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7 ,大小:1.64MB ,
资源ID:1237760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7760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最新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最新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docx

1、最新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优秀教案全册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优秀教案第一单元 空气的研究第一课 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2.科学探究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实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的存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3.科学态度、STSE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科学探究欲,并愿意将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二、教学准备演示实验材料:烧杯,石块,水,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瓶,橡胶塞,漏斗,吸管,水槽,乒乓球,有盖但去底的矿泉水瓶,水,记

2、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演示实验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的空间。(1)实验操作1:满满的一杯水,再往杯里面倒水。现象:水溢出来了。(2)实验操作2:满满的一杯水,再放入石块。现象:水溢出来了。(3)思考:水为什么会溢出来?生活中还遇到过类似的情形吗?(4)学生汇报(5)小结:杯子里的水已经占满了位置,后面倒的水进不去了。石块要占地方,所以挤出来一部分水。这种占地方的现象,可以称为占据空间。2.提出问题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新课学习1.灌水入瓶(1)介绍实验装置:教师出示并介绍预先组装好的实验装置(玻璃瓶,漏斗穿插于橡胶塞中,再将胶塞

3、塞紧瓶口,保持各连接处密封不透气)。(2)教师演示实验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往漏斗中倒水,水不能灌入瓶中。(3)思考:水不能灌入瓶中,这是为什么?(4)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水灌入瓶中? (5)学生实验设计汇报,教师进行方法小结:想办法让瓶内的空气跑出来,水才能灌进去。(6)各组领取实验器材,分组进行实验,同时做好实验记录。(7)实验情况全班交流。(8)教师小结:空气也占据空间。3.“听话”的乒乓球(1)介绍实验材料:教师出示并介绍实验材料(盛有适量水的水槽,有盖但去了底的矿泉水瓶,乒乓球)。(2)学生预测:将乒乓球放入水槽,使它浮在水面,将去掉的瓶身对准乒乓球竖直压入,乒乓球会被压到水下吗?

4、(3)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4)继续探究:你能想办法控制它的位置吗?(5)班级交流:说一说乒乓球“听话”的秘密。(6)全课总结。(三)整理,下课。空气占据空间吗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科学知识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的空间。科学探究将水灌入瓶中和“听话”的乒乓球实验,能借助其他物体直接观察空气的存在。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一步了解空气要占据空间,经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科学态度、STSE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科学探究欲,并愿意将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老师给我的评价: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

5、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表示。空气能占据多大的空间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气体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容器有多大,它就能占据多大的空间!譬如,你把空气打入一个气球,扎紧,然后用各种方法压缩或拉伸气球,空气就会总是依旧充满这个气球。你把少量空气装入一个塑料袋,扎紧,然后拉伸塑料袋,让它变大,空气还是总会充满这个塑料袋。封闭的容器中,空气如果太多,那就会有较大的空气压力;而如果空气太少,那就会有较小的空气压力。人们利用这样的原理,做成了高压氧舱、真空泵等。第一单元 空气的研究第二课 空气有质量吗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质量。认识天平。渗透了解重量

6、与质量有关。2.科学探究类比推测空气是否也有质量,能模仿科学家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学会使用天平。3.科学态度、STSE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体验技术给科学研究带来的便利。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苹果与盒装牛奶(质量相差不太大),电子秤,托盘天平,砝码,打气筒,皮球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1.示例聚焦(1)出示实物:一个苹果和一瓶牛奶(质量相差不太大)(2)学生预测:都放在手上掂一掂,有什么感觉?(3)让学生亲自试一试,说说自己

