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54.68KB ,
资源ID:1224497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4497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AquaCrop模型在江苏地区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资料.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AquaCrop模型在江苏地区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资料.docx

1、AquaCrop模型在江苏地区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资料学号: 20131226498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实施计划所在院(所)应用气象学院学 科 专 业生态学研 究 生吴建生学 位 级 别硕士导 师王连喜 李琪开题报告日期2014年12月24日入 学 年 月2013年9月6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2014 年 12 月 24 日说 明1、 论文开题报告由研究生向院(所)报告后,听取意见并整理成文后填写;2、 论文工作实施计划由指导教师填写;3、 博士生在第六学期结束前完成,硕士生在第三学期结束前完成;4、 本表一式一份,提交研究生院审核盖章后,由学院留存整理

2、归档。一、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AquaCrop模型在江苏地区不同播期冬小麦生长模拟研究研究方向生态气象题目来源国家部委省市厂、矿自选有无合同经费数题目类型工程技术应用研究理论研究跨学科研究其它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的历次报告以来,新的观测数据进一步证明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据IPCC第五次报告指出1,从19世纪起,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就开始上升,而过去的30年间温度的上升较之前更为明显,并且21世纪的头十年温度上升最为明显。在结合陆地和海洋温度数据后,得出的线性趋势可以显示在1901-2012年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0

3、.89(0.691.08),而在1951-2012年间,温度上升0.72(0.490.89),在1998-2012年这15年间,温度上升的速率要比1951-2012年这62年的要低,1998-2012年,温度上升在0.05(-0.050.15)/10a,而1951-2012年间,温度上升的速率为0.12(0.08-0.14)/10a,从地面站点观测得到的全球和局域地表空气温度数据独立分析得出,地表和海洋表面温度都在增加,并且在全球范围内,自1950年以来,全球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都已经增加。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气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气候变暖是气候变化的最明显特征之一,近100年来中国年地表

4、平均气温明显增加,我国气温上升了0.40.5 ,其中以冬季气温的上升最为明显。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由于地理要素的复杂性和气候因子的相互作用,全球变暖还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即冬、春季温度升高幅度大于夏、秋季,高纬度温度升高幅度高于低纬度温度升高幅度2,且夜间增温高于白天,日最低温增幅高于日最高温的增幅,日较差逐步降低。秦大河等3研究得出,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变暖,到2100年,升温将达到3.96.0。模型和历史资料分析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中国冬小麦生产带来了巨大影响4-5。最新的模型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气候变暖使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分别减产,其中小麦减产幅度最大为5.5%6。熊伟等利用模型模拟

5、2080s A2和B2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我国小麦生产的影响,认为雨养地区小麦普遍减产,平均减幅为21.7%和12.9%,仅华北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部分区域增产7。在黄淮海平原地区,秋、冬季适度增温,总体有利于小麦产量提高8。田云录9等报道温度升高将提高江淮地区冬小麦的产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在不同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一致。江苏地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具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大致以淮河苏北灌溉总渠为界,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以北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全省春季西部升温快于东部,秋季南部降温慢于北部10。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江苏的气候也在明显改变,近20年来,江苏

6、省年降水量和洪涝年增多,尤其是梅汛期的降水量增多;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近地面温度在近40年内不断升高。江苏气候变暖尤为突出,以19592004年江苏冬季气温平均值2.9 为标准,1986以来,已连续18年出现暖冬11,江南较江北更加暖湿,江苏地区升温的原因为最低温度的升高,江南温度比江北温度升高的原因为江南地区最高气温的升高。春季升温最为明显,其中最低温度的升高最显著12。侯伟芬13指出1949 年来,江南地区冬季气温呈上升趋势,气温增长率为0.29/10年,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暖冬现象十分显著。周曾奎14分析了南京地区50 a冬夏的气温特征,指出南京盛夏高温减少,暖冬几率增加。潘文

