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任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下列属于连续操作技能的活动是()。A、打开收音机B、草书C、实弹射击D、开车【答案】B 【解析】连续动作技能即连续型操作技能,这类技能主要由一系列的连续的动作构成,操作技能表现为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协调的动作序列。只有B选项符合这一定义。故选B。
2、2、偏内向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举手的高度往往较低并且会得不到老师注意,在不被提问的情况下,举手的高度越来越低,次数越来越少,以致后来不再举手,这种情况属于()。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答案】D 【解析】消退是一种无强化的过程,其作用在于降低某种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以达到消除某种行为的结果,题中学生“高度不够”的举手因长期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失,不再出现,属于消退。故选D。3、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把课上好C、了解和研究学生D、组织班级活动【答案】C 【解析】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故选C。4、教师职业的最
3、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系统化B、多样化C、复杂化D、专门化【答案】B 【解析】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包括传道授业者、示范者、朋友,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等。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故选B。5、保加利亚学者罗扎诺夫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一种利用联想、情境、音乐等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是()。A、纲要信号教学法B、探究发现教学法C、暗示教学法D、范例教学法【答案】C 【解析】暗示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精神病疗法心理学家乔治罗扎诺夫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创的。暗示教学,就是对教学环境进行精心的设计,用暗示、联想、练习和音乐等各种综合方式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创造
4、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故选C。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区别与一般认识过程的显著特点是()。A、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B、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C、间接性、被动性和简捷性D、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答案】D 【解析】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特殊性体现在:教育具有间接性,即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教育具有引导性,即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教育具有简捷性,即学生所学知识是对前人经验的总结。故选D。7、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A、传授知识B、发展智力C、人的发展D、社会发展【答案】C【解析】
5、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所以说,归根到底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在于人的发展。故选C。8、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注意现象是()。A、随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答案】C 【解析】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之一是刺激激物本身的特点。一般来说,刺激物的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越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故选C。9、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的教育思想是()。A、教育民主化B、教育信息化C、全民教育D、终身教育【答案】D
6、【解析】根据教育理论和常识,终身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故选D。10、某小学老师每天下午都会将学生带到小区里,看到花就告诉他们如何区分雄蕊和雌蕊;看见蜜蜂,就告诉他们蜜蜂如何采蜜。这体现的教学方法是()。A、实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练习法【答案】C 【解析】参观法是教师紧密配合教学,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场所进行直接观察、访问、调查而获得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方法。题干中的老师将学生带到小区里,指导他们直接观察花和昆虫,使他们获得关于花和昆虫的知识。这属于参观法的运用。故选C。11、教师的认知行为调试方法不包括()。A、自我指导训练B、问题解决训练C、自我监控训练D、自
7、我刺激训练【答案】D 【解析】教师认知行为的调试方法包括自我指导训练、问题解决训练和自我监控训练。自我刺激训练不属于教师认知行为调试方法。故选D。12、“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将通过科学探究等方式理解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能,体验科学过程与方法,初步理解科学本质,形成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句话表达的课程的目标是()。A、表现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普遍性目标D、生成性目标【答案】B 【解析】行为性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陈述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显然,题干描述
8、的课程目标属于行为性目标。故选B。1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因此教育要()。A、因材施教B、循序渐进C、抓关键期D、扬长避短【答案】C 【解析】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所以教育应要抓住最适宜进行教育的那个时期,即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故选C。14、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即()。A、德育B、智育C、美育D、技术教育【答案】B 【解析】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
9、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故选B。15、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是()。A、教师荣誉B、教师公正C、教师良心D、教师义务【答案】B 【解析】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可以说,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故选B。16、教师引导和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德育活动的关键是()。A、促使学生品德结构完善B、激发学生道德冲突C、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D、解
10、决德育过程中的冲突与矛盾【答案】B 【解析】要引发和提高儿童全身心投入德育情境,关键是激发学生的道德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角色,体验相应的道德责任和行为,在冲突中产生、解决、再生产和再解决中推动结构的转换和重组,促使儿童道德阶段形成。故选B。17、体操、游泳、球类等活动涉及的技能类型主要是()。A、认知技能B、社交技能C、智力技能D、动作技能【答案】D 【解析】动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和展开性的特点,体操、游泳等运动项目是典型的动作技能的运用。故选D。18、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有()。A、分科课程B、校本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答案】C 【解析】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设
11、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故选C。19、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设置的主要类型有()。A、分科课程B、校本课程C、综合课程D、活动课程【答案】C 【解析】目前我国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以综合课程为主。故选C。20、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答案】A 【解析】行动研究是指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21、一般认为女生细心、胆小
12、、娇气;男生则粗心、胆大、傲气。这是人际认知的()。A、投射效应B、光环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答案】D 【解析】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故选D。22、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为()。A、课堂管理B、课堂凝聚力C、课堂控制D、课堂气氛【答案】A 【解析】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故选A。23、德育方法的运用应该依据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学生的()。A、年龄特点和个性
13、差异B、年龄特点和学习效果C、个性差异和学习态度D、个性差异和学生愿望【答案】A 【解析】选择德育方法的依据包括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故选A。24、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树立教育民主思想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A、B、C、D、【答案】C 【解析】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展现教学过程魅力;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故选C。25、从法规类型(属性)上看,教师资格条例属于()。A、单行条例B、政府规章C、行政规章D、行政法规【答案】D 【解析】从法规类型(属性)上看,教
14、师资格条例属于教育行政法规。故选D。26、素质教育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A、学生的个性发展B、学习成绩的提高C、升学D、终身学习的能力【答案】A 【解析】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强调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与创造性的人。因此,素质教育中,学生自身发展的落脚点和最终体现是学生的个性发展。故选A。27、叶老师在结课时为诱发学生的求知欲,留下疑问并对学生说“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种结课方式为()。A、悬念式B、延伸式C、讨论式
