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9 ,大小:48.25KB ,
资源ID:123676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676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资本论》专题讲座第一部分价值论.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资本论》专题讲座第一部分价值论.docx

1、资本论专题讲座第一部分价值论研究生资本论专题讲稿何帆:已经是永远 写在天则成立十周年的边上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茅于轼老师的名字。有一天我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乱翻,无意中找到茅于轼先生的择优分配理论一书。当时我的老师还在教导我,大学一共四年,资本论共有三卷,再加上剩余价值学说史,正好一年读一册经典著作。应该说,对于当年的我来说,这次阅读是一次神奇的思想探险,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经济理论的魅力。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最激动的经历莫过于在多年之后,能够遇到自己当年曾追随过的思想先驱。后来我到了北京,在天则认识了茅于轼先生。此后,每次在天则所遇见这位矍铄而慈祥的老人,心中总会生出崇敬和亲切之感。斯

2、人寂寞聂绀弩晚年片断章怡和聂绀弩为什么如此肆无忌惮底辱骂“副统帅”呢?我觉得除了性格因素、本性使然,资历也是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不错,聂绀弩是名作家,但他又是个老革命,且“老”到与林彪同读黄埔(聂为二期、林为四期),同为湖北老乡。有着这样的一个背景,即使对方变成了革命权威、政治领袖、毛泽东接班人,他也决然不会去仰视、去拥戴的。在聂绀弩的眼里,林彪就像面对面办公的同事、隔壁而居的街坊那样普通熟悉。因此是可以随时随地的批评乃至诟病其缺陷的,这缺陷包括他的野心、虚荣、伎俩和作风。“主要是看资本论,一遍一遍地看,一直看到被放出来。说来你也许不信,我一共读了17遍。读The Capital,有鱼跃于渊之乐

3、。” 我大为吃惊:“天哪!你该不是把资本论当成了圣经吧?” “算你说对了。”他有些兴奋,好像很欣赏我的这个比喻:“我就是把它当作圣经,其实,资本论也像圣经。” “为什么?” “因为它是从哲学的观点出发的;又因为它写出了真理;还因为它的文笔。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弱都无济于事。小愚,你说这段话像不像圣经?你说马克思的文笔好不好?资本论当然是论述经济问题与规律的,但它把权力、选举等政治因素概括进来,又涉及思想、舆论、信仰、情感等精神事物。分开来读,每个部分都说得很明晰;合起来看,整部书又非常完整。这个特点不也很像圣经吗?中国人当共

4、产党,有几个人读了资本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共产党员,为什么要参加革命?原因分析起来,不外乎两个。一部分人是为了寻找个人出路;另一部分人是出于对当地政府或顶头上司的不满。怀着这样的动机,哪里需要资本论?从前的我,也是不看这种书的。”聂绀弩又赞叹道:“资本论可是好文章呀!在山西写下的读书笔记,有几大本。可惜,让他们(指监狱管理人员)都拿了去。” 国外学者如何看待资本论苏东巨变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曾一度陷入低潮,原先一些号称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也纷纷加入了指责资本论的行列,加上国外一些主流经济学家对资本论的有意贬低,一时间给人一种国外学者全都认为资本论不是学术著作、已经过时,只有作为西方主流经济学

5、的新古典范式才能解释现代经济问题的片面印象。其实,国外学者赞同资本论的大有人在。 一、一部揭示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著作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一部与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角度和方法很不相同的著作。西方主流经济学撇开了现实社会中人们在财产、社会地位、特长等方面的差异,在一种人人平等、公平竞争的假设下,用一种把工人与物质生产要素相等同的办法,推论出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是一种充满和谐公正的经济体制的结论。与西方主流经济学不同,资本论是一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著作。由于资本论所论述的问题触犯了主要凭借财产所有权获得收入的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层的既得利益,在它诞生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西方主流

6、经济学家对它主要是采取用沉默来抵制、用批判来否定的态度。但是,在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特别是20世纪20至3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大危机以后,一些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开始对资本论采取“研究”的态度,一些试图发展主流理论的经济学家甚至还对资本论做出了某种肯定。1、英国经济学家琼 罗宾逊的观点:琼 罗宾逊肯定了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方面的学术成就。罗宾逊认为,主流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是以存在无数财产相等的小业主组成的社会为假设前提的,资本论关于资本积聚和集中的论述却接触到了垄断竞争的现象,为分析现代市场经济中存在的寡头垄断结构提供了刺激。2、米尔达尔的观点:主流经济

