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8.58KB ,
资源ID:12376201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762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人音版音乐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人音版音乐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1、人音版音乐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课题 京韵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2.学习现代京剧选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1.感受、体验我国民族民间艺术宝库里戏曲中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亲身实践、体验“二黄”、“西皮”的唱腔,并学习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3.聆听京调,表演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进一步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学内容: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2、学唱歌曲蝈

2、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 3、编创与活动教材分析:蝈蝈和蛐蛐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吹捧、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歌曲的曲调汲取于北方戏曲(如京戏)、说唱(如评剧)的音乐素材创作而成。全曲以“”这样一个乐节为动机而展开。歌曲以内容的情节发展而分为三个乐段。第一乐段8小节,四句组成。每句2小节。介绍两个人物“蝈蝈”和“蛐蛐”,他俩一唱一和开始“吹牛皮”。词曲结合贴切,平稳而带有叙述性。第二乐段是中间带有反复记号的部分,9小节(

3、包括说白的1小节),也是2小节曲调为一句,曲调由第一乐段的动机“”倒逆为“”而展开,以说唱的形式各自吹虚自己的本领。第三段是最后的13小节,由六句组成,基本是2小节一句。(但倒数第5小节的“”是3小节一句)这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乐节奏拉宽,带有戏曲的拖腔味,表现二位吹牛大王,越吹越大,正在洋洋得意之际,音乐突然出现一个前八分休止符,转入另一个情境:“走来一只大公鸡”,用连续七个四分音符:“”形象地把公鸡“一口一个”把它俩全吃了。风趣而完满地结束了这一闹剧。 歌曲以趣味性与论理性为一体,学生在演唱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表现这小哥俩的丑态,边唱边演去体验音乐的诙谐性。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聆听与

4、表演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教学难点:体会“京韵”课时:三课时第一节教学内容: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2、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重点:了解京剧教学难点:感受京剧的韵味教学过程:一、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1.从戏曲知识导入。(1)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武术等为一体,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我国戏曲剧种有三百几十种。其中京剧是影响较大的大剧种之一。京剧产生于北京,有二百多年历史。早在1919年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演出以来,京剧频繁走出国门访问演出,对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2.介绍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见教材分析),初听唱段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并作简介。3.复

5、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感受其韵味。4.简介戏曲音乐的主要因素。(1)地方语言:戏曲唱腔的产生是以地方语言为基础。(2)唱腔风格:唱腔是区别剧种的主要标志,京剧是以西皮腔和二黄腔为主的音乐风格。本唱段是二黄腔。(3)伴奏特色:京剧的伴奏特色是三大件即京胡、月琴、小三弦及锣鼓点等。5.试奏京剧锣鼓经慢长锤进行实践与体验,一组学生演奏锣鼓经(曲谱见课本。打击乐器不够可以用嘴念代替),一组学生随锣鼓点节奏走圆场。然后双方交换。6.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学生可以轻声跟唱,以体验京剧的音乐风格及剧情中的人物的品格。二、表演都有一颗红亮的心1.介绍现代京剧红灯记剧情(见教材分析)。聆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并作唱段

6、内容简介。2.解释:“西皮流水”,西皮是腔、流水是板。3.将全唱段分解成4句,分句跟随音带反复学唱,跟唱时教师指导学生用手指打着“板”(强拍) “眼”(弱拍)跟唱。唱会一句再唱下一句。一句一句学唱。 第一句:从开始到“不登门”。 第二句:从“虽说是”至“还要亲” 第三句:从“爹爹和奶奶”至“猜出几分”。 第四句:从“他们和”到“红亮的心”。 演唱时指导学生用假嗓唱,音量不要大。分句演唱时,教师适当点拨每句的情绪的起伏。拖腔处要提醒学生仔细听,认真模仿,这是唱出京味的关键。4.在分句唱好的基础上,随录音完整地跟唱。5.请基本模唱像样的12位学生试唱。6.全班角色化投入地唱全选段,实践体验京剧的韵

