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7 ,大小:125.68KB ,
资源ID:124125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4125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经济地理学教材李小建版第1章绪论.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经济地理学教材李小建版第1章绪论.docx

1、经济地理学教材李小建版第1章绪论经济地理学第一章 绪论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地理学的出现不过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它的发展却可追溯得更为久远。了解这些发展历史,可有助于对当今经济地理学的理解。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和经济地理学研究三个阶段。(一)史志描述经济地理学作为学科出现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2、相关的文献多为人们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这些记述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大多出于历史学家之手。尽管多数文献并非经济地理著作,但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国内最古老的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山海经6003C013_0001_0和禹贡。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叙述山的脉络和所蕴藏的矿物,记载的矿物种类达70余种。禹贡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以一千多字的篇幅记述了当时中国疆土九州的山岭、河流、植物、土壤、土地利用、物产、贡赋、交通等情况,是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古代地理著作。在欧洲,古希腊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约公元前63公元20)著有地理学17卷,对当时欧洲人所了解的欧洲、亚洲和

3、非洲的一些地区,按政治单元进行区域描述。涉及内容包括自然特征、物产、居民风俗习惯等,并试图以自然因素解释人文现象。春秋战国之后,国内的史志描述文献延续不断,并逐步随着人类居住和经济的发展而更加详细。如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编写的史记中有“货殖列传”一章,记述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主编的汉书中包括地理志和食货志,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之后,各朝代在编史中逐步增加名目,到宋史和明史编写时,所列食货志子目多达20余种,记述了全国各地的物产、户口、城邑、田制、赋役、仓储、漕运、农业、牧业、手工

4、业、采矿业、市场等,成为极其重要的经济地理史料。欧洲的经济地理记述传统,随着14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而逐渐向商业和贸易方向侧重。地理大发现为更大尺度上的商业贸易提供了可能。为了利用各地的资源,发展海外殖民地,需要各地相关的商业信息。欧洲学者根据当时的市场需求,开始了对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经济生产、交通运输、商业中心和港口城市等的调查研究。从而,促进了经济地理学前身商业地理学的产生。(二)商业地理研究17世纪开始,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17世纪中叶,地理学家瓦伦纽斯(Bernnardus Varenius,18501930)出版了商业地理

5、教科书,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商人和政府提供实用的商业信息。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商业地理专业著作之一。之后还有其它一些相关商业地理教材出版,这些教材多再版多次,风行一时。其中,最具影响的是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GChisholm)1889年出版的商业地理手册(Handbook of Commercial Geography)。该书在奇泽姆在世时已出版10次,之后,由伦敦经济学院斯坦普(LDStamp)和其它学者参与改写并再版发行到19版(1975),影响深远,至今仍为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经典文献之一。商业地理手册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因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

6、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奇泽姆在第一版的序言中指出:“商业所依赖的主要地理事实是世界不同地区生产不同的产品,或在共同的条件下提供同样产品”。他认为,地理条件的优势决定特定产品的生产,生产趋于在这些具有优势的区域集中。而交通运输条件又为这种集中生产的销售提供了可能性。这种思想,对以后经济地理学区域差异分析、环境决定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联等思想均有一定影响。(三)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MFLomonosov)在他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的,但并未对这门学科的特点和要领做具体说明。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WGtz)在柏

7、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性质特点。认为经济地理学把地球空间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舞台,是一门为国民经济提供考察自然基础的专门学科。和在此之前出现的商业地理学相比,其研究范畴更为广阔。此外,葛茨还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这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人们认识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性,经济地理学参与研究世界粮食和原料来源,以及各国不同的经济问题。但是经济地理学的重大发展,却是20世纪之事。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20世纪,经济地理学与地理学其它分支一样,发展十分迅速。成果大量增加,研究领域不断拓宽。1996年,

