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3.99KB ,
资源ID:1227562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7562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学前教育学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学前教育学教案.docx

1、学前教育学教案学前教育学教案【篇一:中职学前教育学第一章绪论教案】 2 3【篇二:学前教育学教案】 学前教育学教案 2011-01-26 10:29:23| 分类: 学前教育学教案|字号 订阅 第一章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及主要流派 一、 学前教育的年龄对象 (一)我国古代家教思想中提出“教子婴孩”、“早欲教” (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母育学校教育,是指出生到6岁的儿童应在母亲身边接受教育 (三)近代幼儿园产生后,学前教育的年龄趋向于3岁到入学前。 (四)当今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应为出生到入学前的儿童。 二、 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 (一)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 1、领先性 2、长久性 3、单独性 4

2、、随意性 5、随机性(二)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 学前社会教育指出由社会各方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的集体保育教育机构及设施。其特征如下: 1、群众性 2、目标性 3、计划性 4、多样性 三、 学前教育理论的建立 (一)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主张 1、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 2、重视学前期的教育 3、重视游戏、体育、唱歌、讲故事等活动。 4、根据人的身体发育,从出生起每7年划为一个自然段。 (二)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学前教育思想的发展,为系统学前教育理论建立奠定了基础。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大教学论、母育学校、世界图解。 2、法国教育家卢梭爱弥儿

3、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3、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新社会观、论人类性格的形成著作中的学前教育思想。 (三) 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1837年福禄被贝尔在勃兰根堡设立一所幼儿学校,专收37岁的幼儿。1840年正式将学校取名为幼儿园,这是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 福禄贝尔基本的教育思想。 三、 进入20世纪以后,学前教育形成了相互吸收又各具特色的理论流派。 (一)杜威的儿童观及其学前教育理论 1、杜威的儿童观。 2、杜威对教育本质的看法。 3、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说”。 4、对杜威学前教育思想的评价。 (二)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家 1、蒙台梭

4、利生平简介 2、基本教育思想 3、教育方法 (三)精神分析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菲、弗洛伊德提出的。 精神分析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影响主要有: 1、强调早期经验和教育的重要性。 2、幼儿教育应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的。3、道德教育应该顺应儿童的本性,避免教条灌输。 4、给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5、培养儿童的创造力。 (四)成熟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提出了成熟理论,或成熟势力说。 1、成熟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 2、成熟主义理论对现代学前教育饿贡献。 (五)社会学习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1、基本理论观点。 2、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5、, (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 1、基本理论观点。 2、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 (七)前苏联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1、提出了入学年龄(从7岁提前到6岁) 2、托儿所与幼儿园合并统一管理。 3、明确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 4、明确规定学前儿童活动和学习的内容。 5、研究认为,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比人们估计的要高,4岁起就可以学习一些初步的语言和数学知识。 (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学前教育理论发展的主要观点。 1、学前教育向低龄延伸(含优生、胎教、婴幼儿教育)。 2、在保育和教育结合中,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3、注重儿童年龄

6、特点和个性特征,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4、注重兴趣诱发、积极鼓励、启发引导;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成人组织的活动与儿童自由活动、集体活动与个体活动灵活运用。 5、重视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提倡儿童积极参与活动及表现、创造。 6、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正规化的和多形式的学前教育并举。 7、重视家庭教育;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密切结合。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恩物2.学前社会教育3.学前教育年龄对象 二.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学前教育主张有哪些? 三.简述蒙台梭利法包含的基本内容。 四.简述班图拉社会学习理论对学前教育有哪些影响? 五.简述皮亚杰的学前教育思想。【篇三:杭梅主编第二

7、学期学前教育学教案】 第二学期 幼儿教育学教案 序:1 第五章 幼儿与教师(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幼儿的内涵。 2 理解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3 理解科学儿童观的内容与要求 教学重难点: 儿童观的时代性与科学性,幼儿的内涵。 教学准备:pptvcr 教学过程: 回忆一下 一 幼儿 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回答: 1 学前早中晚时期幼儿言语表达的特点是什么? 2学前早中晚时期幼儿言语表达的特点是什么? 观看视频:儿童搞笑片段 通过视频思考: 1什么是幼儿? 2什么是年龄特点? 儿童的年龄特点含义: 儿童的年龄特点就是指儿童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那些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生理的发展是指

8、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儿童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儿童的生长过程中,既可表现为进步,也可表现为退步。但发展是一个有方向、有价值选择成分的概念,即只有儿童身心的发展是沿着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序列演变时,我们才将这种变化称之为发展。而且其心理方面的变化,尤其是社会思想和行为方式方面的变化,则是以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及其发展趋势,作为儿童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方向。 阅读p55归纳幼儿的年龄特点。 什么是幼儿? 思考:影响幼儿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二、影响

9、儿童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的生物特征主要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等。这些遗传的生物特征也叫做遗传素质。 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而不能改变它。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就是一种代表性言论。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潜在的可能性。我们说它只是一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是因为一方面遗传素质所具有的发展能力,并不会确定地转变为儿童发展的现实。因为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变化

