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1 ,大小:72.58KB ,
资源ID:12353330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5333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现当代作品选.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现当代作品选.docx

1、现当代作品选第一章 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一、生平创作和前期诗学主张郭沫若(18921978) ,四川乐山人,原名郭鼎堂,又名郭开贞。1919年首次发表新诗时署名“沫若”(郭沫若的家乡有两条河,一条大渡河古称“沫水”,另一条叫“雅河”(青衣江),古称“若水”。以“沫若”为名,意在不忘故土) 1、18921913 故乡生活曾因反对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误人子弟的教员而三次遭学校开除,作为少年叛逆者。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他年摘桂步蟾宫必定有我!2、1913年1923 留学十载1919年,创作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从1919年上半年到1920年上半年,在宗白华编辑的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上发表了一系列的新诗。三叶

2、集(郭沫若、田汉、宗白华,1920年)早年诗学见解:艺术的根源在主观,艺术在本质上是主观感情的表现和主观想象的产物。首先是主情主义:“诗的本职专在抒情”(三叶集)。其次是重自我表现。“文艺的本质是主观的,表现的,而不是没我的,摹仿的。”(文艺论集文学的本质1925)第三是强调自然流露。我自己对于诗的直感,总觉得以自然流露的为上乘,若是出以矫揉造作,只不过是些园艺盆栽,只好供贵人赏玩了。(三叶集) 1926年3月赴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写了革命与文学、文艺家的觉悟等文章,倡导革命文学,认为革命文学是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学。凤凰涅槃 是女神集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作。1920年1

3、月30、31日两天,上海时事新报副刊学灯以整版篇幅连续发表。v 诗篇以阿拉伯关于菲尼克司鸟的神话和中国古代关于凤凰的神话为基础,塑造了一对勇敢地集香木自焚,而后取得更加美好的新生命的凤凰形象。v 1、鲜明强烈的自我情感抒发v 1)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v 我现在很想能如PHOENIX一般,采集些香木来,把我现有的形骸烧毁了去,唱着哀哀切切的挽歌把他烧毁了去,从那冷静中的灰里再生出个我来(三叶集)v 我那篇凤凰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创造十年)v 2)追求个性解放,充满叛逆精神v 宣称叛逆、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的声音,极度地渲泻了诗人个人的郁愤,同时也表达了千千万万时代青年的心声3)呼唤破坏和创造 通

4、过凤凰的自焚来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宇宙的新生、世界的新生、中国的新生和诗人自我的新生融为一体,并通过凤凰的新生一体多能地表现出来。 呼唤创造美好光明的新生命新世界 诗作以优美的诗句表现了对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热诚挚爱、欢乐和谐、生动自由、雄浑悠久的新生命新世界的歌吟和赞美。v 2、大胆的想象 奇特的意象v 诗中消融了人、神、自然的界限,驰骋飞腾的想象创造出成种种奇妙的图景。v 天方国的神鸟、中国的凤凰, 泛神论物我同一的思想使诗人消融了人、神、自然的界限,在驰骋飞腾的想象和突袭的灵感之下,大自然被人化,人被神化,天上人间、神话尘世融成一片,幻化成种种奇妙的图景。大胆的想象,新奇的意象,使诗作显示

5、出浪漫主义诗歌特有的瑰丽神奇。v 诗中的凤凰、群鸟、丹穴山、大海中的孤舟等等,都是象征性的意象。v 古老的传说,本身就带有浓厚的传奇性,作者又加以想象和铺陈,更使作品充满浪漫色彩。 火中的凤凰是反抗黑暗追求光明的 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五四时代狂飙突进、勇于破坏、勇于创造的时代精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诗人自我的象征。 诗的意象又有着鲜明的个性,凤是雄性,凤歌格调激烈刚劲,愤怒的揭露,大声的呵问,痛快淋漓,显示出鲜明的男性特征。凰是雌性,凰歌虽也有揭露和愤怒,但主要是哀诉,其格调柔中见刚。有较鲜明的女性特点。v 3、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诗式v 女神彻底摆脱了旧诗的声调格律,成功地创

