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75.69KB ,
资源ID:124551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4551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期末复习题1.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期末复习题1.docx

1、心理学期末复习题1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一填空题及其答案 1、人的心理现象极其复杂,概括起来说主要包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和 两大部分。(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2、认识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 、 和 。 (记忆 思维 想象)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 和 的总和。(个性心理倾向性 个性心理特征)4、辨证唯物主义心理观认为,人的心理实质上是人脑对 的 。 (客观现实 主观反映)5、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 活 神经系统 反射)6、联系大脑两半球的神经组织叫 。 (胼胝体)8、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和 。 (神经中枢 效应器) 9、中枢神经活

2、动的基本过程是 过程和 过程。 (兴奋 抑制)11、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 、测量法、 和个案研究法。(实验法 调查法)12、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神经系统,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要通过 活动来实现。(反射)13、德国心理学家 于 年在 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冯特 1879 莱比锡)1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_,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_。(弗洛伊德 华生)15、心理现象又被称为 ,简称 。(心理活动 心理)16、心理过程包括 、 与 。(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二简答题及其答案心理的实质(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 (3)社会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三论述题及其答案1、试述在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19世纪末到20世纪后期)主要的心理学学派及其代表人物。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后期,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内容、方法以及研究目的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学说。大致有以下主要学派及其代表人物:1)构造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与铁钦纳。冯特认为心理学的内容是对人的意识经验的分析。意识可以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元素构成的。他首创内省法,对自己内在经验感受进行观察和分析。(2)机能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詹姆士认为意识是一种持

4、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即意识流。他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而不是像构造主义心理学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3)行为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华生认为心理学不应研究意识,而应研究可观察的、可测量的个人行为,并以刺激反应(S-R)之间的关系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4)完形主义心理学。又叫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韦特海墨、苛勒、考夫卡。完形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知觉与意识的心理组织历程。它认为,各元素之和不是意识的整体,而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因为在集中知觉时,增加了一层心理组织。(5)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十分庞杂。弗洛伊德用潜意识、生本能、死

5、本能等观念来解释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用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性征期来描述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并以认同和恋母情结等观念解释个体心理发展的历程;用本我、自我和超我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结构,并以冲突、焦虑以及各种防卫机制来解释个体人格发展的动因。以后的精神分析学者坚持弗洛伊德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有所发展,例如更加强调自我的作用,重视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影响,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 人本主义心理学。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它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正常人,应研究人类的复杂经验。人性是善良的,人类本性中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因此

6、要改善环境以有利于人性的充分发展,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认知心理学。早期的认知心理学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心理学界涌现出一股研究认知过程的潮流。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1967)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2、试述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反射。它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由巴甫洛夫通过实验提出的。在实验中,他发现当狗吃食物时,会引起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射),但每次给狗吃食物时就呈现铃声,结合多次以后,当不给狗食物时,只给狗铃声时,狗也会分泌唾液,即形成了条件反射。实验表明,条件反射形

7、成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叫强化。条件反射的神经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上形成暂时神经联系,这种神经联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他在实验中把空腹老鼠置于斯金纳箱里,老鼠在乱跑中无意触到杠杆就会得到食物。在此基础上,训练老鼠在某一特定信号踩杠杆才能得到食物。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动物必须通过自己的某种活动(操作)才能得到食物,踩杠杆只是达到吃食物这个目的的手段或工具。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相似,即都需要通过强化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为基本条件才能形成条件反射。但是,在经典条件反射过程

8、中,动物是被动地接受刺激,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处于自由活动状态,个体主动地通过工具(操作)来达到目的。另外,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只同反应(操作)有关,出现在操作之后;而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与刺激有关,而且出现在反应之前。一般而言,在一个复杂的条件反射活动中,既含有操作性条件反射,也含有经典条件反射。第2章 认识过程一填空1、感受性用感觉阈限来度量。感觉阈限分为 感觉阈限和 感觉阈限。 ( 绝对 差别 ) 3、后象在性质上与原刺激相同的称为 ,与原刺激相反的是 。 ( 正后象 负后象 )4、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 。感觉阈限值越高,感受性 ;感觉阈限值越低,感受性 。 ( 反比 越低

