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62.29KB ,
资源ID:123698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698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图文.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图文.docx

1、第2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图文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经济建设主要内容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 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一经济和经济建设(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一经济和经济建设1、 经济 是人们在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 中结 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 生 产关系的总和 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 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 建筑赖以建立起来的 基础 。2、 经济建设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 心任务,是政治文明、

2、文化繁荣、社会 进步、生态良好的 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 主要目的 ,是大力 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提高 经济效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 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1、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与缺陷内涵:国家运用指令性计划,直接掌握和控制人、财、物资源,权力主要集中在中央,主要的经济活动按计划规定进行,国家计划不仅调节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而且覆盖社会主义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微观经济活动。优势:计划经济体制具有非常强的资源动员能力,它能够利用行政手段在较短的时期内集中有限的资 源进行重点建设。(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

3、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3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经营方式比较单一。 计划经济的弊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过程第一阶段 :1978-1983年实施 “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 经济为辅 ”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981年党的 十一届六中全会 提出、并得到 党的十二大 肯定的“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 ”的方针,突破 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概念。第二阶段 :1984-1987年,提出并实施“公有制基础上有 计划的商品经济”模式,其标志为:1984年党的 十二届三中全会 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 建立 “在

4、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的新概念, 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1987年党的 十三大 把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界定为 “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 调节相结合的思想。第三阶段 :1987-1992年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突破 以 邓小平 南方谈话为基础, 1992年党的 十四大 从根本上破 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 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的 思想束缚,明确把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作为改革目 标。第四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1党的 十四届三中全会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把党的

5、十 四大确立的经济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明 确提出了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其 基本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 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 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2党的 十六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对 进一步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

6、论1. 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2.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3.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4.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5. 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6. 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7. 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8. 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分配制度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提出党的十五大 明确提出: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 项基本经济制度。” (2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依据:第一,我国是 社会主义 国

7、家,必须坚持 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 ,需要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经济;第三,一切符合 “三个有利于” 标准的所 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 义服务。 社会性质 发展程度 发展目标(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资产 在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对优势,公有资 产占优势,既要有 量 的优势,更要注重 质 的提 高。 50%100%静态数量上动态数量上 公有制主体地位数量标准图示 社会总资产 公 有资产公有资产60% 国有经济 控制国民 经济的命脉,对经 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但在个别地区、个 别部门可以有所差 别。国有经济的主 导

8、作用主要体现在 控制力 上。国有经济控制的行业和领域涉及国家 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 的行业 提供重要公共产品 和服务的行业 支柱产业和高新 技术产业中的重 要骨干企业 从根本上说,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在 发展社会生产力 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调动积极性 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社会性质 活跃市场 (4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在 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建设 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决定的。A 、提供了 多种 市场 经济主体B 、增强国有经济市 场 竞争力C 、外资企业的进入 可为公有制经济特别 是 国有经济的体制 创新提供 借鉴 。(5现代公有制企业的时代变化 公有制变化:传统公有制

9、 现代公有制。 变化的基本特征:A 、公有制企业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主体 ,具有独立的经济利益。 公有制企业的生产经 营状况与自身经济利益密切结合在一起。公有 制企业具有越来越多 “ 个体独立性 ” ,具有独立 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地位。公 有制 的实 现形 式国 营租赁制承包制 股份制股份合作制B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 要实现形式,公有制主要不再是单一公有 的形式,更多的是采取混合经济的形式。C 、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公有制企业与自身的 利益、职工的利益都已经直接挂钩,并在 市场竞争中才能实现。竞争也成为经济发 展的基本动力。企业将对经营决策的结果 承担全部的责任。这些特征

10、已经在很大程 度上克服了传统公有制经济的弱点。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 有什么样的分配方式。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分析A、经济基础:公有制 排除了依靠占有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 劳动成果的经济基础,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物质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生产力发展水平 决定了只 能实行按劳分配,而不能实行按需分配。C、直接依据:旧的社会分工仍然存在,劳动仍然是人们 谋 生的手段 ,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两个原则一是体