6、造了自由体诗的新形式,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为五四后自由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 诗作每行的字数,多则十多字,少则三字。诗的一章,少则九行,多则六十行。诗的小节,有的四行一节,有的十五六行一节。从总体来看,可谓形式自由,参差不齐。从局部来看,有的却又相当整齐。如群鸟歌,四行一小节,基本上是豆腐块体。凤凰涅槃成功地创造了自由体诗的新形式,起来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为五四后自由体诗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第二章 朱湘的采莲曲v 一 作者简介v 6岁开始读书,7岁学作文,11岁入小学,13岁就读于南京第四师范附属小学。1919年入南京工业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受新青年的影响,开始赞同新文化运动。1920

7、年入清华大学,参加清华文学社活动。1922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发表新诗,并加入文学研究会。v 1927年9月留学美国,学习英国文学等课程。学业未完,于1929年8月回国,应聘到安庆安徽大学任英国文学系主任。1932年夏天去职。飘泊辗转于北平、上海、长沙等地,以写诗卖文为生。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开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杀。v 1925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夏天 。1926年自办刊物新文 ,只刊载自己创作的诗文及翻译的诗歌,自己发行。因经济桔据,只发行了两期。1927年第二本诗集草莽出版。v 投江后,赵景深为他编辑出版了石门集、永言集两部诗集。v 其诗大有清丽、幽婉的古朴风韵。v 富有民歌风味的采莲曲

8、和长篇叙事诗王娇是其代表作。v 朱湘在新诗形式建设上的突出贡献,则是他始终一贯地坚持同时从音韵、诗行、诗章等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新诗的形式建设,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新诗提供了许多严而不死、齐而多变的体式。(钱光培朱湘论)v 二、采莲曲v 1、极富田园风味的抒情牧歌v 诗歌摄取夕阳西下至新月初起时的劳动生活场面,抒发了诗人对和平安静的社会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现实人生的憧憬与期待。v 全诗一共五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1节)点明劳动起始的时间和轻松愉快的劳动情绪。 v 红日西沉、出发采莲 v 第三层(5节)劳动结束的情景v 摇船夜归 v 月亮、星星、薄雾、凉风、莲舟、歌声 v 2、古代东方

9、艺术情调与趣味 v 与西洲曲中对采莲姑娘心态的描摹一脉相承 。v 善于融化旧诗词(苏雪林论朱湘的诗)v 莲:连(怜);v 丝:思;v 藕:偶v 3、音乐美和建筑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v 全诗五节,每节十行。v 每节的停顿:2、3、2、3、1、1、3、1、1、3;v 节与节之间诗行完全对应,每一节诗行形成规律的参差错落;v 音韵的多变:v 1、遥条、梭波、中东;2、怀来、言前、中东;3、江阳、由求、中东;4、梭波、中东、中东;5、由求、江阳、人辰。v 菡萏呀半开, 蜂蝶呀不许轻来, 绿水呀相伴, 清净呀不染尘埃, 溪间,采莲, 水珠滑走过荷钱。 拍紧 ,拍轻, 桨声应答着歌声。 v 藕心呀丝长,

10、 羞涩呀水底深藏; 不见呀蚕茧, 丝多呀蛹裹在中央? 溪头 ,采藕, 女郎要采又夷犹。 波沉, 波升, 波上抑扬着歌声。 莲蓬呀子多: 两岸呀榴树婆娑, 喜鹊呀喧噪, 榴花呀落上新罗。 溪中 ,采蓬, 耳鬓边晕着微红。 风定 ,风生, 风(飔)荡漾着歌声。 升了呀月钩,明了呀织女牵牛; 薄雾呀拂水, 凉风呀飘去莲舟。 花芳 ,衣香 。消溶入一片苍茫; 时静, 时闻, 虚空里袅着歌音。 第三章 徐志摩诗五首v 林徽因 v 一、生平思想及创作概况v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原名章垿,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v 小时在家塾读书,191