8、经济活动的主要部门(农业、工业、商业、交通、旅游)均在国际地理联合会成立了对应的研究专门委员会或小组。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的分析,可从各不同方面着手。一些西方学者根据其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演变,从环境决定论(1900年至30年代早期)、区域差异研究(30年代至50年代中期)、区位分析、空间组织、空间系统演化(50年代中期以来)、行为主义方法、生态方法(70年代以来)诸方面来分析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这种分析对于认识经济地理学理论演变有重要意义,但不能反映其它方面的变化。这里,我们从研究区域尺度变化、研究企业组织变化和思维方式变化三方面对20世纪经济地理学

9、发展脉络加以梳理。需要说明三点。第一,以下分析主要基于经济地理学发展中占主流地位的研究成果。由于英语在国际科技交流中的(不公正的)垄断地位,英语语言国家所发表成果和来自发达国家的成果(多能很快通过英语反映出来),多占据国际学术论坛的主导地位并很快流行开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非英语语言的国家的经济地理学术思想,则处于被忽略的地位。第二,分析所依据的文献并不局限于经济地理学家的成果。经济学家的相关成果,只要被经济地理学者所广泛采用,也同样体现出来。第三,限于篇幅,这里仅为粗线条的分析,且侧重于理论性成果。(一)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本世纪上半叶,经济地理学发展中的最重大事件当属经济活动区位论的引

10、入。该区位论包括1826年杜能(JHvon Thunen)提出的农业区位论,1909年韦伯的工业区位论,1933年克里斯塔勒的以商业为主的中心地理论,1940年廖什的区位经济论。这些德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多在上半个世纪被翻译介绍到英、俄等语言国家。这些区位研究理论有一个共同点,即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农场、工厂、商业点)的微观分析。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区位论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区域经济的整体研究。50年代6003C013_0004_0,艾萨德创立了区域科学。它联结经济学、地理学和规划理论,强调用理论和数量模型方法分析区域经济和区域问题。与区位论研究不同,区域科学跳出了单一企业的

11、圈子,更加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如果说区位论侧重企业的内部经济效果最佳的话,那么区域科学则多考虑企业的外部经济问题。50年代以后,始于法国学者皮鲁的增长极理论,一些学者表现出对区域之间发展问题的关注,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默戴尔的“循环积累论”(circular and cumulative causation),赫希曼的“极化-涓滴”(polarisationtricklingdown)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围”模式,弗兰克等人提出的依赖理论,布鲁克弗尔德的互相依赖理论,等等。与区域科学相比,该类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向

12、多个区域。近20年来,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日益增强,经济地理学家对此的研究也日益升温。除了在研究文献中相关成果的比例不断增加之外,国际地理联合会中的工业、商业、交通地理专门研究组织,均设专题对此加以讨论,甚至商业地理研究组现更名为“销售的全球化”研究组以示强调。英语国家的一些经济地理教科书也冠以“全球经济”、“世界经济”、“国际经济”之类的书名。(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战后以来,做为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客体的企业组织,加速向着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以单部门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古典区位论,逐渐暴露出研究的局限性。孤立地对跨国公司的某一农场、工厂和商店区位的研究,已不能揭示它们的

13、区位原因,更不能揭示经济实力远超世界多数国家的“公司帝国”的空间格局及演变。与此相应,60年代初美国地理学家麦克尼提出了公司(企业)地理的概念。其主旨是企图“使经济地理学中仅仅对物的分析转移到对人及社会组织机构的关注上来”。企业地理尤其关注企业内部不同组分空间结构的研究。6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相继开展了此类研究。其中,一些学者根据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地位日益增强的实际,更加侧重于大型跨国公司空间格局和演变的研究。(三)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本世纪前期的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为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由于经济

14、活动最佳区位是在一系列简化的假设条件下求得的,区位决策者被认为具有所有经济学的知识并一味追求最大利润,其研究框架的实际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60年代的数量革命,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与规范区位论不同,这种分析法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流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60年代末,规范区位论和实证区位分析受到行为学派的冲击。行为主义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对行为差异的考虑,与规范区位论的“经济人”概念相比,使研究结果更加接近于现实。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冲突的加剧,结构主义地理学应运而生。以哈维(DHa

