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54.48KB ,
资源ID:124877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4877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0)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docx

1、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案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课程教案中国现当代文学(2)孔莲莲20XX年11月修订中国现当代文学(2)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中国现当代文学(2)(二)学时学分周2学时,2学分(三)预修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当代文学(1)(2)(四)使用教材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1949-1997)下(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版。(五)主要教学参考书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洪子诚、孟繁华主编当代文学关键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

2、社,1999年版。吴炫主编中国当代文学批判,学林出版社20XX年版。谢冕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田中阳、赵树勤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六)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史论结合的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方式。教学中注意文学史三种模式的结合:1作为资料的文学史。从研究的角度着眼,我们要注意搜集一些文学史资料,如文学作品、有关某部作品的评论,文学思潮的资料,以及其他的一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必须是原始资料,文学研究的成果往

3、往建立在扎实的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2作为鉴赏的文学史。这既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需要,也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会得从不同的感受和体验;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理念去解读,也会有不同的观点。3作为思维方式的文学史。文学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建立一种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学研究方法、理念。不论是文学史的构建、还是文学作品的解读,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考察等,都要体现从自己有特色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这三种模式有机地结合。(七)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传统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逐步向网络教学发展。(八)考核方式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

4、结合。(九)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通过课堂讨论、课外作品分析以及小论文的形式,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运用理论分析作品和文学史现象的能力。(十)其它要求课堂考勤缺席1次,期末考试总成绩扣5分。课外作业缺交1次,取消期末考试资格。读书笔记不少于15篇,内容上应该包括理论著作、论文、文学作品,形式上应该包括摘录内容、文献出处、自己的分析评价。绪 论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掌握当代文学的总体特征及分期状况。教学重点: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关系。教学难点:启蒙文化传统与战争文化传统的特征。阅读书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胡 风论民族形式问题陈思

5、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谢冕主编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思考题:启蒙文化传统与战争文化传统对当代文学各有什么影响?当代文学的特征有哪些?当代文学分期的根据是什么?讲授内容: 我们在绪论中所要探讨的是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当代文学?当代文学和现代文学有何联系?它的特征是什么?它的阶段是如何划分的?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一、当代文学的称谓及源流 (一)当代文学的称谓一般的观点,将1949年7月第一次文代会之后的大陆文学称之为中国当代文学。这种提法最早出现在50年代末,是对新中国文学的一种特有的称谓。但随着当代文学的发展延伸,这种称谓越来越显示出

6、它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当代文学称谓的局限性 A它片面割断了新中国文学与现代文学(新文学)的有机联系。 B它使“当代”无限期延长,缺乏必须的内涵与外延的限制。 C它排斥了同样继承了新文学传统的港台文学。 2原因当代文学的这种局限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新文学的属性所带来的,新文学具有如下属性:A开放性,指时间没有界限。B整体性,新文学应该包括港台文学。(二)当代文学的源流 作为二十世纪新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代文学与现代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直接来源于新文学的两个文学传统。 1 启蒙文化传统 又称为五四新文学传统。这一传统植根于五四文学的先驱和继承者,他们强调文学对国民精神的改造,强调

7、文学的独立价值。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A反抗国家权力支撑的主流意识。 B对国民精神启蒙。2战争文化传统 又称为解放区文学传统。这一传统植根于延安文艺整风后的解放区作家。它强调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强调文学的服务性(文学为政治服务)。这一传统也具有两个鲜明的特征: A为工农兵服务 B为战争胜利者服务 整个当代文学在总体上都受到这两个文化传统的影响。从建国初到1978年,主流文学受战争文化传统的影响最为明显、最为深刻。1978年以后,主流文学创作中出现了五四文化传统的回归,但战争文化传统仍然没有完全消失,不同的是,作家在表达五四文化传统的过程中显得更加含蓄、曲折。 二、当代文学的特征 当代