11、0年,考入杭州府中学堂,与郁达夫同班。1915年夏,徐志摩毕业于浙江一中,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同年十月,与张幼仪结婚。1916年秋,到天津的北洋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之转入北大就读。v 1918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历史系留学,获学士学位。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v 到英国欲跟随哲学家罗素从学,未果。结识林长民及其女儿林徽因,并由林介绍,认识了英国作家高斯华绥狄更生,得以特别生的资格进康桥大学皇家学院。 1922年秋回国。v 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于1925年8月自费出版。v 第二部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于1927年9月出版。v 1931年

12、编选并出版第三部诗集猛虎集。v 1932年友人编选出版其第四部诗集云游。v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胡适之追忆志摩)v 徐志摩是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诗人,同时又是末代的诗人。(茅盾徐志摩论)v 徐志摩是才气横溢的一路诗人(卞之琳徐志摩诗集序)v 跳着溅着的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v 充满着蓬勃的生气,活泼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赵家壁新文学史料1981年4期)v 二、诗作简析v 1、从有单纯信仰而流入怀疑的颓废v 雪花的快乐:v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v 翩翩地在半空里潇洒,v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v 飞扬

13、,飞扬,飞扬,v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v 不去那冷漠的幽谷,v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v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v 飞扬,飞扬,飞扬,v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v 在半空里娟娟地飞舞,v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v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v 飞扬,飞扬,飞扬,v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v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v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v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v 消溶,消溶,消溶,v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v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v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v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v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v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v 沙扬娜拉!v 再别康桥 v 轻轻的我走了,v 正如我轻轻的来;v

14、 我轻轻的招手,v 作别西天的云彩。v v 那河畔的金柳,v 是夕阳中的新娘;v 波光里的艳影,v 在我的心头荡漾。v 软泥上的青荇,v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v 在康河的柔波里,v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v v 那榆荫下的一潭,v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v 揉碎在浮藻间,v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v 寻梦?撑一支长篙,v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v 满载一船星辉,v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v 但我不能放歌,v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v 夏虫也为我沉默,v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v 悄悄的我走了,v 正如我悄悄的来;v 我挥一挥衣袖,v 不带走一片云彩。1928.11.6日中国海上v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v 我不知道风

15、v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v 我是在梦中, v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v v 我不知道风v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v 我是在梦中, v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v 我不知道风v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v 我是在梦中, v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v 我不知道风v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v 我是在梦中, v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v 我不知道风v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v 我是在梦中, v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v v 我不知道风v 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v 我是在梦中, v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v 云游 v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v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v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v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v 你更不经意

16、在卑微的地面v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v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v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v 他抱紧的是绵密的忧愁,v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v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v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v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v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唯一的表现(徐志摩诗刊弁言)v 2、轻灵飘逸的诗美特色v 1)诗情:轻灵柔婉v 2)诗韵:灵动流转v 3)意象:空灵飘逸v 4)诗语:清新流丽第四章 戴望舒的雨巷“雨巷诗人”戴望舒v 一、作家简介v 1、生平简况v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诗人,原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笔名出

17、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v 望舒: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 从小在故乡就学。1923年入上海大学学习,不久转大同学校学英文,1925年又到震旦大学学法文。其间,在一些共产党人的影响下加入过共育团,参加过革命宣传活动,同时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与施蛰存、杜衡等创办璎珞旬刊、现代等刊物,在文坛上颇有影响。1932年赴法国求学,后又去西班牙。1934年回国。1936年与徐迟等创办新诗杂志。1937年八一三,后到香港,曾编过文艺刊物耕耘和星岛日报副刊星座,积极参加各种宣传抗日的爱国活动。 1940年创办中国作家(英文版),译介抗日文学作品。1941年被日寇逮捕,后被友人营救出狱