7、味及剧中人物的品格。 三、课后小结第二节教学内容:1、聆听京调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教学重点:1、聆听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 2、学唱歌曲蝈蝈和蛐蛐、我是中国人教学过程:一、聆听京调1.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两首选段中,基本感受了京剧的唱腔,现在请听这段笛子吹出的曲调是什么风格的音乐?2.初听第一主题的笛子主奏曲调与第二主题笛子的曲调。(1)设问:哪一主题的曲调舒展悠长,哪一主题的曲调活泼、紧凑?(2)听辨教师弹奏这两个主题的某一主题,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是第一还是第二主题。(3)哼唱:视谱哼唱这两个主题的曲调。3.欣赏全曲。设问:全曲分为几部分?如果第一主题用A表

8、示,第二主题用B表示,那么全曲的结构图式是怎样的?(ABABA)4.复听全曲,完成教材下方的作业。二、 表演蝈蝈和蛐蛐 1.聆听范唱蝈蝈和蛐蛐。设问:歌曲讲述什么内容?它给我们什么启示?歌曲曲调的风格与情绪怎样?2.分段跟唱。先跟唱曲调,然后再跟唱歌词。(1)第一段从“我是蝈蝈吹牛皮”。(2)第二段从“蝈蝈对着蛐蛐笑眯眯叫谁向东它不敢朝西”。(3)第三段至最后结束。3.完整唱全歌。4.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及分角色设计表演唱。(教师为他们准备道具,如头饰彩色纸等。)5.表演唱蝈蝈和蛐蛐。6.回家学一段地方戏曲,下节课在班上唱给同学听。三、课后小结第三节教学内容:1、表演我是中国人2、编创与活动 3

9、、简介京剧小知识教学重点: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制作脸谱教学过程:一、表演我是中国人1.“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每个中国公民应有的品格。京歌我是中国人表现了当代中国人自尊、自豪的形象。2.聆听范唱。全体学生跟随着范唱用手指点着“板”3.分句跟唱。 (1)点着“板”跟唱曲调。 (2)点着“板”跟唱歌词,注意唱好最后的一个字“人”的拖腔,尽 量做到“字正腔圆”。4.跟着范唱,完整地唱好全歌。5.以自豪的情感跟着伴奏带唱好京歌我是中国人。6.分组编排表演唱我是中国人。7.召开戏曲演唱会。二、编创与活动 自制京剧脸谱1.介绍京剧人物“行当”:生、旦、净、丑及其脸谱(见教材分析后

10、的小知识)。2.准备一部分脸谱的图案供学生自制时作参考。3.学生在课前也可收集一部分京剧的各种行当的脸谱图。4.学生分组自制京剧脸谱。5.展示会。 学生各自戴上自制的脸谱在锣鼓(经)点的伴奏下走着步子,在教室内走圆 场。6.把课上学会的京剧选段或京歌回家唱给爸爸妈妈或周围邻居听。参与社区的文娱表演活动 。三、京剧小知识 行当 生:男性正面形象。中老年男性称“老生”,又可分为“文生”与“武生”;年轻男性称 “小生”;小孩子称“娃娃生”。 旦:女性正面形象。其中,端庄娴静的形象,唱功为主的称“青衣”;活泼、泼辣的形象,以念、做为主、以唱为辅的称“花旦”;以武技擅长的称“武旦”;老年女性称“老旦”。

11、净:性格鲜明的男性配角。 丑:滑稽、幽默、机敏、活跃的人物,也有“文”、“武”之分; 能言善语、幽默诙谐的中老年妇女称“丑旦”。 脸谱 红脸:表示忠勇正直,如关羽。 白脸:表示奸诈狠毒,如曹操。 黑脸:表示刚正不阿,如包拯。 蓝脸和绿脸:中性,表示草莽英雄。 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一类者。 四、课后小结课题 友谊教学目标:1.师生性、生生情,人间最珍贵的是友谊。通过学习主题鲜明、情绪热烈的手拉手、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可爱的苹果等作品,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友谊永存。2.唱好二声部合唱手拉手、可爱的苹果,从和谐的音色中享受友谊给我们带来的乐感,并进行儿歌歌曲创作活动及艺术实践活动,表

