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7 ,大小:458.63KB ,
资源ID:1232389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238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docx

1、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5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一、目的要求1. 掌握受弯构件斜截面的受力特点、破坏形态和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2. 掌握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和有腹筋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3掌握材料抵抗弯矩图的概念和作法4掌握纵向钢筋的截断和锚固及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构造要求二、重点难点1斜裂缝出现前后梁受力状态的变化2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因素3计算剪跨比和广义剪跨比的应用4材料抵抗弯矩图的作法及应用三、主要内容51 概述受弯构件除了承受弯矩外,还同时承受剪力,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都表明,在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中某些区段常常产生斜裂缝,并可能沿斜截面(斜裂缝)发生破坏

2、。斜截面破坏往往带有脆性破坏的性质,缺乏明显的预兆,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当避免,在设计时必须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为了防止受弯构件发生斜截面破坏,应使构件有一个合理的截面尺寸,并配置必要的箍筋,箍筋也于梁底纵筋和架力钢筋绑扎或焊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使各种钢筋得以在施工时维持在正确的位置上。当构件承受的剪力较大时,还可设置斜钢筋,斜钢筋一般利用梁内的纵筋弯起而形成,称为弯起钢筋。箍筋和弯起钢筋(或斜筋)又统称为腹筋。52 无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5.2.1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应力状态为了理解钢筋混凝土梁斜裂缝出现的原因和斜裂缝的形态,先分析不配置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前的应力状态。图5.2

3、为一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在两个对称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和剪力图,图中CD段为纯弯段,AC,DB段为剪弯段(同时作用有剪力和弯矩)。在荷载较小梁内尚未出现裂缝之前,梁处于整体工作阶段,此时可将钢筋混凝土梁视为匀质弹性体,按一般材料力学来分析它的应力,并画出梁的主应力轨迹线(图5.2a)。图中实线代表主拉应力,虚线代表主压应力。随着荷载的增加,梁内各点的主应力也增加,当主拉应力和主压应力的组合超过混凝土在拉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时,将出现裂缝。试验研究表明,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无腹筋简支梁的斜裂缝出现过程有两种典型情况。一种是在梁底首先因弯矩的作用而出现垂直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初始垂直裂缝逐渐向上发展

4、,并随着主拉应力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倾斜,向集中荷载作用点延伸,裂缝下宽上细,称为弯剪斜裂缝(图5.3a)。另一种是首先在梁中轴附近出现大致与中和轴成45倾角的斜裂缝,随着荷载的增加,裂缝沿主压应力迹线方向分别向支座和集中荷载作用延伸,裂缝中间宽两头细,呈枣核形,称为腹筋斜裂缝。522 无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后的应力状态无腹筋梁出现斜裂缝后,梁的受力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发生了应力重分布。这时已不可能再将梁视为匀质弹性体,截面上的应力也不能再用一般的材料力学公式计算。为了研究斜裂缝出现后的应力状态,将图5.4a所示出现斜裂缝的梁沿斜裂缝EF切开,取脱离体如图5.4b所示。在这个脱离体上作用有由荷载产生

5、的剪力V、斜裂缝上端混凝土截面承受的剪力V及压力Cc、纵向钢筋的拉力Ts、纵向钢筋的销栓作用传递的剪力Vd以及斜裂缝交界面的骨料的咬合与摩擦作用传递的剪力Vi。由于纵向钢筋下面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不大,在销栓力Vd的作用下可能产生沿纵筋的劈裂裂缝,使销栓作用大大降低(图5.4c);又由于斜裂缝交界表面上的骨料的咬合与摩擦作用将随斜裂缝的开展而逐渐减小,为了便于分析,在极限状态下Vd和Vi可以不予考虑。这样在裂缝出现前后,梁内的应力状态发生了以下变化:(1)在斜裂缝出现前,由荷载引起的剪力由梁全截面承受。但在斜裂缝出现以后,剪力V全部由斜裂缝上端的混凝土截面来承受。同时,由V和VC这两个组成的力偶

