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19.62KB ,
资源ID:123054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054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docx

1、第四章 中心地理论第四章中心地理论一、教学目的1、理解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及应用研究;2、了解廖什的中心地理论及其发展。二、教学重点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三、教学难点廖什的中心地理论四、教学方法讲解法五、教学学时2学时 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第二节 廖什的中心地理论第三节 中心地理论的发展第四节 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第一节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一、中心地理论产生的背景与目的背景:进入20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高度发展,加速了经济活动集聚的进程。城市在整个社会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目的:探索“决定城市的数量、规模以及分布的规律是否存在,如果存在,那么又是怎样的规律”这一课题。二、

2、中心地理论的有关基本概念(一)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 中心商品(含服务) 在少数的地点(中心地)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中心地职能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职能(中心地职能)的布局场所。 (二) 中心性概念: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测度: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C = B1B2式中:C中心地的中心性;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三) 补充区域概念:补充区域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具体地说,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

3、区域。形成:在中心地,中心商品有剩余,而在中心地的周围区域中心商品不足。中心地中心商品的剩余部分便用于补充周围区域的中心商品的不足部分,当两者(供给和需求)均衡时的区域范围也就成为补充区域的范围。 (四) 商品服务范围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商品服务范围上限是由对中心商品的需求所限定的,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商品服务范围下限是由中心商品的供给角度所规定的边界。中心地为供给某种中心商品而必须达到的该商品的最小限度的需要量,叫做门槛值或最小必要需求量。 (五) 中心商品与中心地职能根据中心商品服务范围的大小可分为高级中心商品和低级中心商品。高级中心商品商品服务范

4、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低级中心商品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供给高级中心商品的中心地职能为高级中心地职能,反之为低级中心地职能。(六) 中心地的等级1中心地等级划分及特征2不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关系 (七) 经济距离决定各级中心地商品和服务供给范围大小的重要因子是经济距离。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是主要由费用、时间、劳动力三要素所规定的距离,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三、中心地三原则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 (一) 市场原则与中心地系统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的空间均衡是中心地系统的基础。1基本前提第一,中心地分布的区域为自然条件和资源相同且均

5、质分布的平原。人口均匀地分布,且居民的收入和需求以及消费方式都相同。中心地在区域内的任何地方都可布局。 第二,具有统一的交通系统,且同一规模的所有城市,其交通便利程度一致。运费与距离成正比。第三,消费者都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即就近购买,以减少交通费。第四,相同的商品和服务在任何一个中心地价格和质量都相同。消费者购买商品和享受服务的实际价格等于销售价格加上交通费。 第五,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尽量布局于少数的中心地、并且满足供给所有的空间(所有居民)的配置形式。 第六,中心地职能在同一中心地集聚。2中心地系统的构造 3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数具有如下关系,即:1,3,9,

6、27,81,。从这一数字排列关系可看出,是按3的倍数在变化,因此在市场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3的中心地系统。4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2,6,18,54,。即从区域内次级中心地开始,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低级中心地数量为其上一级中心地的3倍。5市场原则中心地系统的特点中心地具有等级性,且各级的中心地与中心职能相对应。中心地按照一定的规则分布,一般是三个中心地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是低一级中心地布局的区位点。各等级间的中心地数量、距离和市场区域面积呈几何数变化。 (二)交通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1特点各个中心地布局在两个比自己高一级的中心地的交通线的中点。因此,如

7、果同一级的中心地间铺设一条交通线,那么在这条交通线上布局着比它等级低的所有中心地。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各等级中心地的市场区域关系为: 1,4,16,64,256,。因此,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K=4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在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的中心地的数量关系为:1,3,12,48,192,。 (三)行政原则基础上的中心地系统1特点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低级中心地从属于一个高级中心地。原因是在行政区域划分时,尽量不把低级行政区域分割开,使它完整地属于一个高级行政区域。2中心地市场区之间的关系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各等级的中心

8、地的市场区域数为:1,7,49,343,以7的倍数增加。因此,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也称为=7的中心地系统。 3中心地之间的数量关系在行政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中心地间的数量关系为:1,6,42,294,2 058,。 (四)三原则适合的条件市场原则适用于由市场及其市场区域构成的中世纪的中心地的商品供给。 交通原则适用于如19世纪交通大发展时期,以及新开拓的殖民地国家、新开发区、交通过境地带或聚落呈线状分布区域。在文化水平高、工业人口多(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交通原则比市场原则的作用大。行政原则比较适用于具有强大统治机构的绝对主义时代,或者像社会主义国家以行政组织为基础的社会生

9、活。 四、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克里斯塔勒计算了德国南部中心地的中心性。然后,根据计算结果把当时德国南部的中心地划分为7个等级(L,P,G,B,K,A,M)。测定了各级中心地间的距离,发现最低一级的中心地(M)间的距离为7 km,高级的中心地间的距离是次一级中心地间距离的31/2倍。五、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 意义() 引入演绎的思维方法,研究空间法则和原理,带来地理研究思维方法大革命。() 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和商业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中心地理论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 存在的问题()只重视商品供给范围的上限分析,缺乏对供给下限的详细分析。()K值

