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7.14KB ,
资源ID:1226837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6837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 人教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 人教版.docx

1、五年级语文下册白杨教案 人教版白杨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 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

2、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四)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

3、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小黑板出示: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二)学习第一部分。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3.在这样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车。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齐读第三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

4、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丽。最高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4.老师在大戈壁的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5.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6.过渡: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三)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朗读14小节。读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讲读。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

5、、长出粗壮的枝干”。(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2)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2)幻灯再现白杨与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抗争的情景。(3)老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2.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四)学习第三部分。1.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2.爸爸只是在向

6、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3.引读16小节。读后讨论爸爸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4.引读17小节。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5.老师读18小节。读后讨论:(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

7、吗?6.老师在大白杨树的旁边贴上两棵小白杨树。(五)总结课文1.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2.抓住三个问句,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3.交流感受、升华中心。(六)布置作业1.造句:(1)哪儿哪儿(2)不管不管总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评: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那么如何在高年阅读教学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学路和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

8、”、“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试着在白杨一文的教学中作了尝试。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小学生学习白杨一文的学路一般是:先充分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性,最后领悟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在边疆扎根成长的崇高精神。把握了文路和学路后,教师如何组织教路呢?我认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在全文起了承上启下、串联全文的作用,是作者思路的外在体现。于是我把这三个问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然后

9、顺着三个问句学习全文。这样,教师、学生、作者犹如同乘一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力争教路、学路、文路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教书育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生活教科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生活导师。如何在白杨一文教学中把文与道的关系处理好呢?我在动之以情、潜移默化上做了文章。教学时,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力求让学生在白杨一文教学中既提高语文能力,又得到艺术享受,这是教学设计的又一指导思想。

10、二、教学特点1.“图文并茂”,创设情境教材需要图文并茂,教学也需要“图文并茂”。“图文并茂”的教学能给学生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吸引学生尽快入境。如我教学白杨第一节时,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茫茫的沙漠图画:画面辽阔,色彩灰黄,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风沙迷蒙。这时伴以教师传情的描述:“看,茫茫的大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风沙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直观的图画,形象的描绘,一下子把学生带到那人迹罕至的大戈壁,为理解白杨和爸爸的品格作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我在图画的运用上还作了较为巧妙的处理:随课文教学分步出示。

11、这样,图画的逐步展示,教师的动情描述,增加了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新奇性,吸引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2.“不拘一法”,化难为易现代教学法认为,课堂教学应“不拘一法”,博采众长。白杨一文重点段写得含蓄凝炼深刻,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法,“通过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比较法:把“从来”,一词去掉和原句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正直高大”是白杨的本性。情境教学法:用幻灯再现白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画面,加以教师的语言描绘,让学生充分感知形象,进入情境,激发对白杨的崇敬的感情。朗读教学法:在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发

12、生共鸣。不拘一格的教法,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突破了教学难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思维,陶冶了学生情操。3.发挥自身语言优势,以情感人以前多次公开教学后,听课老师都讲我的教学语言比较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学白杨一课时,我就扬长避短,注意发挥语言优势,设计好导语、描述语、过渡语言和总结语。如学完爸爸介绍白杨的第三句话后,教师用了一句充满激情的排比句,礼赞白杨的品格,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白杨在风沙面前,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白杨在风雪面前,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白杨在干旱面前,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白杨在洪水面前,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不屈的品格!”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只有不断锤炼教

13、学语言,使之准确简炼、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的要求1.教育学生从小树立“哪儿需要就在哪儿扎根”的志向。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白杨本质特性和爸爸的心愿。难点:领悟爸爸的心愿。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1.向学生介绍沙漠和白杨树的有关知识。2.准备一幅能够分步拼贴的教学挂图和幻灯片。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呢?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

14、题。学生自学:(1)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辨介绍抚摸表白沉思(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5)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四)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3.朗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三个问句。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找出三个问句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那

15、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他是怎样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重点。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小黑板出示: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这节课我们就顺着这三个问句来学习课文。(二)学习第一部分。1.列车在哪儿前进呢?齐读第一小节,读后回答:大戈壁是什么样的情景?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3.在这样茫茫的大沙漠上行车。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齐读第三小节,读后回

16、答:大戈壁上的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又高大又挺拔又秀丽。最高的白杨有35米高,相当于十层楼房那么高。)4.老师在大戈壁的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5.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的呢?分角色朗读413小节。6.过渡:兄妹只知道白杨很高很直,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直,长得这么高,当哥哥提出这问题时,爸爸的脸色有什么变化?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三)学习第三部分。1.指名朗读14小节。读后小黑板上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讲读。第一句:“这白杨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1)“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2)朗读比较,体会感情。第二句:“