7、卓15研究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56 a来南京平均气温明显上升,尤其是春、冬季升温显著,且春季升温大于冬季升温。小麦是江苏省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到220万hm216,气候变化会对江苏冬小麦生产带来深远的影响。吴新胜指出17,20世纪90年代以来,淮北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积温增加了120280 ,越冬前积温增加了50100;越冬期缩短了23d左右,越冬期平均气温升高了1.5左右,淮北地区冬小麦适宜播期比常年推迟710d。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品种和栽培方式的改变,各地区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生态环境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若生产中仍采用传统的播期,势必会限制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2

8、0-22,因此需要加强对当前小麦播期的研究。小麦播期对小麦的产量影响很大,冬小麦播种过早,不但造成冬前分蘖过多,也易造成冬前旺长甚至冬前拔节,冬季出现严重冻害;播种过晚,分蘖少甚至不能分蘖,不但造成密度不足,同时弱苗也不利于越冬18。适期播种可充分利用光、热、水等资源 19,选择适宜播期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因此在气候变暖情景下,研究不同播期对江苏地区冬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运用AquaCrop模型以及江苏省的气候、土壤、产量等相关资料,模拟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对冬小麦的生理、形态过程的变化以及生长发育的准确量化具有重要意义。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1. 播期对冬小麦影响的研究进展在影响

9、小麦产量形成的众多因素中,播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播期影响着小麦生长发育与温、光、水等生态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的关系协调。研究发现,播期对小麦群体茎蘖数量消长具有很大的影响23-24,因而成为影响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重要因素。适期播种可以使小麦植株充分利用冬前光热资源,有利于培育壮苗25-26。杨月27通过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播期有利于提高分蘖成穗率,过早或过晚播种均不利于分蘖成穗,王夏等28研究也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髙群体茎蘖数。1.1播期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进展Roberto F29等研究了播期和氮肥对硬粒小麦干物质和氮含量变化动态的影响,其中,播期对籽粒产量影响较大。闫翠萍等30从生理

10、生态角度出发,研究了持续暖冬的气候条件下,播期对不同基因型优质小麦的产量调控效应。胡焕焕31等认为播种期对3个产量构成因素(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影响均不显著,但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显著。冬小麦过迟播种会最终影响小麦的产量。薛正平32分析在小麦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后,表明小麦全生育期光、温资源利用减少是晚播小麦单产下降的主要原因。刘艳阳33指出,春性品种在不同播期间拔节期变化大,且随播期的推迟,播种至拔节期所需的天数明显延长,拔节-抽穗所需的天数明显缩短,抽穗-成熟天数有所缩短但相对稳定。高德荣34指出迟播不仅导致小麦生育期缩短,积温、光照时数减少,营养生长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基础。戎全虎35

11、等通过实验分析指出,过迟播种会对小麦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出苗率、高峰苗、穗粒数、千粒重、实粒数均随着小麦播期的延迟而下降,尤其是出苗率、穗粒数下降较快,但成穗率明显提高。温明星36通过实验分析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产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1.2播期对小麦群体叶层结构的影响研究进展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重要器官,LAI 的大小直接影响光合速率的高低,决定着产量的高低37。随着播期的延迟,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减小,影响了冬小麦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籽粒产量。周晓虎38研究表明,不同播期内小麦LAI 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整个生育期的 LAI 均呈抛物线形。陈素英

12、39指出,小麦生长前期不同播期间的LAI 差异较显著,随着小麦进入旺盛生长后不同播期间的LAI 差异减小,到成熟前期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又逐渐增大。刘万代等40研究表明:小麦播期延迟后,由于冬前积温不足,个体发育不足,容易引起低密度群体的LAI偏小;早播条件下,各密度处理下的叶面积指数均在孕穗后开始快速减小。张向前41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小麦抽穗期和成熟期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播期的推迟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小麦灌浆中期LAI呈先增后降的趋势。2.AquaCrop模型研究进展 AquaCrop模型是FAO于2009年组织来自不同国家和研究中心的气候、作物、土壤、灌溉、水资源等领域的科学家、专家以及国际农业