7、的感觉。(4)问题聚焦:如果要准确地分辨谁的质量更大,有什么办法?(5)方法举例:生活中,人们常用电子秤称量的方法来比较。(6)实验演示:用电子秤称量苹果和牛奶。(或者播放电子秤称量比较的影像资料)2.小结与过渡质量,是物质的量的量度,表示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千克(kg)和克(g),是常用的质量单位。我们常用天平来精确地测量物体的质量!(二)新课学习1.认识天平(1)出示天平:出示天平实物,同时课件展示相应的天平照片。(2)认识天平: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精密仪器。对照实物和图,认识天平各部分名称。2.学会使用天平(1)观看“用天平测量物体”的微课。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橡皮垫圈,把游

8、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测量:将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夹取合适的砝码放到天平的右盘,使天平平衡。当放入最小砝码而天平右端仍下沉时,就需要移动游码调节天平平衡。读数:被测物体的质量=托盘上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读数时,要看游码左边所对应的刻度。整理: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橡皮垫圈安放到托盘支架下。(2)教师演示操作过程,提示:不能用手去摸天平托盘和砝码。(3)学生复述操作过程(4)分组练习使用天平,测量并记录苹果和牛奶的质量。(三)整理,下课。第二课时(一)教学导入1.问题导入苹果和牛奶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吗?2.科技史示例阅读指南车信箱,

9、了解伽利略的猜想(二)新课学习1.说一说我们的猜想2.讨论并制定实验计划提供的材料:皮球、打气筒、托盘天平、砝码3.实验计划示例(1)给皮球打足气。(2)皮球放在天平左盘,砝码放右盘,并调节天平至平衡。(3)给皮球放气。(4)重新称放气后的皮球。4.学生实验5.实验汇报:皮球放气后,天平的平衡变化了吗?这说明了什么?6.小结:空气具有质量。7.思考: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吗?课件展示活动手册上P1的方法。学生动手实验并将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8.拓展:通常情况下,1立方米体积的空气质量约为1.205千克。(三)整理,下课。空气有质量吗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科学知识

10、空气很轻,但具有一定的质量。认识天平。渗透了解重量与质量有关。科学探究类比推测空气是否也有质量,能模仿科学家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学会使用天平。科学态度、STSE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体验技术给科学研究带来的便利。乐于运用多种材料、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老师给我的评价: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表示。天 平天平是一种等臂杠杆。天平是一种衡器,是衡量物体质量的仪器。由支点(轴)在梁的中心支着天平梁而形成两个臂,每个臂上挂着一个盘,其中一个盘里放着已知质量

11、的物体,另一个盘里放待测物体,固定在梁上的指针在不摆动且指向正中刻度时的偏转就指示出待测物体的质量。天平的发明很早。根据纸草书的记载,早在公元前1500多年,埃及人就已经使用天平了,还有人说,这个时间还要早,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古埃及的天平虽然做的很粗糙,但是已经有了现代天平的轮廓,成为现代天平的雏形。中国古代的衡器产生较早,到春秋晚期,天平和砝码的制造技术已经相当精密。以竹片做横梁,丝线为提纽,两端各悬一铜盘。后因天平秤重物比较麻烦,改为“铨”,称量小物时才用天平。第一单元 空气的研究第三课 空气怎样流动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认识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2

12、.科学探究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能借助合适的方法观察到空气的流动路径,类比推理,分析风是怎样形成的。3.科学态度、STSE通过制作纸风车、模拟风的形成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尊重证据。利用“走马灯”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纸,圆规,图钉,剪刀,小木棍(或竹筷),蜡烛,火柴;蚊香、模拟风的形成实验装置箱等。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课件展示教材P8上方四幅图:生活中常见到的空气流动的现象。(2)提问并思考:空气是怎样流动的?(二)新课学习1.蜡烛上方的纸风车(1)课件展示教材P

13、8制作纸风车的步骤图。(2)教师带领学生制作,强调剪刀的使用安全。(3)学生按照步骤分组制作。(4)学生相互评价制作的纸风车。(5)提问:将纸风车靠近燃烧着的蜡烛的上方,会出现什么现象?(6)实验并记录:将观察到的现象,用图画和文字的形式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7)思考并讨论:想一想,怎样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你的发现。(8)小结:热空气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占据这个空间。(9)课件展示“走马灯”的发明。(10)思考:自然界中风的形成,会不会就是这个原理呢?2.模拟风的形成(1)课件展示教材P10主题图。(2)按照主题图进行实验。模拟自然界中风的形成。(3)记录:用图画记

