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七周教案25课26课27课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读题.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4、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c思
2、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2、交流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2、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四、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2、书写生字及词语.3、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一、精读
3、第二部分1、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2、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一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3、练习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体会开国大典盛况.4、画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5、重点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腾跳跃.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
4、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系下文,课文对天安门广场庆典的描述,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6、指导朗读课文,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7、练习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而说话.8、重点练习朗读: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感受自豪,扬眉吐气.)9、找出描写人民群众心情的语句,初步了解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句的气势,练习朗读排比句.(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二、练习背诵第7自然段.三、阅读第三段1、
5、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的语句.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3、小组合作,讨论试写排比句.全场30万人,为_而_;为_而_ ;为_而_.四、阅读第四部分1、默读,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2、 朗读第14自然段,读出欢庆的气氛.3、 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4、 重点:“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5、 练习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句子包含的意思.6、总结全文7、 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四个怎样的场面. 8、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一欢呼声”?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9、 讨论内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情况,知道新中
6、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10、初步学习表达的方法:作者是怎样把这么盛大的庆典活动描述清楚的?(a选择最能表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的场面b选择最能体现中国人民欢欣鼓舞的激动而热烈的场面;c按大会的进程逐项描述.)五、作业1、摘录最使你激动的句子,背诵、抄写课文第7自然段.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板书设计:26、开国大典大典前:群众入场大典中:典礼开始 奏国歌 升国旗阅兵式大典后:群众欢呼中设计批注出示课题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出示课文思路出示开国大典盛况 出示作业 盐
7、池县第三小学教师集体备课教案集体备课成员李清林 王爱珍 侯小娟刘耀 李慧香 周月红单 元第八单元上课人李慧香主备课人李慧香课型多媒体课 上课地点五(5)上课时间 12月、21 教 学 前 设 计课题27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内容第144页第146页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8个生字。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旷达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过程与方法首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再组织学生交流:哪些地方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从中感受到什么?结合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抓住一些细节,联系、调动学生的家庭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8、加深感受。情感价值观感受毛泽东深深的父爱和宽广的胸怀。教学重难点重点:自主阅读课文,通过课文对毛泽东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致描写,感受毛泽东作为普通人的情怀。难点:感受毛泽东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博大的心胸和无私的襟怀。教学方法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引导学生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抓住一些细节描写,联系、调动学生家长亲情指导学生去感受。注意让学生有干亲不过的朗读课文。教具准备1、 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相关资料。2、搜集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的资料。3、 课件本课总课时数一课时本节课是第几课时第一课时教 学 过 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资料,导入新课1、师生一起阅读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抗美援
9、朝的相关资料。2、导入:我们怎能忘记抗美援朝中为了保家卫国浴血奋战而牺牲了的几十万中华儿女?这些中华儿女中有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也有毛泽东同志深爱的长子毛岸英。3、自主阅读。读通全文二、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拼音,遇到生词查查字典、词典。1、反馈自学情况。2、读字词:拟定、殉职、奔赴、踌躇、黯然、功勋。3、读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三、在四人小组内分段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互相帮助,纠正出现的问题。1、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四、个性阅读,自主感知1、 默读课文,把自己深受感动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可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文中。2、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
10、导学生重点感知毛主席内心的情感波澜。 a毛主席在得知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后,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1)“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2)“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体会要点:岸英从小就颠沛流离,在父亲身边并没有多少时间.慈父毛泽东此时已是近60岁的老人了,老来痛失爱子,使他悲痛欲绝。) b当“彭老总请求将遗体运回国”“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时,毛主席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1)“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2)“朝鲜战
11、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体会要点:作为一国的领袖、国家的主席,他强忍悲痛,一切从大局出发,理智地处理了自己的情感.) c当毛主席要在电报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来的?(1)“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2)“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体会要点:毛岸英是毛泽东一家为了中国革命胜利而牺牲的六位烈士中的一位,毛主席在做最后的决定时,心底又流露出对亲人的无比眷恋。)d当毛主席在记录稿上签字时,他是什么心情?从哪里看出的?(1)“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
12、经出去了,放在 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体会要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铮铮的言语下,是毛主席那宽阔的胸怀和那深深的慈父之情。)五、感情朗读.深化感悟1、 师: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泪水涟涟.但他却毅然决然地把儿子的尸骨留在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怀如海似山!2、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去体会毛主席他那凡人情感中的伟人风范吧!六、布置作业,领悟写法找出本文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并将其中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板书设计: 27、青山处处埋忠骨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李清琳: 已审中设计批注出示资料课件出示字词中设计批注课件出示重点句 师范读出示作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