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作文之作文如果错过了太阳时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议论文作文如果错过了太阳时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议论文【篇一:高三优秀作文:拥有的远比失去的来得多】 高三优秀作文:拥有的远比失去的来得多 高三优秀作文:拥有的远比失去的来得多 如果你在错过了太阳时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泰戈尔 如果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能量值,那么许多人从出生开始就感觉身上能量为负,因为我们一直在奔跑,追高考追工作追房子,在奔跑中能量消耗殆尽却仍不知疲倦地奔跑着。精神上的奔溃根本无法用物质来填满,挫折后的失望,失去后的痛苦折磨得人体无完肤,让人大叹:这个时代疯了! 其实,疯的不是时代而是我们的内心,我们忘了我们所拥有却只看到
2、了我们所失去的,身上的正能量被完全忽视,我们忘了身边的爱与美好,忘了,我们拥有的远比失去的来得多。 还记得有人将史铁生比作一汪蔚蓝的湖,忍受着许多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却依旧没有一丝波澜,安静美好,他说:“因为远离尘嚣,所以宁静淡泊;因为懂得生活,所以活得从容。”我们从他的文字中感受他的正能量,体悟身处逆境的他对生活的表白。 没有多少人能理解他,也许他活得像个隐士,但是他更爱山川草木,是的,他在生活。惠根斯曾说:“在路易斯安那州生长着这样的一棵橡树,他的身边没有同类,依旧在粗壮的枝干上长出苍绿黝碧的快乐的叶子。”在瓦尔登湖的第一个夏天,他不干活,甚至连豆子也不种,他只是坐着,在门前的阳光里,在广
3、阔的绿色里,静静地思考,静静地生活,这是卢梭身上的正能量,他抛却一切来完成对自己的礼赞和对生活的表白。 真正会生活的人才能拥有这股正能量,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拥有的远比失去的来得多。即使是午后一道温暖的阳光,夏日一丝清凉的微风,一杯凉白开,一碗白米饭,也觉得珍贵美好,他们会发现会感动会去爱身边的一切人和事,用尽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亦如史铁生,亦如棱罗。 美国街头的枪声震天,尼日利亚校园的疯狂杀戮,一个个生命的逝去无不在提醒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正能量的回归!我们不是没有,而是太少人发现。我们不满足于现状,我们忘了,我们拥有的远比失去的来得多。 放下心中的压迫和不安,收起心中的欲望和贪念。听听那风,嗅嗅
4、那花,阳光的暖意撒满了身边的每一张笑靥,正能量的蔓延让我们发现这一切远比金钱欲望来得可爱。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珍惜身边的一切,这样,足矣。 不要总为了失去的太阳而哭泣,因为你还有群星。【篇二:高一语文我与地坛同步练习3】 我与地坛(节选)学习指导与训练及答案 重点难点提示 1.谁曾说“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了”?史铁生就是一个错过了太阳的人,而且这一错就是十五年,是什么让他抬眼去看看天上的群星? 2.面对生命的残缺,史铁生坚定地去追寻生存的答案,他坦然地将全部生命哲学的答案归结为过程或幸福或哀伤然而美丽的过程,文中有许多片断都在展示着生命的过程,找到这些地方,体会自然界的生命
5、过程是怎样的? 3.明白理解也意味着尊重他人不同于自己的选择吗?如果你还不懂这一道理,就去仔细读读文中母亲的故事,看看她是怎样理解自己的孩子的。 5.了解的重点:史铁生和他的作品风格。 6.掌握的重点:(1)作者如何用恳切、诚挚的语言将他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生命意义传达给读者? (2)一位遭遇不幸承受苦难的母亲怎样给与儿子生存上的启发? 7.应用的重点:体验在从容冷静的文字里蕴含丰富人生体验和哲理的叙述方式。 8.了解史铁生和他的作品风格。 a 标志着九十年代中国作家现代精神的确立的作品是哪一部?作者的创作风格如何? b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史铁生是一位残疾作家,他的作品大多数与他的生命状态有关。
6、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是完全合二为一的。他说:“写作不是为了反映生活,而是以寻找以创造去实现人生,生命是一个寻找和创造的过程,人以此过程而为人。”因此,他的作品是对生存意义的探求,能清醒地正视生命存在本身的矛盾、困境。史铁生又堪称中国当代杰出的语言大师,他的语言洁澈清雅直透心灵,是当代任何一位别的作家难以与之相比的。9.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一节,体味史铁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究。 (1) 最初作者怀着怎样的心情闯入地坛?为什么他会在地坛中驻留? (2) 两条腿残废后,由于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出路,作者带着逃避的心情,想从喧闹的城市中找到一片宁静,找寻另一个世界,地坛便是他找到的另一世界。 作者驻留在地坛是因为
7、:在他活到最狂妄的年龄时却失去双腿,而地坛也是一个曾经有过炫耀和浮夸的人文风景,如今却落得“荒芜冷落的如同一片野地”。相同的命运轨迹,使作者遇到地坛后便一见如故。但是地坛的生命历程显然更长,四百年的风雨剥蚀,让地坛“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欲见苍幽,到处的野草黄藤也都茂盛的自在坦荡”,这种不动声色的渲染让作者停留思考。 (1) 作者再来地坛,看到风儿、蚂蚁、瓢虫、露珠时,感到“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为什么? (2) 这是地坛对他心灵的启发,使他了解了每个卑微的个体,无论怎样的纤细、渺小、脆弱,无论怎样被忽略、被抛弃、被轻视,他们都会忠实地完成着自己生命的轨迹。而且一旦生命发芽,那么生机就会涌动,看似沉
