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6 ,大小:56.95KB ,
资源ID:122773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773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79诗歌赏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79诗歌赏析.docx

1、79诗歌赏析诗词鉴赏理论指导要点考点:1、 理解诗歌主题,领会作者情感。2、 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感、赏析表现手法。鉴赏重点:1、把握意象特征,再现画面,正确理解字句内涵。2、结合背景,作者经历,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感情。3、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赏析写作技巧。古诗的主要类别及考查要点:1、 送别诗:或表依依不舍;或写别后思念。2、 怀古诗:或表对古人的缅怀;或表昔盛今衰的感慨。3、 战争诗:或表厌战,或表和平的向往。4、 思乡诗:或表对家乡思念,或表对亲人牵挂。5、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诗:或表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表达美好志向;或托物表达高洁的品质;考查材料

2、体裁而言以诗中的绝句、律诗、词中的小令为主,题材而言以爱国诗、送别诗、热爱自然、生活等为主。古诗中常用的一些技法:1、 比喻:用某物比美好品质和情操,或崇高理想和追求,或小人的丑行。2、 对比:有今昔、远近、是非、善恶、精神与物质等等对比。3、 衬托:有以动衬静、以暗衬明、以悲衬喜、以虚衬实等等。4、 比拟:或拟人、或拟物。赏析古诗常用的术语(词语):1、 反映古诗表现手法的术语: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也包括各种修辞手法。2、 反映诗人情感的术语: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念之情、闲适之情等等。

3、3、 反映语言特色的术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等。4、 反映古诗结构的术语:对仗工整、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等。5、 反映古诗风格的术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洒脱、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等等。6、 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术语:真挚感人、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等。语文版教材七-九年级诗词鉴赏汇总 杂诗(唐)王维(七上1)【赏析指导】 这首诗通过写一个久居异乡的人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体现了诗人清高脱俗的品行。【评价练习】 1、诗歌一开头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表现了诗人怎样

4、的心情?答:表现了一个久居异乡的人见到老乡、亲人、想知道家乡近况,显得格外热烈、急切的心情。2、诗人久别遇故人,为什么只问“梅花”?答:窗前的寒梅,或许蕴含着诗人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事,因此寒梅不是一般的自然物体,而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被诗化和典型化,因此,“寒梅”成了诗人思乡之情的 寄托。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七上2)【赏析指导】 夜雨寄北表现诗人思念家乡、怀念妻子(友人)的心情。诗人利用视角变化,回环往复,叠加复重,把雨夜相思表现得悠长浓郁,穷形极相。巴山夜雨,乃实境也;由此而怀远人,忆相共剪烛,此心中之象,虚境也;共话巴山夜雨,实境又成虚中之虚也。从此,巴山夜雨,成为逗引愁思典型意象

5、。【评价练习】 1、“问归期”蕴涵诗人怎样的感情?“未有期”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答:“问归期”点出妻子(友人)的来信对远游夫君的思念、关心和爱,暗示两人的恩爱。夫妻(友人)相隔一方,不能团聚,有家不能回的惆怅、失落、苦闷、孤寂的心情。2、“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环境描写烘托了什么感情?答:距离遥远,环境惨淡,烘托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3、“何当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这是对未来相聚时欢乐的憧憬。表达了诗人此时独与“巴山夜雨”相共而不得与妻子(友人)相聚共话的内心的孤寂与痛苦。4、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怎样理解?答:第一个实写,第二个

6、是虚写,是想象和妻子团聚,共诉写信时的相思之情。5、诗中的“秋”字除点明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 答:烘托人物心情。6、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你对这一成语的理解。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七上3)【赏析指导】 这是一首抒发离情的送别诗,是诗人在扬州与友人分手时所作,淮上即扬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愁杀”将依依惜别的思绪写到极致,以“风笛”“离亭”烘托离人的特殊心境。【评价练习】 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中“杨柳春”写景与“愁杀”抒情之间有何关联?答:这一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先交代握别的地点、时间,再写彼此分别,愁上心头

7、的滋味,地点是扬子江头的渡口,时间是春天,正是杨柳依依的大好季节,朋友的分别与大好的春光形成反差, 那依依袅袅的柳丝,漂泊不定的杨花,唤起一层层浪迹天涯,不堪羁旅的愁思。在写景中寄寓着深深地离别愁思,“愁杀”表现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2、“风笛”、“离亭”烘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握别岸头,愁绪万千;离亭宴上,酒酣情浓。风中传来一支凄清哀怨的曲子,笛声远扬烘托出离人的千钧愁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七上6)【赏析指导】 这首诗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第一句通过写飘飞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怨的子规,极