14、录蚊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4)整理分析实验记录并讨论:a.箱中的烟流动的方向是怎样的?这说明了什么?b.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标出你制造出的“自然风”。(5)小结:地球上各地冷热不同,热地方的空气向上升,冷地方的空气流过来补充,形成风。(三)整理,下课。空气怎样流动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科学知识认识热空气会上升,周围冷空气会流过来补充,因此形成风。科学探究能用自制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能解释观察到的现象。能借助合适的方法观察到空气的流动路径,类比推理,分析风是怎样形成的。科学态度、STSE通过制作纸风车、模拟风的形成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科学的习惯。尊重证据。利用“走马

15、灯”科技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老师给我的评价: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表示。走马灯走马灯古称蟠螭灯(秦汉)、仙音烛和转鹭灯(唐)、马骑灯(宋),中国特色工艺品,亦是传统节日玩具之一,属于灯笼的一种。常见于除夕、元宵、中秋等节日。又叫跑马灯、串马灯。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人就创造了走马灯。许多古籍都有关于走马灯的记述。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有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正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的原始应用。走马灯由毛竹编织成马头,马尾;系在身上糊上颜色鲜艳的纸,如今已由丝绸取代。在过去,走马灯一般在春节等喜庆的日子

16、里才表演,由二十来位1114岁小孩组成,边跳边唱,根据节奏快慢形成不同阵势,有喜庆、丁财两旺、五谷丰登的寓意。灯内点上蜡烛,烛产生的热力造成气流,令轮轴转动。轮轴上有剪纸,烛光将剪纸的影投射在屏上,图像便不断走动。因多在灯各个面上绘制古代武将骑马的图画,而灯转动时看起来好像几个人你追我赶一样,故名走马灯。第二单元 各种各样的动物第一课 昆虫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2.科学探究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3.科学态度、STSE对研

17、究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印有蚂蚁、蜻蜓、蝗虫的动物卡片,或者人工树脂标本。教师准备材料:PPT1蜜蜂、蟋蟀身体结构图;PPT2蜈蚣、蜘蛛、天牛、螳螂等动物图片,用于判断哪个是昆虫。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提问听说过昆虫吗?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昆虫。2.画一画公认的昆虫选择都认可的昆虫(例如蚂蚁),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它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3.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昆虫?昆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新课学习1.观察昆虫的身

18、体结构(1)观察蚂蚁:认真观察蚂蚁,并画出蚂蚁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2)标示:标示出蚂蚁的头、胸、腹,再标示出蚂蚁的触角和足。(3)展示观察记录并交流。(4)课件展示蜻蜓、蝗虫和蚂蚁的图片。(5)思考并讨论:蜻蜓、蝗虫也是昆虫,它们和蚂蚁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并在活动手册上标出。(6)小结: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2.判断它们是不昆虫(1)课件展示教材P13四副图。(2)思考并回答:下面哪些是昆虫?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3)拓展: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

19、。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4)练习:活动手册P3,判断它们是不是昆虫。(三)整理,下课。昆虫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科学知识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科学探究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科学态度、STSE对研究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老师给我的评价: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

20、表示。有关昆虫的科学知识昆虫纲,节肢动物门的1纲。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具触角1对(极少数无触角);胸部3节,每节有足1对;中胸和后胸节可有翅各一对。腹部除末端数节外,附肢多退化或无,生殖孔后位。 昆虫纲属于节肢动物门,是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昆虫在分类学上属于昆虫纲。昆虫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比所有别的种类动物加起来的都多。昆虫的构造有异于脊椎动物,它们的身体并没有内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层由几丁质构成的壳。这层壳会分节以利于运动,犹如骑士的甲胄。昆虫在生态圈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虫媒花需要得到昆虫的帮助,才能传播花粉。而蜜蜂采集的蜂蜜,也是人们喜欢的食品之一。

