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1.14KB ,
资源ID:12305806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058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乡故人偶集客舍答案.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答案.docx

1、江乡故人偶集客舍答案江乡故人偶集客舍答案【篇一: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写故人在秋夜月满时,居然能偶集京城长安,感慨无限。因为相见非易,应作长夜之欢,故最怕晓钟,担心分手。 首联写相聚时间、地点;颔联写相聚出其不意,实属难得;颈联以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典故,暗寓乡思。末联写羁旅之愁,应作长醉,款款写来,层次分明,写景有致,抒情深沉。 作者介绍: 戴叔伦,唐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群望谯国(今安徽亳州)人,籍贯润州金坛(今金坛)。少时师事萧颖士,为门人之冠。安史之乱,避乱迁居江西鄱阳,闭门苦读。志乐清虚,温文儒雅,与处士张众甫,朱放友善。曾任新城县令。代宗

2、大历初,由刘晏荐为秘书省正字,入其盐铁转运使幕。由广文博士转监察御史里行。又表为湖南转运留后。大历四年(769),督赋于荆南,到夔州,逢蜀将杨子林之乱,劝说杨归顺朝廷。德宗建中元年(780),以监察御史里行出为东阳县令。次年赴湖南,入嗣曹王李皋幕府,后又随李皋至江西,曾为江西节度使李皋府留后。兴元元年(784),升任抚州刺史,在州三年,兴修水利,颇有政绩,封谯县男,加金紫服。贞元二年(786)辞官还乡。贞元四年(788)复起家授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容管经略使、兼御史中丞。故后人称为戴容州。贞元五年(789),德宗作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特遣使臣赴容州赐之,世以为荣。后因病上表请为道士,不久病

3、逝于途中。工诗,主张“诗家之景,如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司空图与极浦书引)。在诗歌体裁上有多方面探索,题材亦比较广泛。女耕田行、屯田词等描写农村生活的诗篇,反映出社会离乱和人民穷困,上承杜甫传统,下启新乐府诗人。塞上曲等边塞诗,唱出了边防将士以身报国的热忱和英雄气概,“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人玉门关!”尤为警策。五律除夜宿石头驿、客夜与故人偶集等寄深慨于平易之中,意达词畅,感人至深。绝句过三闾庙、关山月等融情人景,含蓄有味。其题材、风格、手法均体现出唐诗由盛转中之脉络。明胡应麟以为滥觞晚唐者“戴叔伦尤甚”(诗薮内编卷四)。郡斋读书志著录有述稿十卷、书状一卷、诗一卷,今佚

4、。明人辑为戴叔伦集。全唐诗编其诗为二卷,全唐诗续拾补其诗一首、断句二,存目四首。全唐文存录其意林序等文二篇。 【韵译】: 秋夜里一轮满月高挂天空, 光华洒满宫城的门户千重。 在京城能和江南一样相聚, 大家反而怀疑是梦里相逢。 秋风惊动枝头栖宿的乌鹊, 露草里唧唧地哭叫着寒虫。 漂泊在外的游客应该长醉, 相互挽留怕听报晓的响钟【篇二:2015-2016学年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试题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

5、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最初听到这个说法,还以为他的意思是说,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没想到后来读江穰卿笔记,才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 汪穰卿笔记是汪康年的笔札汇编。汪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并先后创办过时务报、中外日报、京报、刍言报等刊物,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在该书卷八?琴瑟寄庐类稿?中,有?睡狮?条曰:西人说中国是东方睡狮,我多次打听是什么意思,对方总是笑而不答。后来碰到一 位驯兽师,才明白其中含义。驯

6、兽师说,过去的驯狮办法,是让母狗哺育幼狮,让其在成长中具备狗性,以免伤人。后来发现这办法不灵,就改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 喂它们。这样一来,狮子在上台表演时,表面上还能张牙舞爪,大声嗥叫,实际上却少气无力,昏昏欲睡,就好像是在梦里说胡话似的,不会危及人的安全。于是, 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看到这里,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本还可以给国人带来一点安慰和希望的?东方睡狮?之喻,竟 然是这个意思! 说到鸦片,只要是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会问:为什么这种东西会在中国泛滥成灾?其中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背 景和原因?对此,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早已指出:外来祸患

7、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 万分、?每个官吏的贪污更加厉害?的社会,所以才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大胆接受西洋近代文化可以与别国并驾齐驱?的机会。另外,茅海建 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时也说,这支军队不仅有吃空额、克扣兵饷等陋规,还要把目光转向社会,寻找发财机会。其中,浙江武官出售兵缺、广东绿营 开赌收费、福建水师将战船租赁出去进行走私等现象尤为严重。于是,整个社会就像作者所感慨的那样:?当权力与金钱一样上市流通之后,即刻产生威力无比的社 会腐蚀剂,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不可逆转。?应该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已经成为