7、学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回避了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资本论中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论等学说,却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的矛盾和冲突,触到主要凭借财产所有权生活的人的痛处,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两个理论会在经济学家当中引起那么多的争议的原因。(参见Myrdal, G., The Political Element in Economic Doctrine, London,1953.) 3、里昂惕夫的观点:还充分肯定了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理论的实证性和科学性。里昂惕夫指出:“在试图做出任何解释以前,如果一个人想要了解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和工资实际上是什么,那么,他从三卷资本论可以得到的信息,会

8、比他在十期美国统计普查、一打有关当代经济制度的教科书,甚至我还敢说,再加上托斯丹凡勃伦的所有论文集当中,可以找到的信息都更真实也更有用。”(Leontief, W.,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ian Economics for Present-day-Theor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XXVIII, Mar.1938.)4、被称为当代西方最著名的四位思想家的德里达、詹姆逊、哈贝马斯和吉登斯,却仍然给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论述以很高的评价。 他们认为,与马克思在世的时候相比,当今时代的确已经有了许多重大变化。有许多

9、变化是马克思所未曾料到的。因而想在资本论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现成答案,肯定是行不通的。但是,发达国家的经济仍属于资本主义经济,这一点并没有变,因此,资本论并没有过时,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论述仍具有现实意义,资本论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仍有价值。在马克思所未曾料到的社会变化中,有许多变化本身是对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的论述做出反应的结果。由于资本论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矛盾和运动规律论述的深度和广度,不管人们对资本论抱有何种态度,都必须对资本论揭示的这些矛盾和规律做出反应。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资本论,就没有今天的世界。(参见陈学明、马拥军:马克思主义的命运-

10、苏东巨变后西方四大思想家走近马克思的启示,载于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编: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二、一部在国外经济学界始终引起争议的著作 在国外经济学界,资本论被公认为是一部引起争议最多的著作。尽管有人对它的评价很高,有人对它的评价较低,但几乎没有人否认它是一部学术著作。事实上,一些经济学家不接受资本论阐明的各种理论,常常并不是因为不接受这些理论的经济学论述,而是因为不接受这些理论的社会学的和政治学的含义。几乎所有国外的大经济学家,都没有忽略资本论的存在。 1、恩格斯、列宁的评价。对资本论评价高的国外经济学家的代表是恩格斯和列宁,因为他们的评

11、论人们都很熟悉,不作重复了。2、凯恩斯的矛盾评述。在对资本论评价低的国外经济学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他在写于1925年的对俄国的简略观察一文中谈到资本论时,说资本论是“一本陈旧的经济学教科书。在我看来,它不仅在科学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当代世界毫无益处或没有用处。”(Keynes, J. M., 1933, Essays in Persuasion, London, 1933, p.300.)但是,在十二年以后当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时,他在该书一开始却谦虚地注明“经典学派一词是马克思创造的,自己对这个词的别种用法可能是犯了文法错误。对于劳动价值论则给予了肯定:“我同情经典

12、学派以前的学说:其说以为一切皆由劳力产生,我们最好把劳力(当然包括雇主及其助手之个人劳役而内)看作是唯一的生产元素,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天然资源、资本设备以及有效需求等环境之下工作。这可以部分解释除了货币单位及时间单位以外,我们可以用劳力单位,作为经济体系的唯一的物质单位。”(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9、180和300-302页。)可见,在凯恩斯的内心深处,对资本论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是有所承认的。3、萨缪尔森的评价。对资本论评价低的国外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他曾说马克思是“一个不太重要的后李嘉图主义者 一个里昂惕夫循环依赖投入产出分析的并非令人毫不感兴趣的前

13、辈”。但他同时又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政治经济学“只是卡尔马克思著作冰山的一角。马克思大胆的经济的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他的阶级斗争的政治理论,他的黑格尔哲学演变理论,具有历史观念的重要意义, 这些远远超过了他的正规经济学。”(Samuelson, P. A., Collected Scientific Papers, ed. J. E. Stiglitz, II, Cambridge, Mass., 1966, p.1510.)可见,萨缪尔森在评论资本论时,内心是很矛盾的,一方面,他不愿意承认资本论的学术成就,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面对资本论对很多经济现象具有解释力的事实,于是就采取了把资本论的理论

