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1 ,大小:34.94KB ,
资源ID:1225393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5393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韶关市曲江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之六.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韶关市曲江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之六.docx

1、韶关市曲江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之六韶关市曲江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文件之六韶关市曲江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11年3月2日在韶关市曲江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幸福曲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发展基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尤其是“十一五”时期的发展,曲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十二五”时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打下

2、了良好的基础。(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十一五”时期,是改革开放以来曲江经济综合实力最强、城乡面貌发生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93.67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99.4%,五年(下同)年均增长9.0%,其中区属生产总值完成51.44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14.3%,年均增长11.5%。全区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0.19亿元、57.02亿元、26.4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7%、9.0%和10.3%,三次产业结构比从2005年的10.165.624.3调整为10.2:61.5:28.3。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3.11万元,年均增长10.9%。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50.3亿元,年均增长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1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141.0%,年均增长17.3%,比“十五”时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十一五”任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削减量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二)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区坚持走农业科技支撑、品牌发展、集约经营的路子,积极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农业机械化、农产品标准化、农村科技信息化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五年累计发放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7280万元,极大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市级以上农

4、业龙头企业发展到9家,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个。2010年全区农业增加值达10.1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5.7%。(三)工业经济发展提速。2010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2.9亿元,比2005年增长70.5%,年均递增11.3%。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8家,比2005年增加27家。电力、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继续做大做强,电子、金属制品、饮料、服装等产业迅速发展。曲江经济开发区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开发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实现工业增加值6.44亿元,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0.97%,开发区企业五年缴纳税收累计达到3.7亿元,企业用工人数达1.3万人,成为全市发展最快的工业园区之

5、一。(四)第三产业较快发展。2010年,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1亿元,比2005年增长134.8%,年均递增18.4%。五年累计接待游客85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68亿元,比“十一五”规划目标分别增长96.31%和411.21%。成功举办了“2007年首届禅宗文化旅游节”和“2009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启动了大南华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进一步打响了南华禅寺“禅宗祖庭”品牌。枫湾、小坑、罗坑等镇温泉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发展迅速,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商贸、餐饮、信息、物流、金融、房地产等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全面繁荣。

6、(五)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十一五”期间全区新签招商引资项目306个,合同利用资金106.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0.39亿元;引进超亿元项目有29个,其中已投产10个、在建12个。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底全区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818家,比2005年底增加573家;个体工商户总数达9732户,比2005年底增加672户。2010年,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完成32.5亿元,民营企业纳税额合计4.97亿元,占全区税收总收入的56.5%,比200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外贸出口稳定增长,全区出口企业达到7家,五年累计完成出口额44917万美元,出口额排在全市各县(市)区首位

7、。(六)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50.3亿元,年均递增7.5%。“十一五”规划安排区属重点建设项目70项,总投资144亿元,实际完成58项,占规划项目的83%,完成投资额106亿元,完成投资规划目标的74%。其中,农村基础建设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1.9亿元,实际完成1.9亿元;电力、水利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37亿元,实际完成14亿元;交通运输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47亿元,实际完成44亿元;环保生态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元,实际完成2.2亿元;农业项目计划总投资9.7亿元,实际完成9.7亿元;社会公共事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7亿元,实际完成13亿元;旅游资源开发项目

8、计划总投资12.8亿元,实际完成9.2亿元;工业项目计划总投资17亿元,实际完成12亿元。(七)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武广高铁建成运营,韶赣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广乐高速、韶赣铁路等项目正在抓紧推进,区位交通优势进一步凸显。新建6个镇客运站场和144个农村客运候车亭,100%的行政村通水泥路,80%的行政村开通了客运班车,区内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全区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基本达标,城区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配合韶关市成功创建了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供电、供水、防洪、污水处理、管道天燃气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城市改造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市框架不断扩大,绿化、

9、亮化、美化水平明显提升。积极创建森林生态区,五年完成生态重点工程建设57670亩,完成了城区直径10公里生态公益林1万亩的改造任务,全区森林覆盖率达70.1%,成功创建广东省森林生态区。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7.47%,绿地率达28.45%。省级卫生村创建活动和乡村“清洁美”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农村生活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八)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6元,比2009年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90元、比2005年增加2943元,年均增长11.5%,比“十一五”规划预期目标高2873元。2010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18376元,比

10、2005年增加6442元。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五年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7147个,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15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59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企业最低工资标准从原来的377元调整到580元,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100%。(九)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教育综合实力位居全市各县(市、区)前列,学前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义务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规范化学校建设加快推进,教育公平逐步显现,高中阶段教育提前普及,曲江中学成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曲江一中被评为省一级学校,曲江职校继续保持品牌优势并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复评,特殊

11、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更具活力,教育管理不断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创建教育强区工作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三送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开展。广播电视事业和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全区100%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和宽带互联网“村村通”。体育事业不断进步,妇女儿童工作、档案管理、民族、宗教、史志、侨务、人防等其他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参保人数达到70833人,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7%,居全省第二位。2010年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

