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8 ,大小:57.95KB ,
资源ID:123906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906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病理学复习纲要考点+知识点整理+例题110章.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病理学复习纲要考点+知识点整理+例题110章.docx

1、病理学复习纲要考点+知识点整理+例题110章病理学考试重要知识点第一单元 组织、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考试内容1组织的适应(1)萎缩的概念(2)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2组织的损伤 (1)脂肪沉积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2)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3)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3损伤的修复 (1)再生的概念(2)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3)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节 组织的适应性改变当环境改变时,细胞、组织或器官可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一、萎缩的概念 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缩小称为萎缩,通常是由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的体积变

2、小和数量减少造成的。萎缩可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两种。常见的病理性萎缩的类型有:1营养不良性萎缩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消化道梗阻、不能进食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见于局部缺血,如脑动脉硬化时的大脑萎缩。 2压迫性萎缩 指组织、器官长期受压后引起的萎缩。如尿路阻塞形成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使肾皮质萎缩变薄。 3神经性萎缩 由神经元或神经干损伤引起。如脊髓灰质炎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坏死,它所支配的肌肉萎缩。 4废用性萎缩肢体、器官或组织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引起的萎缩。如骨折后的肢体肌肉萎缩。二、肥大、增生和化生的概念1肥大组织、细胞体积增大称为肥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

3、体积增大或同时数量增多引起。肥大的组织或器官的功能常有相应的增强,具有代偿意义。2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增强的结果。一股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3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化生并非由已分化的细胞直接转化为另一种细胞,而是由该处具有多方向分化功能的未分化细胞分化而成。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和间叶细胞之问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重要知识点:1适应是

4、内、外环境变化时,机体能够耐受,细胞、组织、器官的代谢、功能、结构改变的过程;如内、外环境变化较大时,超过机体耐受能力,后果是造成组织的损伤。适应包括:萎缩、增生、肥大和化生。2萎缩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数量减少,间质不减少。萎缩分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3化生是机体适应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强化了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另一方面减弱了局部的自净机制,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支气管粘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组织的适应性改变: A萎缩 B变性(答案) C增生 D肥大 E化生2骨折后患肢的萎缩,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是营养不良性萎缩 B是废用性萎缩(答案)

5、 C是压迫性萎缩 D是生理性萎缩 E是神经性萎缩3下列哪种肿瘤与化生有关: A卵巢甲状腺肿 B肺鳞状细胞癌(答案) C阴道横纹肌肉瘤 D直肠黑色素瘤 E子宫颈腺癌第二节组织的损伤一、变性 变性是指组织、细胞代谢障碍所引起的形态改变,表现为细胞或细胞间质内出现某种异常物质或原有正常物质的数量显著增多。1 脂肪变性的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 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其他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如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则称为脂肪变性或脂肪沉积。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机制主要是由于感染、缺氧、酒精中毒、营养不良等因素干扰或破坏了细胞脂肪代谢的结果。作用的主要途径为:中性脂肪合成过多;脂蛋白合

6、成障碍:脂肪酸氧化受损2玻璃样变性的概念、类型和病理变化在组织或细胞内出现均匀一致、半透明状伊红染色物质,称为玻璃样变性。常见的玻璃样变性有三类:(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瘢痕组织、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斑块、纤维化的肾小球等。胶原纤维肿胀、融合,形成均匀一致的玻璃样物质,肉眼观:病变处呈灰白色、半透明、质坚韧。(2)血管壁玻璃样变性:常发生于高血压病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主要是由于细动脉持续性痉挛、缺氧,血管内膜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透过内膜沉积于管壁所致。病变使血管壁增厚,弹性降低,管腔狭窄甚至闭塞。(3)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细胞质内出现圆形均质无结构红染物质。如肾炎或其他疾病伴有大

7、量蛋白尿时,蛋白质被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吞饮,在细胞质内融合成玻璃样小滴。二、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 1概念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为坏死坏死组织、细胞的代谢停止,功能丧失,是不可恢复的病变。2病理变化(1)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在组织学上的主要标志,表现为: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2)细胞质的变化:胞质微细结构破坏,嗜酸性染色增强,呈红染细颗粒状或均质状,最后细胞膜破裂,细胞轮廓消失。(3)间质的变化:表现为纤维肿胀、崩解,并与基质共同液化,坏死组织最后变为一片无结构、红染的颗粒状凝固物或液化物。3类型(1)凝固性坏死:坏死组织由于失水变干,蛋白质凝固而变成灰白或黄白色比较坚实的凝固体