14、排挤出他所设定的经济学范围的办法,间接地对资本论的学术价值做了某种承认。萨缪尔森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他于1957年发表了工资和利息:马克思经济模式的现代剖析。该文利用投入产出法推断出劳动价值论是“复杂的迂回”的论点。根据这个论点,他在1970年发表了马克思的“价值”向竞争“价格”的“转化”放弃和替代的过程的论文,用数学公式论证价值体系与价格体系是互不相容的。1971年,又发表了他否定劳动价值论的代表作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思的价值和竞争价格之间的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观,试图表明劳动价值论对于说明剥削问题也是多余的。4、德赛不同意萨缪尔森。德赛指出,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在于把隐藏在交换关系后面

15、的生产关系变得清晰可见。萨缪尔森等人用转形问题否定劳动价值论,把劳动价值论看成和他们的价值理论一样,任务只是说明商品的相对价格及其数量,是对劳动价值论的有意误解。5、孟德尔与萨缪尔森等人强加给劳动价值论的任务相反,孟德尔指出,资本论从来没有想用这个理论来说明市场上价格的短期波动(按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计划”,价格短期波动问题是在资本论以后的某册书中才会去专门论述的)。劳动价值论力图发现的是隐蔽在价格波动后面的理解社会经济关系的钥匙,可说是分子中的原子。劳动价值论把整个经济分析推向了一个比西方主流经济学价格理论更高的抽象水平。它要说明的问题不是某人怎样跑(跑的时候腿和躯体做什么动作),

16、而是什么促使他跑。针对萨缪尔森等人认为研究有别于价格的价值是多余的议论,孟德尔还指出,那种否认经济学需要有力图发现经济表面现象之下的神秘力量的抽象理论的观点,是极不科学的。如果人们不努力去发现藏在现象后面的东西,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经济的发展。他举例说,市场上价格短期波动的规律不能说明,为什么一公斤黄金能购买的美国消费品的数量,在1974年比七十年前将近多一倍(平均消费价格指数与1904年相比增加了四倍多一点,而自由市场上的黄金价格上涨了八倍)。显然,在长期内的这种价格基本运动,同长时期内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在不同消费品工业中和金矿工业中的不同动态有关,就是说,同资本论所表达的价值规律有关。(参阅孟德

17、尔:资本论新英译本导言,中译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三、一部既具批判性又具科学性的著作1、屈内等举例说,资本论中的剩余价值理论,就具有这样的科学性。这个理论不是在主流经济学供求价格理论而是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说明了超出投入的产出剩余的创造过程。劳动者可以创造产出剩余的事实,在封建社会是清晰可见的,但到了存在交换关系的资本主义社会却变得神秘莫测。剩余价值理论揭穿了这种神秘面纱,阐明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产出剩余仍然是劳动者创造的,不劳动者凭借财产所有权只是可以瓜分到这些剩余的事实。剩余价值理论所阐明的这种产出剩余总是由劳动者而不是由非劳动者创造的事实,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本质规律,它是不会

18、因社会经济制度的不同而改变的。(Khne, K., Economics and Marxism, English translation, Macmillan Press Ltd 1979) 2、安托万指出,马克思对我们今天所说的有效需求原理知道得很清楚。按照这个原理,在宏观领域,收入和生产之间存在着循环关系。马克思早就看到了后来由凯恩斯详加阐述的投资在这个循环中的决定性杠杆作用,资本论关于投资在自由放任资本主义下会出现越来越大波动,不会像主流经济学描述的那样自动走向均衡的论述,是更符合实际的。(Antoine, J. C., Introduction analyse macroconomiq

19、ue, I , paris, 1953)3、海尔布隆纳则充分肯定了资本论有关制度分析的科学性。他说:“对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是什么的分析,我所持的态度是更多肯定的,不管这种分析在说明资本主义将变成什么方面有什么问题。这个从简单商品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分析,我认为是我们所曾见到过的最值得注意和最发人深省的敏锐思维之一,我常把它同柏拉图和佛罗伊德的学说相比,它是当之无愧的。这种分析的洞察能力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也许是最突出和最不朽的成就。它使我们对可能完全无法理解的社会能够有所理解,使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是什么,而这是认识到我们可能成为什么的必要的前提。”(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

