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27.66KB ,
资源ID:123784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784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前南峪模式.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前南峪模式.docx

1、前南峪模式目录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生态水利风景区 1前南峪:在那太行最绿处 6太行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前南峪模式 8河北省邢台县前南峪生态水利风景区素有“太行明珠”美誉的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曾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所在地,我村距邢台市区60公里。全村共有386户,1340口人,耕地746亩,生态水利风景区总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抗大观瞻、生态观光和化山揽胜三个景区为核心景区。多年来,我村历届村委支部,始终坚持高举生态发展大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抗大精神,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矢志不移地治山治水。前后共治理主沟10条、支沟70多条,栽植各类树木23万株,现在风景区内的森

2、林覆盖率达到90.06%,植被覆盖率达到94.6%。原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纪委副书记何勇,都先后到前南峪视察指导工作,对我们的做法和成绩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搞好生态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我们村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同样也汇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汗水。主要经验做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立足实际,着眼长远,矢志不移治荒山1963年8月连续下了7天7夜的一场特大暴雨,把我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400多亩“保命田”冲得净光,原本就是当地有名的穷村,大灾之年更是难

3、以维持生计。面对眼前的惨景,痛定思痛,我们悟出一个道理: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重创,根本原因在于我村脆弱的生态环境,要从根本上改变现有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就不能还像以前那样修修补补,必须有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在征求了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村实际,适时制定了“五年绿化、六年造田、三年治水、七年高标准治理经济沟”的20年发展规划。从此,全村人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开始了长达20多年治山治水、修地造林的历史性会战。这样全村远有发展规划,近有奋斗目标,脚踏实地干事,一步一个台阶向更高层次迈进。会战的同时也把全村党员群众紧密的团结起来,人心齐,泰山移,造就了一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坚克难的英雄集体,为我村的未来

4、发展也培养了一大批后继人才。二、因地制宜,尊重规律,科学规划发展路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因势利导,才能驾驭自然,化害为利。在治山治水中我们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山坡滩川立体开发的生态经济沟建设模式。采用先进技术和先进理念兴山造林,精心组织,科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1、聘请专家,培养人才,为发展保驾护航。我们同河北林学院、河北农大、中国蜂产品研究所等十几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聘请30多位专家学者就果树栽培、管理技术、旅游开发与管理、农副产品和果品加工等方面进行定期指导,做为我们的常年技术顾

5、问,邀请多位专家运用不同形式为我村培养农技人员。与多所科研机构建立科技联络点和试验基地。2、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在治理思路上,我们请水利部门帮助出谋划策,突破过去那种“东山打坝、西山造林、以点为主、零散治理”的山场开发老做法,而是根据水系的运行态势,因势利导,因害设防,结合山脉间沟域宽窄、坡度陡缓、山势走向等条件分类施治。对面积大、流域广、水势集中的,加强沟谷治理,降低水流冲刷强度;对坡度大、径流强的,爆破整地崩大坑、挖鱼鳞坑,增加植被,借以蓄水;对坡度小、水势缓的,统一整修成水平沟。3、沟坡兼治、突出重点。在工程设置上,按照规划,采取坡面坑坪结合、梯壕结合、塘坝结合的方法,对宽形沟底按“水靠

6、边、路上山、园田在中间”的形式进行综合治理。共计修建高标准水泥浆砌水平梯田1.3万米,高标准水平沟10.5万米,修建大小树坪1.3万个,建设坡面集雨水窖150个,修建拦沙谷坊坝1200多个,大型塘坝2处,整治河道4公里,环山道路8公里。水土保持治理工程,水利部门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4、生态优先保平安、经济效益为主线。在山场治理效益上,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以小流域治理为基础,以林果业为主体,实施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顶塬坡沟滩立体开发,自然山体形成了“材林头、干果腰、水果脚、米粮川、林果山”的生态模式。目前,我们村的沟沟壑壑全披上了绿装。全村山场全部实现了绿化美化。“96