15、rvey)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他们在经济区位研究中,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影响经济形成中的作用。ewc MVIMAGE,MVIMAGE, !613005t1.bmp以上对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梳理,可以直观地用图11表示。需要指出,在经济地理的发展过程中,当新的研究方法出现的时候,并不完全取代原有的研究方法。当今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多为各种研究尺度、各种类型的企业组织研究方法、各种研究思维方法兼蓄并存。不过,新近出现的跨国公司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以及结构主义思维方式反映了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势。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16、一、研究对象 在经济地理学发展中,不同学术思想的交流也在该学科研究对象中体现出来。在国际学术界具较大影响的欧美如此,前苏联学者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这两支学术思想均在我国相关学术领域体现出来。(一)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从欧美传播比较广的一些大学经济地理学教科书和其它相关著作中,可以发现学者们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有以下论述(表11):1多数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交换、消费等各相关部分;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不同尺度,从小

17、区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如马西、李等)提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社会方面,强调社会因素在经济流动中的特殊作用。这种观点在90年代有所发展,并有人用政治经济学观点研究经济地理(见本书最后一章)。但以上四方面代表了欧美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主流观点。(二)前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前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上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是区域学派,以地理学家巴朗斯基(NNBaransky)、科洛索夫斯基(NNKolosovsky)和萨乌什金(YGSaushkin)为代表。该派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地域生产综合体(territorial production complex,

18、简称TPC)或经济区。研究它的形成过程、功能、内部结构、空间形成、内外经济联系、进一步发展的途径和地理配置规律。他们比较重视自然条件的评价和地区特征的分析。另一派是部门统计学派,以费根(YKFeegen)和康斯坦丁诺夫(OAKonstantinov)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着重研究其规律。70年代,随着经济发展和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认识的深化,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生产的地理配置。萨乌什金在1973年出版了经济地理学:历史、理论、方法和实践一书。在该书中认为,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地域系统,包括生产力的地域系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19、社会、经济地域系统。1976年,全苏地理学会第六次大会指出“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地域组织的方法论原理的科学,它的最主要的任务是:研究各经济部门的发展和配置,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经济区划以及自然条件和资源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前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中对“地域生产综合体”、“经济区”、“生产力的配置”、“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地域组织”等的强调,可以看出,出于计划体制的背景,他们所主张的观点加强了生产关系和政府的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这与欧美学者的研究形成了对照。(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经济地理学的两派观点传入我国,并形成

20、相应的争论。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工作者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运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方法,初步揭示了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矛盾问题。如有人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发展对生产配置的要求和作用于生产配置的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简称“要求与条件”矛盾);也有人认为,该基本矛盾是生产部门与生产地区之间的矛盾(“条条与块块”矛盾);还有人认为以上两种矛盾不在一个层次上,“要求与条件”决定着“条条与块块”。80年代以来,欧美学者的观点也开始引入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到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经济地理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包括:1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是生产的地域布局体系(

21、吴传钧,1985)。经济地理学的中心研究内容是经济活动和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发展趋向和优化调控(吴传钧等,1997)。2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的经济活动(主要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特点,以及发展变化和地域分异的规律性。也可以说,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生产分布的地域系统的一门学科(曹廷藩等,1991)。3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及其发展的条件和特点的科学(胡兆量等,1987)。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李振泉,1992)。分析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前苏联学者和欧美学者的观点均有一定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特殊国情以及中

22、国经济地理学家几十年参与各种经济建设的实践(如吴传钧教授1997年观点强调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指出地域系统的优化调控)。(四)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该研究对象,可进行如下阐述。1经济活动的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包括第一产业(或初级产业),包括农、林、渔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供水、汽、电等;第三产业,包括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产业,包括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所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这些经济活动主要是由企业从事

23、的。而企业经营的范围并不局限于产业的划分。现代企业的跨产业部门发展已十分普遍。由于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对经济活动的产业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企业所从事的各部门经营。尤其是在大型跨国公司不断增多,且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这种分割在经济地理研究上显现出明显的弊端。为此,一些学者们开始从企业组织角度来认识经济活动。2经济活动区位。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它既包括工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这种研究,一方面是对过去所发生的各种区位的实践总结;另一方面,