18、。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1948年因从事民主运动被国民党当局通缉,再次赴港。1949年春经天津到北京。1949年,他从香港回到大陆,1950年2月病逝。v 2、戴望舒诗歌发展历程v 诗集我的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年,前两集合集) 灾难的岁月(1948)等。 我的记忆,收录了诗人1923年至1927年间的诗作26首,诗集的前半部分属早期诗作,主要是衔接新月派的诗风。雨巷是一次艺术上异蜂突起的喷爆,标志诗人诗艺技巧上的成熟,是戴望舒早期诗歌的代表作。 寻找 最合自己的脚的鞋子,进行新的艺术探索,探求一种更接近日常口语的,能充分表达现代情绪的新的艺术形式。 从我的记忆起

19、,一直持续到第二部 集望舒草(收录诗人从1927年到1932年的诗作37首),放弃了外在的、表面的韵律和格式,大胆地探求内在的诗情、内在的节奏,变格律美为旋律美,创造了具有散文美特怔的自由诗体。 我的记忆一诗对记忆这种无形无声的心理状态作了拟人化的描绘,用一系列的意象去展示生活片断,给人以亲切新鲜的印象。但在形式上显得松散、枝蔓;口语的运用上也缺少加工与提炼。 戴望舒第三部诗集灾难的岁月共收录诗作25首。前九章写于抗战爆发前,还是望舒草的余绪。 后十六首是诗人以满腔的爱国激情投入民族解放战争的结果。终于发出了战争的呼号(艾青望舒的诗)。二、雨巷1、梦一般凄婉迷茫的情感意绪1)大革命失败后苦闷感

20、伤的时代情绪2)诗人自我情感生活不如意3)人生追求与苦闷的普遍感受2、极具东方韵味的象征性诗歌意象核心意象:丁香姑娘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姣好又易凋谢。v 丁香结(花蕾)是愁思的传统意象。 v 李商隐代赠:v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v 巴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v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南唐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3、和谐悠扬的音乐美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叶圣陶1、7重章叠唱,起结复见,首尾呼应; 3、6句押韵,2、5句穿插(或356,或136,或236),一韵

21、到底(江扬韵,ang),变化中求和谐;v 破句切割:撑着油纸伞,独自/彷惶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v 排比联句:丁香一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v 复唱承接: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类似 顶针式的承接,双声叠韵:丁香、彷惶、芬芳、一样、彳亍。第五章 周作人散文二篇1936年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关于“中国新文学运动以来最优秀的杂文作家是谁?” 鲁迅举出的名单是:周作人、林语堂、周树人、陈独秀、梁启超。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一、作家简介周作人(18851967),原名魁寿,字星杓,后改名槐寿,自号启

22、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又取名作人,笔名仲密、周遐寿等。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01年进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1906年7月到日本攻读海军技术,后改学外国语。此间与羽太信子(1888-1962)结婚。1911年回国后在绍兴任中学英文教员。辛亥革命后,任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视学、绍兴县教育会会长、省立五中教员。1917年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发表了人的文学等重要文章。后又成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抗战爆发后,出任伪北京大学文学院

23、长、伪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堕落成为汉奸文人。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和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著述。1967年5月7日病逝。主要著作:有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谈龙集、谈虎集、永日集、看云集、夜读抄、苦茶随笔、风雨谈、瓜豆集、秉烛谈、苦口甘口、过去的工作、知堂文集;文学史料集鲁迅的故乡、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回忆录知堂回想录等。“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是说着流氓似的土地匪似的话”,“殊少敦厚温和之气”;“五四”高潮过后,作文极慕平淡自然的景地”。(周作人雨天的书自序二),周作人的文章一直有浮

24、躁凌厉与平和冲淡两种因素,但后来趋向后者。他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从后世的影响也主要是平和冲淡类的散文。v 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苦雨、喝茶、乌篷船、谈酒等呈现其平淡冲和、悠然南山的一面。v 自己觉得比较地中意,能够表出一点当时的情思和趣味的(泽泻集序)二、故乡的野菜v 创作于一九二四年二月,发表于同年四月五日的晨报副镌。 v 通过对家乡野菜的描写,勾勒了一幅幅浙东古朴清纯的民俗画卷,流露出品花赏草的闲适情趣,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怀念。v 1、野趣和雅趣的结合v 文章介绍了故乡三种野菜和与之相关的风俗民情。表达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吃,而是一种吃的文化,是吃文化背后的故乡的风俗和内在的文化含义。