7、.8”特大洪灾,前南峪村受灾不见灾,依然绿荫环绕,清水潺潺,林茂粮丰。200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960元,集体纯收入达到860万元。成功的开创了“太行山道路”,成为河北省山区开发建设的一面旗帜。5、红色旅游绿景衬,人文自然陶冶人。一是为提高文化品位,我们多方筹资兴建了抗大陈列馆,整修了抗大首长故居;建成了观赏台、泽后亭和全国第一家少儿书法碑廊等。二是利用万邦珍果园、玫瑰园、柿子沟、红果梁、栗树山庄、领导题字等多种资源,建成一个个别具特色的观赏小区。每一处都自成体系,相映成趣,俨然一个个小公园。三是我们建设了化山瀑布、绿色长廊、登山道路和绿化美化带,种植了金丝柳、花石榴、四季玫瑰、日本北海

8、道黄杨等观赏性花木。新建的化山索道,犹如飘在山前的彩链,为景区平添了一道亮丽风景。三、多种经营,立体发展,调整结构快致富前南峪的山绿起来了,群众富起来了。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同时也清醒的意识到,要想保持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必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以发展生态绿色产业为突破口,以建设文明生态村为切入点,以建设“农民生活现代化,农业结构和基础设施现代化”为着力点,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使“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变为“最美的地方、最富的地方”。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及时提出了“二次创业”、“创品牌、树形象”,“向环境要效益”的战略思路。1、理清思路,转变观念,向生态要效益。经济要发展,首先要

9、有一个正确的发展理念。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必需从传统温饱型农业向高效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转变。从2001年开始,我们提出了实现“三个转变”、建成“六大园区”目标。即从经济林沟建设向生态观光旅游高效果林沟转变;从粮食作物种植向高效作物种植转变,从高耗能重污染企业向干鲜果品深加工企业转变。先后建成了高新技术范示园区、果树国外引种示范园区、优种苗木繁育园区、有机食品生产园区、干鲜果品加工园区和生活休闲娱乐园区。引进种植多种国内外新品经济树种,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规划建设了美国树莓、薄皮核桃、欧洲榛子、澳大利亚油桃、乌克兰大樱桃、美国葡萄和杏扁等七大精品园区。对经济沟进行技术改造,配套了滴灌、喷灌、管

10、灌、微喷现代化水利设施。在山脚沟谷水平梯田内发展西洋参、蓖麻、红小豆等高效作物种植。在以往大规模治理荒山的基础上,以优化生态体系为目标,及时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2、建管并重,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益。我们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向科技要效益,走产品深加工之路。一是根据市场需求,逐渐形成了种植、养殖、加工一条龙服务。实现了干鲜果品和农副土特产品的加工增值,延长了产业链条。我们这里盛产板栗,过去只卖鲜果,每吨6000元左右,现在采取公司加农户连市场的方式,统一收购、储存、加工后,每吨产值可达到26000元,是卖鲜果收入的4倍多。 二是利用资源优势,改变传统采摘和销售方式,推出了果园采摘项目。从4月到11月

11、期间,每月都有不同的干鲜水果成熟,我们根据品种成熟时间,形成固定的采摘节供游客采摘,虽说鲜果价格比较高,但还是供不应求,每年仅此一项可净增收入50多万元。3、诚信为本,互利双赢,多方筹资上项目。为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破解发展旅游业筹资难的问题,我们采取多种筹资模式,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一是集体投入模式。坚持集体抓大项目,适合农户去做的全部放开的原则,大力开发建设山场,发展现代农业,做大做强村办企业,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为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近年来,村集体累计投资3600万元,用于道路、停车场、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招商引资和加快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二是招商引资模式。

12、我们制定优惠政策,在土地和基础设施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由投资方独资建设,自主经营。2005年9月份,与北京中游国索索道有限公司达成索道建设协议,该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景区新建一条客运索道,我们在土地使用、景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让其免费使用十年,投资方积极性很高,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只用了半年时间,就顺利建成并投入运营。三是入股合作模式。我们将土地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作价入股,共同开发经营,按比例分成。2005年5月份,邢台市百虎村委会一班人前来参观考察和游览,被这里的美景和发展商机所吸引,随即与我们商谈兴建旅游宾馆事宜,双方一拍即和,当场达成合作协议,目前,总投资1800万元,仅用了11