12、45703人,新农合参加人数16.13万人,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9.3%。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计生各项任务指标。灾害应急救助和社会救助建设稳步加强,认真做好2006年“716”特大洪灾、2008年冰雪灾害和2010年“56”洪灾等自然灾害的灾民救济和重建家园工作,救灾工作水平得到不断提高。扶贫“双到”工作扎实推进,2010年全区10个省级贫困村的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562元,比上年增长22%。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市场经济秩序更加规范。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完成了省、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促进了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信访维稳工作扎实开展,有效化解了社会各

13、类矛盾纠纷。平安创建工作全面铺开,建成了“平安曲江”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全区治安形势稳定好转,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面临的形势总的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区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又尤为突出。国际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广东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以及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凸现和生态发展区的政策支持滞后,使我们深感机遇就在眼前,但挑战非常严峻。因此,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准备做得更扎实一些,更加坚定对接城区、融入中心、加快实现同城一体化的思路,努力激发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应对措施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14、化危机为挑战,化挑战为机遇,在破解难题中奋力开创幸福曲江新局面。(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幸福曲江”为核心,围绕打造韶关新城区、珠三角产业转移示范区、韶关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和广东休闲度假祈福首选地,深入实施同城一体和分区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文化科技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

15、社会和谐稳定。(三)发展目标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全区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以文化产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显著提升;城区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稳步提高,城北新城区初步建成;城乡文明水平有效提升,民主法制不断完善,社会事业长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增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更加幸福和谐。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65亿元,年均增长12%,人均生产总值达

16、到52405元,年均增长11%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三次产业比为8.1:63.0:28.9,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增加,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完成市下达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和企业研发(R&D)经费支出逐年增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持续增长。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较大幅度增长,全区信息化指数达60%以上,特色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每万人科技人员数达50人以上,全民科学素质和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17、。人民生活更加幸福。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780元和10270元,年均分别增长9%和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左右;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比例达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比例达100%,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全社会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6岁。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72%以上,地表水水质和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功能区划的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85%以上,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平方米,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7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于90%。切实保护耕地和林地,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9157公

18、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16476公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5年,基本普及从学前教育到高中15年基础教育,全区35岁儿童入园率达9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3%以上,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3年,基本满足社会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需求。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达800平方米,城区建成“10分钟文化圈”,农村建成“10里文化圈”,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财税金融、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形成公正透明、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社会主义民

19、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四)“十二五”发展必须把握和正确处理的重大关系必须正确处理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的关系。推进科学发展,要有适度的发展速度支撑,但必须把转变发展方式摆在优先位置。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设幸福曲江作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坚持双赢原则,坚持“好”字优先,“快”在其中,绝不能追求传统发展模式下的高速度、大总量,要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双赢的路子,全面构建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必须正确处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推进科学发展,要坚持不

20、懈地提高发展硬实力,同时更加注重强化与硬实力相适应的软实力支撑。更要进一步破除重经济发展轻制度建设、重物质追求轻人文关怀、重既得利益轻变革进取等倾向,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不断优化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强化改革创新精神,增强全区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以软实力的增强促进硬实力的提升。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经济增长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和手段,增进民生福祉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核心理念的根本要求,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把发展的手段和目的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增进民生福祉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促进居民增收,

21、完善社会保障,增强社会安全感,建设宜居城乡,维护公平正义,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让人民安居乐业,共建共享幸福曲江。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适度发挥好市场与政府的互补作用,才能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在合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完善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上下功夫,消除市场壁垒,保护合法产权,健全信用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改革发展为稳定创造条件,稳定为改

22、革发展提供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坚持把改革贯穿到推进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力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社会民生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改革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一)增强特色产业聚集度,构建生态型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建设韶关市最重要的现代产业集聚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培育和发展钢铁、电力、建材、化工、金属加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LED、电子电器、旅游、物流等产业集群。1、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到

23、2015年,全区工业增加值达97.5亿元,年均增长13%,其中区属工业增加值达30亿元,年均增长16%。力争形成钢铁、电力、金属加工、建材等四个以上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1)改造提升传统支柱工业。重点改造和提升钢铁、电力、建材、化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着力推进韶钢节能减排项目,实现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全力加快韶关发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韶关核电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电力工业;加快启动坑口水泥项目;发挥现有化工企业优势,突出以硫酸为核心产品,发展其它环保化工产品,加快建设沙溪、乌石化工产业基地。(2)发展壮大新型工业。着力发展生产技术先进、能源利用率高、经济

24、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重点发展汽车零配件、起重机装备和牵引、矿山机械、冶金机械等先进制造业,加快韶关正星车轮有限公司汽车零部件技改项目和韶关市起重机厂有限公司增资扩建项目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利用驻区中省企业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发展汽车零配件和机械制造等先进制造业。依托现有纺织服装、金属加工、食品饮料等企业优势,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打造自有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壮大产业规模。(3)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抓住国家积极推进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重点发展LED、太阳能、风电等新兴产业。着力扶持LED产业园、粤佳太阳能有限公司、中国国电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企业,将韶关(曲江)LED产