25、v 2、民谣和童谚的点缀v 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 门 头 v 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v 三月三,蚂蚁上灶山v 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v 将民谣与童谚点缀文中,描写出一幅清明前后吴越乡野间妇女与小儿吟唱歌谣采挖野菜的嬉游图。 v 3、平民化的写作立场v 舒芜曾说:知堂好谈吃,但不是山珍海味,名庖异馔,而是极普通的瓜果蔬菜,地方小吃,津津有味之中,自有质朴淡雅之致v 三、北京的茶食(1924)v 把生活当做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v 生活的艺术 艺术地生活v 北京的茶食并不着重于那些逼真诱人的色香味形以及齿颊口腹间真切感受的描绘,文章所关注的,是茶食中所蕴涵的

26、审美指向。 v 古都北京的茶食,理应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作者期望的是包含历史的精炼的或颓废的点心,神往的是焚香静坐的安闲而丰腴的生活。v 由北京的茶食引出关于生活之艺术的思考: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v 同时也引出有关社会生活的微讽:可怜现在的中国生活,却是极端地干燥粗鄙。v 四、周作人散文艺术特色归纳v 1、取材唯平唯淡 v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v 吃茶、故乡的野菜苦雨、乌篷船、谈酒v 2、舒徐婉转的笔致v 语言风格:信笔所至,舒徐婉转v 写在稿纸上的谈话( 自己的园地序)。谈话风是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突出特点。v 采用口语,又巧妙地融

27、进一些古典、外国词语和方言土语,造成一种朴质无华、亲切自然,又非常富于表现力的文体。态度平等亲切;笔致舒徐婉转;盈科而后进 3、富于知识性与趣味性 谈天说地,博学多识 ,在短小的篇幅中引用许多中外古今书籍文字。不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有日常生活知识。v 我所有的除国文和三四种外国文的粗浅的知识以外,只有一点儿生物的知识,其程度只是丘浅治郎的生物学讲话,一点儿历史的知识,其程度只量纲鉴易知录而已,此外则从蔼理斯得来的一丝性的心理,从弗来则得来的一毫的社会人类学,这些鸡零狗碎的东西别无用处,却尽够妨碍我做某一家的忠实的信徒。(周作人苦茶随笔重刊袁中郎集序)第六章 鲁迅的野草毛泽东的评价。上世纪九十

28、年代末以来“屠鲁”事件简介。葛红兵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写一份悼词;收获2000年第二期上三篇文章:王朔我看鲁迅,冯骥才鲁迅的功与过,林语堂悼鲁迅。一、关于鲁迅( 生平创作与思想简介)一)家道中衰“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893年祖父周福清科场作案身陷囹圄。其后,父亲周伯宜长期患病并于1896年病逝,家庭从此败落。“有谁从小康人家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二)南京求学接受进化论思想(18981902)1898年,鲁迅考入江南水师学堂,第二年转入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严复译述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三)留学日本(19031909)1、

29、选择学医,促进维新到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1903年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1904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攻读医学。“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2、弃医从文“改变他们的精神”幻灯片事件“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整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我那时以为当然

30、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呐喊自序)“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与友人筹办新生杂志,翻译异域小说,撰写各类文章。1909年回国。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破恶声论(未完)等论文。 提出“立国”必先“立人” ,呼唤“精神界之战士”。标志着鲁迅“立人”思想的逐步形成。文化偏至论:“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重视国民精神的改造,提倡个性解放;“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若其道术,乃必尊个性而张精神”。摩罗诗力说介绍欧洲浪漫主义作家拜伦、雪莱、普希金等人的思想和创作,推崇他们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而为世所不甚愉悦的个性主义和反抗的摩罗精神。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