8、,故称为凝固性坏死。常见于脾、肾的贫血性梗死,镜下特点为坏死组织的细胞结构消失,但组织结构的轮廓依然保存。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1)干酪样坏死:主要见于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由于结核杆菌成分的影响,坏死组织彻底崩解,镜下不见组织轮廓,只见一些无定形的颗粒状物质略带黄色,形成状如干酪样的物质,因而得名。2)坏疽:坏疽为组织坏死后又发生了继发性改变的结果。当大块组织环死后,由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菌感染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改变,即称为坏疽。坏疽可分为:A干性坏疽:多发生于四肢,坏疽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分界清楚,由于坏疽组织干燥,不利于*菌繁殖,故病变进展缓慢,B湿性坏疽:多发生于

9、内脏,如肺、子宫、阑尾等,由于坏疽组织含水分较多,适合*菌生长繁殖,故病变进展快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C气性坏疽:为湿性坏疽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见于严重的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恶性水肿杆菌及*弧菌等厌氧菌感染。由于细菌分解坏死组织产生大量气体,使坏死区呈蜂窝状,按之有捻发音,病变进展迅速,中毒症状重。(2)液化性坏死:组织起初肿胀随即发生酶性溶解,形成软化灶,因此,脑组织坏死常被称为脑软化;化脓性炎症时,病灶中的中性粒细胞破坏后释放出大量蛋白溶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形成脓液,所以脓液是液化性坏死物。(3)纤维素样坏死:发生于结缔组织与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

10、织病和急进性高血压病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组织呈细丝、颗粒状红染的纤维素样,聚集成团。4结局(1)溶解吸收:坏死范围小时,可被坏死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蛋白溶解酶溶解液化,再由淋巴管和小血管吸收,碎片由巨噬细胞吞噬消化。(2)分离排出: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离,并通过各种途径排出。皮肤、黏膜的坏死组织脱落后,留下较深的缺损,称为溃疡;内脏的坏死组织液化后经自然管道排出所留下的空腔,称为空洞。(3)机化: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或其他异物的过程称为机化。(4)包裹、钙化:坏死灶较大,不能完全机化时,可由周围的纤维组织增生将其包绕;陈旧的坏死组织中可有钙盐沉积。重要知识点: 1所谓变性是细胞、组织代谢障碍

11、引起的形态学改变。可概括为两大类:细胞含水量异常;细胞内物质的异常沉积。脂肪变性大多见于代谢旺盛耗氧多的器官,如肝、肾、心等,尤以肝最常见。2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变性是十分常见的变性,主要见于结缔组织、血管壁和细胞内,常见于瘢痕、动脉粥样硬化、肾小球肾炎等疾病。3坏死是生活机体的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主要形态学标志是细胞核的变化,即: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坏死的组织、细胞是不可恢复的病变。坏死的类型有:凝固性坏死,包括干酪样坏死、坏疽;液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死的结局为: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包裹钙化。例题:1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显著增多称为 A坏

12、死 B增生 C变性(答案) D变质 E化生2脂肪变性主要发生于何种器官:A肝(答案) B脑 C肺 D脾 E肾3关于玻璃样变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可发生于结缔组织 B可发生于血管壁 C可发生于浆细胞 D可发生于肝细胞 E可发生于肾远曲小管上皮细胞(答案)4长期慢性高血压病,细动脉发生:A钙化 B坏死 C粥样硬化 D玻璃样变性(答案) E炎症5软化灶是指局部脑组织的A萎缩 B变性 C坏死(答案) D水肿 E脓肿6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引起的趾坏死、变黑属于:A干性坏疽(答案) B湿性坏疽 C气性坏疽 D干酪样坏死 E液化性坏死第三节组织的修复修复是指组织、细胞损伤后由邻近健康细胞的再生来修补恢复的过程

