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1.03KB ,
资源ID:123131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131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实录课文本.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实录课文本.docx

1、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实录课文本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实录课文本 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观察图片、阅读分析材料、观看视频,从外在形态到内在蕴含来解读灿烂的夏商西周文明;初步掌握阅读史料和识别运用图片的方法,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 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第四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学习中了解了夏、商、西周的更迭和政治制度之后,从经济和文化角度让学生全面了解

2、当时的社会面貌。本课主要学习三目内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甲骨文的造字特点。第一目与第二、第三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青铜器与甲骨文;第二与第三目之间也是并列关系,分别介绍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和甲骨文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构成了本课的主干知识。 学情分析 刚初步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强,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感性、直观的事物,但缺乏学习所需的古文字知识,对一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概念分辨不清。同时,本课是一节文化课,更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力求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学习历史的浓厚氛围,增

3、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重点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难点 从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夏商西周的灿烂文明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上课!同学们,画面中的这位老先生名叫李济,他被誉为“中国考古学之父”,在他的著作中写到“中国是依然卓立于世界上的最古老的国家。她有最悠久的、延绵不断的历史记录”。确实,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文化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只有我们中华文化延续下来,那么,使我们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奥秘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这一课,也许能够探知一二。 考古学上把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这一人类文化发展阶段,称为青铜

4、时代,中国的青铜文化大体上在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期。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夏商周青铜文明这幅图,你能说一说夏商周青铜器的分布情况吗?对,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分布广泛。 这是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你知道他们的功能用途是什么?能不能分分类?请一个同学上来连连看。很好!从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青铜器的种类繁多,而且应用十分普遍,已经涉及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但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是国家的大事,在于祭祀和战争。所以当时青铜器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是怎样的变化呢?请看周代列鼎列簋制度一览表,鼎和簋原来的用途是什么?对,鼎和簋原来都是食器,但在这张表中他

5、们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他们不仅仅是食器,其主要功能是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从这张表中,你能发现鼎和簋的数量与人物身份地位权力是怎样的关系呢?这位同学说得很好,从天子到诸侯到卿大夫再到士,鼎簋的使用数量不断减少。那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当时青铜礼器的使用有严格的规定,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青铜礼器是王室与贵族特权的体现,因而制作很讲究。这就是其中的精品四羊方尊,首先请看尊的造型奇特,尊肩部有蟠龙四条,四角是四个大卷角羊;我们再看花纹,尊身铸满各种不同的花纹,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兽面纹、夔龙纹、饕餮纹等,工艺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当时青铜器上

6、的花纹大多是动物纹样,其中大量的是神话中的动物,这个鼎耳上是饕餮纹,这里还有夔龙纹。使用这些动物纹样体现了当时怎样的一种意识呢?他们认为 人与神的沟通就通过这些动物来进行,庇佑他们在人世间的权力和财产。因此这些纹饰既反映了王室的威严也体现了当时是笃信神灵的时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统治者将最重视的政治、军事、宗教与器物文化高度结合在一起,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那这些青铜器是怎样铸造出来的?要经过哪些工序呢?对,青铜实际是铜、锡、铅的合金。先要熔炼矿石(选矿、初炼、提炼等),然后铸造青铜器(制造泥范、熔炼合金、浇铸成形、铸后加工等),最终完成。 冶炼过程中,铜、锡、铅的比例怎样掌握呢

7、?这应该是工匠们长期经验的积累,更是不平凡的创造。周礼考工记对青铜合金的比例有“六齐说”,就是6种不同用途的青铜器,采用6种不同的铜、锡比例。比如做镜子要求有反光效果,1份铜、半份锡;长刃的刀剑要求坚硬而锋利,3份铜、1份锡;如这把越王勾践剑,至今仍然锋利无比。剑锋用于劈杀和抵挡,因此要求剑身具有柔韧性,要采用含锡量较低的青铜,而剑刃要求锋利,就要用采用含锡量较高的青铜。这样铸造的一把好剑,既锋利又不易折断,由此可见工艺技术水平很高,也可见四五千年前工匠的智慧。 冶炼好之后就是铸造,你知道都是主要使用哪种铸造法吗?对,当时的铸造法是泥范铸造法。到底什么是泥范铸造法?我跟同学们一样的好奇,让我们

8、来听听哈佛大学的历史学家是怎么说的。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知道我国的泥范鋳造法出现的时间早,而且是整体浇铸,让我们不得不惊叹于当时高超的铸造技术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然而大型的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是个巨大的工程,我们找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大型青铜器为例,来了解它的制作情况。同学们一致认为以司母戊鼎为例,为什么呢?对,因为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有多重呢?83284千克!832.84千克到底是多重呢?我们以这位同学作为参照,你的体重是多少?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取个整,约等于50千克,请其他同学们计算一下,这个司母戊鼎约等于多少个这位同学?1617个。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到底这个工程有多浩大呢? 这是司

9、母戊鼎制作想象图,它反映了哪些工序?熔炼合金和浇铸成形。有一样物品在这幅图中出现了很多,找一找!它是做什么用的呢?对,它叫“将军盔”,其实就是坩埚,用来熔炼。算一算:“将军盔”一次能够熔铜12.5公斤,请问铸就司母戊鼎需要多少“将军盔”?假如平均每个“将军盔”需要操作人员3人,仅熔铜这一工序就需多少个工作人员?70个“将军盔”,210个人。再看画面中间正对着我们,抬起右手的那位可能是什么身份的人?生产指挥者。由此可见整个过程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分工细致、协同合作。画面中除了劳动者,还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监督、保卫等。因此,整个制作过程是组织严密的,忙碌而有序!同学们想一想,夏商周时期能够集