8、文学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同样也具有世纪文学的共性。(一)重功利轻审美现代文学从“五四”新文学到延安的解放区文学,一直肩负着民族独立的使命,因此功利性非常突出。“五四”的启蒙,解放区的为政治服务,都是社会功利性的不同的体现;与此同时,文学本身所应当具有的审美愉悦功能却极大地萎缩。这种状况直到80年代后期以后才逐渐得到改变。(二)扬理念抑性情文学一旦突出功利性,必然会使文学的理性色彩鲜明。在现代文学中,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如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启蒙思想,茅盾的社会剖析与阶级分析,解放区文学的阶级意识等。相反,作品的抒情意味却受到了抑制,那些抒情性的,富有作家性情的作品却被抛到边缘。当代文学

9、一开始就继承了这一特征,甚至新时期的反思文学、改革文学,都没有完全摆脱这一影响。(三)尊群体斥个性这包含两层意思。首先,从作家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来看,宣扬的是一种共性思维,作家的主体性受到抑制,个体性的话语得不到表现。其次,从作家的存在方式来看,作家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作家往往以一种团体性的方式存在,如现代文学中的各种文学社团、流派。建国后,这种群体性空前膨胀,全国艺术工作者(包括作家)组织了一个庞大的集体“文联”,作为个体的作家几乎不再存在。三、当代文学的分期当代文学的发展,以1977年刘心武的班主任的发表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一元化的文学时代(1949年-1978年)之所以称为一元化

10、,是因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从创作观念、创作方法,到创作题材都是高度一元化的。在创作观念上,以阶级论为主;在创作方法上,是现实主义和两结合;在创作题材上,以工农兵题材为主。具体又可分为两个时期:(1) “十七年”文学(1949年-1966年)(2) “文革”文学(1966-1978年)2多元化的文学时代(1978年以后)(1)后启蒙文学时期(1978年-1990年 )(2)商业化文学时期(1990年以后)学习方法及教材思路1教材说明本次使用的教材是高教出版社出版、朱栋霖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49-1997),这套教材不论从体系上还是从观念上,都吸收了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是一套较好的

11、教材。从学习的角度,应参考以下教材: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陈思和、李平,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中国当代文学史,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除以上教材外,还可以参考谢冕主编的百年中国文学总系(山东教育出版社),另外,如谢冕、洪子诚、孙绍振、王庆生、陈思和等学者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准。考试以我的教学思路为主,但内容既不局限于我的讲授内容,也不限于课本,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2学习方法(1)阅读原著作品。(2)史论结合。文学史有三种模式:A作为资料的文学史。从研究的角度着眼,我们要注意搜集一些文学史资料,如文学作品、有关某部作品的评论,文学思潮的资料

12、,以及其他的一些背景资料。这些资料必须是原始资料,文学研究的成果往往建立在扎实的资料搜集整理的基础上。B作为鉴赏的文学史。这既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的需要,也是文学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会得从不同的感受和体验;用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理念去解读,也会有不同的观点。C作为思维方式的文学史。文学课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于建立一种全新的、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文学研究方法、理念。不论是文学史的构建、还是文学作品的解读,文学思潮、文学现象的考察等,都要体现从自己有特色的思维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把这三种模式有机地结合。(3)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解读作品,形成自己的观点。

13、第一编 一元化文学时代(1949年1978年)第一章 文学思潮与文艺运动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要求: 明确一元化文学时代的主要文学思潮、运动,理解这些思潮运动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点:一元化文学时代的主要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的背景及其与政治的关系。教学难点:三次文艺批判的实质,革命样板戏所体现的文革文艺思潮特点。阅读书目:朱寨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王庆生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吴秀明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写真(简明读本),浙江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思考题:第一次文代会的文学史意义何

14、在?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双百方针”和“反右”的背景是什么?样板戏体现了哪些极左文艺思潮?一元化文学时代的主要文艺运动有哪些?一、从第一次文代会到三次文艺批判(一)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中华全国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国统区和解放区作家的大会师,标志着全国文艺界分隔状态的结束,标志着五四新文学传统与解放区文学传统合流,当代文学正式拉开了帷幕。这次文代会上值得注意的两个现象:首先是会议的报告内容;其次是会议的参加者。这两个现象充分说明,五四新文学传统已经被否定和抛弃;而解放区文学传统,也就是战争文化传统将成为新中国文学的主流,将处于支配地位。这两个现象确定了新

