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及其解决思路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正式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社会发展新时期的一个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判断。那么,社会主要矛盾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如何理解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怎样破解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本文拟对上述问题予以初步探讨。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便
2、是物质生产活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成为经济基础,建立在该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组织及设施又构成上层建筑。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长期处于矛盾运动中,这两大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毛泽东在矛盾论一书中写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任何社会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
3、展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习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我们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社会主要矛盾是在社会诸多矛盾中起主导和支配作用的矛盾,它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是在长期发展中逐渐积累的,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是运动的,矛盾是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这一变化是自然的历史过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要科学理性、及时敏锐。认识超前或滞后都会干扰社会
4、发展进步,甚至会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正是基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十九大报告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准确、及时的再判断和新认识。二、现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影子。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理论基础上,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现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予以回顾和梳理,理性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1956年,新中国三大改造完成,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我国社会形态变化,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变化,同年党的八大正式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
5、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当时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尽快地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从党的八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生产力极其落后,连人民最基本的日用消费品需要也远不能满足,需要凭票、限量供应。虽然八大对主要矛盾的认识把握住了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转变,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但是随着后来极“左”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出现失误,形成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认识。在经历十年文化大革命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拨乱反正,将工作重点回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根据当时社会情况,中
6、国社会主要矛盾在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规范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此后,该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一直沿用了三十六年。纵观近六十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迁,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改善的时期都与国家当时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准确判断密不可分。正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中央牢牢把握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科学总结出“四个坚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和
7、生产关系才在经过不断积累后实现质的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难能可贵,我们必须牢牢坚持不动摇。三、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主要矛盾准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内涵,就需要分析三个问题: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指什么,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指什么,三是为什么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即二者之间为什么构成矛盾。发展的不平衡主要体现为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1)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平衡,表现为东部延缓比较发达,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的投入较大,但与东部沿海依然有差距;2)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仍比较明显,所提供
8、的社会服务和福利等不平衡;3)全国居民收人不均衡差距有所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16年国内的基尼系数有所上翘,这与房价上涨给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分配差异扩大有关。对于“不充分”问题,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长期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2、体制机制改革有待充分推进3、调控有度的政策体系有待充分完善发展的不充分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尚不丰富、发展程度尚不够高、发展态势尚不够稳固。这种不充分体现在发展的方方面面,处于发展不平衡低端的那部分固然属于发展不充分,而处于发展不平衡高端的那部分也存在着发展不充分。发展的不充分主要是指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尚不丰富、发展程度尚不够高、发展态势尚不够稳固。这
9、种不充分体现在发展的方方面面,处于发展不平衡低端的那部分固然属于发展不充分,而处于发展不平衡高端的那部分也存在着发展不充分。“不充分”是“不平衡”产生的客观基础。“不平衡”会反过来加剧“不充分”。实现更平衡更充分的发展,主攻方向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点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度保障是全面深化改革这种不平衡不充分不仅表现在落后地区、农村发展不充分,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农村与城市发展不平衡;而且表现在东部发达地区包括一些大城市依然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如高质量的医疗、教育还是稀缺资源,高等级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刚刚起步,有的城市还存在不少“城中村”。与物质文化需要相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容更
10、广泛。它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需要这些客观“硬需要”的全部内容,还包括其衍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尊严、权利等具有主观色彩的“软需要”。从“美好生活需要”与“物质文化需要”的对比看,美好生活需要包括物质文化需要,但不全是物质文化需要;物质文化需要是美好生活需要中基础性、主体性的需要,但在较高发展阶段,仅有物质文化需要不一定完全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生活需要不仅包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还包括更多层面的需要。主要是: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
11、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四、解决当代中国主要矛盾的一些思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明确了党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为未来相当长时期的中心任务。为完成上述任务,必须在三方面着力推进:第一,不仅要满足人民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要求,还应不断完善民主、法治、公平、环境等的建设,这与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思想一脉相承;第二,解决发展不充分需要极大地解放生产力,这要求必须用创新的理念解决发展动力、结构转型、产业升级问
12、题,才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第三,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必须进一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包括南北协调,也包括东西均衡的空间格局优化。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就收入公平等建立针对性政策机制。经济失衡根本原因是贫富差距,税改建议降低流转税、增加财产税贫富差距抑制消费率,提高了储蓄率和投资率,可以说是其它层面不平衡的主要源头和载体。收入差距不仅体现在当期收入分配的差异,还体现在财产(代表永久收入)占有的差距。3、加快科技创新及其效益释放“科技实力大幅跃升”是从2020年到2035年第一阶段奋斗目标的重要标志。要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活力,鼓励更多企业主体和社会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参与
13、到创新活动中来,加快科研体制改革创新,优化国家科技政策,改进科研环境。提高企业通过市场手段配置创新资源要素的能力,使市场机制成为创新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因素。4、改善土地资源要素的有效供给“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建议后续探索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完善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退出机制,推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三)加快推进结构优化调整1、产业结构调整2、推动城市群建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供给侧改革一脉相承一是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人民的美好生活很多体现在精神生活层面,而有关精神生活的产业主要是第三
14、产业。二是中西部发展格局会有所改变。三是社会公共福利事业要得到大发展。什么是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至少不用担心生病没有医院救治,不用担心因为失业而饥寒交迫,不用担心自己老弱病残而流离失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大力发展公共福利事业,没有公共福利事业的大发展,人民不会觉得他们的生活是美好的。而要加大对公共福利事业的投入,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从长远来看民营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力量必须大力参与到公共福利事业当中。四是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什么样的社会治理才能够得上美好的标准?我认为,美好生活最根本的就是让大家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存在。要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全面深化改革是必由之路。到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解
15、决时,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将达到甚至超越现在发达国家的水平,生产工具的智能化改造、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升,为人们收入增长和财富增加夯实了基础。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物质、政治、精神、社会、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社会财富的意义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再是或者说不再主要是一种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志,而是成为一种保证人生存与发展的、不太稀缺的“一般公共品”。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不再是生存意义上的需要,甚至都不再是一般发展意义上的需要,而是开始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开始要求社会全面进步。到那时,社会主要矛盾或许又将发生重大转化,或许比现在的矛盾更复杂,但人类社会正是在不断化解旧矛盾又不断直面新矛盾的历史进程中走向进步、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