21、在东南亚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虫本身就是当地人的食品。但有一部分昆虫是害虫,如蝗虫和白蚁。而有一些昆虫,例如蚊子,还是疾病的传播者。数量、分布世界上的昆虫有100多万种,也有人估计为200万种,每年还陆续发现约0.51万种新种,中国约1215万种。昆虫种类繁多(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习性各异,分布范围很广,除海洋的水域之中外,凡有植物生长的地域都有昆虫。不少昆虫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其微小的身躯又易随气流移动,所以从赤道到两极都有它们的踪迹。如北纬80曾发现蝴蝶;北纬70曾发现蚊虫;南极圈内也曾发现过昆虫;在海拔5029米的高山上曾发现半翅目昆虫;在488米高山上曾发现鳞翅目昆虫,若干无翅亚纲

22、昆虫往往生活在海拔更高的地方。昆虫的分布上限为海拔6800米;温泉、山洞等地也有昆虫栖息。第二单元 各种各样的动物第二课 鱼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并能用此共同特征对更多动物是否属于鱼类做出正确判断。2.科学探究进一步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通过亲身经历,逐步熟练运用找共同特征的科学方法。继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3.科学态度、STSE了解并欣赏美丽的金鱼,对鱼类共同特征的探究表现出兴趣,细致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演绎活动中,逐步形成严谨的态度。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槽,水,小金鱼;草鱼、鲫鱼等图片或标本。PPT课件。学生准

23、备:记录笔、活动手册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提问在浩瀚的自然水域中,生活着众多的动物,鱼类是其中一个大家族。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2.画一画公认的鱼类金鱼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金鱼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3.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借鉴上一课学习的找昆虫共同特征的方法,研究鱼类的共同特征。(二)新课学习1.观察鱼的身体结构(1)观察金鱼:认真观察金鱼,并画出金鱼的样子。记录在活动手册上。(2)思考:金鱼身体分成几大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 (3)展示交流。(4)讨论:金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有哪些?(5)汇报交流。(6)观

24、察草鱼和鲫鱼。课件展示草鱼和鲫鱼的图片。(7)讨论:草鱼和鲫鱼也是鱼,它们的身体结构和金鱼有什么相同之处?(8)汇报交流并小结:金鱼、草鱼、鲫鱼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协调运动,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都属于同一类动物鱼类。2.判断它们是不是鱼(1)课件展示教材P15四幅图。(2)思考并回答:下面哪些是鱼?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3)练习:活动手册P4,判断它们是不是鱼。(三)整理,下课。鱼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项目评价内容自我评价科学知识知道鱼的共同特征:体表有鳞,用鳃呼吸、用鳍辅助游泳,终身生活在水中。并能用此共同特征对更多动物是否属于鱼类做出正确判断。科学探究进一步发展归纳概括推理能力

25、,通过亲身经历,逐步熟练运用找共同特征的科学方法。继续发展演绎推理能力。科学态度、STSE了解并欣赏美丽的金鱼,对鱼类共同特征的探究表现出兴趣,细致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演绎活动中,逐步形成严谨的态度。老师给我的评价: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表示。几种常见水中生活动物介绍鲫鱼:鲫鱼的背面深灰黑色,渐向腹面颜色渐浅,腹面白色。这样的体色,使敌害上下都不容易发现,具有保护性。鲫鱼的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小水的阻力。其视力很弱,眼前有两个鼻孔,鼻孔不通口腔,没有呼吸作用,只有嗅觉作用。头部两侧有耳,藏在脑颅里,从外面看不出来,