17、哪儿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1)这句话讲出了白杨的什么特点?(2)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三句:“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1)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2)幻灯再现白杨与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抗争的情景。(3)老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的品格!2.小结,指导有感情朗读。(四)学习第三部分。1.启发过渡:爸爸介绍白杨树时为什么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了呢?他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18、才告诉儿子和女儿呢?2.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你能不能从下面的一段话中看出?3.引读16小节。读后讨论爸爸的心愿。(爸爸的心愿是:不仅自己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还希望孩子们也能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所以爸爸上面的三句话既回答了儿子的问题,又是在借白杨勉励自己,教育孩子。)4.引读17小节。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白杨的知识和做人的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5.老师读18小节。读后讨论:(1)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2)为什么他又露出了一丝微笑?(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

19、风沙成长起来。”作者仅仅就是写小白杨吗?6.老师在大白杨树的旁边贴上两棵小白杨树。(五)总结课文1.中心思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成长。2.抓住三个问句,总结文章的结构特点。3.交流感受、升华中心。(六)布置作业1.造句:(1)哪儿哪儿(2)不管不管总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评: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叶老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那么如何在高年阅读教学中抓住作者的思路,使教路、学路和文路

20、和谐统一,同步进行,达到“入境始与亲”、“句句悟其神”的最佳境界呢?我试着在白杨一文的教学中作了尝试。白杨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大戈壁上的白杨礼赞了在新疆扎根落户的边疆创业者。文章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性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个顺序组织文路的。小学生学习白杨一文的学路一般是:先充分感知白杨高大挺秀的外形,再深入理解白杨正直高大、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性,最后领悟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志向,以及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白杨一样在边疆扎根成长的崇高精神。把握了文路和学路后,教师如何组织教路呢?我认为课文中的三个问句在全文起了承上启下、串联全文的作用,是作者思路的外在体现。于是我把

21、这三个问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然后顺着三个问句学习全文。这样,教师、学生、作者犹如同乘一舟,探幽览胜,渐入佳境。力争教路、学路、文路的和谐统一,是教学设计的一个指导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感受到“教书育人”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语文教材是学生的生活教科书,语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生活导师。如何在白杨一文教学中把文与道的关系处理好呢?我在动之以情、潜移默化上做了文章。教学时,教师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华。力求让学生在白杨一文教学中既提高语文能力,又得到艺

22、术享受,这是教学设计的又一指导思想。二、教学特点1.“图文并茂”,创设情境教材需要图文并茂,教学也需要“图文并茂”。“图文并茂”的教学能给学生创设悦目、悦耳、悦心的情境,吸引学生尽快入境。如我教学白杨第一节时,在学生面前展示了一幅茫茫的沙漠图画:画面辽阔,色彩灰黄,地上沙丘起伏,空中风沙迷蒙。这时伴以教师传情的描述:“看,茫茫的大沙漠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有的只是满地的黄沙。风沙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大戈壁是多么荒凉呀!”直观的图画,形象的描绘,一下子把学生带到那人迹罕至的大戈壁,为理解白杨和爸爸的品格作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我在图画的运用上还作了

23、较为巧妙的处理:随课文教学分步出示。这样,图画的逐步展示,教师的动情描述,增加了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和新奇性,吸引学生逐步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2.“不拘一法”,化难为易现代教学法认为,课堂教学应“不拘一法”,博采众长。白杨一文重点段写得含蓄凝炼深刻,教学时我采用了多种教法,“通过语言文字,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比较法:把“从来”,一词去掉和原句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正直高大”是白杨的本性。情境教学法:用幻灯再现白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的画面,加以教师的语言描绘,让学生充分感知形象,进入情境,激发对白杨的崇敬的感情。朗读教学法:在学生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

24、情朗读,在朗读中让学生和作者的感情发生共鸣。不拘一格的教法,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突破了教学难点,活跃了课堂气氛,发展了学生思维,陶冶了学生情操。3.发挥自身语言优势,以情感人以前多次公开教学后,听课老师都讲我的教学语言比较富有感染力。因此教学白杨一课时,我就扬长避短,注意发挥语言优势,设计好导语、描述语、过渡语言和总结语。如学完爸爸介绍白杨的第三句话后,教师用了一句充满激情的排比句,礼赞白杨的品格,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白杨在风沙面前,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白杨在风雪面前,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白杨在干旱面前,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白杨在洪水面前,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这就是白杨不屈的品格!”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教师只有不断锤炼教学语言,使之准确简炼、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