8、寂,荒凉,萧瑟、幽深的地坛,实际上亦有喧嚣不已,生生不息的生命流淌。这种难以言说的永恒与瞬间,古老与新鲜,沉静与涌动,博大与纤细,给作者心灵以强烈的震动。 (3) 作者在地坛中,对于死的理解是怎样的? (4) 作者感悟到:一个人出生了,就已成为一个既定的事实;一个人出生了,也意味着另一个事实的存在,那就是走向死亡;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5) 这一小节的最后一段,作者的视野有了变化,这种变化具体而言是什么? (6) 有了对死亡的理解后,作者的视野转向怎样获得生的问题。他仍在地坛中感受夕阳西下时断壁残垣的历史沧桑,浩瀚宇宙中个体生命的微不足道,命运无常时个人无缘无
9、故遭遇到生存的困境。但他也开始把目光投向有情的生命,投向那历经坎坷后的一曲曲稳健又激昂的生命之歌:寂静的光辉把坎坷照映得灿烂;雨燕的高歌能把天地叫喊得苍凉;冬天雪地上的脚印会让人们的思绪飞扬;苍黑的古柏会把忧郁与欣喜同样承担;暴风骤雨会将草木和泥土叫醒;秋风霜至会让落叶轻舞飞扬。此刻,作者已从自己的不幸中走出,变得平和而宁静,带着欣赏自己的眼光,去关爱生命中的苦难与不幸。 10.理解母爱无言这一真理。 (1) 母亲了解自己的儿子因残疾而苦闷,在明知儿子有可能选择轻生的情况下,却让儿子独自去地坛,这是为什么? (2) 母亲明白,孩子的痛苦只有自己想通透了才会消逝,而要想通透需要一段独处的过程。她
10、宁愿自己的儿子为解脱痛苦而无目的无方向地追寻,也不愿自己的孩子为逃避痛苦而消沉。因此,每当孩子要动身时,她便无言地帮他准备,每当孩子离去时,她就坚强地忍受这或许会失去儿子的痛苦。每当孩子长时间不回时,她又主动去找寻。她从来都不对自己的孩子说一句“你为我想想”。 (3) 作者写道: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那么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找到的路是什么? (4) 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找到一条幸福的路,能在苦难面前不屈地生存,坚强地活着,并且找寻到自己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母亲并不企求儿子成名成家但活得并不幸福。 (5) 作者对母亲的理解与关爱表现在什么地方? (6) 作者
11、反思自己过去没有为母亲着想过,只一心想着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却不知道自己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会加倍的。 作者后悔当年也许是出于倔强或羞涩,没有叫住前来寻找并从自己身边走过的母亲,并且永远没有机会弥补。 能力测试 1.阅读陈梦家的诗一朵野花,回答下列问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他看见青天,看不到自己的渺小,听惯了风的温柔,听惯了风的怒号,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一片风景便是一种心境,一朵盛开的野花,蕴含的却是一种向上的生命力,用你的语言揭示人类的生存态度
12、应该是怎样的? _ 阅读泰戈尔的金色花,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金色花(印度)泰戈尔 假如我变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的香气,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投我的小小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么? 当你黄
13、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_“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1.文中画线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好孩子?” b.“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c.“你这个好孩子,你到那里去了?” d.“你这个坏孩子,你到那里去了?” 2.本文中的孩童形象,其感人之处在哪里? _ 答案提示:1.b 提示:这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与嗔怪 2.提示:我们一般看到的文学作品,多写母亲对子女的爱,而很少见到富有童趣的,展现出儿童对父母的爱和关心的作品。文中的这个孩子渴望的变化,尽管要受到母亲的责备,但却要表达出自己对母亲
14、的一份心意。 读写知识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理解后写一篇读后感。 月 夜 沈尹默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提示:此诗写的是:环境的萧瑟,人物的孤独。面对处境诗人表现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注意读后感的文体是议论文。 知识拓展 1.史铁生,北京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成疾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2.生命的困厄及其在生命困厄中思想的提升决定着一个作家的思想境界,决定着这类作家作品的思想境界。似屈原作品有几?