13、。一、再生的概念组织、细胞损伤后,邻近健康细胞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复的过程称为再生。再生是修复的基础,修复是再生的目的。1生理性再生生命过程中,机体经常有某些细胞死亡,又被同类细胞增生代替,这种生理情况下的再生称为生理性再生。2病理性再生 又分为 完全再生:由同类细胞完成,再生后完全恢复了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不完全再生:缺损的组织不能由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的组织来修补,而主要由肉芽组织代替,最后形成瘢痕。二、各种细胞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这类细胞在生理情况下不断的衰老和再生,当损伤后也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如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的被覆细胞及男、女性生殖器官管腔被覆细胞等。2稳定细胞此类细胞具有

14、潜在的再生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很少增殖,但在损伤破坏时,则表现较强的再生能力。如肝、胰、内分泌腺、肾小管上皮细胞等。3永久性细胞此类细胞损伤后一般不能再生:如神经细胞、心肌细胞等。三、肉芽组织的结构和功能1肉芽组织的结构(1)成分: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构成的幼稚的结缔组织,含有多少不等的炎细胞。(2)形态特点:表面呈颗粒状,鲜红色,质地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2肉芽组织的功能(1)抗感染及保护创面。(2)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3)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3肉芽组织的结局 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大量合成、分泌原胶原蛋白,在细胞外形成胶原纤维,纤维母细胞逐渐转变为纤维细胞。毛细粗

15、管闭合、退化、消失,肉芽组织最后转变为瘢痕组织。四、刨伤愈合创伤愈合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1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伤口的早期变化:数小时内出现炎症,局部红肿,伤口表面及伤口内血液渗出物很快凝固,表面干燥时形成痂皮。(2)伤口收缩:23天后伤口开始收缩,14天左右停止。(3)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肉芽组织填平伤口,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大约伤后1个月瘢痕完全形成。2类型 (1)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刨口修复过程中,仅留少量

16、瘢痕,功能影响很小。57天时,伤口两侧出现胶原纤维连接此时切口达到愈合标准可以拆线。 (2)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接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需肉芽组织填充伤口,愈合时间长,愈后常有瘢痕。重要知识点:再生是修复的基础,修复是再生的目的,组织的再生取决于该组织的再生能力。各种细胞均有各自的再生能力。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强,损伤后易恢复;稳定细胞受到刺激后亦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损伤亦可恢复;永久性细胞一般不能再生,组织损伤后不能完全再生则需由肉芽组织填充修复。肉芽组织在组织的修复过程中有重要意义,其由新生的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及多少不等的炎细胞组成。在修复中起着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

17、块及坏死组织和填补伤口及缺损等作用。例题:1属于稳定细胞的是:A覆盖上皮细胞 B心肌细胞 C造血细胞D中枢神经细胞 E腺器官的细胞(答案)2肉芽组织的组成是:A毛细血管和弹力纤维 B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答案) C毛细血管和胶原纤维 D成纤维细胞和小静脉 E小动脉和成纤维细胞3一般手术切口在第7天左右拆线的原因主要是:A肉芽组织正形成 B胶原纤维正产生 C表皮已再生 D炎症已消退 E伤口已愈合(答案) 第二单元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考试内容1充血(1)概念和类型(2)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2血栓形成 (1)概念(2)血栓形成的条件(3)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3栓塞 (1)栓塞与栓子的概

18、念 (2)栓子的运行途径(3)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4梗死 (1)概念(2)类型和病理变化第一节充 血一、概念和类型器官或局部组织的血管内含血量增多,称为充血。分为两类:动脉性充血,简称充血;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二、淤血的概念、原因、病理变化和对机体的影响1概念由于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中,使局部组织或器官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简称淤血。2原因(1)静脉受压。(2)静脉管腔阻塞。(3)心力衰竭:左心衰竭引起肺淤血,右心衰竭引起体循环淤血,全心衰竭则引起全身淤血。3病理变化淤血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颜色暗红,体表的淤血还可出现发绀和温度降低。镜下见小静脉、毛细血管扩张,充

19、满血液。4结局(1)淤血性水肿:由于毛细血管内压和通透性增高所致。严重时可致淤血性出血。(2)实质细胞的萎缩变性甚至坏死。(3)淤血性硬化:缺氧使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网状纤维胶原化,致器官变硬。第二节 血栓形成一、概念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成分析出、黏集、凝固成为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二、形成条件1心血管内膜损伤 首先由于内皮下胶原纤维暴露可激活第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其次损伤的内膜能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外源性凝血系统。此外,损伤内膜粗糙不平,有利于血小板聚集,也可导致血栓形成。2血流状态的改变(1) 血流缓慢:血流缓慢时,轴流中的血小板进入边流,易与血管壁接触而沉