8、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 腐蚀着人的灵魂。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汪康年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说:?欲力反数千年之积弊,以求与西人相角,亦惟曰复民权、崇公理而已。?如今,距离 汪氏所处的时代又过去100多年了,他所谓?复民权、崇公理?的愿望,不断地有人提出,又不断地归于失败。大约十几年前,龙应台在比较了汪氏之语和李慎之 的论述之后,曾有如下感慨: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说到这里,她也忍不住地说:?温习中国 近代史,翻过一篇又一篇文章,不免生气;为什么每一代人都得自己吃一次蜘蛛,吃得满嘴黑毛绿血,才明白蜘蛛

9、不好吃??(选自齐鲁晚报,2015年3月4日) 1.下列对“东方睡狮”的解说,不符合作者意图的一项是( ) a把中国比为“东方睡狮”,好像出自拿破仑之口。作者起初认为,像中国这样的睡狮一旦苏醒,其作用和影响可了不得。 b汪康年的汪穰卿笔记中说,驯兽师用涂抹鸦片的牛肉来喂狮子,狮子上台表演,少气无力,昏昏欲睡,人们便把这种“殆将长睡,永无醒时”的畜生,称之为“睡狮”。 c驯兽狮说:“贵国之大,犹狮子庞然也,受毒之深,奚止于鸦片耶?”如果说鸦片是一种人体腐蚀剂的话,那么,贪污腐败则是一种社会腐蚀剂。 d作者认为,中国这头睡狮被那些野蛮的外国人打倒在地受尽了屈辱,也是在屈辱中才学会了反省,在危亡时刻

10、挽救自己的命运。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汪康年早年入张之洞幕,后来参加戊戌维新运动,是晚清以来的著名报人和社会活动家,他在汪穰卿笔记中介绍了“睡狮”的由来。 b著名历史学家、外交家蒋廷黻在其中国近代史中认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外来的祸患固然重要,但内政修明才是决定性因素。 c鸦片战争前夕,疯狂吸食鸦片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毒化着社会空气,腐蚀着人的灵魂。 d“伟大的国家”与“五百法郎”,不过是一种反讽,是说尽管厨子的国家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但只要给他五百法郎,他就会出卖人格,变成奴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

11、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经是个法制有名无实、民生痛苦万分、官吏贪污横行的社会,无法阻止鸦片的泛滥,才错过了一次接受西洋近代文化的机会。 b文章引用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中论及清军的状况的例子,其目的是要强调腐败已经渗透到清朝社会的每一个角落,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事在必然。 c蒋梦麟在西潮一书中记载,清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政制度的腐败,清廷对官吏的陋归收入视若当然,竟把它变成规矩。 d龙应台具有民族忧患意识,她认为,如果总是重复前人的痛苦,重复前人的努力,整个民族智慧就消耗在这一代又一代的重复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2、完成4-7题。 王思同,幽州人也。思同事刘仁恭为银胡录指挥使,仁恭为其子守光所囚,思同奔晋,以为飞胜指挥使。梁、晋相距于莘,遣思同筑垒于杨刘,以功迁神武十军都指挥使,累迁郑州防御使。思同为人敢勇,善骑射,好学,颇喜为诗,轻 财重义,多礼文士,然未尝有战功。 明宗时,以久次为匡国军节度使,徙镇雄武。是时,吐蕃数为寇,而秦州无 亭障,思同列四十余栅以御之。居五年,来朝,明宗问以边事,思同指画山川,陈其利害。思同去,明宗顾左右曰:?人言思同不管事,能若是邪??于是始知其材,以为右武卫上将军、京兆尹、西京留守。石敬瑭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敬瑭兵罢,思同徙镇山南西道

13、,已而复为京兆尹、西京留守。 应顺元年二月,潞王从珂反凤翔,驰檄四邻,言奸臣幸先帝疾病,贼杀秦王 而立幼嗣,侵弱宗室,动摇籓方,陈己所以兴兵讨乱之状。因遣伶奴安十十以五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石敬瑭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 b石敬瑭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 c石敬瑭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d石敬瑭讨董璋/思同为先锋/指挥使兵入/剑门而后军/不继思同/与璋战/不胜而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14、“节度使”,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b“迁”古代指官职的调动,“累迁”在这里是说王思同因军功原因,多次升迁官职。 c“檄”是中国古代官府下行文书名称之一;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 d“嗣”指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古代一般传位给嫡长子。“立幼嗣”则指传位给最小的 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思同因为刘仁恭被儿子囚禁,才不得已逃到晋,在晋被任命为飞胜指挥使。后来,在 梁晋对峙中有功,又被升为神武十军都指挥使。 b唐明宗向王思同询问边防情况时,王思同胸有成竹,陈述利害,展示其军事才能,戳破 了“不管事”的传言,取得了唐明