15、D、总结归纳式【答案】A 【解析】悬念式结课,即结课时留下疑问,诱发学生的求知欲,造成“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效应。故选A。28、下列有关教学评价的叙述中,阐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形成性评价是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用于把握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B、教学评价具有诊断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教学功能C、定量评价是对评价作质的分析,对获取资料进行思维加工D、从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属于与学生因素有关的指标【答案】B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在课程实施和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掌握性评价,它是在计划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各阶段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的结果,不注重评定等级,只注重发现问题。定量评价不对评价作质
16、的分析。课堂纪律状况分析控制水平不属于29、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A、正强化B、正弱化C、负强化D、负弱化【答案】C 【解析】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撤销惩罚属于负强化。30、下列哪一项不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观察法B、实验法C、演示法D、调查法【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等。故选C。31、下列说法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最接近的是()。A、温故而知新B、拾级登梯;循阶而上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17、要躬行【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体现启发性原则的教育思想,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符合题意。故选C。32、古代的“八目”之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于()。A、论语B、孟子C、礼记D、中庸【答案】C 【解析】古代的“八目”出自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故选C。33、道德行为的依据是()。A、道德动机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品质【答案】A 【解析】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行为方式则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它是通过练习或实践掌握行动技能与养成习惯而形成的。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使这两者加以沟通并加以实现有
18、赖于道德意志。故选A。34、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学费B、杂费C、学费、杂费D、任何费用【答案】C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35、()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中国公民B、世界公民C、中国人民D、民众【答案】A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中国公民,符合条件的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故选A。36、从
19、教学设计的角度考虑,一般将知识分为三类。其中,()是关于方法和应用的知识,如语文中的句子规则,体育中的动作技能等。A、策略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陈述性知识D、实用性知识【答案】B 【解析】A策略性知识,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情境中对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选择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它是由学习方法、学习调控和元认知等要素构成的监控系统。B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C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故选B。37、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基本功能是()。A、保障功能B、规范功能C、管理功能D、激励功能【答案】A 【解析】教育政策、法规的功能包
20、括保障功能、规范功能、制约功能、管理功能、激励功能。其中,保障功能是教育政策、法规的基本功能。故选A。3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不包括()。A、依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B、依据教育制度和文化制度C、依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依据人的身心发展需要【答案】D 【解析】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有:(1)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故选D。39、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是()。A、努力B、难度C、能力D、运气【答案】A 【解析】努力、能力来源于内心,属于内部因素,努力不
21、稳定,能力稳定;任务难度、运气属于外部因素,不可控;能力不可控。故选A。40、“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的()。A、可操作性B、直观性C、观察性D、概括性【答案】A 【解析】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心理旋转实验”表明表象的可操作性。故选A。41、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B、斯金纳C、桑代克D、苛勒【答案】A 【解析】经典性条件作用论是由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经过实验研究而提出。故选A。42、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B、教育对象的影响C、教育法规的影响D、教育原则的影响【答案】A
22、【解析】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故选A。43、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A、B、C、D、【答案】B 【解析】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课程内容,应是多元的,说法错误。故选B。44、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答案】D 【解析】以课程任
23、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故选D。45、下列对教育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B、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C、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的过程D、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决定因素【答案】D 【解析】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而不是教育。故选D。46、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中,学校教育起()。A、决定作用B、重要作用C、主导作用D、核心作用【答案】C 【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教育
24、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故选C。47、下列叙述中,不能反映教育政治功能的是()。A、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价值B、培养一定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C、宣传政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D、实现对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答案】A 【解析】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带来巨大经济价值反映的是教育的经济功能。故选A。48、刘明是七年级新生,小学时品学兼优,但升入初中后,成绩明显下降,开始逃课、抽烟、沉迷网吧。冯老师知道这些情况后,从多方面了解刘明转变的原因,并和他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一起为刘明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
25、冯老师的做法主要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知行统一原则B、正面教育原则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答案】D 【解析】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49、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在()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提高和完善。A、学习B、交往C、思考D、实践【答案】D 【解析】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体现着社会对教师的职业要求和作为教师应有的职业追求,这种师德修养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这样才能内化为自身人格品质的一部分,才能为教师的职业行为提供精神
26、力量和行为依据。故选D。50、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三育论思想的学者是()。A、严复B、王国维C、梁启超D、蔡元培【答案】A 【解析】严复在19世纪末提出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育救国论不仅在中国首倡“德智体”三育并举的新教育,而且对民国初年兴起的公民教育起着重要的思想启蒙作用。故选A。51、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班主任B、目标和规范C、学生人数D、班干部【答案】B 【解析】集体目标制约着群体的心理,它的确立对于集体的形成和巩固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故选B。52、下列条款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没有规定的是为了确保
27、在校学生的安全,学校应当()。A、对在校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B、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予以认真落实C、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子女)安全责任协议”D、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和消除学生安全隐患【答案】C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学校应当对在校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教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当发生伤害事故时,应当及时采取措施救 53、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A、教育学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答案】B 【解析】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考生要注意的是,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故选B。54、所谓概念的(),是指在课堂学习的条件下,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A、理解B、编码C、形成D、同化【答案】D 【解析】概念同化就是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或描述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揭示新概念的本质属性,进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过程。也就是以间接经验为基础,利用已掌握的概念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