26、耳主要是管理身体的平衡,也有听觉作用。鳞片表面有粘液,可以减小水的阻力。侧线能够测定方向,感知水流。鳍有平衡身体、帮助游泳、转向等作用。水蛭:水蛭是一种常见的环节动物,生活在水田、沟渠、湖沼的淡水中,身体狭长而扁,后端稍宽,身体前后各有一个吸盘,这是水蛭吸附其他物体的器官,水蛭在水中以肌肉伸缩作波浪式游泳,在水中的物体上,就用吸盘和身体伸缩前进。水蛭的唾液中含有水蛭素,有防止血液凝结的作用,便于水蛭吸血。海螺:海螺有法螺、扁玉螺、鹦鹉螺、蜘蛛螺、瓜螺、大马蹄螺、芋螺等很多种,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身体不对称,一般具一螺旋形外壳,腹面为发达的足,腹足类的身体可完全缩入壳内,壳口有一盖,称为厣,能

27、封闭壳口。大鲵:大鲵是两栖动物,我国的特产,分布在南方各省,又名娃娃鱼,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大鲵有扁扁的脑袋,大大的口,小眼小鼻孔长在头的背面。身体粗壮而扁,四肢很短,前肢四指,后肢五趾,趾间还有蹼,皮肤很光滑,在棕褐色的背上生有大块的黑斑,以鱼、蛙、虾等为食。第二单元 各种各样的动物第三课 鸟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尤其是体表长有羽毛,头部长有喙。2.科学探究继续发展观察比较找相同的能力和从相同之中确定鸟类独有特征的能力。逐步形成归纳概括和演绎推理的思维能力。3.科学态度、STSE面对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设计研究鸟类共同特征的方案。能在研究、寻找证据的基础上,

28、接纳更有说服力的观点。形成对鸟类的研究兴趣。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保护鸟的意识。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鸟类卡片或标本(鸵鸟、鸡、蝙蝠、蜻蜓、鸽子、麻雀等),鸽子的羽毛、滴瓶、滴管、剪刀、放大镜,PPT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等。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课件展示教材P16动物图。(2)思考并讨论:图中哪些才是鸟呢?鸟类有什么共同特征?我们该怎样研究?(二)新课学习1.观察比较鸟的身体(1)展示鸽子和麻雀的图片(或标本)。(2)观察:鸽子和麻雀的身体有什么相同?(3)讨论并汇报:说一说,它们的身体分几部分?各部分长有什么?(4)标示:将讨论的鸟的身体部分在

29、活动手册上标示出来。(5)思考:在相同之处中,哪些是它们独有,而其他类动物(如昆虫、鱼类等)没有的?2.寻找鸟类的特别之处(1)课件展示教材P17三幅翅膀图。(2)小组讨论:许多动物都有“翅膀”,鸟的“翅膀”有什么特别之处?比较鸽子、蜻蜓、蝙蝠“翅膀”的特点。(3)记录:将讨论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课件展示教材P17三幅羽毛图。(5)思考并实验:羽毛有什么特点?羽根是空的吗?(6)小结:羽毛的秘密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略有弹性和防水性,有护体、保温、辅助飞翔等功能。羽毛通常分为正羽、绒羽和毛状羽三种。(7)课件展示教材P18图片。(8)讨论:鸟类的“嘴”有什么特点?和其他动物的嘴一样吗?(9)小结:鸟的“嘴”,称作喙。(10)思考:鸽子和麻雀,身体表面长有羽毛,头上长有喙。其他常见的鸟,也是这样的吗?(11)总结:像鸽子、麻雀这样,身体分头、颈、躯干、四肢(前肢分化为翼,后肢粗壮)和尾五部分,几乎全身有羽毛,头部长有喙的动物叫作鸟。(12)练习:活动手册 P5判断它们是不是鸟。(13)拓展:鸟的种类繁多,遍布全球,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波涛汹涌的海洋,到茂密的丛林,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烟稠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