20、译本,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第107-108页)本部分主要将资本论的内容结构、方法论、价值理论、流通理论及其分配理论。第一部分 内容结构及方法论一、 内容结构: mp- p各种具体形式 分配 具 个别资本循环总资本的流通到 流通象 抽生产 从 劳动价值资本剩余价值工资积累人的对立(一) 整书内容结构:m的生产流通分配(价值学说史).(二) 第一卷内容结构:着重研究m的生产,但其结构安排首先从商品开始,先找出最基本的立足点。7篇25章。第一篇是商品和货币,主要论述劳动价值论;第二篇至第六篇研究m的生产;第七篇研究资本积累。内容序列: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资本积累。(三) 第二卷内容结构

21、:着重研究m 的实现,从流通中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卷3篇21章。第一篇研究资本的循环;第二篇研究资本的周转;第三篇研究社会总资本的生产与循环。(四) 第三卷内容结构:本卷7篇52章。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一是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3篇);二是m分配的具体形式(45篇);三是地租;四是总结全书的研究成果。二、方法论马克思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来研究和写作资本论的。资本论是培养自己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百科全书。当然,这并不像哲学教科书上写得那样清楚,需要体会。唯物辩证法。物质生产关系是其基础和出发点。商品、货币、资本、分配、阶级等线索演进;每一对象又进行对立面的对立统一分析。运用从抽

22、象到具体上升的方式安排整书的结构。(一) 具体表现,举例如下: 商品的二重性 劳动的二重性 资本从起点出发又回到起点从对立统一的规律看: 两种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 C/V 手段与目的的矛盾 两种级差地租的关系 从抽象上升的具体 价值形式:简单的 扩大的 一般的 量变 质变从质量互变规律看 简单商品生产 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价值生产 质变 剩余价值生产 简单协作 手工工场 机器大生产量变质变 G W A PWG Pm W的否定 G的否定 从否定之否定规律看 个人所有制 资本主义所有制 公有制(二) 历史唯物主义。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典型的例子:价值形式的发展;从经济分析到阶级、国家、政权的理论:典型的

23、例子:平均利润率 资产阶级联合起来 无产阶级也要联合起来。(三) 实证法、数学法等。第二部分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地位总述 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劳动价值论是:“经济学体系纯洁性的试金石”;资产阶级学者认为:“驳倒价值论是反对马克思的人的唯一任务。” 一、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前的价值论 (一)价值与商品共存; (二)价值论的起源。 二、古典政治经济学说的价值论 (一)威廉.配第(16231687)的价值论 1、背景: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2、理论: (1)价格:自然价格与政治价格; (2)价值决定:两种观点:劳动、G; (3)错误:价格、价值、交换价值混同;生产金银的劳动才创造价值。 (二)亚当

24、斯密(17231790)的价值论 1、形成政治经济学体系; 2、理论: (1)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2)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交换价值); 3、错误: (1)价值由购买到的劳动决定; (2)收入决定价值; (3)年产品价值等于年价值产品。(三)大卫李嘉图(1772-1823)的价值论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2、理论: (1)价值: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2)批判斯密的二重价值论; (3)认为价值与交换价值不同; 3、错误:(1)只注重价值量的分析,没注意其社会性;(2)不理解劳动二重性;(3)存在使其体系崩溃的两大难题。三、马克思的价值论 (一)价值的实质:生产关系:可从商品的二重性看

25、; (二)价值的量:什么样的劳动决定;关键是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意义和其层次性; (三)价值量与生产力的关系:关键在于了解活劳动创造价值及其存在形式的变化; (四)劳动二重性理论: 1、理论本身; 2、为什么会有二重性? 3、价值产品和产品价值:关键是理论同一劳动过程的二重作用;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 1、劳动与劳动力; 2、价值生产与增殖; 3、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四)价值转型理论 1、资本有机构成理论; 2、“三个转化”。 (五)价值不存在的情况 1、原始社会、奴隶主庄园、封建大家庭;共产主义社会。 2、价值实质的证明:没有价值的劳动交换;价值运动的层次。四、效