20、积;此外,血流缓慢时局部黏集的血小板和形成的凝血因子不易被稀释和冲走,有利于血栓形成。(2) 涡流形成:涡流的冲击力可使受损的内皮细胞脱落,暴露内皮下胶原纤维,并因离心力的作用使血小板*边和聚积而形成血栓。3血液凝固性增高指血小板、凝血因子的增多或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如大面积烧伤、失水过多等使血液浓缩;大手术、创伤可引起代偿性血小板增多,这些新生的、幼稚的血小板黏性较大,易于黏集;此外,肿瘤坏死、胎盘早期剥离等可使组织因子释放入血而致血液凝固性增高。三、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1血栓的结局(1)溶解或脱落: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酶和白细胞崩解释放的蛋白溶解酶可使血栓溶解。小的血栓可全部溶

21、解吸收或被血流冲走。较大的血栓可部分发生溶解软化。在受到血流冲击时,血栓的全部或一部分脱落,成为栓子,可引起栓塞。(2)机化与再通:血栓形成后被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血栓机化。在血栓机化的过程中,由于血栓收缩或部分溶解,使血栓内部或血栓与血管壁之间出现裂隙,这些裂隙与原有的血管腔沟通,并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形成新的血管腔,这种使已被阻塞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的过程称为再通。(3)钙化:陈旧的血栓可发生钙盐沉积而钙化,形成静脉石或动脉石。2血栓对机体的影响(1) 有利方面:血栓形成能对破裂的血管起堵塞裂口、阻止出血的作用。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和结核性空洞内的血管,有时在被病变侵袭破坏之前管腔内已

22、有血栓形成,避免了大量出血。(2) 不利方面:阻塞血管:动脉阻塞可发生梗死,静脉阻塞可发生淤血、水肿、出血等。栓塞。血栓脱落后形成栓子,可引起器官组织的栓塞。形成心瓣膜病:在心瓣膜上反复发生血栓可形成慢性心瓣膜病。第三节 栓 塞一、栓塞与栓子的概念循环血液中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行至较小血管时发生堵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形成栓塞的异常物质称为栓子。二、栓子的运行途径栓子一般随血流方向运行,栓塞在血管逐渐变细的部位。(1) 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及右心的栓子,如果体积较大,可阻塞于肺动脉干或其分支;如果体积较小且有弹性,则可通过肺毛细血管经肺静脉人左心,栓塞于体循环动脉系统内。(2) 来自左心或体

23、循环动脉系统的栓子随动脉血液运行。阻塞于某器官的小动脉内。(3) 来自门静脉系统的栓子,随血流进入肝内,阻塞肝内门静脉分支。三、血栓栓塞对机体的影响血栓栓塞是各种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1肺动脉栓塞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栓子常栓塞于肺动脉。由于肺组织有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故较小血管的栓塞一般不引起严重后果。如栓子较大,栓塞于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或栓子数目多,造成肺动脉分支广泛栓塞,则可导致急性肺、心功能衰竭,甚至发生猝死。2体循环动脉栓塞左心及体循环动脉系统的血栓栓子,可引起全身口径较小的动脉分支的阻塞,但以脑、肾、脾、下肢等处最为常见,引起器官的梗死。第四节 梗 死一、概念器

24、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血流阻断,侧支循环不能迅速建立而引起的坏死,称为梗死。二、原因1血栓形成是梗死的最常见原因。2动脉栓塞肾、脾、肺的梗死主要由动脉栓塞引起。3动脉痉挛多为在动脉管腔部分狭窄的情况下,发生血管持续痉挛,致血流中断而发生器官或组织的梗死。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如果发生持续痉挛则可引起心肌梗死。4血管腔受压闭塞当动脉受到压迫时,可因管腔闭塞而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三、类型和病理变化1贫血性梗死发生在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不丰富的实质器官。因梗死灶含血量少,故呈灰白色。梗死灶的形态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如脾、肾的动脉呈锥形分支,故梗死灶也呈锥形,尖端朝向器官中心,底部*近器官表