8、力烘托悲凉气氛。后两句,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评价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李杜”。“左迁”一词的意思是贬官。2、首句选取了哪两种景物?用意何在?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首句选取了“杨花”,“子规”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点明时令,暗示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而子规鸣叫,是用其“不如归去”的谐音,渲染出凄苦哀愁的氛围,表露出对友人被贬的悲哀和同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

9、西。”一句好在哪里?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与明月,请明月传情给夜郎之西的朋友,这样写,既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又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劝慰,这两句诗构思新巧,想象美妙,表达了真挚深长的友情。4、诗人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答:因思念之情往往在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而且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如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以明月寄相思。)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七上7)【赏析指导】 这首诗描写了清晨古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以凝练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

10、个景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抒发了寺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评价练习】 1、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答:“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现出来。2、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是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3、诗中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手法实现的?3、“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答

11、:不矛盾。它是用了舛互的修辞手法。用禅院的寂静衬托当时钟声入耳的清晰与作者自然的感受。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答: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的样子,表现了禅院中幽深安静的环境。登飞来峰(宋)王安石(七上8)【赏析指导】 第一句用夸张突出高塔的气势,为后三句张本。因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有站在塔顶看日出的说法。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评价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唐宋大家之一。2、第一句运

12、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千寻”言飞来峰上塔之高,第一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点明了塔高。3、这是一首哲理诗,诗的三、四句蕴含什么样的深刻哲理?答:诗句表面上在说登高望远的道理,实际上是在表明自己在政治上能够高瞻远瞩,明辨是非,不为群小干扰所迷惑的道理。4、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答:“浮云”比喻谗佞小人及其他消极事物。6、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答: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望岳(唐)杜甫(七上9)【赏析指导】 从不同角度描写泰山的高大壮美,以泰山和诗人的志向作对比,以山之雄伟反衬诗人志

13、之远大,表达了一种高瞻远瞩的气魄,体现诗人青年时代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评价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2、诗中的“阴阳”分别指 山北、山南, “岱宗” 指泰山。3、诗歌开篇两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突出了泰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开篇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以人的远望从整体上展现泰山全貌,动态的描写出了泰山广阔无边的景象特点。表达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兴奋和惊叹仰慕之情。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答:拟人。“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歌颂了造物主对泰山的偏爱

14、,把宇宙所有的神韵和秀气都聚集来赋予了泰山;“割”字表现山高如剑锋,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此二字写出了近望中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5、“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时已薄暮,诗人还在细望,不忍归去。既说有泰山的魅力无穷,也蕴藏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6、“会当”是何意?如何理解末尾两句?答:“会当”,应当,一定要。末尾两句是写想象之景,与开篇照应。写出诗人对泰山的崇拜,对博大精神的景仰。“凌”表现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7、这首诗颔联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

15、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答: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观沧海(魏晋)曹操(七上10)【赏析指导】 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中借大海形象,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

16、的胸襟。【评价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东汉末年(朝代)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字孟德,遗著有魏武帝集。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组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交代了哪些内容?怎样理解“观”字的作用?答:开篇点题,交代表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写出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勃勃英姿。“观”字统领全文,是诗的线索,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洪波涌起”的“涌”有什么好处?答:描绘了一幅山水相连,非同凡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惊讶、赞美的感情。“涌”字写出了大海

17、波浪翻滚时的宏伟气势和伟大力量。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运用了夸张、互文的修辞手法,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同时运用奇特的想象,最能反映作者吞云吐月的博大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5、此诗在写法有何特点?答: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意境开阔,气势雄浑,洋溢着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6、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答:“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

18、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意思一致即可)。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饮酒(魏晋)陶潜(七下11)【赏析指导】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

19、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评价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潜(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2、诗中的“心远”一词是何意思?在诗中有何作用?答:心灵超脱尘世。诗眼。3、此诗在艺上术情、景、理三者浑然交融,就这处特点作简要分析。答:情:恬淡安宁与世无争;景:菊、山、飞鸟、落日;理:要感受自然乐趣必须心灵超脱世俗。(2.3两题进入过中考)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答:改“望”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时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而“望”即有意远看,改“望”此篇神气索然。5、“山气

20、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鸟入林的景象。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答: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署寒的折磨,倦而知还,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七下13)赏析指导 这首小诗清新自然,通过对早春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早春的热爱之情。评价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并称“韩柳”。2、“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篇的绝唱,就此句就赏析。答:(内容)早春二月、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经过春雨滋润,春草的芽儿渐渐

21、萌生了。透过薄薄的雨幕,远远望去那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作用)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勃勃生机隐含在小草这春的使者中,这也是作者细心观察和体会所得。3、“绝胜烟柳满皇都”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答: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春草蕴涵着大地春回,万象更新的勃勃生机,以及作者对早春的喜爱。4、请谈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耐人寻味的道理。答: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或: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雁门太守行(唐)李贺(七下14)赏析指导 “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多咏边塞征战之事。本诗描绘了将士们在靠近北方边境地区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塑造了一位慷慨