9、越高 )5、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一般地说,微弱的刺激持续作用会使感受性 ;强刺激的持续作用则会使感受性 。 ( 提高 降低 )6、知觉的基本特性有 、 、 和 。 ( 选择性 整体性 理解性 恒常性)7、 知觉恒常性有: 、 大小恒常性、明度常性和 。( 形状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 8、从若干事物中优先而清晰地知觉某些对象的心理现象,称为知觉的 ,被知觉的部分称为 ,其余部分称为 。 ( 选择性 知觉对象 知觉背景 )9、记忆包括: 、 、 或 等基本环节。 ( 识记 保持 再认 回忆 )10、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是否了解其意义,把识记分为 和 。 (

10、 机械识记 意义识记 )11、再认的速度与准确性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对事物识记的 ;二是当前事物与经验过的事物的 。 ( 巩固程度 相似程度 )12、表象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特点,它是介于 和 的中间环节。 ( 感知 思维 )13、信息在人脑中的贮存是变化与发展的,主要表现在 和 两个方面。 ( 质 量 )14、除非进行 ,否则信息大约会在 时间内从短时记忆中衰退。 ( 复述 1分钟 )15、艾宾浩斯用首创的便于控制的识记材料,即 来研究记忆,从而揭示人类遗忘的规律是 。 ( 无意义音节 先快后慢 )16、有人说“睡前可起凝固记忆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睡前识记可免除 的干扰。 ( 倒摄抑制 )17

11、、根据创造性程度,表象可以分为 和 。 ( 记忆表象 想象表象 )18、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 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 的过程。 ( 表象 新形象 )19、想象具有 和 两大特点。 ( 形象性 新颖性 ) 20、根据创造程度不同,把随意想象分为 和 。 (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21、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 和 。( 独立性 新颖性 )22、幻想是与 相联系的,并指向 的想象。以现实为依据,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幻想叫 ;反之,叫做 。 ( 生活愿望 未来 理想 空想 )23、无意想象的一个极端形式是 ,而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 。 ( 梦 幻想 )24、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

12、 、 地反映,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和 。 ( 间接 概括 本质特征 内在规律 )25、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独特性、 、 。 ( 流畅性 变通性 )26、“一题多解”是一种 思维。 ( 发散性 )27、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不同,把它分为 思维和 思维。 ( 聚合 发散 ) 28、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或思维形态不同,把它分为 思维、 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 动作 形象 ) 29、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有:提出问题、 、 和验证假设。(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 30、创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活动相联系,一般经历以下四个过程:准备期、 、 和验证期。 (酝酿期 豁朗期 )31、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是 曲

13、线的关系。 ( 倒U型 )32、根据注意有无预定目的和意志努力程度不同,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 和 。(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33、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有: 、无关运动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 适应性运动 )34、直接兴趣是引起 的原因之一;间接兴趣是引起和保持 的重要条件。(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35、有意后注意是在 基础上产生并与目的任务相联系,但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 )36、注意分散(分心)的客观原因有 的干扰、 的吸引和 的刺激的长时间作用。 (嘈杂环境 无关诱因 单调乏味)37、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有一种是 的,而且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形成

14、 。 ( 熟练/自动化 内在联系/活动系统 )二现象解释题及其答案1、 乐团指挥的听觉的差别感受性比一般人高。这是因为感受性在实践锻炼中可以得到提高。而乐团指挥所受到的这方面的训练远多于一般人,所以他的差别感受性要高一些。2、从高楼上看马路上的汽车,视网膜上的成象和玩具汽车的成象相同,但人们不会把汽车知觉为玩具。这是知觉恒常性规律在起作用。知觉恒常性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被知觉的对象的映像保持相对不变。3、割玻璃的吱吱声会使人的皮肤起鸡皮疙瘩。这是联觉。联觉指由一种感觉同时引起或加强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这里是由听觉引起了肤觉。4、当人从明亮的地方走到暗处,或从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

15、刚开始什么都看不见,过一会儿便能看见了; 这是感觉适应现象。感觉适应指相同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其中,前者是暗适应;后者是明适应。5、喝过苦的东西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灰色的正方形放在红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绿。这是感觉对比现象。感觉对比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物的对比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根据刺激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感受器的情况不同,分为同时性对比和继时性对比。其中,前者是继时性对比;后者是同时性对比。6、不少小学生在演算了:;之后,再做下面这道题?他们的答案往往是,其实与之间并没有运算符号。这是定势对知觉过程的影响。定势是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感知和思维的