6、须由纵筋的拉力Ts和混凝土的压力Cc所组成的力偶来平衡。即剪力V的作用使斜裂缝上端的混凝土截面既受剪又受拉,称为剪压区。由于剪压区的面积远小于梁的全截面面积,因此与斜裂缝出现之前相比,剪压区的剪应力和压应力都将显著增大,成为薄弱区域。(2)在斜裂缝出现前,在E点处纵向钢筋的拉应力由该截面的弯矩ME决定,但斜裂缝出现后,在图5.4b中对剪压区形心取力矩平衡得到s=这表明E处纵筋应力s由C处的弯矩MC决定,由于MCME , 故斜裂缝出现后E处纵筋的拉应力将突然增大。实际上,此时在EF区段的梁底部不可避免地已出现大量劈裂裂缝,纵向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接已基本丧失;在整个EF区段上,纵筋的应力不变,都等

7、于s,这也为试验所证实。因此在设计梁的纵筋时,也要使斜裂缝区段上满足这种钢筋应力重分布的要求,称为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要求。此后,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剪压区混凝土承受的剪应力C和压应力C也继续增加,混凝土处于剪压复合受力状态,当达到混凝土在此种受力状态下的极限强度时,剪压区混凝土发生破坏,亦即发生沿斜截面的破坏。5.2.3 无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的主要形态试验研究指出,无腹筋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沿斜截面破坏的形态主要有以下三种(图5.5):(1)斜压破坏当集中荷载距支座较近,即1(对均布荷载作用下为跨高比3)时,破坏前梁腹部将首先出现一系列大体上相互平行的腹剪斜裂缝,向支座和集中荷载作用处发展,这些斜

8、裂缝将梁腹分割成若干倾斜的受压杆件,最后由于混凝土斜向压酥而破坏。这种破坏称为斜压破坏(图5.5a).(2)剪压破坏当13(对均布荷载作用下为跨高比39)时,梁承受荷载后,先在剪跨段内出现弯剪斜裂缝,当荷载继续增加到某一数值时,在数条弯剪斜裂缝中出现一条延伸较长、相对开展较宽的主要斜裂缝,称为临界裂缝。随着荷载的继续增加,临界斜裂缝不断向加载点延伸,使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不断减小,最后剪压区的混凝土在剪应力和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达到复合应力状态下的极限强度而破坏。这种破坏称为剪压破坏(图5.5b)。(3)斜拉破坏当3(对均布荷载作用下为跨高比9)时,斜裂缝一出现便很快发展,形成临界斜裂缝,并迅速向加

9、载点延伸使混凝土截面裂通,梁被斜向拉断成为两部分而破坏。破坏时,沿纵向钢筋往往产生水平撕裂裂缝,这种破坏称为斜拉破坏(图5.5c)。无腹筋梁除了上述三种主要的破坏形态,在不同的条件下,还可能出现其他的破坏形态,例如局部挤压破坏,纵筋的锚固破坏等。53 有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力特点和破坏形态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防止梁沿斜截面发生脆性破坏,在实际工程结构中一般在梁内都配有腹筋(箍筋和弯起钢筋)。与无腹筋梁相比,有腹筋梁的受力性能和无腹筋梁有相似之处,也有些不同的特点。5.3.1有腹筋梁斜裂缝出现前后的受力特点有腹筋梁在荷载较小,斜截面出现之前,腹筋的应力很小,腹筋的作用不明显,对斜裂缝出

