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1 ,大小:110.74KB ,
资源ID:1233872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3872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docx

1、化学改变了世界教案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 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

2、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 二、观察化学变化 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 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化学变化的奥秘 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明确以下几点: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课后作业 1.记忆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记忆有关实验现象。 课后记 开始学习化学,学生兴致很高,踊跃发言,效果较好。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二节 化学之旅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 2.初步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活动反思”的方法。 3.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 1.学会提出问题。 2.体验科学探究的几个环节及探究的乐趣。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同学们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呢? 一、从问题开始 学生阅读 体验科学始于问题。 学生活动 交流讨论你对“化学之迷”的看法。 交流共享 把你心中

5、的化学问题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学生讨论 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学会质疑,不轻信现成的结论;善于变换角度看问题;善于观察;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 教师讲解 金刚石、石墨、C60的有关知识拓展。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天地 以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探究为素材,体会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 化学的探究活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提出问题。 2. 猜想与假设。 3. 制定计划并实验。 4. 收集证据。 5. 结解释与结论。 6. 反思与评价。 学生活动 请你提出一个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并进行探究活动。 多识一点 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

6、反思 不仅要“三思而后行”,还要“行后而三思”。 学生自学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的规范格式。 学生活动 分析P16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1. 较高的蜡烛燃烧时间短; 2. 同一根蜡烛燃烧时间逐次减短。 学生分析 上述结果如何解释? 让学生充分的讨论,教师走入学生中倾听讨论。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知道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内容,体验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体验化学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后作业 针对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提出自己的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设计出实验,并借助家中的器材进行实验。 课后记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身边的化学,体会到化学的乐趣。 课题名称:第一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走进

7、化学实验室 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 2.初步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 3.理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提高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的自觉性。 4.初步养成“动脑思考、规范操作、仔细观察、详实记录”的实验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重点、难点: 1.认识常见的九种仪器。 2.学习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与称量,仪器的连接与洗涤等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教学过程: 一、认识你的实验室 结合P138附录认识常用仪器。 二、验室安全规则 P137附录; P21发生意外怎么办?

8、三、本操作练习 、液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取试剂瓶中的水向试管中倒入约1/3体积。(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 3.)标签对着手心,拿稳试剂瓶;( 4).试管略倾斜,试剂瓶口靠紧试管口倾倒液体。1. 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2. 标签对着手心,防止残留液沿瓶壁外流下腐蚀标签。 2.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约20滴水。(1).将盛水的试剂瓶取出;(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3).取胶头滴管,先挤压排气后,再伸入试剂瓶中吸取液体;(4).滴管于试管的正上方垂直滴入。(5).滴管用后洗净插在试管架上。1.不可把滴管伸入试管内,会污染滴

9、管;2.不可把滴管放在实验桌上,会污染滴管;3.不可倒持滴管,滴管内的试液会腐蚀胶头。、固体药品的取用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1.取少量细砂于试管中1.将盛细砂的试剂瓶取出; 2.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 3.取宽窄合适的纸槽,用药匙取少量食盐倒入纸槽中; 4.试管平放,用纸槽将食盐送到试管底部后,将试管竖直起来,慢慢取出纸槽。1. 打开瓶塞倒放在桌上,防止污染瓶塞;2.若药匙大小合适也可直接将药匙伸入试管中,不用纸槽。 2.取石灰石颗粒于试管中1.将盛石灰石的广口瓶取出; 2.打开瓶塞并倒放在桌上; 3.试管平放,用镊子取一粒石灰石放入试管口,缓慢将试管竖直使固体滑落。1.试管由平放到竖

10、直,保证固体滑落,防止块状固体直接坠落砸破试管。、物质的加热 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 1.点燃和熄灭酒精灯1.将酒精灯放在实验桌中央; 2.取下灯帽正放在桌上; 3.用火柴点着酒精灯,将废火柴梗投入废液缸中; 4.观察酒精灯火焰,然后用灯帽盖灭。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用一个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用嘴吹灭酒精灯火焰。否则会引燃灯内酒精而着火! 2.加热试管中的水至沸腾1.取少量水于试管中(同中1的步骤)放在试管架上; 2.点燃酒精灯(同中1的步骤); 3.将试管夹从下往上套夹到距试管口1/3处,手握试管夹的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 4.试管与桌面成45。,试管口不能