13、个月的时间,建成一座占地20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内设120多个标准间,可容纳400人同时就餐的的三星级旅游宾馆。于今年“五一”前正式营业。用这个办法招商引资的还有板栗储藏加工项目、保健茶厂和蜂产品加工项目等,这些项目累计引进资金600多万元。4、突出山乡特色,创办百姓“农家乐”,促进农民增收。我们按照“旅游公司+景区+农户”的发展模式,坚持把创办特色“农家乐”作为吸引旅客、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太行山村古朴的民风民俗特点,突出农家特色、乡村风情,创新发展“农家乐”。村集体对每个农户资助500010000元作为启动资金,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税收、统一价位、统一

14、管理,打造城市居民第二个“家”,让城市居民吃在农家、住在农家,亲身参与农事活动,动手锄草、施肥、疏果、浇水,欣赏田园风光,体验农村生活。乡村游直接带动了周遍村餐饮、住宿、运输等相关服务业的发展,目前景区周边村庄农户搞运输的达140多家;宾馆、招待所、中小型农家旅馆和餐馆600多家,其中农家乐旅馆达560多家,仅前南峪村就有160多家,户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最高达10万余元。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零距离的就业机会,景区所在的浆水镇有3万人口,已有2500多人在家门口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年收入达到了3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全镇人均增收1000元。2005年,前南峪村集体收入达860万

15、元。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我们有能力也有实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特别是全省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以来,结合山村特点,我们进一步调整了旅游发展思路,把创建文明生态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与发展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完善了前南峪村建设规划,实施旧村改造工程,到今年底入住楼房的户数将达到全村总户数的85%以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1995年荣获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两届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村”,2002年,前南峪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百家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园”,同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公园”,2003年科技示范园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农业科技园区”,同年被

16、确定为“全国百家工业农业示范点”。2005年,作为河北省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单位之一,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并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和“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四、下一步打算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发展模式,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将景区建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一是进一步加大水利水保设施投资力度,兴建一批蓄水保土工程,改造、建设河道,增加水利亮点,突出景区水利生态建设特色,实现山水交融的和谐景象。二是按照景区整体发展规划,突出“红、绿”两大主题,坚持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并重,进一步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景区品位和档次。三是加强对旅游服务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培训,

17、提高素质,搞好服务,打造旅游品牌,树立良好形象。四是搞好旅游商品开发,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山区优质干鲜果品为重点,精心设计包装,创新销售方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五是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注重景区整体形象策划,利用多种传媒向外推荐,不断提高景区的知名度。适时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丰富乡村旅游内涵,拓宽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把乡村旅游做大做强,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我们坚信,明天的前南峪山更绿、水更美、人更富,生活会更美好。前南峪:在那太行最绿处从河北省邢台市出发西行60公里,在绿树掩映的太行山中段,就是前南峪村。山坡上,一阶阶梯田垒出来的是郁郁葱葱的林果

18、地。1995年,前南峪村获得联合国环境保护“全球五百佳”提名奖,被称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生态经济并重发展站在山腰上的观景台,远处有“再造秀美山川”的醒目大字,脚下正是国外果树引种高科技示范园。“这个示范园有946亩,引进了乌克兰樱桃、美国扁杏、澳大利亚油桃等来自8个国家的22个水果品种。”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天林介绍说。早在上世纪60年代,前南峪村就开始了开山造林。“这些树都是当年靠双手一棵一棵种起来的。”前南峪村党委书记郭成志这样说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换来了今天“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山村美景。如今,全村32座山头、10条大沟、72条支沟共8300亩山场都披上了绿装,村旁、路旁、河旁都是

19、绿色林带和绿色长廊。林木覆盖率达90.7%,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6.6%,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7000个。前南峪不是单纯为绿化而治山,也不是单纯为增加收入而治山,而是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发展路子。面对耕地少、自然条件差的现实,前南峪村大力发展林果产业,率先在太行山区实施了生态经济沟治理模式,修果林梯田,打谷坊坝,营造水保林建起了一个以板栗为主、干鲜果树达23万多株的果品商品基地。从山上到山下,形成了“林果头、干果腰、水果脚”,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变成林茂粮丰、花果飘香的花果山。生态保护了,经济发展了,老百姓也富裕了。2009年,全村总收入1.68亿元,人均收入近700