10、现的影响不大,其受力性能和无腹筋梁相近。但是,在斜裂缝出现以后,有腹筋梁的受力性能和无腹筋梁相比,有显著的不同。由前面分析可以看出,无腹筋梁斜截面出现后,剪压区几乎承受了由荷载产生的全部剪力,成为整个梁的薄弱环(图5.6a)。在有腹筋梁中,当斜裂缝出现以后,如图5.6b所示形成了一种“行架-拱”的受力模型,斜裂缝间的混凝土相当于压杆,梁底纵筋相当于拉杆,箍筋则相当于垂直受拉腹杆。箍筋可以将压杆、的内力通过悬吊作用传递到压杆I顶部剪压区的负担。因此在有腹筋梁中,箍筋(或弯起钢筋)可以直接承担部分剪力,与斜裂缝相交的腹筋应力显著增大。同时,腹筋能限制斜裂缝的延伸和开展,增大剪压区的面积,提高剪压区

11、的抗剪能力。此外,腹筋还将提高斜裂缝交界面上的骨料咬合作用和摩阻作用,延缓沿纵筋劈裂裂缝的发展,防止保护层的突然撕裂,提高纵筋的销栓作用。因此,配置腹筋可使梁的受剪承载力有较大提高。5.3.2 有腹筋梁沿斜截面破坏的形态腹筋虽然不能防止斜裂缝的出现,但却能限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因此,腹筋的数量对梁斜截面的破坏形态和受剪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如果箍筋配置的数量过多(箍筋直径较大、间距较小),则在箍筋尚未屈服时,斜裂缝间的混凝土即因主压应力过大而发生斜压破坏。此时梁的受剪承载力取决于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如果箍筋配置的数量适当,则在斜裂缝出现以后,原来由混凝土承受的拉力转由与斜裂缝相交的箍筋来

12、承受,在箍筋尚未屈服时,由于箍筋限制了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荷载尚能由较大增长。当箍筋屈服后,由于箍筋应力基本不变而应变迅速增加,箍筋不再能有效地抑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最后斜裂缝上端剪压区的混凝土在剪压复合应力作用下达到极限强度,发生剪压破坏。如果箍筋配置的数量过少(箍筋直径较小、间距较大),则斜裂缝一出现,原来由混凝土承受的拉力转由箍筋承受,箍筋很快达到屈服强度,变形迅速增加,不能抑制斜裂缝的发展。此时,梁的受力性能和破坏形态与无腹筋梁相似,当剪跨比较大时,也将发生斜拉破坏。54 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影响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5.4.1 剪跨比剪跨比

13、是一个无量纲的计算参数,反映了截面承受的弯矩和剪力的相对大小,按下式确定 = 式中 剪跨比 M、V分别为梁计算截面所承受的弯矩和剪力h0截面的有效高度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图5.7),计算截面1-1和2-2的剪跨比分别为1= = = 2= = = 式中 a1、a2分别为集中力P1、P2作用点到支座A、B之间的距离,称为“剪跨比”因此,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简支梁,如果距支座第一个集中力到支座距离为a、截面的有效高度为h0和和,则集中力作用处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表示为=称为计算剪跨比。应当注意的是,对于承受分布荷载或其他复杂荷载的梁,如图5.8中的1-1截面和图5.7中的3-3截面,(5.3)式不

14、适用,而应当采用(5.2)式,一般又称 = 为广义剪跨比。由于截面的正应力大致与弯矩M成正比,剪应力大致与剪力V成正比,所以剪跨比实质上反映了截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的相对关系,因而也就决定了该截面上任一点主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影响着梁的破坏形态和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表明,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无腹筋梁,剪跨比是影响破坏形态和受剪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图5.9为其他条件相同的无腹筋梁在不同剪跨比时的试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剪跨比的增大,破坏形态发生显著变化,梁的受剪承载力明显降低。小剪跨比时,大多发生斜压破坏,受剪承载力很高;中等剪跨比时,大多发生剪压破坏,受剪承载力次之;大剪跨比时,大多发生斜