10、,都离不开必要的外界条件。身体的发展要从外界吸收营养成分,而心理的发展,更需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才能调动起儿童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使儿童获得某些发展。 遗传素质转变为发展现实的过程,也并不是一种完全取决于外在影响性质的过程,遗传素质自身具有蕴含着生物特点的自身演变规律。外界刺激并不能改变儿童机体的成熟规律,恰恰相反,这些规律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外部刺激可否转变为儿童发展。只有那些顺应了儿童发展规律、可以与儿童自我调节机制产生相互作用的外在刺激,才能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所以,旨在引导儿童发展的教育活动,就必须把尊重儿童发展的规律作为教育实践的重要原则。 总之,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着重要

11、的作用,不过它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儿童心理向什么方向发展,并不决定于遗传,而是决定于环境和教育。 (二)环境 儿童的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中的客体主要为儿童提供物理经验,社会环境主要为儿童提供社会经验,它比起自然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力要大得多,而且这种影响力随着心理的发展而日益显著。 社会环境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社会环境包括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生产方式、科学文化水平、社会政治法律、思想意识形态、社会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传统,以及与其他民族国家在经济 、政治 、文化、军事上的交往程度等。微观的社会环境包括人际交往圈、家庭、幼儿园、学校、工作单位

12、、居住区域等。教育领域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是一种特殊的人造社会环境,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客体因素中居于主导地位。 家庭对儿童的社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父母担任了儿童的教师和榜样的重要角色。 幼儿园和学校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规模、学制、环境安排、课堂组织、教师和教材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儿童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在同一家庭、同一幼儿园和学校中一起成长的同卵双生子,他们各自与周围的人和事的具体关系不同,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和角色地位也不同。 (三)儿童自身的能动性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现代

13、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自始至终都是一种儿童主体的自我调节活动。外界的环境刺激,只有被主体选择,成为主体的反应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这里对反应活动产生与否的决定性选择,是儿童根据自己感觉到的外在事物与自己的关系的性质而做出的,是自己的活动过程。 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意义,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儿童选择的范围,并引导儿童正确地认识外在环境因素对自身的价值。这也是与其他外在因素相比较,教育对儿童发展能起主导作用的原因。但是教育只是帮助儿童作出选择,却不能代替他们做出选择。 因此,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正常的生理素质和成熟

14、过程,只为儿童个体的发展及其连续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它使儿童个体的发展成为可能,但这个条件还不够充分,实现儿童个体的发展,还必须有儿童个体生存的环境条件和儿童与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方式的参与。即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及儿童如何反应这个环境决定着儿童个体发展的现实性。 儿童的发展既不是一种先天存在于儿童机体内等待发现和发掘的结构或功能,也不仅仅是完全由外在环境刺激的性质所决定的一种反映模式。儿童的发展,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是作为一个生物和社会个体的儿童运用自我调节机制的活动结果,也就是说,儿童主体的活动是儿童发展的源泉。 (四)教育 康德在论教育中曾经说过两句话:1、“人只有通过

15、教育才能成为人。”2、“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 假若能字面上来理解,我们大致可以读出这样的意思:1、教育乃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并区别于物种的根本要素,教育即是人性,是人的生存本性(human nature);或者按照康德在同一段话中的说法,“除了教育从人身上所造就出的一切外,人什么也不是。2.任何教育都是由人来执行,并受环境熏陶,但说到底,教育仍是依靠“人”来塑造“人”的过程,是在“教”与“学”之间结成的一种人际纽带(inter-personalties)。 二 儿童观 思考: 什么是儿童观? (一)世界儿童观的演变历史 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

16、它涉及到儿童的能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儿童的认识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儿童是“小大人”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缩小”的大人,儿童是小大人,儿童和大人没有什么区别,即使有的话,那也只是身高和体重的不同而已。 2、儿童是“有罪的”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充满罪恶,是有罪的“羔羊”,卑贱无知,成人应该对他们严加管束、约制,使儿童能不断地进行赎罪。 3、儿童是“白板” “白板”是空白的板或擦过的黑板。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刚生下来的时候,其心灵就象一块

17、白板,成人可以任意塑造成各种各样的东西;就象是一张白纸,洁白无瑕,成人可以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就象是一个空容器,成人可以任意填塞,把各种知识经验灌输进去,而不考虑儿童的需要。 4、儿童是“花草树木” 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权的倡导,使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来审视儿童,在儿童观上有了一个大的飞跃,开始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独立存在价值的实体,儿童有自己的权利、思想、情感、需要。提出不应用成人的标准去儿童,儿童应该象个“儿童”,要倍加珍惜童年的生活。尊重儿童具有的纯洁美好、独立平等的自然本性。 5、儿童是“私有财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父母婚姻的结晶,产生于母体,归父母所有,是父母的隶属品。父母可以左