25、业园建成华南地区重要的LED产业基地。依托至卓飞高线路板(曲江)有限公司、韶关拓璞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线路板、电子器材等现代制造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4)扶持推动企业改制上市。切实加大对企业上市工作的推进力度,积极开辟“绿色通道”,搭建优质上市服务平台。大力培育上市资源,扶持和鼓励金亿合金有限公司、北江纺织有限公司、韶关起重机厂等一批企业进行改制,争取在中小企业板或创业板上市,实现我区上市公司零的突破。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健全农业金融、科技信息、水利设施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支撑体系,把我区建设成为粤北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1

26、5年,农业增加值达13.3亿元,年均增长5.5%。(1)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围绕优势和特色农产品,加快特色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特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加快形成粮油、果蔬、畜禽、特色农产品四大加工产业体系,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到2015年,力争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2家以上,带动农户3万户以上,特色农产品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农产品加工转换率达60%以上。(2)大力发展农产品流通。改造提升现有农产品市场,加快建设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形成辐射能力强、覆盖面广、交易成本低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27、。建设大型农业配套物流园项目,加快推进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物流园项目建设。(3)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优化森林树种结构,大力发展具有较高产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特色林业产业,打造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林业经济带。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现代林业和特色林业,提高林业综合效益。3、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旅游、批发零售贸易和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积极发展信息、科技、文化等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居民服务和餐饮旅馆业。(1)加快发展以“大南华”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大南华文化旅游科技产业园、小坑锦绣南华大森林温泉度假村、罗坑云天水

28、寨温泉度假区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景点配套设施,培育旅游产业集群,力争打造一个5A级景区和一个4A级景区。培育和引入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服务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推进旅游产业化,延伸旅游产业链。以加强区域合作为契机,推动旅游业的区域合作。到2015年,力争全区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达到360万人次和30亿元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5%。(2)做强做大批发零售贸易和交通运输业。扶持发展一批有特色的农产品、工业品和大宗原材料等大型批发市场。大力推进连锁企业、大型超市,推行连锁经营、仓储超市、专业配运、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加快交通站场、水运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运输企业集团化、

29、连锁化,促进运输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扩大运输服务的能力和范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运输生产效率和运输服务质量。(3)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培育和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扩大有效需求。加快城北新城区建设,推进府前西路开发等城市建设改造项目,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培育壮大粤钢松山等物流企业,把我区建设成为粤北物流中心。(4)全面提升居民服务和餐饮旅馆业。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运用市场机制发展有利于养老、托幼、文化、体育、物业管理、医疗保健、环境卫生、中介服务等社区化的服务业。鼓励、支持外资和民营资本建设

30、一批中高档次的星级宾馆、酒店,提升我区餐饮旅馆业发展水平。(5)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以诚信系统为重要内容的信用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银行和保险机构拓展业务,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发挥担保机构引导信贷资金投入的“杠杆”作用,为中小企业及个人融资提供便利。鼓励创新金融业务,增加金融工具种类,促进融资需求。(二)加快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业支撑力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加快交通、能源、信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保障水平。1、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抓好广乐高速公路、韶赣铁路(曲江段)

31、建设。规划建设白土至西联新区一级公路;做好韶钢至韶赣高速乐村坪互通,连接省道S248新改线的工可、立项;申报扩建X315线马坝至大塘国防二级公路;力争韶冶至转溪路段改造在2011年开工建设。加快X316白土至界滩、X312延伸线枫湾至小坑、马坝至白土公路等路段改扩建工程和马坝人遗址至禅关改道工程,尽快实施S253线苏拱至开发区、曲江中学至乌石水打赖段路面大修等镇级公路建设。加快北江航道五级升三级整治步伐,推进韶钢嘉羊物流码头、大坑口物流码头建设。抓紧建设韶关客运南站,新建一批镇级客运站场及公交枢纽站,加快城乡交通一体化工程建设,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区乡道为经络的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

32、交通运输体系。2、建设清洁能源生产基地。突出抓好韶关核电、韶关发电厂“上大压小”工程、罗坑风力开发等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韶关发电厂“上大压小”工程建设,韶关核电项目计划完成投资83亿元。同时,加快推进城乡电网改造,计划投资3.99亿元,完成中低压配网改造工程,建成“结构坚强、安全稳定、技术先进、适度超前”的现代化电网。3、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按照“数字韶关”的建设规划,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扎实推进新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稳步实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计划,全面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完成广播电视网台分离工作。加快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保健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建设面向家庭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形成服务全社会的交互式信息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到2015年,全区信息化水平居韶关各县(市)区前列。4、建立现代化水利支撑保障体系。加快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加强江河和小流域治理,加快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城区和乡镇防洪排涝工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土保持项目工程综合治理。重点加快枫湾镇小流域整治、小坑水库灌区改造、罗坑水库灌区改造、白土河堤改造、樟市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