15、拉破坏,受剪承载力很低。当剪跨比3以后,剪跨比对受剪承载力无显著的影响。对有腹筋梁,对低配箍时剪跨比的影响较大,在中等配箍时剪跨比的影响次之,在高配箍时的剪跨比的影响则较小。顺便指出,在均布荷载作用下跨高比对梁的受剪承载力有较大影响,随着跨高比的增大,受剪承载力下降;但当跨高比10以后,跨高比对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则不显著(图5.10)。5.4.2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强度对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很大,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都已出现后,斜裂缝间的混凝土在剪应力和压应力的作用下处于拉压应力状态,是在拉用力和压应力的共同作用下破坏的。梁的受剪承载力随混凝土抗拉强度ft的提高,大致成线形关系。从图5.10中可以看出

16、,梁斜截面破坏的形态不同,混凝土强度影响的程度也不同。=1.0时为斜压破坏,直线的斜率较大;=3.0时为斜拉破坏,直线的斜率较小;1.03.0时为剪压破坏,其直线斜率介于上述两者之间。5.4.3 配筋率和箍筋强度有腹筋梁出现裂缝以后,箍筋不仅可以直接承受部分剪力,还能抑制斜裂缝的开展和延伸,提高剪压区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和纵筋的销栓作用,间接地提高梁地受剪承载力。试验研究表明,当配置量适当时,梁的受剪承载力随配置箍筋量的增大和箍筋强度的提高而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配箍量一般用配箍率SV表示,即SV=式中 SV配箍率; n同一截面内箍筋的肢熟 Asv1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b截面宽度 s箍筋间距图5.11

17、表示梁的受剪承载力与配箍率和箍筋强度的乘积,即配箍特征系数SVfyv的关系。当其他条件相同时,两者大致成线形关系。5.4.4 纵向钢筋的配箍率纵向钢筋能抑制斜裂缝的扩展,使斜裂缝上端剪压区的面积较大,从而能承受较大的剪力,同时纵筋本身也能通过销栓作用承受一定的剪力。因而纵向钢筋的配筋量增大时,量的受剪承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高,但目前我国规范中的抗剪计算公式并未考虑这一影响。55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5.5.1 建立计算公式的原则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斜截面破坏饿各种形态中,有一些可以通过一定的构造措施来避免。例如,规定箍筋的最少数量,就可以防止斜拉破坏的发生;不使梁的截面过小,就可以防止斜压

18、破坏的发生。对于常见的剪压破坏,因为梁的受剪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大,设计时则必须进行计算。我国规范的基本公式就是根据这种破坏形态的受力特征而建立的。有腹筋梁发生剪压破坏时,从图5.12理想化模型中临界裂缝左边的脱离体可以看出,斜截面所承受的剪力由三部分组成,即VU=VC+VSV+VSb式中 VC斜裂缝上端或压区混凝土承担的剪力VSV穿过斜裂缝的箍筋承担的剪力VSb穿过斜裂缝的弯起钢筋承担的剪力当不配置弯起钢筋时,则有VU=VC+VSV=VCS式中VCS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共同承担的剪力由于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因素较多,尽管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研究,但迄今为止,钢筋混凝土梁受剪机理和

19、计算的理论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目前各国规范采用的受剪承载力公式仍为半经验、半理论的公式。我国规范所建议使用的计算公式也是采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的。对试验现象的观察和试验数据的分析表明,决定抗剪的各项因素,相互关联、影响,而非简单的叠加关系。但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为方便计算而采用了上述两式的形式,并将式中各项理解为具有明确的物理、力学意义。5.5.2 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如前所诉,影响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主要的因素是剪跨比(当均布荷载作用时为高跨比),图5.13、图5.14分别为293根集中荷载作用下和143根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无腹筋简支梁受剪