18、右儿童的命运,控制儿童的生活,决定儿童的一切事情,要求儿童学习许多并不感兴趣的课程,把儿童培养成为他们认为是最理想的人,压服儿童,让儿童唯命是从。儿童特别是男童被认为是家庭的希望、传宗接代的工具,开始重视儿童、关心儿童,但儿童仍然被视为家庭和家族的附属品,父母的私有财产,没有独立自主的人格和地位,与其抚养人之间的关系只是一种依附关系。例如,“老子打儿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是家庭的私事,别人无权干涉。 6、儿童是“未来的资源”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国家潜力最大的资源、未来的兵源和劳动力。对儿童的进行教育,就是对未来进行最有价值的投资,这种投资,利国利了。多投资,才能

19、高产出。 7、儿童是“有能力的主体” 人类的童年期长于动物的童年期,这为儿童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儿童在体力、智力、情感、社会性、道德等许多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他们是正在发展中的人。不能因为儿童弱小、需要保护,就轻视他们,使他们被动发展。儿童是有能力的、积极主动的权利主体,应有主动发展自己潜能的机会,在出生、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成为自主的行动者,能表达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 上述儿童观既有时代的烙印,有些又并存于同一个时代,既有非理性、不科学的一面,也有较为合理科学的因素,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批判性地加以继承和借鉴,将有利于正确地认识儿童。 (二)儿童观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

20、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儿童观 1、“子子” 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四个并列的主谓结构,就是传统儒学心目中的伦理纲常,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礼”的具体化。子女怎样才像子女呢?传统儒学认为:君让臣死。父让子亡。很显然,子女在父亲面前是没有自身权利的,父亲掌握者子女的生死予夺大权。父母可以随意打骂子女,可以自由安排子女的命运,就如暴君可以随意对待子民一样。 2、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成人为本位的,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对于儿童多不能正当理解,不是将他当成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是将他看作不完全的小人,说小孩懂得什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传统文化要求儿童尽

21、快结束儿童期。成人用长袍马褂将儿童打扮成成人的样子,以成人的规范要求儿童,用四书五经作为催熟剂灌输给儿童,这只能使儿童倍受折磨。 3、把儿童看成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儿童在传统文化中受到蔑视,与把儿童看成传宗接代的工具两种观念,看似相反,实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中国人对生命不朽的追求似乎比西方人更为狂热。如希望找到不老药、不死药,达到个体的不朽。由于子女是父母身体和精神的后代,是家族权利和财产的继承者,所以,人们认为生儿育女是延续生命、追求不朽的另一方法。所以,中国人对后代有一种感恩之情。在这种情况下,“父父子子”往往会发生错位现象。从皇帝到百姓都可能如此。例“小祖宗” 4、把子女当作光耀门楣的

22、工具 中国人大都把子女的出人头地看成是自家门庭的无尚荣光。从古至今,“父以子贵”“母以子贵”等比比皆是。如“伤仲永”等。今天,有些家长在子女身上进行攀比等。 5、养子防老这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是父母抚育子女的一种主观愿望。这种观念也是把儿童当成一种工具。今天,养子防老的观念逐渐成为历史。 6、性别歧视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不仅表现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也明显表现在家庭中。人们普遍认为,女儿是外姓人。家里有什么谋生的秘方,一般是传男不传女。且要求女孩要有女孩样。例:超生游击队 传统儿童观基本上是属于工具主义的,把儿童当工具。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儿童观的主流,也还有一些细小的支

23、流。 (二)中国近现代的儿童观 主要代表人物:鲁迅先进中国人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检视,发现满是仁义道德的封建文化中到处隐藏着“吃人”二字,而儿童在这种文化中更是倍受其害。他认为要想拯救整个民族,首先应当拯救孩子;陶行知提出了尊重儿童,解放儿童以及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等许多有价值的口号和见解;陈鹤琴以科学实践的理论为依据,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它将决定儿童的人格和体格,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语、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这个时期打下基础。” 儿童观的演变 (三)现代儿童观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人权运动的高涨和许多关心儿童认人士的不懈努力,国际社会开始普遍重视保护儿童的权益,人们

24、对儿童予以前所未有的关注。回顾儿童观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儿童及儿童权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人们对儿童的特质和能力的认识将日益趋于科学化。现代儿童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是人,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人的基本权益,具有独立的人格; 2、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的人,应尊重和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 3、儿童发展的个体差异性; 4、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应最大限度的发展儿童的潜力; 5、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地作用; 6、男女平等,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 我们现在也逐渐在加强对

25、儿童权利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下面发布和签署的文件精神里面。 儿童权利公约四大原则为: 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任何事情凡是涉及到儿童的必须以儿童权利为重。 儿童严重原则尊重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 无歧视原则不管儿童的社会文化背景、出身高低、贫富、男女、正常儿童或残疾儿童,都应该得到平等对待,不受歧视和忽视 尊重儿童观点的原则任何事情只要涉及儿童,应当听取儿童的意见。 儿童权利公约四大权利是: 生存权利为此有权接受可达到最高标准的医疗服务。 保护权利防止儿童收到歧视、虐待及疏忽照顾,尤其是那些失去家庭的儿童和难民儿童 发展权利每位儿童都有权接受一切形式教育,以此培育儿童的身体、心理、精神、道德及社交发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