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浅议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姓名:蒋秀荣单位:利津县汀罗镇第一中学浅议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摘 要: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得不到迅速普及与推广,没有取得理想效果,其原因是:图书室、微机室得不到充分利用,学生几乎没有看电影、电视、收听广播的机会,部分教师知识面狭窄,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有误,如能加以改进,定会使素质教育改革之花在农村遍地开放,硕果累累。 关键词:素质教育;障碍;清除障碍 素质教育已开展了若干年,在很多地方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城市中小学教育表现更加突出,学生素质普遍得以改进,教学成绩大面积得以普遍提高,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景象,
2、但在农村表现却并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我认为开展素质教育所提供的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存在如下障碍。 一、农村中小学图书室开放不够 站在语文教育这个角度来讲,要提高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不是说农村语文教师不想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而是在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能为学生提供的条件,除了课本外,就是学校的图书室。而农村中小学校内的图书室绝大部分处于长期关闭状态,或者只是对教师开放,而教师到图书室借阅图书用于教学方面的却并不是很多。其原因除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家庭负担较重,思想上、经济上压力较大,中小学语文课本知识结构较为简单外,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图书室里的书籍,不是多年没有添置更新,
3、就是添置的图书知识点重复多,文中观点不够新鲜,要不就是印刷存在质量问题,激发不起教师借阅的兴趣,那就更谈不上能激发学生借阅的兴趣了。 二、农村中小学微机室对师生开放不够 虽然各学校都配有微机室,但这些微机室的微机绝大多数都没有联网,因为这些微机室的主要任务是让微机教师教给学生基本的操作方法,不是让学生在微机上自由地查找他们所感兴趣的学习资料。退一步讲,即便是联网,也常常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个学校的学生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而微机室只有一个或两个,一个机房也只有二三十台,多至四十余台,而学生一个班就五六十人,在微机课堂上一个学生根本平均不到一台机子。如果不是上微机课时间,学生在校活动就让
4、做文化课作业挤占完了,因此到微机室去的机会就更少,更不要说学校也不会给学生开辟课外上机时间。 三、农村中小学学生通过看电影、电视、收听广播来接受知识,尤其是接受与课本相关知识的条件受到了限制 在农村中小学特别是中学,寄宿生多,走读生少,可无论是寄宿生还是走读生,上完晚自习后绝大多数都在八点半左右,学生除了回家回宿舍路途中占有的时间外,再把床铺整理一下,把头脚衣物清洗一下,洗漱完毕后,把当天没有做完的作业再补充一下,大概就到九点半左右了。这时一天学习所带来的疲劳早已累得他们呼呼大睡了,因此,晚上看电影、电视、收听广播接受相关知识尤其是与课本密切相关的知识的条件就受到了限制,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毕业
5、班的同学要补习功课,非毕业班的学生还要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和家务。 四、农村中小学部分教师自身知识与能力的局限性 部分农村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受生活所困,读书不多,接受的知识面狭窄,不能把现实生活中与教学关系密切的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跟课本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也就激发不起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兴趣,从而产生厌学、逃学现象。再者就是不能从整体上把握一本书或一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往往是根据手头仅有的资料在课堂上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缺乏创新,更不能教给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具体方法与步骤,造成学生始终跟着教师的感觉走,不能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后果就是要不劳而无动,要不就是整天浑浑噩噩,师云亦云,做
6、知识的搬运工。 要推动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全面迅速展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除了各级教育阵线的领导要从实践上加以重视,大力提倡外,更重要的是推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扫除各种障碍,更新和添置与教学关系密切的新鲜图书,并向广大师生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开放。增加微机数量,并尽快联网,让广大师生都能够享受到现代化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适度的看电影、电视、收听广播的机会,引导学生把课堂内外知识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加强自身素养,更新教学观念,让学生多做多练,亲自实践。 二、解决农村素质教育改革的建议 1.转变观念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
7、各级领导班子干部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哪些观念呢?就是做好三个转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只重智育向“五育”并重全面发展转轨,由单一的升学型办学向综合型办学转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来转变观念: 更新学生观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了解和研究学生,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性地位,理解、信任、尊重和爱护学生,认识到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发挥特长,发展个性。 更新教师观: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是学生的诊断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是评价者和激励者,是学生的管理者,是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同时教师又是一个研究者,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
8、 更新教学观:教学方式由以讲为主转向合作探究为主,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时空转向灵活时空,教学手段由黑板粉笔转向多样化综合,教学评价由重结果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2.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精心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论培训,使他们能够认真理解、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 3.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农村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不断的约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
9、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议评、学生测评相结合的考评机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
10、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 5.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
11、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 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 提倡体验性教学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增强师生之间
12、多维互动 互动可以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个人与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师个人与学生个人的互动,教师个人与小组学生的互动等。不同类型的互动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促成的是文化间的交融与整合。 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促进智力潜能的发挥,促进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刻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明确学习目
13、标,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实施教会学生会学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已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 6.完善教育机制 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增强效益意识,着力规范教育教学管理,牢固确立“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明确管理要求,创新
14、管理措施,落实管理责任,以依法、规范的管理维护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以创新、精细的管理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注重人才强教,着力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落实保障措施,着力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完善教育投入机制,继续扩大优化教育资源,确保教育持续发展的空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教育需求。 7.加强社会关注、扶持力度 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在农村。在2亿中小学生中有1.6亿多学生生活在乡镇和农村,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占到80,这就决定了基础教育工作重点应在农村,所
15、以说全社会都应关注农村的基础教育,为农村教育提供资源上的帮助、政策上的倾斜、资金上的扶持等等。另外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力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为农村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农村教育的蓬勃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8.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身心发展 农村学校较城市学校而言,问题行为学生比较多,表现得也比较复杂。为此学校也煞费苦心,想尽各种办法去对待问题行为学生,可收效却不明显。很多教师也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但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表面上(如: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等),对问题行为学生来说这些说教是起不到根本的治疗作用的。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好问题行为学生的身心问题就要注重以人为本的
16、思想。首先是从人格上要尊重这些学生,在生活上去关心他们,在行为上去引导他们。其次是想他们之所想,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解决他们的问题。这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师,还要学会做一个好的父母,做一个忠实的朋友。以教师的人格去打动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他们。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只有从内心深处认识自我才能形成一种动力,才能努力学习,教师才能真正地放心,教育也才能走向良性循环。此外,建议农村中小学开设心理辅导课程,由专门的教师进行讲授,做为一门学科纳入农村中小学的课程。 三、结论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我国突出的问题,党和国家花很大的力气去解决也成效不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教育没有提供积极的智力支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农村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培养切合社会的新型知识分子迫在眉睫。但从当前农村教育现状来看,这个复杂的,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远远还没完成,还有待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不懈的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推进素质教育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需要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各界应积极为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同心同德、出谋划策,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