13、研究磋商小组研发的一种新型的作物模型。自AquaCrop模型发布以来,国外对该模型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较多,内容涉及模型的综述,模块设计开发,参数调整及验证,模拟应用等等。而在国内,对于该模型的验证与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较少。 2.1 AquaCrop模型概述研究2009年Pasquale Steduto等42在农学杂志对AquaCrop模型的概念和基本原则作了详细的介绍;Dirk Raes等43详细阐述了模型的运行机理和模型的应用性,Theodore C. Hsiao等44介绍了模型参数化过程并对AquaCrop模型的玉米模块进行了校准。朱秀芳45、韩健46介绍了AquaCrop模型的基

14、本原理、计算方案以及模型的参数,郝志鹏47、尹海霞48、项艳49介绍了模型的主要特点、功能以及运行流程,王亮50对AquaCrop模型运用成果的特点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模型在理论合理性和实际适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AquaCrop模型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上研究成果为更深入的了解该模型以及在中国的进一步验证和应用提供有用的背景和参考信息。众多研究结果证明,AquaCrop模型有很好的模拟精度,AquaCrop作为一个新发展的模型,其适应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领域也有待进一步拓宽。2.2模型对作物产量、生物量的模拟研究B.Andarzian等51在充分以及亏缺水资源条件下,评估了

15、伊朗南部干热环境AquaCrop模型模拟小麦性能的能力,研究了不同的灌溉情景(作物生长阶段水资源的供应以及供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Soddu A等52基于意大利1995-2012年气候的变化(最高气温的升高和降雨量的增加)进行撒丁岛南部小麦产量的预测,模型整体表现良好,尤其在1995年极其干旱并出现水分胁迫的情况下,模拟效果亦较好;Hamidreza Salemi等53用AquaCrop模型获得了一个产量-水分的二阶函数,用于模拟冬小麦的产量,并对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证明模型能够极好的模拟冠层覆盖、作物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杜文勇54等以华北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最终获得预测冬小麦产量和生物

16、量的平均相对误差最低分别为12.39%和14.1%,模型的性能指数均高于0.95,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张铁楠55等用AquaCrop模型模拟了东北春小麦冠层的生长,结果表明,正常年景比其他年景模拟效果要好。郝志鹏47研究表明,AquaCrop模型对于不同灌水处理下的关中地区冬小麦、常规耕作措施下渭北旱塬区春玉米收获时产量、地上部生物量和生育期内蒸发蒸腾量和生物量的变化过程有很好的模拟精度。付驰56研究表明,AquaCrop模型对松嫩平原春小麦的生物量和产量及生育期土壤体积含水率的模拟结果总体较好。尹海霞48通过模型模拟的春小麦的冠层覆盖度、产量、生物量、土壤水分含量和实测值有很好的相关性,证明

17、AquaCrop模型在定西市有很好的适用性。在AquaCrop模型的作物模块和田间管理模块中包含了播种、出苗(移栽)、开花等多种农事时间和田间管理措施信息,为研究不同农事时间对产量的影响,探讨不同耕作时间和耕作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57。在优化播种日期的研究中,Araya等57利用AquaCrop模型对不同水分条件和不同播种日期下大麦的生长进行了模拟分析。在优化播种方式的研究中,Erkossa等58开展了4年的连续试验评价不同宽度的苗床和不同播种日期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试验中AquaCrop模型用来估算小麦用水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计算和对比分析不同试验中的小麦水生产力,得出苗床宽度与播种日期的最优

18、组合。三 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基于AquaCrop模型,根据江苏省的历史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冬小麦历史产量资料、田间观测和实验资料等,校准模型的关键参数,对AquaCrop模型在江苏地区冬小麦的适应性进行验证和评价;并利用不同播期试验资料模拟研究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江苏省气候变化分析收集江苏省不同气象站点的多年历史地面气象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江苏省近年来气候变化进行分析,以及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2、AquaCrop生长模型有关参数的调整及适应性评价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建立气象数据库.CLI、作物数据库.CRO、土壤数据库.SOL、管