20、试验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试验结果虽然比较离散,但总的趋势都是随着剪跨比(或高跨比)的增大,受剪承载力下降。从斜截面的破坏形式来看,无论是斜压破坏、剪压破坏还是斜拉破坏,都属于脆性破坏。在实际工程中,不允许以这几种破坏形态来控制构件的承载力。结构设计的目的,不是要求正确估计梁的实际受剪承载力,而是要求保证梁不发生斜截面破。因此,可以根据试验结果给出满足一定保证率的下包公式,在设计时,只要梁承受的剪力不超过按下包公式计算的值,就可以保证不发生斜截面破坏。对无腹筋梁以及不配置箍筋和弯起钢筋的一般板类受弯构件,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按公式计算 V VC= 0.7hftbh0h=()式中 V构件斜截面

21、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h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0800mm时,取h0=800mm;当h0800mm时,取h0=2000mm;f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从图中5.13可以看出,对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无腹筋梁,在大剪跨比时按(5.7)式、(5.8)式进行计算所得的值偏高,必须将剪跨比的影响考虑在内。因此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且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改按下式计算V VC= ft b h0式中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a为计算截面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计算截面取集中荷载作用处的截面;当3时,取=3。应该指出的是,以上

22、虽然给出了无腹筋梁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但决不表示允许在设计中梁不配置腹筋。考虑到剪切破坏有明显的脆性,特别是斜拉破坏,斜裂缝一出现,梁即告破坏,单靠混凝土承受剪力是不安全的。除非有专门规定,一般无腹筋梁应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5.5.3 有腹筋梁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1)配置箍筋的梁配箍率和箍筋强度对有腹筋梁的斜截面破坏形态和受剪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图5.15以相对名义剪应力为纵轴,相对配箍率系数SV=为横轴,分别表示出了45根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和166根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配箍率简支梁受剪试验的结果。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规范规定,对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当仅配有箍筋时,其斜截面的

23、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V VCS= 0.7 ftbh0+1.25fyv h0式中 V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VCS构件斜截面上混凝土和箍筋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ASV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ASV=n ASV1,其中n为在同一个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SV1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S沿构件长度方向上箍筋的间距fyv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且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改按下式计算V VCS= ft b h0+fyv h0式中 计算截面的剪跨比,可取=,a为计算截面至支座截面或节点边缘的距离;计

24、算截面取集中荷载作用处的截面;当当3时,取=3;计算截面至支座之间的箍筋,应均匀配置。(2)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梁当梁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弯起钢筋所能承担的剪力为弯起钢筋的总拉力在垂直与梁轴方向的分力(图5.12),按下式确定 VSb=0.8fyASbsins式中 ASb同一弯起平面内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 fy弯起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考虑到弯起钢筋在靠近斜裂缝顶部的剪压区时,可能达不到屈服强度,乘以0.8的降低系数;s斜截面上的弯起钢筋与构件纵向轴线的夹角,一般可取s=45,当梁截面较高时可取s=60。因此,对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当配有箍筋和弯起钢筋时,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

25、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V VCS + VSb =0.7ft b h0+1.25fyv h0+0.8fyASbsins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独立梁(包括作用有多种荷载,且其中集中荷载对支座截面或检点边缘所产生的剪力值占总剪力值的75%以上的情况),改按下式计算 V VCS + VSb = ft b h0+1.25fyv h0+0.8fyASbsins式中 V配置弯起钢筋处截面剪力设计值,当计算第一排(对支座而言)弯起钢筋时,取用支座边缘处的剪力值;当计算以后的每一排弯起钢筋时,取用前一排(对支座而言)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剪力值。5.5.4 公式的适用范围(1)上限值最小截面尺寸和最大配箍率由(5.10)式

26、(5.14)式可以看出,对于有腹筋梁,其斜截面的剪力由混凝土、箍筋(有时包括弯起钢筋)共同承担。但是,当梁的截面尺寸确定后,梁的受剪承载力几乎不再增加,腹筋的应力达不到屈服强度而发生斜压破坏。此时梁的受剪承载力取决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fc和梁的截面尺寸。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规范规定,矩形、T形和I形截面的一般受弯构件,其受剪截面应符合下列条件:当4时 V0.25CfCbh0当6时 V0.2CfCbh0当46时,按线形内插法取用;式中 V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C=1.0;当混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C=0.8;其间按线形内插法取用b矩