11、对着人,试管底部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并来回移动。1.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2.试管口不能对着人,万一液体溅出可能伤人;3.试管底部接触酒精灯外焰,因为外焰温度最高;来回移动是为进行预热。4.加热后的试管放回试管架上,冷却后再洗涤。 、物质的称量练习内容练习步骤注意事项及原因1.用托盘天平称量2g食盐 1.调节天平平衡,并在两盘上各放一张质量、大小相同的纸; 2.用镊子将游码调至2g; 3.取少量食盐向左盘添加至天平平衡。1.在两盘上各放一张相同大小的纸,如果是易潮解或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防止药品污染和损坏托盘。2.称量物必须放在左盘,因为游

12、码的质量是加在右盘的。(即左物右码) 2.用量筒量取20mL的水 1.取25mL的量筒; 2.向其中倒水至接近20mL(取用液体的方法同中1); 3.改用胶头滴管向量筒中滴加水至恰好20mL。1.观察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底处保持水平,仰视时读数偏低,俯视时读数偏高。 2.量筒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用来进行化学反应。否则会影响刻度的准确性。、仪器的连接与洗涤 书P2 四、实验练习 对基本操作的实际应用 实验内容操作步骤现象氢氧化钠、硫酸铜、酚酞三种液体间的反应试管1:倒入氢氧化钠滴加硫酸铜; 试管2:倒入氢氧化钠滴加酚酞; 试管3:倒入硫酸铜滴加酚酞。 2.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在试管中加

13、入2-3块石灰石,滴入2mL稀盐酸,观察石灰石表面的变化,然后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进试管口。 3.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取少量氧化铜粉末装入试管,滴入约2mL稀硫酸; 加热上述试管。 课堂小结 本节重点是认识仪器和练习基本操作,同时要掌握几个反应的实验现象。课后作业 结合学习提纲理解记忆有关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 课后记 首次进入实验室,教师和学生准备的都很充分,进行的也很顺利,表现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第一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认识水分子的特征。教学起点分析:学生知道水能发生三态变化和发生这些变化的

14、条件,相当一部分学生也知道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但是不了解分子的特征,不能自发地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对于水的凝结、蒸发等司空见惯的想象不易产生探究冲动。教学的起点应当定位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如我们为什么觉察不到水的蒸发的?水在什么情况下更容易蒸发?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什么变化?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喜欢潺潺的小溪、奔腾的江河、波涛汹涌的大海吗?生喜欢。问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水(水分子)。师水是由什么组成的?生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师你知道一个水分子的大小吗?生不知道。投影一滴水。(只一滴水,就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师这样小的分子似乎是微不足道的,然而

15、,没有小小的水分子,哪有晶莹的水滴,又怎么会有奔腾的江河 ,汹涌的大海呢? 设问那水分子有什么特征? 为什么有时会幻作朵朵白云,有时又能化做绵绵细雨、皑皑白雪? 生状态变化。 师水变成云、雨、雪是水的存在状态发生变化的结果。 投影第一节 水分子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 板书水的三态变化 投影出示目标 投影封闭在针筒中的水。设想把封闭在针筒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 问请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猜想水分子本身变大了?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了? 水分子的数目增多了? 水分子受热都冲到针筒的那一端去了?师下面我们来研究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16、 先来观察: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 问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学生七嘴八舌)固态的水:水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 液态的水:水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地运动 气态的水:水分子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地向空间扩散分子间的间隔师小结:分子间的间隔不同,物质在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比在固态液态时要大得多说明图中的质量是不相同的,图中水分子的个数也不相同,图示的目的仅在于表示分子的间隔不同,所以,同一质量的水在变为水蒸气时,分子本身没变,分子间的距离,分子的排列方式,通过刚才的研究:大家来小结一下。 板书水由固液气时 分子数目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17、 分子大小 分子的排列方式 问这样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生物理变化 投影生活景象(路边斑斑水迹,太阳光照下,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发了 师你能试着从微观上解释水蒸发这一现象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师生活中常见这样的现象 湿衣服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比晾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干的快 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增大(液态气态)投影生活现象(水烧开后,揭开锅盖,立即就会有许多小水滴滴下。)问这是什么原因? 生水蒸汽在锅盖上冷凝的结果 问谁能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这一个过程 生回答(交流讨论) 板书失去能量,运动减慢

18、,分子间间隔减小(气态液态) 投影交流共享(课本30页) 生同意 师下面请大家分别举例证明小明的观点 板书分子很小 生小的看不见,摸不着 只一滴水,就含有约1021个水分子 板书分子间有间隔 问先问大家一个问题:100ml大豆,100ml小米(展示)如果把二者混合在一起,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生等于;不等于 师演示(充分混匀) 小于200ml 问为什么? 生黄豆与黄豆之间有间隔,小米与小米之间有间隔 师请大家思考: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体积是否等于200ml? 生小于200ml(酒精分子,水分子之间有间隔) 师请大家再举出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例子 气体加压后,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

