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19.72KB ,
资源ID:123047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3047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李约瑟难题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影响.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李约瑟难题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影响.docx

1、从李约瑟难题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影响从“李约瑟难题”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教育影响深远,要想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就需要了解传统文化对中国教育有哪些影响。本文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内圣外王”等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并探讨了这些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教育;影响 科学文化在近代西方首先确立,史家称其近代科学革命。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提出过一个问题: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这段时间里,中国人,在自然知识用于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超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在中国没有发生

2、呢?许多人都有过这种困惑。当年,诱使这位已经在生物学领域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毅然改变学术方向、走向专治中国科技史道路的主要契机,就是这个问题至今无人能给出满意的答案,于是被称为“李约瑟难题”。这个问题原因很多,有政治、经济、科技的原因等等,但笔者认为这个问题也与中国两千年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教育有很大关系。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生命力,其他文明古国如古埃及、巴比伦、玛雅、古希腊、古罗马等等不是湮灭了,就是转移了,只有中华文化浩浩荡荡绵延几千年而不绝,这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那么怎么界定中国传统文化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

3、 从字面含义上说,所谓传统文化,就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所积淀起来并且渗透于民族整体意识和行为之中,世世代代传递、流动的最具生命活力的东西。我所理解的传统文化既是历史性的文化也是民族性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经过千百年积淀起来的长期流传的观念形态的文化。从时间跨度上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文化。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与冲击下,放生了解体与蜕变。中国人只是在西方的枪炮恐惧下,口服而心不服地、不得已地学习西方文化,尽管国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有深有浅,但这种不正常的心理始终潜伏在中国人的心坎里,而形成不易

4、抹去的阴影。著名学者金耀基在他的从传统到现代一书中写到:“最可撼的,还是许多西方人执着他们的文化优越感,他们不懂的中国人,也不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种初民的神秘鬼神崇拜者,中国文化在他们眼中只是瓜皮小帽、旗袍、水烟袋以及两千年的专制政体加几百年的缠足习俗,),他们自高自大,总以为别的过度的人不能产生像他们那种高度文化,因此总喜欢把别的民族看做落后民族,把别的文化看做已经僵死了的或原始状态。”从此可以看出西方人没有真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他们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现象,而没有了解其实质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具体有哪些内容呢?总结各家的学说,取其大者,我将其做个简略的论述。 二、 中国

5、传统文化的内容 (一) 天人合一 天人关系在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深厚的影响,几乎所有的思想家们都在这个问题上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其他方面的主张也与这些意见有密切关系。 “天人合一”论是最早由庄子提出,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的最主要含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而不是对立或分裂的。故包涵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人与自然是相统一的整体;第二层是指“天道”,天是人伦道德的本源,人伦道德出于天道。 诚然,中国古代研究天人关系很少从自然科学的角度上来谈论,大都是在伦理道德上来谈论;“天道即是

6、人道,天命即是性命。”这种伦理性的天人关系传统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缺乏科学精神有很大关系。因为当人们以伦理的眼光来观察自然的话,就不可能像西方人那样按照自然本来面目客观地认识自然规律,也就无法实现科学知识的积累和进步。中国古代一些知识分子对自然的一些认识成果也不是用来进一步探索自然规律,而是用来看风水、制造烟花爆竹、观察天象等等。也正是这一点,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有一种“可学的人道主义“,即从不把科学研究与人伦的目的分开。所以我们认为,伦理性的”天人合一“从观念上阻塞了发展自然科学的道路。 (二) 知行合一 知行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经常讨论的一个问题,今天经常将其理解为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但是,学者石

7、中英指出:古代所谓的“知”与“行”并非指我们今天科学意义上的理论与实践,而是专门指道德规范与道德行为。“知”为“道德之知”,“行”为“道德之行”,“知行关系”即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知”与“行”在先后问题上,一般认为知先行。在轻重问题上,一般认为知轻行重,但古人很是强调知行统一,知不离行,行不离知。 (三) 内圣外王 “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文章中有“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源于一(道)。此即内圣外王之道”。圣人是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孔子把尧、舜、禹称作圣人,所以又叫做“圣王”。王是政治理想,圣是内在的品格,内圣才能成为贤明的君王。到底何谓圣人呢?古代学者在其著