24、利用这种总结出的规律,可对未来经济活动的区位选定提供指导。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考虑这种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联合、经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重点之一。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尤其是我国人口众多且资源有限,研究两者关系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25、,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等等。二、学科体系 所谓学科体系,是指一学科内部的分支系统。经济地理学在百余年的发展中,形成自身科学体系。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地理学具有如下分支学科(图12)。(一)通论经济地理学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如各有关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等等,均属于通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

26、支。记述阶段的经济地理,多以区域经济地理的形式出现。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地域范畴明确的区域(如深圳、广东、中国、美国)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地域分工以及与其它区域的关系等。在我国的实践中,国土资源调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区划和区域规划成为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三)部门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部门经济地理的研究,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在总结各部门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部门经济地理的理论与方法,并用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根据经济活动的部门划分,部门经济地理包括以下

27、主要分支:1农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最早分支之一。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研究,开经济地理规范区位研究之先河。在经济地理学的所有分支中,农业地理学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特别密切。战后以来,国际学术界农业地理学研究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形成原因,农业技术创新的扩散过程和机制,政府在农业空间组织中的作用,世界粮食供应与环境等。研究方法包括模型分析、农场主决策行为分析和农业生态系统分析等。基于国情,中国经济地理学家主要侧重于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研究,于80年代初完成了全国和各省的农业区划,1990年完成并出版11000000中国土地利用图,为国际上土地利用小比例制图树立了楷模。2工业地理学。由于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特

28、殊作用,工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最重要分支之一。正是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带动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发展。20世纪后半期,国际上工业地理学家主要从事了规范工业区位论的理论修改和实例分析(如由成本最小、到收益最大、到多因素综合分析),工业区位的行为分析,工业区位和区域工业发展的多变量定量分析,工业区位的企业组织分析,工业区域发展规划,工业区位和空间组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等。国内工业地理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相结合,主要开展了以重点项目布局和联合选厂为中心的区域规划,为摸清工业发展资源基础的区域综合考察,区域工业生产综合体、城市工业开发区和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论证等项工作。3交通运输地理学。交通运输联

29、结工农业的生产与消费,是工业、农业和商业等经济部门发展的条件;同时,交通运输也是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交通运输地理学研究各类交通运输的空间格局形成原理,它既重视交通点、线、网络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也注意它们与经济需要的协调。50年代以来的研究重点包括:交通运输网络、节点、货流、人流(多使用定量模型)分析,交通运输在其它经济活动地理变化的作用分析,以及交通运输服务的非均等性、非适当性分析。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4商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前驱,主要研究商品分布、集散中心、贸易联系、运输条件等,特别注重商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一定要加

30、以重视。商业地理的研究范围大到全球性的商业流形成及其变化,小到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律,居民的购物的空间行为(趋于在何处购物),购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等。我国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家也逐步进行了国际贸易、区际大宗商品交换、农村集贸市场、城市商业区布局、居民消费行为等研究。5信息业地理学。信息业指从事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流通与服务的新兴产业部门。60年代以来,随着以微电子、电子通讯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爆发,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部门。信息产业的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与以上产业均有不同。与此相关的信息业地理学便应运而生。与交通运输地理学相

31、似,信息业地理研究也包括信息业本身的地理研究和信息业对其它部门经济活动的地理影响。(四)公司(企业)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在某种程度上分割了区域之间的联系,部门经济地理学则分割了经济系统的产业关联。由于区域关联和产业关联大多数是由多区域、多部门公司来实现的,公司地理学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以上两种分割。公司地理学是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其环境关系的学科。公司地理学一词产生于60年代。之后,随着大型公司、跨国公司在经济活动中地位的迅速增加,以及公司组织结构和决策过程的复杂化,该学科研究不断发展。其研究领域包括公司增长的空间研究,公司的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公司活动与区域发展等。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90年代以来,中国的一部分国有企业经过公司制改造,逐渐摆脱了政府的控制,成为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的实体;非国有企业(如外资企业、乡镇企业)本身就具有较大的决策权。我国学者从90年代初期开始,围绕着农村工业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了一批颇有见地的成果(见李小建的评述)。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该学科具有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相结合的特性。对经济活动的研究,要求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如经济学、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