20、0元。插上科技的翅膀水池、水塔、水窖、喷灌、管灌在示范园里,先进的浇灌技术都派上了用场。“这些不是我们自己凭空去建的,都是请科技人员过来量身定做的。”郭天林说。在山区开发建设中,前南峪一直非常注重科学技术的支持。郭成志回忆说,当年为解决板栗产量低的难题,他们曾到河北昌黎县聘请“板栗大王”王金章,寻求板栗低产的原因,研究和推广板栗丰产丰收的技术措施。如今,前南峪基本形成了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省市县科技部门为依托,联合农业技术人员和科技示范户的技术开发服务体系。目前,前南峪已同中国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24所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聘请76名专家教授定期到村指导服务,100多名科技人

21、员在此建立了科技联络点,并利用农民技校对群众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近年来,为了创建文明生态村,前南峪村又聘请中国农业大学创新管理系的专家指导设计一套规划,内容包括绿地建设、住宅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农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现在,这套科学的规划正在逐步实施中。从“最绿”到“最美”在新农村建设中,前南峪村同样走在了前列。2008年,前南峪村集体投资188万元,引进了秸秆气化项目。经过5个月施工投产送气,实现了“两人烧火,供全村人家做饭”,既净化了环境,又节省了生活开支。同时,前南峪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果断砍掉了高耗污染企业,村里3家化工冶炼污染企业被改造成了前南峪宾馆、板栗加工厂、蜂蜜加工厂。如今,这里

22、已是名副其实的“低碳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前南峪村积极发展社会事业。村里兴办了幼儿园,翻新扩建了学校校舍,对考入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实行奖学金制度,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建起了农村卫生所,配备了医疗器械和常用药品,医疗费集体补助50%,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办起了敬老院,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退休金制度,实现了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此外,还新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政治科技文化大院,建起了农民夜校,设置了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组建了秧歌队、鼓乐队、武术队。谈到前南峪村几十年的发展经验,郭成志认为有4点:有长远规划,有稳定的班子,找到了适合前南峪的发展模式,同时还必须依靠科学技术。郭成志表示,前南峪现在已经是

23、太行山上最绿的地方。他们还会继续努力,把它变成最美、最富裕的地方。太行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前南峪模式前南峪村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的邢台市邢台县浆水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3.56、北纬37.09,海拔500-980m,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暖热多雨,年平均气温11.2。其地处太行山脉中部,属片麻岩区,多复式单斜褶皱与断裂构造,土壤多为砾质壤土或砂壤土,pH 值5.5-7,适宜大部分北方树种生长。全村总面积647hm,其中耕地面积49.7 hm,山场面积553.3 hm,山地相对高500m,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保存较少,现以人工林为主。山体植被垂直分布大体可以分为3个分布带:海拔4

24、90-690m的低山丘陵区为以板栗、苹果、柿子、油桃、杏、梨、红果、杨树、柳树等为主的经济林带;海拔690-900m的山体,多为陡崖峭壁,只在山间栈阶及山缝中长有少量山楸树和荆条等;海拔900m以上以栎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栽植的油松林。全村现有各类干果果树23.8万株,林木覆盖率90.7%,植被覆盖率94.6%,建成了比较完善的生态观赏林景观,其中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占林地面积的66.3%,因而被评为“中国绿色村庄”、“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得益于生态经济的发展,全村386户共1413人在2010年集体实现纯收入2360万元,人均纯收入7360元。一、前南峪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建国初期,前南峪村

25、生态环境恶劣,其后通过治理荒山,实行山区立体综合利用,建设生态经济沟,并建成了农业生态园,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有效改善。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板栗、蜂蜜、保健茶等加工产业,建成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其他旅游资源,开发出前南峪村生态旅游区,发展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前南峪村合理构建了不同功能区之间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再生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模式,建立起具有良好持续再生能力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形成了以生态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图),实现了山区农村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具体来说,前南峪村的生态经济发展可归纳为以下

26、4种模式:1、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生态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前南峪村在发展初期,以第一产业为主,重点是发展生态农业,通过建设生态经济沟,生产板栗、山杏、苹果、柿子、油桃、红果等林果产品以及金银花、杜仲、西洋参等药材,并以这些产品为原料组建了邢台县前南峪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板栗加工厂、蜂蜜加工厂、保健茶厂等,发展绿色工业。在此基础上,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淳厚的民风,以及抗日军政大学旧址的旅游资源,开发建立起前南峪村生态旅游区,由生态农业转向观光农业,构建了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为辅,三大产业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形成了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图)。2、以林果业为基础的新型现代