15、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二)三次文艺批判第一次文代会虽然确定了新中国文学发展的总方向,但并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文艺政策。第一次文代会虽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有很多消极和负面的影响。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0年-1951年)实质上是对传统道德支撑的传统人文精神的否定。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的批判(1954-1955年)实际上是对现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否定。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1953-1955年)实质是对启蒙文学精神的否定。 二、从“双百方针”到“反右”(一)“双百方针”的提出1“双百方针”的涵义“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

16、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将这一方针公开提出, 5月26日,中共中央召开由北京知名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参加的会议上,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2“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A国内:经济上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阶级斗争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在思想上,经过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知识分子政治态度和思想状况有了新的变化,为“双百方针”的提出准备了条件。B国际:文学艺术领域,苏联文艺政策的调整和文艺思潮的变动,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斯大林时代结束后,“解冻文学”思潮兴起,激发了中国作家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传统的重新认识,它与国内的政治形势的社会变化一起,共同构成了“双百方针”提出的

17、重要的文学和文化背景。3“双百方针”的意义A “双百方针”的提出鼓舞了一大批来自“五四”新文学传统下的老作家。 B理论上的突破。C创作上的繁荣。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内部矛盾、“干预生活”题材的作品,突破了一些当时文学创作的禁区,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二)文艺界的“反右”(1957年)1957年夏季,政治形势发生了逆转,“百家争鸣”一下子成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家”的斗争,“双百方针”也被曲解为“引蛇出洞,聚而歼之”的政治斗争手段,一场空前的反右风暴很快结束了这一繁荣局面。全国有55万人被定为“右派”,其中绝大部分是知识分子,文艺界的一大批作家、评论家名列其中。从此以后,政治上的极左

18、路线得到恶性发展。1958年经济建设上出现了不切实际的“大跃进”,大刮所谓的“共产风”,反映在文学创作领域,是发动了“新民歌运动”,粗制滥造了大量的“大跃进民歌”,对“共产主义乌托邦”的政治观念进行图解,知识分子的批评力量几乎丧失殆尽,知识分子彻底沉寂了,文学也走上了末路。1962年3月和8月,相继在大连和广州召开了“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和“农村短篇小说座谈会”,周恩来、陈毅、茅盾等试图纠正文艺的极左方针,但在党内缺乏民主的情况下,收效甚微。三、纪要的出台及“样板戏”(一)纪要的出台“文革”的爆发虽然是在1966年5月,但它的“导火索”则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

19、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和1966年4月以中共中央文件形式下达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简称纪要)。 “文革”是中国文艺史上最黑暗的年代。(二)革命样板戏革命样板戏实际上是京剧现代戏,正式得名于1966年12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贯彻毛主席文艺路线的光辉样板,主要有以下剧目:京剧现代戏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乐沙家浜等。革命样板戏是极左政治路线的集中表现,在文艺观上强调“根本任务论”(塑造工农兵英雄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三突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

20、人物)、“三结合”( 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这些文艺“理论”的强行推行给文革期间的文学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样板戏既是一种文学样式,又是一场文学运动,是文学为政治服务的极端表现,是建国后文艺政策发展到极端的表现。四、“文革”中的地下文艺思潮(一)潜在的个性抒发这一部分作家主要是在历次运动中被剥夺了写作权利的作家,失去了公开创作与发表作品的权利,但他们对时代、社会现实仍然保持着清醒的认识,他们进入一种“地下写作”的状态(有的学者把这种创作称为“潜在写作”),他们的创作与当时的主流文学迥然相异,保持了较强的艺术个性,表达了知识分子在非常时代对生命的独特体验。(二)觉醒后的自觉怀疑精

21、神这一部分作家多为青年,大多经历过文革初的狂热到后来的觉醒与失望,作为年轻一代中的敏感者,开始萌生自己的独立思考与独立意识,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对人性、人类进行了思考,虽然有迷惘、悲观色彩,他们在70年代进行了一些“地下沙龙”与“地下诗社”活动,他们的创作具有现代意识和精英意识,成为80年代初文学的重要资源。(三)通俗文学思潮的最初回归这主要存在于插队的知青中。建国后的三十多年,通俗文学基本上退出了文学园地。文革中,通俗文学由又一次以特殊的“地下文学”的方式受到读者的注意。当然在质量上也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主要作品有曼娜回忆录、少女的心、塔姬、一双修花鞋等。 第二章 一元化时代的诗歌教学时数