25、面;肠系膜血管呈扇形分支,故肠梗死呈节段状;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故心肌梗死灶形状不规则,呈地图状。2出血性梗死(1)出血性梗死发生的条件是:组织结构疏松;双重血液供应或吻合支丰富;动脉阻塞的同时静脉回流障碍。(2)出血性梗死常发生的器官为肺和肠。重要知识点:1淤血是静脉性充血,血液淤积于毛细血管和小静脉内,淤血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重要而常见的为肺和肝淤血。(1)肺淤血:多见于左心衰竭。长期肺淤血时,肺间质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肺质地变硬,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积。肺呈棕褐色,故称为肺褐色硬化;镜下肺泡壁毛细血管和小静脉高度扩张淤血。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并见巨噬细胞。有些巨噬细

26、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2)肝淤血:多见于右心衰竭。长期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坏死肝细胞缺氧、受压而变性、萎缩或消失。小叶外围肝细胞脂肪变性在大体上肝切面构成红黄相间的网络图纹,形似槟榔故有槟榔肝之称。如肝淤血长时间存在可形成淤血性肝硬化。2血栓形成:是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成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此过程中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血栓形成有3个条件: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血栓形成后可溶解或脱落。脱落后形成血栓栓子,可引起栓塞和梗死。可机化和再通。再通指血栓内部或血栓与血管壁之间出现裂隙,这些裂隙与原有的血管沟

27、通。并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形成新的血管,重新恢复血流。血栓可钙化形成结石。3血栓栓塞是各种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来自体循环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常栓塞于肺动脉,来自左心及体循环动脉系统的血栓栓子可引起全身口径较小的动脉分支的阻塞,以脑、肾、脾、下肢最为常见。出血性梗死最常见的器官是肺和肠;发生的条件是:组织结构疏松,双重血液供应或吻合支丰富,动脉阻塞的同时静脉回流障碍。例题:1槟榔肝是指肝脏发生了:A硬化 B慢性炎症 C脂肪沉积 D慢性淤血(答案) E亚急性红色(黄色)萎缩2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A肝小叶间静脉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 B肝脏出血和肝细胞坏死C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织增生D中央静脉及肝窦

28、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答案)E小胆管和结缔组织增生3血管内血栓干涸收缩或部分溶解而出现裂隙,由新生的血管内皮细胞覆盖。重新恢复血流的过程称为:A血栓溶解 B血栓脱落 C血栓再通(答案)D血栓机化 E血栓钙化4血栓形成条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血管内膜损伤 B血管中层坏死(答案) C血流状态的改变D血液凝固性增高 E血流缓慢 5栓塞最常见的类型为:A血栓栓塞(答案) B脂肪栓塞 C羊水栓塞 D空气栓塞 E瘤细胞栓塞6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A心脏 B肾脏 C脑 D肠(答案) E脾脏第四单元肿 瘤考试内容1概述 1.概念2.组织结构2生物学行为 1.异型性2.扩散和转移3.良恶性肿瘤的区别3肿

29、瘤的命名和分类 1.肿瘤的命名原则2.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的概念3.癌与肉瘸的区别第一节概 述一、肿瘤的概念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这种新生物常表现为肿块。二、肿瘤的组织结构1实质即肿瘤细胞的总称,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它决定肿瘤的生物学性质及其对机体的影响,病理诊断依赖对实质细胞的认识,实质细胞体现肿瘤的组织来源。2间质指肿瘤细胞间的结缔组织和血管,没有特异性,对瘤细胞起支持和营养作用。三、肿瘤的一般形态1肿瘤的数目和大小肿瘤数目通常为一个,有时多个。大小不一,大者重可达数公斤乃至数十公斤。小者需显微

30、镜下才能观察到。2肿瘤的形状肿瘤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结节状、分叶状、乳头状、菜花状、绒毛状、息肉状、浸润状等等。肿瘤形态上的差异与其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生长方式和良、恶性密切相关。重要知识点:肿瘤是一种基因病,是局部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正常调控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肿瘤细胞具有自主性生长。与整个机体不协调性生长的特点,肿瘤细胞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例题:下列哪项不符合肿瘤性增生:A损伤后修复性自限性增生(答案) B相对无止境增生C常形成肿块性增生 D分化不成熟性增生E局部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第二节生物学行为一、肿瘤的异型性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上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称为异型性。分化是指机体细胞、组织从幼稚到成熟的发育过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