可伸缩性由此提出了一种支持敏捷制造的企业新型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并介绍了其各组成部分的工作机理和实现方法。陈海涛等在敏捷制造对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分析一文分析了敏捷制造对信息系统的要求,并根据分析的结果结合中国模具企业的现状,提出基于WWW的模具企业敏捷制造信息系统体系结构。信息系统不断发展适应了敏捷制造的要求。企业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独
22、立的子系统构成的,各个子系统又分别行使一定的职能,再经过统一的协调,最终构成了一个整体系统。信息系统的特性符合敏捷制造的要求。信息系统特性中对敏捷制造起决定性作用的几点: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环境,它能够加速给予个人定制的商业模式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基础能够分解成小的元素通过添加、删除和改良来达到持续的发展;在本行业的发展中组织不间断的关注信息系统并与其他行业进行比较;信息系统现有的并预计到未来的基础框架以及与顾客的电子交互;升级到新的标准不会影响到现有的系统;为了适应独特的需要对于信息系统标准的改动是可行的;信息系统通过不断扩张来支持所有的商业团体和用户的功能等。根据敏捷制造对信息系统的要求
23、和模具行业自身的特点,信息系统应该重点实现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并行工程的协同工作环境。作为模具企业来说,工作信息的方便传输与共享是重要的,只有构建协同工作环境,实现工作信息交流与共享,才能促进企业较好的实施并行工程。(2)支持模具企业动态联盟方式。系统实现动态联盟的支持,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与集成化。(3)支持对客户和供应商的集成,实现供应链管理。四、关于敏捷制造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关于敏捷制造技术的实践应用研究主要表现为敏捷制造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企业人力资源、数字化生产车间、企业集团成员综合评价、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等层面的研究。杨杰等在基于Web的敏捷制造模式下的供应链合作
24、伙伴选择研究一文中指出,敏捷制造是现代制造的发展方向.根据敏捷制造环境下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特点,提出基于网络的信息流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合作伙伴评价体系与方法,建立了一种对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的模糊评价数学模型,可以实现对合作伙伴选择的客观量化的评价。供应链合作伙伴评价体系影响企业合作伙伴评价因素众多,传统的评价体系主要是由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成本要素或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涉及的软件和硬件的抽象组成,强调企业的制造能力.现代企业除应具有的制造能力外,还要表现出较强的社会信誉度,反应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所以文中确定的合作企业评价指标集中在企业的产品质量信息、设备信息、企业信誉
25、、成本和时间信息、企业服务信息等重要方面。质量评价指标主要考察供应合作伙伴设计和提供合格产品的能力,包括改进工艺、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能力等;设备评价指标是合作伙伴制造能力的基础,反映企业设备状况和潜在的生产能力;成本和时间评价主要关注企业成本及交货速度等;服务评价主要考察产品售后服务水平,对问题的纠正能力,服务响应和处理能力等;信誉评价反映企业的产品质量鉴定等级、财务状况等级和企业的社会信誉形象等.这些指标是动态的,实际操作中按照供应需求不同和合作伙伴对象不同进行改变和增减,使评价科学而适用。基于Web的敏捷制造模式中供应链合作伙伴组成供应链联盟,其本质是企业根据产品制造的需求,迅速找到具有
26、所需技术特长的合作伙伴,组成具体产品的有限阶段的动态组织,发挥各自技术优势应对市场的挑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产品推向市场,形成企业外部系统敏捷性.文中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数学方法(Fuzzy)相结合的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基于网络的敏捷制造零部件供应链联盟,其合作伙伴的模糊评价根据评价指标的不同,评价专家对权重确定不同,以及对厂家认识不同,得出的最优合作伙伴结果可能不同.所以建立候选合作伙伴信息库,选择合适的评价专家是合作伙伴最优化结果的基础.杜丽君在基于敏捷制造的企业人力资源研究一文中指出,敏捷制造是本世纪的重要的全新的生产制造模式,其人力资源管理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在这种制造模式下,
27、如何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将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分析了敏捷制造的特点后,初步研究了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主要方面。本文主要从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角度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和研究,以期为我国企业实施敏捷制造打下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敏捷制造将迫使虚拟企业改变组织模式,组织模式的转变将带来人力资源管理功能的转换、管理方式的转变、管理重心的改变。敏捷制造模式是新世纪重要的制造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必然会吸收当代管理一切优秀成果,以不断增强企业自身敏捷性为目标,提出不断改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方法和新理论,从而不断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发展。需要强调的是,本文讨论了在敏捷制造模式下人力资源