22、激昂、逆境奋战、誓死疆场的英雄形象,赞颂了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后来“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评价练习 1、请描绘一、二句给读者呈现的画面。答: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曝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2、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描写了怎样的战地气氛?答: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角声呜呜咽咽地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

23、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3、“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运用怎样的手法来描写黄昏练兵场景?答: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先正面从听觉描写练兵,“角声满天”必伴随着喊“杀”之声和战马悲鸣,显得威武雄强;后句用烘托手法从视觉写燕脂山被夕阳映成了紫色,显得庄严。4、最后两句用典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答:黄金台是战国时期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的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英雄。诗人引用这个典故,以抒写官军全体壮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2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七下15)【赏析指导】 “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这是一首散曲(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并寄情于物,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此曲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愁”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评价练习】 1、这首曲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2、请根据前三句描绘这幅秋景图。答:此3句动静结合,名词性词组连用,点出一幅凄凉的秋景图:秋天的黄昏,夕阳正在西沉,天色渐渐黑暗下来。郊

25、原上一片寂静,只有几只刚刚归巢的乌鸦栖息在缠着枯藤的老树上,不时地哑哑地叫几声。稍远一点,在小桥流水的近旁,有稀稀落落的几家村舍,已经升起了炊烟,村外寂静无人。3、首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答:秋天本来就容易使旅人产生悲凉之感,特别是在苍然暮色中,更会惹动旅人的思乡之情。为下文抒发游子的羁旅之思作蓄势。4、“小桥流水人家”同思乡之情有什么联系?答:此句亦有3个名词连用,勾画出一幅略有“温馨”气息的“家”的情味,反衬手法,更会令旅人触景生情,产生思乡之愁绪。5、本小令被誉为“秋思之祖”,试从内容、情感、技艺方面简析。答:这首小令通过3组名词性词组连用描绘三幅游子在深秋思乡的画面。寄情于物,把天涯游

26、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因此被后人称为“秋思之祖”。6、体会篇末所写的“断肠人”应是怎样的人?答:漂泊在天涯的极度忧伤的旅人。迢迢牵牛星(东汉)(七下16)赏析指导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到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评价练习 1、本诗选自古诗十九首。大致是东汉时期作品。2、全诗借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什么情感?答:抒发了因爱情遭挫折而痛苦忧伤的感情。3、“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写了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情?答:织女思念牛郎一整天也织不了多少布的事。表达了她对牛郎的思念之情。4、“盈盈一水

27、间,脉脉不得语”表达了什么深刻主题?答:对封建统治者拆散美好婚姻爱情的控诉。渡刑门送别(唐)李白(七下17)赏析指导 这首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首联描绘了出四川过荆门山一带的江山气势,尤其着力描写了长江出三峡入平原的浩荡之势。尾联归结到诗题“送行”结,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溢着远别壮游、心怀开阔的激情。评价练习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平旷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

28、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突出长江雄奇瑰丽的壮阔景象,蕴含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 2、颈联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答:“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3、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答:不是,是告别故乡。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诗人初次离开故乡

29、,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会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4、阅读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2005年四川课改区考题)诗中间两联描绘船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对大好河山的喜爱,充溢远别壮游的开阔情怀,对故乡的思念深情。5、诗的前两句交代了什么?答:诗的第一、二句点题,交代了行踪。6、诗中写景的对偶句是哪些诗句?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

30、什么感情?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联运用对偶,分别描写了山、江、月、云四种景物,以此突出长江雄奇瑰丽的壮阔景色,蕴含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7、尾联中“怜”是什么意思?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答:“怜”的意思是“爱”,诗人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长江,不禁触景生情,勾起了诗人浓浓的爱国思乡之情。8、本诗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试简要分析全诗特色?答:全诗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境界高远,风格雄健,想象瑰丽,以“渡远”为始,以“送行”为结,首尾呼应,一气呵成,充溢着远别壮游,心胸开朗的舒畅情怀。9、李白喜欢写月,三首中有一首写到月亮,列举李白诗歌中写到月亮的句子,

31、并分析其中蕴含的感情。答案示例:“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正是作者远大志向、抱负的生动反映与形象写照。诗人远离家乡、亲人,常年漂泊在外,不免对月而顿生思家念远之情。静夜思正是以明月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春望(唐)杜甫(七下18)赏析指导 “感时”和“恨别”是诗人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评价练习 1、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中考考过作家、朝代;望见景物;赏析“溅”和“惊”的表情作用。)答: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2、诗的首联写了诗人望中所见,见到了什么?“破”、“深”体现了诗人什么感情?答:京都陷落,长安一片残破景象,山河依旧,世事全非;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