15、宗的信任。 c潞王李从珂反叛时曾派乐官家奴拿五弦琴拉拢王思同,王思同一面报告朝廷,一面不拒 绝使臣,最后成功将官奴与派来的推官诓骗到京城。 d王思同在讨伐叛军的过程中,由于自己军队出现倒戈事件而致讨伐失败,他被捉住后, 面对李从珂的责问,大义凛然,誓死不降而被杀害。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先帝新弃天下,而朝廷信用奸人,离间骨肉,我实何罪而见伐乎?(5分) (2)思同挺身走。从珂引兵东,至昭应,前锋追执思同。(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

16、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8.此诗表现了“他乡遇故知”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9.“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联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三)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_ 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_ _。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 題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題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 的小题。如果

17、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題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先生 赵威 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

18、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的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

19、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老是捉弄他。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

20、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 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篇三:20152016学年高二上期第四次周练试题及答案】案) 要求:统一使用黑色水笔答题。不按要求答题者零分。 一、阅读下

21、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孔孟毕竟是两家 孔孟被“硬捏合拢”说,是施蛰存先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仅凭这一点,即可知施先生对古代文史的造诣非同一般。 当然,孔子与孟子有许多相同或相近之处。其一,他们都“法先王之道”,缺陷是不能与时俱进;其二,他们都“行仁义之化”,缺陷是对“利”的绝对排斥;其三,他们的那一套都不见容于当世,故有“仲尼菜色陈蔡”而“孟轲困于齐梁”。 孔子与孟子还有一点相同的,就是他们对于“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都有一种“当仁不让”的使命感。孔子困于匡邑之时说:“周文王死了以后,周代的礼乐文化不都体现在我的身上吗?上天如果不想消灭这种文化,那么匡

22、人又能把我怎么样呢?”孟子则是在离开齐国的时候对充虞说:“五百年必定有称王天下的人兴起,其间必定有著名于世的贤人。周兴起以来已有七百多年,上天如果想安抚治理天下,当今之世除了我还会是谁呢?”两者相比,孔子说得比较含蓄,孟子说得比较直露。但对于孟子来说,这并非狂言。例如,“仁义之化”而为“仁政”,“先王之道”而为“王道”,或许就是他对儒家文化的贡献,至少在论语之中,未必能够找出这两个概念。 由此观之,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儒家,未必有错。但我们现在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不能什么事情都只注意合,而不学会分。合的好处是易记,一下子记住了两个“子”,要用时一言以蔽之,仿佛占了大便宜;然而,你真想要了解孔子

23、、孟子的思想和思维方式,那还是要分开剖析才行。既能综合,又能分析,庶几可算得研究。如果只会笼而统之地说个大概,那只能蒙人蒙己罢了。现在有些自称搞国学的,看似无所不通,其实也就知道些笼而统之的“蒙法”,从不肯下工夫深入进去。对这种学问,我们要警惕。 (选自文汇报2010年8月9日) 1.作者认为“孔孟毕竟是两家”,下列不能成为他的依据的一项是( )。 a孔子和孟子衡量人的价值的标准和尺度是不一样的。 b孔子和孟子在“仁”上的关注内容和约束对象不相同。c孔子和孟子的政治主张和具体的人生遭遇是不相同的。 d孔孟二人在重天理还是重人性上的认识是不相同的。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4、。 a与孔子相比,孟子在认识评价人的价值标准上要多元化一点。 b孔子和孟子思想上都具有保守性,都很难被当时当权者接受。 c孔子和孟子在宣扬礼教、仁政上具有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感。 d孔子含蓄,孟子直露,但是他们对儒家文化的贡献是同样大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孟被硬捏合拢说”的提出,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施蛰存在古代文史上的造诣。 b施蛰存认为是司马迁捏合了孔子和孟子两人的思想成为一种思想,这个观点能使人信服。 c论语中找不出“仁政”“王道”这两个概念,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孔孟具有相同之处。 d将孔子与孟子都归入到儒家是现在研究国学的人所要吸取的一个教训,我们

25、都需要警惕。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10小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6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26、。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下列各句中对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乃尔是过与过:过错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舍:舍弃,回避 c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辅助 d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倾:倾诉 5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不能者止 b.且在邦域之中矣 既来之,则安之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以下五句话中,

27、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 )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ab c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b第1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c第3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

28、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8请选出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 a、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终生热衷于从事政治,有一腔报国之热血,也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最高统治者对于他始终是采取一种若即若离、敬而远之的态度。 b、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

29、子的“亚圣”。 c、老子(约公元前571471年),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著有老子一书。老子书中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演变,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观点。 d、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年),名周,字子休。蒙(今亳州市蒙城县)人。战国时思想家。曾为蒙之漆园(在今涡河北岸)吏,史称“漆园傲吏”,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杨朱学说,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庄子又为先秦时期文学家,其文学成就尤居先秦诸子之冠,堪称现实文学之父,东方文艺之神

30、。著书十余万言,庄子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9、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比赛开始了,运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c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育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_ _ (2)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_ _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注:城阙,宫城前两边的观楼,这里指全城。)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晓钟,报晓的钟声。) 1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 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_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