28、管理,但是并没有一个通用的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的管理,而人是生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需要人力资源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地理解敏捷制造的本质,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具体实践,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如果不顾背景地单纯模仿某种模式,可能因缺乏制度基础、市场规则、社会化协作程度以及职工教育素质而事倍功半。王苏安等在基于敏捷制造模式的数字化生产车间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着眼于敏捷制造的特点,分析了敏捷型数字化生产车间的内涵及特点。在此基础之上讨论了敏捷型生产的体系 结构和运行逻辑,并更深入地阐述了敏捷型数字化生产车间的信
29、息通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制造资源业务管理流程。新型数字化生产车间的运行模式必须能够反映敏捷制造的特点,强调对未来不可预测的变化的响应和适应能力。它的硬件构成、软件构成、功能构成和技术构成应具有敏捷性,即按其功能可分解成不同的单元,换言之,其运行模式须具有可重用、 可重构、可扩充的特点。敏捷性设计准则为指导思想,在产品生产以及任务计划以及车间管理和信息通讯和集成过程中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手段进行企业生产和其它相关业务获得的主要场所,通过采用敏捷制造的生产模式,挖掘生产潜力,充分利用本车间现有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创造出尽可能好的经济效益。车间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前提和基础,该文通过对敏捷型生产车间内涵
30、和特征的分析,得出了通用敏捷型生产车间的体 系结构,并在信息通讯结构以及制造资源管理业务流程上也做 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这些对于我国大型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当然这只是数字化车间建设前期的探索和 研究,今后研究的重点是敏捷型数字化生产车间的关键技术 (如条码标识技术、数字化车间的调度、计划和控制以及信息通讯与集成技术等)。邱胜海等在敏捷制造中的企业集团成员综合评价研究中指出,分析敏捷制造环境下影响企业集团与成员协同工作的若干定性与定量要素,建立供应链模式的集团成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及直接评价、加权综合评价、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为企业集团评选成员提供科学的
31、方法和手段,对企业集团实施供应链管理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动态联盟(Agile Virtual Enterprise, AVE)是敏捷制造的一种组织手段,其实质是各个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降低风险,实现双赢的一种动态组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在对某大型摩托车生产制造企业集团各成员评估调研的基础上,综合企业竞争五要素,结合计算机技术在现代制造技术中的应用,以及面向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设计出一种可操作的成员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将其分为产品质量、技术水平、交货期、生产能力、交通运输与服务水平六大因素。陈晓川等在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及其在敏捷制造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
32、息技术的发展为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的诞生创造了技术条件,结合我国国情,分析了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的重大作用、体系结构及其在敏捷制造中的应用。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对现实研究活动中的人、物、信息及研究过程进行全面的集成。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可以与敏捷制造中的虚拟公司、分散网络化制造等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时需要虚拟公司。第二,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是一种比虚拟公司相对固定的存在形式,为虚拟公司的诞生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将促进我国的各地区的科研力量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利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形成,尤其当它与虚拟公司相结合时,将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的生产力转化,并同时促进虚拟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可以说建立分布式网络化研究中心是时代提供给我们的机遇。五、关于现代虚拟制造技术及应用前景研究魏海燕在虚拟制造技术的相关概念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认为,在虚拟制造中,产品开发是基于数字化的虚拟产品开发方式(Virtual Product Development),以用户的需求为第一驱动,并将用户需求转化为最终产品的各种功能特征VPD保证了产品开发的效率和质量,提高了企业的快速响应和市场开拓能力。不同的研究人员从不同角度出发,给出了各具特点的描述,其中有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