19、理数据库.MAN,输入AquaCrop模型,结合观测数据和查阅文献,对模型非保守参数进行调试和验证,并且评估模型的适应性,确定符合江苏省冬小麦的AquaCrop生长模型。3、冬小麦不同播期的模拟研究利用所测得的不同播期的冬小麦数据,与AquaCrop作物模型相连接,结合江苏省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结果,利用AquaCrop生长模型模拟不同播期种植条件对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冬小麦冠层覆盖度、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含水量、土壤蒸发、作物蒸腾的变化。根据分析结果针对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适应性措施与对策建议。四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AquaCrop 模型需要输入或确定的参数包括气象

20、参数、作物参数、田间管理参数、土壤参数。作物参数和田间管理资料利用项目组已有的试验数据和查找相关文献获取。 模型所要求输入的气象参数包括降雨量、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气温、CO2浓度。其中对降雨量、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气温数据要求为逐日数据或以10天为步长的数据或逐月数据,CO2浓度数据为模型推荐值。ET0由 FAO组织发布的ET0 Calculator 软件进行计算。 作物参数包括:生长发育参数(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冠层覆盖率参数,根系参数,胁迫程度),蒸发蒸腾量参数,产量形成参数; 田间管理参数包括灌溉制度(灌溉次数、灌溉时间、灌水量),灌溉方式(漫灌、畦灌、沟灌、滴管、喷灌),土

21、壤肥力(无限制、接近理想情况、肥力适中、土壤贫贱、土壤极度贫瘠),地表覆盖情况(秸秆覆盖、地膜覆盖),是否产生地表径流;土壤参数包括:各土层土壤的永久性凋萎点、饱和导水率、田间持水量等。本研究方法如下: 1、试验方法本研究拟开展大田试验,地点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农业气象与生态试验站。以当地常规种植冬小麦品种为供试作物,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设置五期处理:11月7日、12日、17日、22日、12月4日。每种处理均有四个重复的试验小区,共有45=20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3m3m,相邻试验小区之间间隔距离30cm。播种时间、播种量和肥料管理措施与当地常规方法相同。测定项目(1) 主要生育期记载

22、系统的追踪各播期小麦,记载各播期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乳熟期、成熟期的准确日期。(2) 冠层覆盖度(CC)的观测:首先用植物冠层分析仪LAI-2000计算出冬小麦的叶面积指数,作物冠层覆盖度再根据下式求得:CC=1.0051-exp(-0.6LAI)1.2(3) 主要生育期生物量的积累 生物量的积累:在冬小麦不同的生育期测定一次,每次选出2-3株有代表性的作物植株,从茎基部剪下,获得完整的冠部,将茎、叶和果实器官分开并编号,在105下杀青30min,用恒温(80)烘至恒重后称重。将每次取样株数的平均值作为单株各器官的干物质重。(4) 产量测定 测定穗数、穗粒数

23、及千粒重,实收核产。2、模型模拟验证AquaCrop模型在江苏地区的适用性,模型有效性(ME)、均方根误差法(RMSE)、标准化的均方根误差法(NRMSE)、协同系数(d)等用来比较参数的模拟值和实测值,评估模型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利用AquaCrop模型进行冬小麦生长发育的模拟研究。本研究技术路线:五 研究目标1、基于AquaCrop模型,结合江苏省的历史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小麦历史产量资料、田间观测和实验资料等,确定适用江苏省的冬小麦生长模型,利用AquaCrop生长模型模拟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冠层覆盖度、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含水量、土壤蒸发、作物蒸腾的变化;2、收集江苏省不同气象