19、隔,加压后,间隔变小,体积变小) (例如: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气体比固体液体容易压缩(分子间有间隔,并且间隔不同)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有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板书分子在不断运动 生墙内开花墙外香;打开酒瓶可以闻到酒香 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 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 一杯热水,加入品红中 生解释原因 板书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小结学生完成 板书设计 水的三态变化 1、水:固态液态气态(物理变化) 水分子的大小 分子间的距离 不变 改变 水分子的数目 分子的排列方式 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加快,分子间间隔变大。(液态气态) 水分子失去能量,运动减

20、慢,分子间间隔变小。(气态液态) 2、分子的特征 分子很小 分子间有间隔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作业课本30页 活动天地和在线测试 教学反思分子的特征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将教学起点定位与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描述和原因分析方面,能够使学生易于接受,并且“交流共享”部分通过学生从生活中列举大量的例子来说明分子的特征,能起到深化理解的作用,今后教学中要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第二课时 水的净化一、教学目的 1 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 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二、重点:过滤和蒸馏的原理及实验操作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

21、么微粒构成的?新授: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答:很浑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学生:是混合物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学生:是混合物。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

22、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1 沉淀 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2 过滤 :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3 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 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 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 二、

23、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 学生答:煮沸水 蒸馏 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

24、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 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 练习题:56页1、2、3。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练习:基础训练小结:请学生总结都学到什么? 作业:一课三练。 检测 板书 水的净化 水:化学符号,组成;构成。(纯净物) 自然界的水:含有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混合物) 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 1 沉淀(加絮凝剂) 2 过滤:小的走,大的留 3 吸附:物理变化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1 硬水:含钙、镁的化合物较多 2 鉴别:用肥皂:渣硬沫软 3 软化:煮沸: 家庭 蒸馏:液 气 液课题:第三节 认识

25、原子(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认识原子的组成及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 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会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说明化学反应的发生过程。3、 进一步认识事物的可分性,逐步培养学生树立物质的变度能引起质变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综合能力。重点和难点重点:原子的组成难点: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 教学内容分析“认识原子”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第一课时主要是原子的结构和电子的知识。小结时重点应放在原子、分子的主要区别上,也

26、就是看两种微粒在化学反应里能否再分,可以采取总结、对比、讨论的方法促进理解。 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概念,这是引导学生从分子认识原子的十分有效的基础知识。通过物质的分解反应可以从宏观上观察到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其他物质,再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来分析,能推断出分子是可分的,从而引出原子能否可分的问题。 教学对象分析在“原子能不能再分”教学中,就目前的实验手段来说,还难以让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内部结构,在此化学启蒙阶段,学生又缺乏分析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比较理想的方法是用描述原子结构的动画片,使学生对原子结构有一个比较形象的了解。在节课教

27、学之前,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一系列有关分子的形象,而且原子概念又是通过分析反应导出的,所以有必要让学生清楚的对原子和分子加以对比,了解二者的相似、相异和相关之处。在教学中,对于电子的运动,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去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不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核和电子的行为,否则学生将无法建立起有关的形象,应该向学生指出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与汽车在公路上奔驰、人造卫星按一定轨道绕地旋转是不同的,它没有固定的线性轨道。 教学流程设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能否再分?引出课题 原子的结构提出问题,共同探究 1、为什么只有极少数粒子被反弹回来?2、原子核能把轰击

28、它的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3、原子核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讨论交流 结合教师的讲解对原子的结构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提出问题,学生阅读 教师总结,学生练习检查对本节课内容是否全面掌握 教学过程教师1、举例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 3、写出水通电分解的符号表达式。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教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它分成了什么呢?分成了原子。原子是一种非常非常小的粒子,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的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而原子在化学反应里却不能再分,是不是说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球体? 1897年,

29、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在原子中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类才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子是可以再分的。【板书】一、原子的结构【讲述】汤姆森的西瓜模型、卢瑟福的粒子散射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绝大多数的粒子能够顺利穿过金箔,而只有极少数被反弹回来?学生探究活动:对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的思考和讨论教师点评:对卢瑟福的实验现象进行解释,提出原子核的概念,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能把轰击它的粒子反弹回来,说明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非常小,而原子核更小,原子核的半径仅为原子半径的几万分之一。但是,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的电子质量非常小,与原子核相比可以忽略不计。电子在原子内很大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设问】原子很小,是不是不能再分了?【导入】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证明原子核可以再分。【结合动画指出】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中子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