12、达对老师的情谊。 3.欣赏声乐曲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体验人间的情和爱,并编创舞蹈动作。教学内容: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让世界充满爱 2、表演手拉手、可爱的苹果 3、编创与活动教材分析:歌曲手拉手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歌曲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和真情,热情地颂扬了欢乐的友谊。歌曲采用44拍,大调式,曲中每乐句中“”切分音的运用很有特点,使得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句中伴以拍手声热烈地渲染了歌曲欢乐的气氛,表达了儿童们为创造一个充满友爱、温暧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歌曲以六度大跳进入合唱部分(8小节),在曲调上采用了重复的手法,配以衬词“啦啦啦”使同学间欢乐的友谊这一情绪

13、得以进一步地抒发。第29-33小节又以齐唱形式、重复的音调出现,末句旋律逐渐向上推进形成高潮,最后结束在“”主音上。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和歌唱体会友谊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课时:三课时第一节教学内容:1、表演手拉手2、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教学重点:唱出曲调活泼跳跃,富于动感的特点教学难点:“”切分节奏教学过程:一、表演手拉手 1.从文明礼貌习惯导入。设问:人与人表示友好、友谊、友爱等,最常用的是什么动作?2.聆听范唱: (1)说说这首歌讲些什么内容? (2)这首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哪一种节奏型出现很多次?你能拍击一下吗? 3.学唱歌曲。 (1)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一乐句曲调(第16小节)

14、,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切分节奏。学唱时,让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把握住节奏。 (2)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第二、第三乐句。在自学前,教师先范唱这两乐句曲调,并要求学生听辨这两个乐句的曲调与第一乐句的关系(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以提高学生分析、听辨的能力。 (3)在能流畅地唱好第一乐段的曲调的基础上学唱第二乐段。 (4)第二乐段的二声部并不难学。因8小节的合唱实质上是两个4小节的重复。可以让学生自学,在合成时教师注意调整两个声部的音准与和谐。接着的单声部比较简单,学生能视唱。 (5)完整地、以稍快的速度、有朝气地唱好全曲调。 (6)填上歌词以热烈的情绪演唱歌曲。4.表演歌曲。 (1)按歌谱上

15、要求,在第一乐段长音处加上集体拍手。 (2)让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其基本音型为“”,在歌 谱上有色块处用“”节奏,以烘托热烈的气氛。 (3)有条件的班级,可用竖笛、口风琴为歌曲伴奏。 (4) 编创设计一组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或排成表演唱。二、创作动作:为儿歌谱曲 1.让学生熟读儿歌,能有感情地背诵。 2.创作好第一句歌词的曲调,反复咏唱体验,在自己满意的前提下,唱给周 围的同学听。 3.在第一句的基础上创作第二、三、四句,运用以前学到的模仿、重复等手 法进行创作。 4.完整地唱给周围的同学听,征求意见进行修改后为大家表演。三、课后小结第二节教学内容:1、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2、表演可爱的

16、苹果教学重点: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中的友谊教学难点:歌曲的弱起节奏教学过程:一、聆听我的朋友在哪里 1.回忆儿时的情景导入。 设问:在小时侯是否玩过“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还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吗? 2.设问:你听!这首歌是否也在找朋友? (1)欣赏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2)讨论:歌曲的内容、情绪及演唱形式。 3.板书歌词(有条件的学校,将歌篇扫描到计算机内,在大展幕上展示, 效果更好)。看着歌篇再次聆听。 4.以歌曲为背景音乐,研究讨论集体舞的设计方案,并请几位有舞蹈特长的学生设计舞步,示范集体舞舞步,全体跟学。 5.在我的朋友在哪里的歌声中,翩翩起舞,全班跳集体舞。部分学生可戴上头饰及披肩扮演不

17、同肤色的世界各国儿童。 6.小结:友谊长在,友爱永存。 二、表演可爱的苹果 1.以水果的形状导入。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的形状并涂上红色。 设问:这个图案的形状是什么?它代表什么? 2.聆听范唱并介绍歌曲。 歌曲背景: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词作者是北京女三中初二班的学生们。她们怀着对老师的崇敬心情,集体创作了这首词,苹果比喻学生火热的心去慰问老师。 3.分组学唱。(1)教师范唱曲调(齐唱部分),学生仔细聆听并用手划34拍指挥图式,感受三拍子的节拍及曲调的情绪。(2)分成两组学唱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甲组学唱第114小节。乙组学唱第15小节到齐唱结束。(乙组较难唱,教师在分组时要适当