27、产业链发展模式前南峪村按照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原则,通过科学规划,进行多元化生产经营,做到农、林、牧、副业合理布局,形成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以林果业为基础与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提升发展模式。龙头企业将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科技创新、融通资金、销售服务等功能整合在一起,带动农民科学生产,增加收入。同时,借助生态农业、生态观光林发展了干鲜果品深加工,并以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发展红色旅游业,形成了以林果业为基础,以村办企业为后盾,以旅游产业创品牌,以高新技术求发展的产业格局。在前南峪村发展的新阶段中,这一模式加快了前南峪村的生态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同时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前

28、南峪村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图)。3、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循环发展模式该模式是将生产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实现种植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和农民生活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图)。前南峪村以清洁燃气为纽带,将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纳入物质能量循环体系,构成能源生态综合利用体系:利用秸秆和林果加工业产生的废渣制造燃气,用于取暖、做饭、照明等农民生活所需;同时,由于气化站生产燃气后形成的废渣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其可作为农业生产的营养肥料。前南峪村每年可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秸秆580t,年产气116万m,年节约标煤590多t,一方面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减少了环境

29、污染,达到了循环经济的要求。4、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集体经济,以村富带动民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前南峪村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科学开发生态旅游业,村民以小组为单位,负责景区的生态维护、景区管理、景区规划、景区咨询、景区推广等工作,景区收入除村民按劳分配外,剩余资金用于景区发展、村庄建设及社会福利;另一方面,前南峪村按人口折算人均占有山林面积或林木数量,以户为单位划片承包经营,由村集体统一提供苗木与规划栽植,或由村集体提供土地、苗木,农民自行栽种,分户经营管理。果品收获后一部分由农户直接出售,另一部分由村办

30、工厂收购加工与销售。村办企业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有利于实现农户生产与企业加工的一体化经营,加快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连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附加值,对科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就业与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二、前南峪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机理1、物质循环角度生态农业经济是山区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是把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之互相促进的一种新型的经济活动形式。其常见的有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即以燃气(沼气或其他清洁燃气)为桥梁,将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纳入循

31、环系统,实现能源与资源的良性循环,改善农村地区传统的生物能源利用方式,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间接增加了农村能源供应量,更为农村提供了清洁优质能源。前南峪村通过这种不同功能区之间以及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再生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模式,建立起了具有良好持续再生能力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2、科学技术角度发展生态经济,需要以生态技术,即根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生产实践发展起来的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技能为支撑。前南峪村注重科学发展规划,科学发展、因地制宜,立足自身优势,请专家、拜老师、利用科技夜校学习科技知识,聘请国内知名专家精心制订了发展林果业及相关产业的规划,最终建成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32、、果树国外引种示范园区、优种苗木繁殖园区、有机食品生产园区、干鲜果品加工园区和生活休闲娱乐园区,并实现水利工程化、果园标准化、技术高新化、环境观赏化、产业结构复合化,逐步建立起以良性循环多级利用技术、立体开发多层利用技术、时空演替合理配置技术、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农村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等为重点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以及生态旅游技术体系。3、空间格局、景观结构角度前南峪村在生态环境脆弱、恶劣的背景下,遵循生态原则治理荒山,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山体立地条件的垂直差异,对空间格局实施立体综合利用,具体来说:山顶以天然次生林栎树为主,辅以人工栽植的油松林、洋槐等,实现蓄水保土、控制径流功能;山腰发展板栗、山杏、苹果、柿子、油桃、红果等经济林带,林带之间种植金银花、杜仲、西洋参等药材,既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使生态效益最大化;山脚发展果粮间作、梯田等,建设绿色生态园。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也发展了良好的垂直景观结构,为发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山区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4、产业结构角度自1978年起,前南峪村先是以生态经济沟为重点,大面积种植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发展生态经济,建成了绿色生态园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同时,关闭了化工厂、金属硅厂、金属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