24、站点的多年历史地面气象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对江苏省近年来气候变化进行分析,以及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六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作物模型适用性研究中本地化参数值的获得;2、验证AquaCrop模型对江苏地区冬小麦生长模型的适应性:校准模型的关键参数,使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程度良好;3、模拟江苏地区冬小麦变化情况,探讨不同播期对江苏地区冬小麦的影响。七 特色与创新点选取江苏为研究区域,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对AquaCrop模型进行参数调试及模型评估,验证模型在江苏地区的适用性,并模拟研究冬小麦不同播期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探索冬小麦冠层覆盖度、水分利用效率以及土壤含水

25、量、土壤蒸发、作物蒸腾的变化。参考文献1 IPCC. Working Group I Contribution to the IPCC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R/OL. 2013-10-28.2 陈峪,任国玉,王凌,等. 近56年我国暖冬气候事件变化J. 应用气象学报,2009,20(5): 539-545.3 秦大河,丁一汇,苏纪兰等. 中国气候与环境演变研究():中国气候与环境变化及未来趋势.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

26、5,1(1):494 Piao S, Ciais P, Huang Y, et al.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agriculture in China J. Nature,2010,467(2):43-51.5 耿停,付伟,陈长青 近年来江苏省冬小麦生育进程和产量对气候变暖的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06):1183-11916 陈金. 冬小麦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区域差异D. 南京农业大学,2013.7 熊伟,居辉,许吟隆,等气候变化下我国小麦产量变化区域模拟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

27、06,14(2):164-1678 蔡剑,姜东. 气候变化对中国冬小麦生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9): 1726-1733.9 田云录,陈金,邓艾兴,等.开放式增温下非对称性增温对冬小麦生长特征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3):681-68610 赵晓莉,许遐祯,项瑛,等. 气候变化对江苏省林-草生态系统的影响评估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8): 4971-4974,4984.11 邓自旺,丁裕国,陈业国全球气候变暖对长江三角洲极端高温事件概率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23(1):424712 夏露,张强,孙宁,等. 江苏

28、近53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C ,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3 短期气候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2014.13 侯伟芬,王谦谦. 江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及其海温关键区J.气象,2005,31(11): 46-48.14 周曾奎. 南京地区50年冬夏气温特征分析和演变趋势J.气象科学,2000,20(3): 309-316.15 潘文卓,缪启龙,许遐祯. 1951_2006年南京气温变化特征_潘文卓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31(5): 694-701.16 顾克军,杨四军,张恒敢,李德民. 江苏淮北地区小麦品质现状、问题及专用小麦发展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1): 99-1

29、00,107.17 吴新胜,袁志勇,贾昕远,等. 气候变暖背景下淮北冬小麦适宜播期试验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2,40(5): 44-48.18 谢培. 冬小麦不同播期栽培试验J. 农村科技,2007(10): 9.19 杨健,张保军,毛建昌,马婧,冯海平,王惠萍,张玉礼,王栋.播期与密度对冬小麦西农9871籽粒产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1,03:529-534.20 司纪升,王法宏,李升东,冯波,孔令安.不同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06,06:136-139.21 蒋会利.播期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茎数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

30、06:67-73.22 Ferrise R, Triossi A, Stratonovitch P, et al. Sowing date and nitrogen fertilisation effects on dry matter and nitrogen dynamics for durum wheat: An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y J. Field Crops Research,2010,117(3):245-257.23 薛正平,李军,张皓,等. 上海地区小麦适宜播种期农业气象试验研究J. 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 2009,2(2): 6

31、2-68.24 董静,杨艳斌,许甫超,葛双桃,王贤智,高广金,李梅芳.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密度对小麦主要性状的调控效应J.湖北农业科学,2008,12:1403-1406.25 李豪圣,宋健民,刘爱峰,程敦公,王西芝,杜长林,赵振东,刘建军.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济麦22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1,05:243-248.26 Bassu S, Asseng S, Motzo R, et al. Optimising sowing date of durum wheat in a variable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 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9, 111(1):109-118.27 杨月. 播期和密度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