18、顾及学生水平。)(3)两组曲调接唱。教师表扬学生自学的能力,并纠正其中的不足之处。 (弱起拍的乐句节奏可能学生唱不整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4)学唱最后的二声部合唱。(甲组唱高声部,乙组唱低声部,教师重点指导乙组。)(5)全曲合成。以崇敬的心情、稍快的速度唱曲调。4.表演歌曲。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3)分组讨论演唱形式。 (4)各组展示,师生点评。三、课后小结第三节教学内容:1、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2、艺术创作实践活动教学重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教学难点: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一、聆听让世界充满爱 1.歌曲背景介绍导入。 在大型运动会上,经常能听到郭峰创作

19、的歌曲,这些歌曲的主题都是反映“友谊”与“和平”。本课介绍其中一首让世界充满爱。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 设问:歌曲反映了什么内容?它的主题思想是什么?3.看着教材上的歌词,再次聆听。 设问歌曲的风格是通俗的还是其他类的歌曲?通俗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征,你能说说、唱唱吗?4.跟着录音哼唱,也可随着音乐的节奏边唱(边哼)边跳,或做表示友谊的各种即兴动作。5.小结:“这世界有真心的爱,让世界充满情和爱”。二、艺术创作实践活动1.活动的主题:师生情演。2.这一活动的要求拟在课前先告诉学生(上节课结束时与学生沟通一下),请他们收集有关材料。3.汇总各人收集的材料,分组讨论,选编其中一种形式并进行排练。教

20、师分别深入到各组了解情况并给予指导。4.选出节目主持人,在教师指导下编排节目顺序及准备简单串联词。5.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或参加到学生的节目中去作为普通的一员。6.“师生情谊”艺术活动展示。7.小结。 三、课后小结课题 百花园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编花篮等四首音乐作品及进行花之歌音乐会活动,犹如置身于百花园中,享受百花给人们的温馨与快乐。 2、表演民歌盼红军、编花篮,感受四川、河南民歌的风格与特点,并为歌曲用自制打击乐器编创伴奏渲染气氛,进一步学歌曲创作,完成曲调填空创作。 3、聆听花之歌,听辨乐器音色,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并即兴舞蹈。聆听牡丹之歌,感受音乐的赞诵性,学习“牡丹”的崇高品格。教

21、材分析:歌曲盼红军:这首歌原句为采花,是流传于四川南坪的民间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月序和应时花卉咏唱,使人们从中获得不少生产和生活知识。语言朴素、精炼,每段仅两句歌词(第三乐句重复第二乐句的歌词)。歌曲采用2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组成。几乎每隔一小节都出现“”的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这三个乐句在节奏基本相似的基础上,对各句的句幅和句尾的节奏作了微妙的变化,使之各具特点。第一乐句为4小节,句末采用一字多音的拖腔,显得灵巧轻盈,这与歌词中借影抒怀、表达喜事将临的欢乐心情相吻合。第二乐句节奏与上句大体相同,但句子在第4小节的强拍上刹住,使乐句少了一拍

22、,造成不稳定感,第三乐句的句首则在第二乐句末空出的弱拍切入,同样的歌词从强拍移向弱拍,歌词节奏作了紧缩,充分表现了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是来到的殷切心情。紧接着节奏比较舒展,有如人们想像着红军到来后的舒心和快慰。 教学重点:通过聆听与表演体会“百花”的温馨教学难点:歌曲盼红军“”的切分节奏课时:三课时第一节教学内容:1、聆听牡丹之歌 2、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教学重点: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教学难点: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教学过程:一、聆听牡丹之歌1.由植物中花的知识导入。设问:谁见过牡丹花?能介绍一下它的形态吗?(花大而美丽,有深红、粉红或白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在百花园中是最鲜艳的一种。