22、:4学时教学要求: 了解一元化文学时代诗歌发展的状况,掌握以艾青、郭小川、食指为代表的三代诗人诗歌的不同内容和价值。教学重点:闻捷、郭小川诗歌创作的特征,文革中地下诗的的发展状况及特点。教学难点:闻捷、郭小川对同时期其他诗人的超越,食指和白洋淀诗派的文学史意义。阅读书目:郭沫若新华颂蔡其矫雾中汉水流沙河草木篇贺敬之回延安、雷锋之歌艾青藏枪记、南美洲的旅行闻 捷苹果树下、舞会结束以后郭小川望星空、甘蔗林青纱帐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杨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朝华出版社1993年版。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思考题:整体评述一元

23、化文学时代的诗歌。艾青的诗歌风格在50年代有何发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闻捷、郭小川对同时期的其他诗人有何超越?闻捷天山牧歌的艺术特征是什么?郭小川望星空的思想探索表现何在?文革中地下诗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食指和白洋淀诗派的文学史意义是什么?第一节 诗歌发展概况当代文学一元化文学时代的诗歌,从数量上来看是繁荣的;但从文学史地位上来看,这种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就成了一种假象。从整体来看,这一时代的诗歌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颂歌时期(1949-1956年)(一)诗人状况1老诗人普遍的艺术困境进入50年代之后,“五四”以来的新诗人,普遍处于一种艺术的困境之中,他们的创作普遍出现衰退的趋势,代表性

24、的诗人有郭沫若、冯至、卞之琳、艾青、田间、何其芳、阮章竞等。A处于困境的表现他们的衰退与没落,主要体现在诗歌真谛的丧失上,他们的作品不再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不再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不再具有深刻含蓄的意蕴。他们的诗歌,以空泛、口号式的语言,以直白取代凝练含蓄,以口号代替意象的摄取,缺乏艺术感染力,却富有情感煽动性。B衰落的原因客观原因:国家文艺政策的限制。主观原因:在于诗人风格的制约2新诗人上升时期50年代初,一批新的诗人在文坛上出现,如郭小川、闻捷、蔡其矫、邵燕祥、公刘、李瑛、流沙河等,作为青年一代诗人,他们显得朝气蓬勃,他们中有的在50年代初就有了重要的作品出现,有的在“双百方针”提出之后写

25、出过一些佳作,有的成为60年代诗歌创作的主力军。他们的诗歌道路,体现出与老诗人截然相反的状态,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主要原因是这些青年诗人比较能够适应新的生活;他们主要受到解放区文化传统,也就是战争文化传统的影响;另外与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关。(二)诗歌内容50年代前期的诗歌创作,除了表现抗美援朝战争之外,最主要的内容是歌颂祖国,歌颂党和领袖,歌颂新的生活。颂歌成为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潮流,这些诗歌充满自豪感和幸福感,充满革命的激情和乐观的精神。造成狂热颂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文艺政策的失误之外,一条重要的原因是,新中国的成立,使长期受到压抑的民族情绪得以释放,民族自豪感空前膨

26、胀。二、现实诗歌的回归期(1956-1957年)“双百方针”提出之后,诗歌的发展有了转机,在表现生活矛盾的深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独具个性的探索与尝试。(一)诗人概况这一阶段有重要作品出现的诗人主要有:艾青、公木、邵燕祥、流沙河、闻捷等,但随后的反右,他们的作品被视为“毒草”,受到批判,这些诗人也从诗坛上迅速消失。2诗歌内容作为“百花时代”的产物,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具有如下特征:、现实真实状况的开掘、知识分子个性精神的抒发、题材范围的扩大三、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新民歌和政治抒情诗时期(1958年-1966年)(一)新民歌(1958-1966年)1958年,中国的经济领域出现了不切实际的“