10、在一个系统中固定不变。()把消费者看作 “经济人”,认为其首先是利用离自己最近的中心地。()忽视了集聚利益。()没有研究需求增加、交通发展和人口移动带来的中心地系统的变化。第二节廖什的中心地理论一、廖什的中心地系统(一) 假设条件廖什在建立供给多种职能的中心地系统时进行了如下前提条件假设:第一,最小聚落A1,A2,A3呈类似蜂窝状分散分布,其间隔为a km。 第二,生产工业产品的最小中心地B1,B2,B3之间的间隔为b km。第三,B1供给的聚落包括自身共有n个。第四,必要运输距离,即使商品销售能够获利的最短距离(相当于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中的商品服务的下限)为nV。第五,正六边形市场区域的面

11、积为F。(二) 中心地系统的构建1基本原则基础聚落不仅是消费者的居住地,同时也是企业布局的地点。基础聚落能够供给等级低的自给性商品。比自给性商品等级稍高的商品同时也供给相邻的6个基础聚落。2市场区域的形成机制随着商品的门槛值增大,市场区域规模也在扩大,同时拥有的基础聚落也在增加。高级市场区是低级市场区以区域中心为圆心按一定角度旋转而成的,通过不断地旋转和扩大,并进行叠加,就可形成所有市场区域。3、廖什中心地系统模型 (a)城市密集区(阴影区)与稀疏区交替分布的扇形图 ;(b) 一个扇形区内所有中心的分布 ;(c)大城市的分布 二、廖什理论与克里斯塔勒理论的差异第一,两种模型建立的前提条件不同。

12、第二,市场区体系的构建方式不同。第三,克里斯塔勒的模型是明显的等级结构系统,而廖什的模型属于非等级系统。第四,关于中心地的等级与所供给商品的种类间的关系,两者也存在着差异。第五,在克里斯塔勒的模型中,中心地的职能规模和人口规模完全相对应,在廖什的模型中,中心地的职能等级结构和规模等级结构未必一致。第三节中心地理论的发展一、贝利和加里森的中心地模型(一) 门槛人口及其测定 1概念 门槛人口(threshold population),是指某种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能够得到正常利润的最低限度的人口,也就是说某中心职能在中心地布局成立的最低限度人口。 2测定方法贝利和加里森是通过下式来决定回归曲线中的

13、参数A和B,式中N=1时的P值就为门槛人口。 P=ABN式中:N中心地职能的设施数;P中心地的人口。(二) 中心地规模扩大对中心职能布局的作用随着中心地规模扩大,中心职能数会增加,每个中心职能得到超额利润的可能性就会减少。同时,随着中心地的人口增加,市场区域规模扩大,各中心职能因规模经济而扩大,最终趋于适当的规模。 (三) 发展与缺陷发展:前提条件不需要人口和需求均等分布的假定,更接近于现实。另外,门槛人口通过人口和事务所的回归分析比较容易求得,便于实际操作。缺陷:门槛人口的概念不太明确,不能完全说它就代表了商品供给范围的下限。同时区域形状、人口密度、购买力等都影响到该模型的解释力。二、中心地

14、的等级性 中心地等级性概念中心地等级性质疑 中心地等级性的实证研究三、中心地系统的变化时间因素与中心地系统 中心地系统是社会和经济环境变化的产物1. 中心地等级的变化2. 中心地职能的变化人口密度与中心商品消费、中心地的关系:在人口密度高的区域,中心地职能在比较小的范围内提供服务即可达到门槛值;反之则相反。结论:区域内同类职能的中心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密布,而在人口密度低的地方则比较稀疏。第四节中心地理论的应用研究一、在集市研究上的应用 (一) 集市的特征集市一般具有周期性、巡回性、交易的地区性、集散性、等级性和社会职能性特征。(二)斯坦的集市区位理论二、在国土规划与整治中的应用(一) 西德的

15、空间整治与中心地理论联邦空间整治法(BROG),规定各级中心地的目标;实施手段是“点轴开发”。各州按照中心地理论都规定了各级中心地和服务圈的人口和范围。巴登-符腾堡州的空间整治是典型。 (二) 中心地理论在日本的区域规划中的应用日本建设省曾经按照聚落和公共设施等级进行过区域规划;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也体现了圈层结构的思想。三、在城市体系规划中的应用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和城市体系的最完善的理论体系,为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区域内不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及城市之间的空间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思 考 题1概念题:中心地;中心商品;中心地职能;中心性;补充区域;经济距离;市场区;经济距离;门槛人口。2分析市场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3分析交通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4分析行政原则的中心地系统形成机制及特点。5分析廖什中心地系统的构建机制。6比较克里斯塔勒中心地理论与廖什中心地理论的差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