26、用价值论(一) 缘起。16世纪意大利的贝纳多达凡查提说商品的价值是以人们的愿望与需要而转移的;17世纪英国的古拉巴本说一切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它们的用途,而它们的用途则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评价。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的杜尔阁认为商品有客观价值与主观价值;同时代的孔狄亚克认为物品的价值决定于需要,并且随着需要的强度及物品的稀缺性而变化;19世纪法国的戈森定律:(1)人的享受的次数增加时,会变成痛苦;(2)人有多种享受,为使多种享受的总量达到最大值,只能把各享受的一部分加起来利用,且使之保持这样一个比例:在终止该享受的一刹那,其大小仍和原来一样。(二) 奥国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1、 卡尔门格尔,提出价值

27、决定于人们的主观评价;随着消费财货的增加,人们感受的效用在减少,直至为零;消费财货的价值就取决于财货的边际单位所具有的效用即边际效用。2、 弗里德里希维塞尔首先提出“边际效用”一词。3、 欧根庞巴维克提出了系统的“边际效用价值论”。第一,他认为,物只有使用价值,效用才决定其交换的比例,效用决定于人们的主观评价;第二,有用性和稀少性是价值形成的两个条件;第三,边际效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其最小的效用决定价值);第四,客观价值论。他认为在竞争的市场上,“市场价格是由两对边际对偶的主观评价所限定和决定的”(即买方中两个与卖方中的两个价格最接近的主观评价决定价值)。五、中国学界的价值论争论解放以后,中

28、国学界已经有过多次的价值理论的争论。总的来看,争论点主要集中要不要价值论和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上。(一) 早期的争论集中在要不要价值论的问题上。因为马克思说过,社会主义胜利后,是公有制的社会,不存在商品生产,所以一部分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存在价值。这在前苏联和中国的早期阶段都有这种观点。后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提出以后,人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只是局部范围存在价值。极端时是否认价值规律的作用的。在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步认识到商品、价值的意义。但价值论的阵地只是慢慢地扩大的。其间,充满着争论。(二)近期主要集中在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的争论上。最近的规模较大的一次争论出

29、现在21世纪初,即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到,要在新的形势下,深化研究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于是研究和争论出来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吗?苏星认为,资本、土地、劳动共同创造价值的论点是绝对错误的,只有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物化劳动只是转移价值,土地等自然资源并不参与价值的创造,也不存在价值的转移。谷书堂认为,我们不能脱离使用价值来讨论价值决定和收入分配问题。价值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一规定,本身就已经确定了非劳动生产要素在价值决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钱伯海认为在国家政策范围内从事有益于社会的各种活动,即第一、二、三产业中的活动,都是劳动。包

30、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国家管理、国防治安等部门也创造价值,认定企业的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2、科学技术创造价值吗?科学技术是否创造价值却有很激烈的争论。谷书堂认为,二战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异常迅速,对社会财富创造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那种认为以生产要素形式存在的技术观点是不对的。吴宣恭则持相反的观点:即使是含有高科技的生产资料,也同样不能创造价值。苏星认为,应把科学技术同科学技术工作者区分开来。作为科技工作者,不仅创造价值,而且可以创造更大的价值。科学技术本身,属于生产力范畴,是具体劳动,不创造价值。郑志国认为,在研究劳动价值论时,不能把知识、技术等看成独立于劳动之外的要素,而应当把它们当作劳动

31、的内在因素。至于知识能否创造商品价值,则不应一概而论,需要作具体分析,但说技术设备创造商品价值则是似是而非的。在市场经济中,管理的作用日趋重要。经济学界基本达成共识:“管理劳动创造价值。卫兴华认为,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管理作为“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肯定是生产劳动,自然也创造价值。3、劳动价值论过时了吗?有人主张用效用价值论来替代劳动价值论,但多数意见认为,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从同一起点出发,走向不同的方向,只是使用了不同的计量手段。二者都需要社会认同,不能说哪一种方法更为优越,只能说哪一种方法更方便适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认可的发生机制显然是市场机制。两种价值论在市场机制的运行中得到了统一。另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