23、)2.初听男声独唱牡丹之歌。介绍牡丹之歌的背景及含义。(影片红牡丹插曲,借物喻人。详见教材分析。)3.欣赏牡丹之歌。(边听、边阅读教材上的歌词,边从歌声中体验歌曲的意境并展开想像)。 设问:你从歌声中获得什么启示?(高贵品格)二、完成曲调创作(填空)活动1.从所给的开始4小节曲调及最后的结束小节,可以断定是小调或羽调式(不给学生讲调式)。2.要求创作第二乐句、第三乐句2小节及第四乐句。启发学生用已学重复、模仿等手法进行创作。但千万不要把学生框住,要让他们放开创作。 三、课后小结第二节教学内容:1、聆听花之歌 2、表演编花篮教学重点:学唱河南小调编花篮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唱出歌曲的味道教学过程:一

24、、聆听花之歌1.歌曲因有文字的表述,歌唱以花为主题;器乐曲以花为标题是作者的意图与想像。2.欣赏花之歌。设问:你能闻到花香吗?是什么香味?3.细细品味乐曲的旋律。(1)听着音乐读教材上的谱例。将三个主题先后出现的顺序记录下来。(2)听辨每段主奏乐器的名称,举卡片示意,并进行分组听辨比赛。(课前准备卡片,卡片的正面画上乐器图,反面写该乐器名称。准备好木管、铜管、弦乐等各种乐器的卡片一套,给一组的学生听辨选择。)(3)分组选择音乐段落,设计舞蹈动作。4.聆听花之歌并翩翩起舞。5.将收集到的以花为题材的资料, 在下节课我们开一次班级音乐会。 二、表演编花篮 1、 设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老家是河南籍的

25、?能说一两句河南的地方语言吗? 聆听范唱(如教师能用方言范唱效果更好。)2、 设问:两段歌词各唱出什么内容?3、 (第一段是“编”第二段是“摘”)4、 .听琴弹奏曲调,找出最有特点的几个音。5、 .学生划拍自学曲调。注意装饰音、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的节奏。6、 找出曲调中最有特点的小节。涂一涂,唱一唱。7、 试唱全曲,教师指导并纠正,注意要唱好风格。8、 学生自学唱歌,与周围同学交流。9、 自我推荐表演,师生互评。10、 小结:百花园真美。回家收集以花为题材的歌曲或乐曲,并进行学唱。三、课后小结 第三节教学内容:1、表演盼红军 2、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教学重点:表演盼红军教学难点:音乐实践与创作

26、活动教学过程:一、表演盼红军1.以社会生活导入:田野、山川、自然本身是个百花园,所以,民歌中以花为主题的乐曲比比皆是,本课的歌曲盼红军原名为采花。2.教师范唱。 设问:歌曲中唱了几种花?采花献给谁?3.听辨曲调范唱。 设问:这首民歌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把出现最多的节奏型拍击出来?(“”)4.学生划拍自学曲调。当自己感到有把握流畅唱出时,举手示意。(供老师掌握学生自学的情况,及时调控。)5.集体、小组、个人试唱曲调,教师点拔纠正。注意要唱出民歌的风格。6.按节奏念歌词,然后跟琴将歌词填入。7.跟伴奏带,以迫切地盼望的心情演唱。8.就地取材自制打击乐器(课前应与学生沟通),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7、一部分学生亦可即兴舞蹈,抒发对红军到来的殷切9.小结:表扬以最简单的废品自制有效果的打击乐器参与表演的同学,以及即兴以最简易的动作,表达对亲人盼望的心情参与表演的同学。 二、音乐实践与创作活动1.分组准备与选举音乐会主持人。(1)推选节目主持人(23)人。主持人的任务是收集各组的节目进行串联、编排。(2)分组讨论参加全班音乐会节目并进行排练。要有集体节目,也要有个人节目,每组至小要有23个节目参与。(3)形式不拘,但主题要鲜明花之歌。(4)教师要深入到各小组进行指导,做好服务工作,协助各组的排练演出,教师也应准备节目参与演出,师生共演师生共乐。2.音乐会演出开始。 主持人主持并报幕。3.教师小结。 三、课后小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