10、中如此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青铜器的铸造,说明了什么?对,从中折射出夏商西周时期强盛的经济和国力。 几千年后的我们看到青铜,能看见工艺的精巧,感叹匠人的智慧;能触摸王朝的兴衰,了解等级的森严;能感知时代的沧桑,回味文化的灿烂。这一个个流传至今的青铜器,凝聚着令我们骄傲和惊叹的历史,也传承着一份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情怀! 夏商西周的很多青铜器上刻有铭文,司母戊鼎名称的由来是刻有铭文“司母戊”,再比如利簋和毛公鼎,这也说明青铜器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我们研究夏商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那这些铭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吗?不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汉字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清朝学者王懿荣买

11、到一种叫龙骨的药材,发现有图形文字,于是大量收购,潜心研究,成为发现、收集和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记载了哪些内容呢?请带着这两个问题观看视频。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同学们看得很仔细,确实甲骨文最早是商朝人占卜记事所用,内容涉及非常广,堪称商朝的百科全书。我们一起欣赏一些甲骨文,感受一下那个遥远的年代。 目前发现的甲骨有10多万片,经过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辨识,现在确定的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在甲骨文发现之前,曾经有学者怀疑过商朝这个王朝的存在。甲骨文的出土发现和破译,肯定了一个距今3000多年的朝代的存在。文字记载的历史

12、往往比文物、遗址更为直接和具体。小小的一片甲骨,记录着商王朝的兴衰,也记录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成汤伐桀、盘庚迁都、武丁拜相、商纣暴虐等传说,在考古证据的印证下,成为信史。甲骨文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极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所以说商朝是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的开始。 同学们请看,这是甲骨文中的十二生肖。你能不能从中找出自己和父母的生肖?请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派代表上来展示。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请你说一说你是怎么迅速找到自己的生肖的?很聪明,是按照形状相似。其实,形状相似正好体现了一种汉字的造字方法象形。这种用图形和线条来勾画物

13、体外形特征的方法就是象形,它是甲骨文中使用最多的造字方法。 除了象形之外,甲骨文还有哪些造字方法呢?东汉的班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总结为“六书”,这是后人破解甲骨文最有力的依据。请从中找出还有哪些造字方法?还有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其中转注和假借并不能用于造新字,可以忽略。 象形造字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仅书写麻烦,而且抽象的想法和概念是画不出来的。 如何解决象形造字的局限性呢?古人很聪明,他们想出一个办法:用标记!在象形字基础上添加标记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和语言。比如在“木”的下面加个点,表示“本”,上面加点表示树梢的“末”端。用标记或添加标记的方法造字后人称其为“指事”,很巧妙。

14、但这样标记多了难免混淆,比如用“ ”表示“上”,与数字“二”很难区分。 于是我们的祖先想出了更聪明的办法,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组合象形字引申出新的字义,这样造字叫“会意”。会意的特点是一看就能领会其中的意思。比如“休”字。甲骨文的“人”字,一个人跟在另一个人的后面,这不就是前后相从的意思吗?是现在“从”字的由来。还是两个人字,背靠背,演化为“北”字。“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败北”指打了败仗,逃跑总是背对敌军,所以“北”也有“败”的意思。戴面具的人可能是巫师。这是甲骨文中的“鬼”字。这是甲骨文中的“老”字,一个弯着腰、戴着帽子、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还有更好玩的,头上顶着一团火的人,侧身

15、而跪,头顶灯座,给人照明这是甲骨文中的“光”字。由“人”字演变而成的字还有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资料。 用象形、会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还有很大局限性,有很多抽象概念无法书写出来。比如渔字,甲骨文左边是水,右边是鱼;左右都是象形,但读音取右边的鱼字,也就是说,左边取其形,右边取其声,有“形”有“声”,又表达了在水中捕鱼之义。这样的造字方法叫“形声”,将字形、读音、意义结合在一起,是后来汉字造字使用的主要方法。形声扩大了造字能力,是汉字能够发展成熟的主要表征。也就是说,甲骨文以象形为主,形声字很少。而汉字成熟后以形声为主。 我们一起来玩猜猜看游戏。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6、:1.辨别这四个甲骨文分别对应现在哪一汉字?2.它们分别使用了哪种造字方法?请一个小组到黑板前展示成果! 在刚刚辨认甲骨文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在指事和会意两种容易混淆,会意是把两个独立字结合起来组成新的含义。 请同学们观察这组汉字的演变过程,思考甲骨文在汉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地位?对,甲骨文与现在简化字有很多相似之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从这个演变过程,我们还可以解答上课一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使我们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奥秘

17、是什么呢?我想文字就是其中的奥秘之一。你看,正是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中华文明就有了记录与传承的工具。经过演变传承,从祖先的心里流传到我们的指尖。从此,从个体到族群,所有的情感、知识、思想、经验,通过文字,一代代流传下来,中华文明得以塑造与传扬。此刻,我们看到的横竖撇捺,曾经一笔一画地刻在骨头上。因为刻骨,所以铭心。 中国考古学家夏鼎先生在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书中提出,青铜器、文字、城堡是文明产生的三要素。青铜器和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的典型代表。青铜器铸就中华骄傲、甲骨文书写中华文明,今天我们解读文明,为的是更好地传承,而只有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生生不息,焕发出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