15、仅留下的作品却千古传唱,中外传唱,并且还要传唱至未来。当然陀斯陀耶夫斯基则为另外一类,只是他本身就是一位少年文学天才,处女作就为别林斯基一伙拍案称绝。陀氏从死亡之地回到创作的生活环境,天又假其健康,方才有惊世骇俗的一部又一部作品问世。当然这两类又都不能完全以律史铁生的,所能律的只有一【篇三:黄桥初中语文二模】 2016年泰兴市黄桥初中 九年级语文二模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填到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3分)(2)给加点的字注音。 2下列标
16、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 b“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纪念是为了不要忘却勿忘国耻,牢记牺牲,安放灵魂。 c时间去哪儿了在唱响我们心灵深处温存记忆的同时,也让我们思索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d我家只有一个忙月(自己也种地,只是在过年过节以及收租时候来给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称忙月),忙不过来,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日常生活中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每个中学生责无旁贷。 b“读书节”活动圆满结束,但我校诵读经典的良好风尚已经蔚然成风。 c游客们在沁人心脾的花香中感受着春天的美丽和岁
17、月的静好。 d母亲靠着自己在缝纫店里那微薄收入含辛茹苦拉扯着我们几个,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题1分,第题4分) 见微以知萌,。,则无败事。 衣带渐宽终不悔,。,犹有花枝俏。 为国效力是古代文人志士永恒的追求。辛弃疾破阵子中的“, ”表现了词人破敌立功,体现人生价值的愿望;范仲淹的渔家傲 “,”则流露出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戍边将士思家的复杂心情。 5名著阅读。(6分) (1)水浒英雄在梁山泊过着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痛快生活,宋江为何不顾“黑旋风”李逵、等人的反对,坚决主张接受招安,其原因是 。(3分) (2)人生处处有选择,也处处面临选择。对以下人物在
18、不同的处境中所作出的选择,分析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迅最初选择学医,是想安心做个治病救人的医生,后因“匿名信事件”,他才弃医从文。 b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全身心投入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其实是要文字创作的方式,继续参与战斗。 c汤姆选择去当海盗,他觉得海盗无拘无束,“一直没谁敢小瞧”。这是儿童的天性,渴望从游戏和冒险中寻找自由和浪漫。 d格列佛一心想留在慧骃国,但在慧骃国他就是一只“耶胡”,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无奈选择回国。6专题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8分) 为深入推进“泰州教育大阅读”活动,东方实验学校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 (1)2016年5月,东方实验学校文学社对
19、 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根据右边 的图表,写出你的结论。(2分) (2)右边两幅漫画的题目都叫“读书”,请 仔细欣赏,任选其中一幅,分析漫画告诉我 们的道理。(2分) 我选_幅,它告诉我们: _ (3)东方实验学校的学生张明在参加“泰州大阅读活动”中对读书有了更深的理解,他给 表弟韩磊写了一封信。(4分) 请依照下面划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两个句子。(2分) 读,我;读,我。 书信中_ 句是病句,修改为_ _(2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王安石的葛溪驿,完成第7题。(6分)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
20、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葛溪驿:在今江西弋阳,驿是官府设立的伕马站和旅舍。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 (1)古人论诗有“诗眼”之说,诗中的“_ ”字就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1分) (2)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借景抒情,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描写葛溪驿的环境,暗写诗人心烦意乱。 b“鸣蝉更乱行人耳”中的“行人”,是指经过葛溪驿的诗人自己。 c颔颈两联直接抒情,直接抒发夜宿所感。 d尾联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心境渲染到极致。 (3)从全诗内容看,诗歌中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3分) (二)阅读刘蓉习惯说,完成811题。(
21、14分)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 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 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 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 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习惯说 () 每履之() 顾而笑曰() 而不与洼适也()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焉”的用法
22、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足苦踬焉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b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c惧有伏焉(曹刿论战)d永之人争奔走焉(捕蛇者说)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2分) 译文: 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分) 译文: _ 11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怎样的道理(用自己的语言阐述)?(2分) (三)阅读有“脑”的人工智能文章片断,完成1215题。(10分) 日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计算所)发布了全球首个能够“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