11、现在按劳分配是 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 的分配原则(全社会范围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 配占最大比重,起主要作用二是体现在 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 的分配原则 (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动者总收入中,按劳分配 收入是最主要收入来源 (4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按劳分配以外的多 种分配方式,其 实质就是按对 的占有状况 进行分配 ,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人的劳动:人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物质要素:土地及厂房、设备、原材料等生 产 要素(6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问题 A、“先富”必然性(1劳动者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分配方式(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

12、济(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体之间的差别B、实现过程与要求:(1在一定时期内需要着重强调让一部分地区、一 部分人先富起来(2而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就应该逐步把“共富” 作为重点。C、基本现实指导原则:“两个大局”思想“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 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 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 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 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 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三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一 经济体

13、制改革的基本特点1. 从改革的 社会性质 看 ,不是改变整个社会的根本性质, 而是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和活力,发挥社会主 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使社会主义社 会趋于健全和成熟。2. 从改革的 社会力量 看 ,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依靠 广大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目的是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给人民群众 带来福祉。3. 从改革的 内容 看, 不是改变社会基本制度,而 是改变现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 力发展要求的那些方面和环节,变革不适应生 产力发展的各项具体制度安排。4. 从改革的 手段和方法 看, 是在维护社会稳定的 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

14、经济结构、社会结构 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同时在这种调整中妥善处 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保持社会的和谐稳 定又使社会焕发强大活力。(二 经济体系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 改革方向 。二是坚持 改革成果 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 道路 。四是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 的关系。五是尊重 群众首创 精神。六是大力推进 体制创新 。(三 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1. 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体 制性障碍的主要表现:一是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 增长方式粗放问题仍然突出。 二是市场机制未充分发挥资源 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三是宏观调控体系不够健全。 四是市场秩序不够规范。2.

15、存在问题的原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确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还存 在一些长期积累形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2 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整体配套的过程 ,一些问题在最 初并不是改革的重点,但随着其他方面改革的不断推进,这 些问题逐渐凸显并变为矛盾的焦点。(3影响经济发展的问题总是会 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每当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一些比较突出地问题。3. 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在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农 村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宏观调控体系、 收入分配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和社会发 展有关体制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具体情况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 和关键环节:一是进一步转变

16、政府职能, 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改善宏观调控,健全市场体系,深化垄断行业改革, 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 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 积极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是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 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 系, 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四是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 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关系, 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努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五是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 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 组织的关系, 深化政务公开,健全监督

17、制度,建设服务、 责任、法治、廉洁政府。三、中国的经济发展(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发展 ,不仅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规模 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 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 升等内容。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有联系 又有区别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和最 终目标。2. 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经济发展方式 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 和质量提高的途

18、径和办法。 调整经济结构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战略重点 , 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 动权的战略重点和根本途径。调整经济结构,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 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结构 二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 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产业 三是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 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 转变。(要素(1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弱受到依靠出口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传统模 式影响,造成我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 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19、作用正在逐步 减弱。按支出法计算,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 额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年 62.3%下降到2007年的48.8%,相应地,资本形成 总额和货物与服务净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贡献率分别为37.9%和51.1%。3(2产业结构不合理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 中的突出矛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第三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但其仍滞后于 工业的发展。 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突出表现为第一产业不稳、第二产业不强、第 三产业不足。按不变价格计算,第三产业总产 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虽由2000年2.9%上升到2007年5.1%,但相应年份,第二产业总产 值

20、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拉动却由5.1%上升到6.5%。(3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任务艰巨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是我国的 基本国情。当前,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水、土地、能 源、矿产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护形势日益严峻。2009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 美国的2.9倍、日本的4.9倍、欧盟的4.3倍、世界平均水 平的2.3倍;消费的铁矿石、粗钢、氧化铝和水泥分别达 到8.7亿吨、5.67亿吨、2600万吨和16亿吨,约占世界消 费总量的54%、43%、34%和52%。为了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 要,能源资源进口越来越多,2009年石油、铁矿石等资源 的进口依存度都超过了5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