27、形截面的宽度,T形截面或I形截面的腹板宽度hW截面的腹板高度,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h0,T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I形截面去腹板静高。以上各式表示了梁在相应的情况下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上限值,相当于限制了梁所必须具有的最小截面尺寸,在只配有箍筋的情况下也限制了最大配筋率。如果上述条件不能满足,则应加大梁截面尺寸或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2)下限值最小配箍率和箍筋的构造规定钢筋混凝土梁出现斜裂缝后,斜裂缝处原来混凝土承受的拉力全部转由箍筋承担,使箍筋的拉应力突然增大。如果配置的箍筋较少,则斜裂缝一出现,箍筋的应力很快达到其屈服强度(甚至被拉断),不能有效地限制斜裂缝的发展而导致发生斜拉破坏。为

28、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箍率为当V0.7 ft b h0时, SV=SV,min =0.24在满足了最小配箍率的要求后,如果箍筋选得较粗而配置较稀,则可能因箍筋间距过大在两根箍筋之间出现不与箍筋相交的斜裂缝,使箍筋无法发挥作用。为此规范还规定了箍筋的最大间距Smax(图5.16)。此外,为了使钢筋骨架具有一定的刚性,便于制作安装,箍筋的直径也不应太小。对截面高度大于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mm,对截面高度为800mm及以下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6mm,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的直径尚不小于(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大直径)。表5.1 梁中箍筋的最大间距梁高

29、hV0.7 ft b h0V0.7 ft b h0150h300150200300h500200300500h800250350h 800300400当梁承受的剪力较小而截面尺寸较大,当满足(5.7)式或(5.9)式时,即可以不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而按上述构造规定选配箍筋。5.5.5 计算截面位置在计算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时,其剪力设计值的计算截面应按下列规定采用(图5.16):(1)支座边缘处的截面1-1;(2)受控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2-2、3-3;(3)箍筋截面面积或间距改变处的截面4-4;(4)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截面;上述截面都是斜截面承载力比较薄弱的地方,所以都应该进行计算,并

30、应取这些斜截面范围内的最大剪力,即斜截面起始端的剪力作为剪力设计值。5.6 连续梁斜截面承载力到目前为止,关于斜截面承载力的绝大多数试验研究都是针对简支梁,这主要始因为受到试验设备等的限制和出于统一试验条件的考虑。但是,连续梁、约束梁和简支梁的不同点是在支座截面作用有负弯矩,在剪跨段有一个反弯点。因此,在这个区段上的斜截面受力状态、斜截面的分布及破坏特点都与破坏特点都与简支梁有明显的不同。图5.18列出了矩形截面连续梁在集中荷载作用下受剪承载力的试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试验值的下包线虽然比取广义剪跨比按(5.11)式、(5.14)式计算的值略低,但若以计算荷载作用剪跨比C代替广义剪跨比仍按(

31、5.11)式或(5.14)式计算,则计算结果是偏于安全的。因此,对于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其受剪承载力应取计算剪跨比C按(5.11)式或(5.14)式计算。试验结果表示,均布荷载作用下连续梁的受剪承载力不低于相同条件下简支梁的受剪承载力(图5.19)。因此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其受剪承载力仍可按(5.10)式或(5.13)式计算。57 T形截面梁斜截面承载力T形或I形截面梁的受剪性能与截面的腹板高度hW和腹板宽度b的比值有关(对T形截面hW取有效高度h0减去翼缘高度hf,I形截面取腹板净高)。当4时,为厚腹梁;当6时为薄腹梁;厚腹梁与薄腹梁的裂缝分布、传力机理和破坏形态是有区别的。薄腹T形截面梁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