27、大跃进”,大刮所谓的“共产风”,同时,也提出了文艺的“大跃进”。毛泽东有关文艺的主张有两项:一是提倡大力搜集民歌,一是提出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即“两结合”)。(二)政治抒情诗(1961-1966年)广义地说,50-70年代的大多数诗歌,都是“政治诗”,即题材上和视角上的政治化。“政治抒情诗”这一概念的出现,大约在50年代末或60年代初,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是与一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的:、表现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诗歌。、表现革命者政治节操的诗。四、“文革”十年地下诗的繁荣期(1966-1976年)这一时期的诗歌,应当从官方和民间两个角度来,因

28、为这两类诗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也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1官方诗文革中的官方诗基本上是以前颂歌和战歌(战斗的政治抒情诗)的延续,只是思想上更空泛,更概念化,更为政治利用,语言上更加口号化,以直接议论取代了意象的摄取。主要作品如放开我,妈妈、西沙之歌等。2地下诗文革中,虽然官方的诗凋零,但存在于民间的地下诗却相当发展。其文学史价值及艺术价值具有了很大的超越性。代表性的有根子、多多、芒克等的创作。第二节 艾 青在现代文学史上,艾青是新诗的集大成者,他以忧郁的风格,开创了一代诗风。一、创作简况同当代的许多诗人一样,艾青也曾努力表现社会主义的建设生活和劳动者的形象,然而都没有取得成功。于是他陷入了摸索

29、、徘徊之中。50年代中期,终于找到了与30-40年代在艺术上的衔接点,在国际题材的创作上显示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创作出如维也纳、南美洲的旅行、在智利的海峡上等相对优秀的作品。二、艾青诗歌的内容特点(一)表现革命斗争生活和现实生活的诗1内容A表现革命斗争生活的。代表作是叙述长诗藏枪记。B表现现实生活的。主要是颂歌,歌颂新生活,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歌颂劳动者,包括官厅水库、女司机、小河、春姑娘等。从整体上说,以上两类诗都是失败的。2失败的原因所反映的生活过分偏离了他长期创作中已经确立的艺术个性、艺术风格。(二)表现国际题材的诗歌1内容访苏,写出了宝石的红星;访问智利,写出了组诗南美洲的旅行、长诗大西洋

30、。相对而言,这类是50年代艾青比较成功的作品。2成功的原因这类题材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艾青在写这类诗歌时,找到了自己内在激情的契合点,比较能够体现自己固有的风格,表现自己的创作个性。除以上类型外,这一时期艾青写了一些哲理性的咏物小诗,为后来“归来的歌”中的咏物诗创作奠定了基础。第三节 闻捷与郭小川闻捷和郭小川代表了建国后登上诗坛的一代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都得到了主流意识的肯定,同时,他们又以各自不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诗歌的真谛,保持了一定的个人风格。一、闻捷的诗歌创作颂歌的新境界(一)闻捷的创作概况最重要的作品是诗集天山牧歌以及叙事长诗复仇的火焰,后者被称为“诗体小说”。天山牧歌包

31、括博斯腾湖、吐鲁番情歌、果子沟山谣、天山牧歌、散歌五个组诗和叙事诗哈萨克牧人夜送“千里驹”,主要表现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蒙古人民的生活情景。(二)天山牧歌关于天山牧歌,可以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天山脚下的江南情歌。在闻捷众多的诗中,最成功、最能打动人的便是这类爱情诗,就情诗而言,闻捷的诗有如下特点:1天山牧歌开创了情诗的新境界。2天山牧歌写出了异域乡情。3天山牧歌做到了“小我见大我”。闻捷的诗从目标上来看,是“写实”的,但从情感抒发的基调上来看,却充满着浪漫色彩。二、郭小川的诗歌(一)郭小川诗歌创作简况1955-1956年,写了包括向困难进军、投入火热的斗争在内的组诗致青年公民,感情热烈,气势豪迈,但缺乏思想的深度,艺术形象也比较单薄。1957-1959年,创作了致大海、山中、望星空等,思想深度有了很大的加强,具有比较独特的艺术个性。另外,在50年代,还写了几部最能体现他思想探索成果的叙事诗白雪的赞歌、将军三部曲、一个和八个、严厉的爱。其中,望星空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有个性的、有深度的思想探求,同时,这首诗与一个和八个一起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使郭小川的探索受挫。60年代,有林区三唱(祝酒歌、青松歌、大风雪歌)、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等表现了较强的政治热情,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