8、作中经常提及。最早提出“天人合一”的圣人人格是孟子,他在孟子?尽心上中说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认为,只有讲仁义才能为圣王,才能得天下。到后来的宋明理学,圣人人格就成为更加不可动摇的的人格理想,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道:“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显而易见,圣人作为儒家理想人格有其超越尘世的神秘性,这是同宇宙本体合一的绝对自由的人格,已经达到了无情、无欲、无我的境界,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把君子和圣王结合起来,形成“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三、 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中国传统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伴而生的。同时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熔炉中铸造出

9、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内核,中国传统教育更是以儒教文化为主体,从教育组织到教育内容和方法,无不渗透着儒家的文化。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以传承儒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笔者根据以上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一)“天人合一”价值取向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与西方教育学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传统教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重伦理道德,轻科学技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对传统教育的负面意义,最主要表现在阻碍了科学教育的发展,阻碍了中国人的科学理论性的发展。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固然使他们难以摆脱宗教和宇宙论的纠缠,但是,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以主客体分离为前提,形成了客观的

10、冷静的态度,以及科学发展所必须具备的科学方法;它强调概念的明晰、逻辑的严密,形成了科学发展所必须的逻辑技术。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则常常把自然拟人化,把宇宙伦理化,结果在教育中常常导致以对伦理道德的认识来涵盖对自然的认知,以对伦理道德的实践代替宇宙自然究竟之理的探讨。总之思维方式上客观的理性态度不足。反映到教育过程中,就是对自然科学的理解通常只满足事实而非的象征性表达,这种知识的传承方式虽含有一种深厚的意蕴,但缺乏现代科学在形式上的明晰、逻辑的严密和确定的概念。道德教育不能化约为科学方法,它很大程度上要诉诸非理性的道德说教,如道德意志的培养、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习俗的训练等等。将科学教

11、育被道德教育所代替,理论理性被道德操行所淹没,这确实是一个极大地历史性缺失。 (二)“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对传统教育的影响 从认识论上来说,“知行合一”的认知方式对中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影响。孔子是最早提倡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孔子主张对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就是要求教师注意学生的日常行为、个人经历以及意愿志向等个性特点,然后因势利导,养成学生的德性。因为“知行合一”的认知模式是极上提供了一个教育思想的预设:所谓“知“,是在实践中知,就是“行”着可以操作的“知”;而所谓“行”,是恪守德行之知兵将其具体化的道德实践。所以,如果超越学生的材质而强求一律,就不可能使

12、每个学生都有所得。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虽然在在中国古代早已提出,但很少真正实施,但进步的教育家很重视这个原则。它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遗产,今天仍有重要意义。它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符合人的多元智力理论。因材施教可以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培养出各种人才,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多元结构的需要。 (三)“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 中国哲学“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贯彻到古代教育中,就使中国传统教育具有了强烈的政治性,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教育目的。这就造成了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官本位”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目的在于为政治服务,即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在“内圣外王”的思想指引下,一个人

13、的德性外化为人生理想,即通过跻身官场,来实现“兼济天下”的目标。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观念一直鼓舞着中国知识分子扛起国家民族的兴亡大业。但是,“内圣外王”的官本位教育,很难培养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更不能培养出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所需要的新型知识分子,那是因为现代知识分子不是以直接参与政治的方式,而是以劳动者的身份来为现代化国家做贡献。 总之,在官本位的教育思想影响下,塑造出来的知识分子,往往将他们的命运寄托在日后做官上面,不可能有现代人那样不受社会角色变迁而影响独立人格。 四、 结语 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

14、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还应该说明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还有很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文学艺术、科技发明都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也不仅限与儒家,还应包括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各派思想,但由于笔者学识尚浅不能把所有的思想都论述到。本文所论述的中国传统思想大多是先秦时期已形成,几千年以来也有变化,有发展,也有倒退,但万变不离其宗,直到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处处可见。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大椿,吴向红.文化苦旅:中国科学文化兴起的历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2石岩.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及实现途径J.上

15、冻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4):122-125. 3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0. 4丁钢.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5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272. 6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279. 7丁钢.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 注解: 刘大椿,吴向红.文化苦旅:中国科学文化兴起的历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 石岩.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及实现途径J.上冻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4):122-125. 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00. 丁钢.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 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272. 石中英.教育学的文化性格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279. 丁钢.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