16、心理活动准备状态。7、有的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的一针不错。这是一种注意分配现象。注意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程度。8、有的教师为了课上得更加生动形象,一进教室就把所有的直观教具都放在教桌上,或挂在黑板上。他认为这样做教学效果一定很好。可是事与愿违。这引起了无意注意,导致注意分散的现象出现。配合教学内容选用适当的教具可以增加教学的生动性,引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但如果教具使用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如本例中提到的做法,使教具成为新异的刺激,对教学起到了

17、干扰作用。9、有时人们在夜间走路,偶尔看到一个稻草人,随即又看到别处房屋的白墙,这时白墙上也有一个“稻草人”,但事实上什么也没有。这是为什么?这是视觉后象。当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消失时,感觉映像并不马上消失,还会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三简述题及其答案1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二者的区别表现如下: (1)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2)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同时或相继协同活动对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关系的整合结果;(3)人的感觉是生理心理活动,一般知识经验对感觉的产生影响不大。知觉则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知识经验是知觉产生的不可

18、或缺的条件。二者的联系表现如下:(1)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2)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一般来说,如果能对某个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那么对该事物的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3)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的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点,如需要、动机、兴趣等影响下产生的。2简述感觉的基本规律。(1)感觉适应:指感受器在刺激的连续作用下,感觉随刺激时间的延续而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既可使感受性提高,也可使感受性降低。感受性的提高仅见于视觉的暗适应,大多是感受性的降低

19、。(2)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的作用下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这也是同一感觉之内的相互作用。对比分两类: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和继时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现象。(3)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会因其他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发生变化。如“联觉“现象,就是在一种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了另一种不同感觉的现象(“甜蜜的噪音”、“沉重的乐曲”、“明快的曲调”等)。(4)实践提高感受性:人的感受性在生活和劳动实践的长期锻炼中,是可以大大提高和发展的,特别是通过长期的职业和实践活动、某些特殊训练和感官机能的补偿作用,能

20、提高到常人不可能达到的水平。3简述知觉的一般特性。(1)知觉的整体性。当我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而对它进行识别,把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反映。(2)知觉的选择性。人的知觉具有对优先知觉事物形成清晰影像,而对周围环境的事物,当成陪衬和背景,形成模糊的感觉。这种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叫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示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而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这

21、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在视知觉中,知觉的恒常性非常明显。视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大小、形状、亮度、颜色恒常性等。4简述记忆过程及其相互关系。记忆过程由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三个环节组成,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过程即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它们有序而完整地统一于记忆活动中。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与经验的过程;保持是巩固已经获得的知识与经验的过程;回忆或再认是在不同情况下恢复过去知识与经验的过程。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而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是回忆;过去经历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们辨认出来的过程是再认。记忆过程中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是相互联系的,识记与保持是回忆和再认的

22、前提与基础,再认与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在生活实践中,人们是通过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的统一的记忆过程来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的。5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客观刺激物的特点,具体包括:()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对比的差异。()刺激物的运动。第二,人的主观状态,具体包括:(1)人的需要、兴趣和期待。(2)人的情绪和生理、心理状态。(3)人的知识经验。6简述注意的品质。注意的范围又称注意的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注意的稳定性也称为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保持

23、时间的长短。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6绘图说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效率的关系。动机强度并不总是与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效率成正比。太低的动机强度不能调动个体问题解决的积极性,但过高的动机强度也会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抑制思维活动,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适中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即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关系: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动机处于适宜强度时,工作效率最佳;动机过强或动机过弱,工作效率都会下降。高效率低动机强度强弱(画出大致轮廓即可) 适中7绘出艾宾浩斯

24、的遗忘曲线图,并解释说明遗忘的规律。(画出大致轮廓即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的发展进程与时间的关系。他以自己为实验对象设计了一套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采用节省法来测量,绘制出一条遗忘曲线。这条曲线表明了遗忘在数量上的变化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之后最初一段时间里遗忘量比较大,以后逐渐减少。即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四论述题及其答案要点1、试述根据记忆规律如何有效组织复习。要使记忆中的信息能够保持并尽可能地减少遗忘,必须对信息进行复述。复述的最基本条件是复习。(1)及时复习。根据遗忘进程不均衡,即先快后慢的规律,应及时复习,防止学习之后的快速遗忘。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先快