23、”处理器芯片,名为“寒武纪”。该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中科院计算所陈天石博士透露,这项成果将于今年内正式投入产业化。在不久的未来,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都将更加可靠、易用。 前不久,谷歌公司开发的一款围棋程序“alphago”以41战胜了韩国棋手李世石,其中,“alphago”的成功秘诀就是模仿人类通过神经网络进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指多层的人工神经网络和训练它的方法。通俗讲就是指计算机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的机制来学习、判断、决策。近年来,这种方法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等,它在近期和未来都将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易
24、建强说。 陈天石说,“深度学习”能发展到现今阶段,得益于计算系统运算能力的提升,而这种提升正是作为技术支撑的处理器爆炸式发展的结果。目前,“alphago”使用的处理器是在其他领域通用的cpu处理器。2010年,谷歌使用1.6万个处理器运行7天来训练一个识别猫脸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在围棋上战胜了人类的“alphago”则需要更多的处理器,普通人要想使用这项技术是不可能的。 “普通的处理器就好比瑞士军刀,虽然通用,但不专业。如果厨师要想做出像样的菜肴,就必须使用专业的菜刀,而专门的深度学习处理器就是这把更高效、更快捷的菜刀。”陈天石说。 深度学习处理器,就是给电脑创造出模仿人类大脑多层大规模人工
25、神经网络的芯片。在深度学习处理器的运行当中,计算系统的运算能力提升是决定深度学习处理效率的关键。而中科院计算所此次发布的“寒武纪”处理器,比“alphago”所使用的处理器在性能上提升两个数量级,也就是说,它能够让人工智能跑得更快、更远。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杨生看来,过去几十年,科学家往往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机器人动作的研究上,让机器人能像人类一样爬、抓、行、跳等。徐杨生打了一个比方:前50年,我们研究的多是机器人“穿衣服”这个动作,却没有让机器人学会“要不要穿衣服”等感知和认知能力。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谷歌、XX等公司陆续推出“alphago”“XX大脑”
26、等深度学习程序,推动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谭铁牛表示,未来的人工智能研究需要和脑与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03月23日,有删减) 12. 简要分析第段加点词语的作用。(2 分) 在不久的未来,反欺诈的刷脸支付、图片搜索等,都将更加可靠、易用。 13.请说出第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4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为“深度学习”能迅猛发展到现今阶段,所以技术支撑的处理器得到了爆炸式发展。 b“寒武纪”项目未来可服务的领域,包括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民生。 c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杨生看来,过去几十年,科学家们往往将
27、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机器人动作的研究上。d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水平也会不断进步。 15假如你是一位人工智能发烧友,在参加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时,请结合本文和链接材料,向科学巨头们阐述一下你的观点。(3分) (四)阅读周国平的己所欲,勿施于人一文,完成1618题。(10分) 中外圣哲都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要我们将心比心,不把自己视为恶、痛苦、灾祸的东西强加于人。己所不欲却施于人,损人利己,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种行径当然是对别人的严重侵犯。然而,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自己视为善、快乐、幸福的东西,难道就可以强加于人了吗?要是别人并不
28、和你一样认为它们是善、快乐、幸福,这样做岂不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严重侵犯?在实际生活中,更多的纷争的确起于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趣味、观点、立场等等。大至在信仰问题上,试图以自己所信奉的某种教义统一天下,甚至不惜为此发动战争。小至在思维方式上,在生活习惯上,在艺术欣赏上,在文学批评上,人们很容易以自己所是为是,斥别人所是为非。即使在一个家庭的内部,夫妇间改造对方趣味的斗争也是屡见不鲜的。 事情的这一个方面往往遭到了忽视。人们似乎认为,以己不欲施于人是明显的恶,出发点就是害人,以己所欲施于人的动机却是好的,是为了助人、救人、造福于人。殊不知在人类历史上,以救世主自居的世界征服者们造成的苦难远远超过普通的
29、歹徒。我们应该记住,己所欲未必是人所欲,同样不可施于人。如果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文明人的起码品德,它反对的是对他人的故意伤害,主张自己活也让别人活,那么,“己所欲,勿施于人”便是一个文明人的高级修养,它尊重的是他人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自由,进而提倡自己按自己的方式活,也让别人按别人的方式活。 现代社会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人们在精神信仰领域和私生活领域都享有了越来越多的自由。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合理化的进程,而那些以己所欲施于人者则是这个进程中的消极因素,倘若他们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我是丝毫不会感到意外的。 16本文用“己所欲,勿施于人”作题目,有什么作用?(3分) 17简要分析第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3分) 18写出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