25、后慢”。由于遗忘的发展开始很快,所以要想提高巩固复习的效果,必须在遗忘还没有发生以前及时进行,这样才能节省学习时间。为此,必须遵守“及时复习”的原则。(2)复习形式多样化。复习方式单调容易使人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劳,降低复习效果。而多样化的复习方式,使学生感到新颖,能引起和加强注意,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同时,多样化的复习是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对材料进行加工,有助于把学习材料更好地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 (3)运用多感官参与复习。在复习时应尽量运用多种感官参与,把看、听、读、写等活动相结合进行复习,在头脑中构成神经联系,形成记忆痕迹,以后遇到一种刺激信号,就可以引起多种相关的记

26、忆痕迹的复活。(4)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通过尝试回忆能检验自己识记的状况,及时发现难记的部分和发生错误的地方,然后有重点地对这些地方进行重新阅读,避免时间的浪费;同时能集中注意力在所识记的材料上,提高记忆效果;此外能及时获得复习效果,提高复习的信心和热情。(5)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效果对复习时间的安排有依从性。复习时间的分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集中复习,另一种是分散复习。研究表明,这两种复习方式效果不同,一般分散复习优于集中复习,因为分散复习可以降低疲劳感,可以减少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结合。为了避免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干扰以及疲劳,每次复习不应过于集中,复习一段时

27、间后要有短暂休息。平时应以分散复习为主,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阶段性或总的复习,这样的记忆效果要好得多。(6)掌握复习的量。一是复习内容的数量要适当,就是说一次复习内容的数量不易过多,因为,学习内容的数量与复习的次数及所用的时间是成正比增长的。二是提倡适当过渡学习,即达到150%的学习,从而提高记忆效果。2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1)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直接提供适合于解决问题的线索,问题解决的速度和准确性就愈高。反之,则会增加解答的困难,甚至导入歧途。(2)动机强度。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也有明显的影响。简单问题的解决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高而更好;太复杂的问题,动机强度对其解决

28、效率没有太大的影响;有难度但难度又不是太大的问题,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过强或过弱的动机强度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适当强度的动机能促进问题的解决。(3)定势。是指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即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定势能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而情境发生了变化,则会阻碍人们解决问题。(4)功能固着。是指人受某种通常用途的局限,被束缚的思维很难发现物体的其他功能,从而影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现象。功能固着是心理定势的一种特殊表现,是人对物体功能认识上的、呆板、机械的心理倾向。一般来说,它会降低问题解决的速度和准确性。(5)人的知识经验。知识经

29、验愈丰富,问题解决的速度和准确性愈高。(6)个性差异。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性意识倾向及性格特征上,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认真好学、勤奋上进的人,会努力设法解决自己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其次,人的智力对问题解决也有影响,一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碰到复杂问题会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假设、推理、试验,促进问题解决,创造力强的学生,会找出新途径、新方法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五选择1、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等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 A A 感觉 B 知觉 C 感受性 D 感觉阈限 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立即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主要是( ) BA 感觉 B 知觉 C 感受性 D 感觉

30、阈限3、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内部感觉。 A A 味觉 B 动觉 C 平衡觉 D 静觉 4、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 C A 感觉阈限 B 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绝对感觉阈限5、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 )。 D A 差别感受性 B 绝对感受性 C 差别感觉阈限 D 绝对感觉阈限6、刺激停止作用于感受器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保留片刻的现象是( )。 C A 闪光融合 B 视觉对比 C 后象 D 联觉7、在旅游业中加强导游工作是为了增加旅客知觉的( )。 C A 选择性 B 整体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8、情

31、人眼里出西施是( )。 BA 刻板印象 B 晕轮效应或光环效应 C 定势 D 情绪的弥漫性9、据研究,黄色表示甜,绿色表示酸,茶色表示苦,这种现象属于( )。 B A 感觉适应 B 联觉 C感觉补偿 D 感觉对比10、吃了糖以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酸,这是( )。 D A 感觉适应 B 感觉补偿 C 联觉 D 感觉对比11、“窥一斑而见全豹”是知觉( )的体现。 A A 整体性 B 恒常性 C 选择性 D 理解性12、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重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 )。 CA 回忆 B 重现 C 表象 D 想象13、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 )。 DA 识记 B 保持 C 回忆 D 再认14、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 )组块。 B A 9+2 B 7+2 C 5+2 D 6+315、既是记忆的重要标志,又是回忆和再认的重要条件,它是( )。 B A 识记 B 保持 C 重现 D 联想16、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干扰作用是( )。 CA 动机性抑制干扰 B 前摄抑制干扰 C 倒摄抑制干扰 D 痕迹衰退抑制干扰17、根据线索,运用策略,在意志努力下完成映象复现的有意回忆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