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3 ,大小:317.15KB ,
资源ID:1223368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3368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茶叶生产加工技术.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茶叶生产加工技术.docx

1、宁德职业技术学院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宁德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服务能力专业建设方案专业名称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 学校名称 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 3(一)茶业产业背景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发展前景 3(二)现有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基础与优势 5(三)主要问题 6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 6(一)专业建设目标 6(二)人才培养目标 7三、专业建设内容 8(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8(二)深化“工学交替、课证融合、逐轮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10(三)对接职业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12(四)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师队伍16(五)产教对接建设生产性实训

2、基地18(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19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20五、绩效考核指标22六、专业建设经费预算28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主动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需要,为更好地服务于海西和闽东经济社会发展,把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建设成闽东茶叶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支持行业持续发展,结合宁德市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本建设方案。方案包括: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内容、绩效考核指标与建设进度、建设经费预算、保障措施等。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茶业产业

3、背景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发展前景我国在世界茶叶生产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世界茶叶第一生产大国,又是世界茶叶消费和出口大国。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国际国际市场环境因素变化,近年来,我国茶叶市场和消费需求步入新的发展适应调整期,将带来茶叶营销模式、茶类消费结构、茶叶经济增长方式等的转变,将对我国茶产业发展产生长期有利的影响。我国现有茶园面积186万hm2;总产量135万t;总产值达430亿元;茶叶出口量30.3万t,出口金额7.05亿美元。福建省是我国著名的茶区,具有茶园面积最大、生产量最高、茶类最多的特点。全省茶园面积约300万亩,年产茶叶26.9万吨,产量居全国第一。涉茶人员超过300

4、万人。2010年在贵州省遵义市隆重举行的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表彰大会上,福建省有32家企业入围,占全国的近三分之一,排名榜首。福建省茶类品种丰富有绿茶、红茶、青茶、白茶及再加工茶-茉莉花茶。为全国生产茶类最多的省份。其中安溪、福安为全国茶叶产量第一和第三的县(县级市),安溪铁观音、武夷大红袍、金骏眉、坦洋工夫等名茶驰名中外。同时由于中央加大“三农”投入政策力度,茶区各级政府普遍重视茶叶生产,我国茶产业总体持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茶叶生产消费呈现多样化趋势。近十年来福建茶产业不断发展兴旺,产量逐年增长,特别是许多有实力的工业企业投入到茶叶行业中,茶叶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大型的现代化茶叶加工企业

5、不断增加,生产加工方式更加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近年来,宁德市茶叶产业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全市2010年茶园面积91万亩,年产量6.13万吨,涉茶人员达全市人口的1/3。全市共有茶叶企业1000多家,其中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厅级龙头企业37家;全市有10家企业入选“2008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 福安市、福鼎市分别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和“中国白茶之乡”,中国茶叶学会授予福鼎市“中国名茶之乡”。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品品香牌福鼎白茶”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福安“坦洋工夫”获得国家原产地证明商标和原产地产品保护。“坦洋工夫”、“福鼎白茶”和

6、“天山绿茶”获得福建十大名茶称号;全市共有8个茶叶品牌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三绿工程放心茶中茶协推荐品牌”;13个产品获得福建名牌产品称号;9个产品获得原产地标记注册;坦洋工夫和福鼎白茶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注册证明商标;6个企业商标被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3个产品被评为宁德市知名商标;12家企业取得了茶叶进出口经营权。全市在全国各地开设的茶庄、茶店、茶叶公司等共2000多家,并拥有10万多人的营销队伍。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创办了北京京鼎隆茶城、上海国际茶城、上海大不同天山茶城、山东临沂茶城、太原坦洋工夫茶城等,为我市茶叶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有利条件。2007年4月开业的“中国海峡大茶都”占

7、地230亩,建设面积26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了我市茶叶拓展市场空间的能力。但是在茶业从业人员只少量来自茶叶专业人员,加之原来许多茶叶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是以个体农户为主,从业人员没有或很少接受茶叶专业技术的专门培训,因此在福建各地茶叶生产的众多企业中, 茶叶专业人才数量严重不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普遍缺乏懂技术、能管理、善经营的技能型茶叶专业人才,严重制约了我省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二)现有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基础与优势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前身为宁德市农业学校茶业专业,创办于1934年,茶界泰斗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曾任校长,庄晚芳、李联际、庄灿彰等曾任专业课教师。曾是我省唯一

8、举办茶业专业的学校。现为我院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理论知识,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品质检验、贸易和茶文化传播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7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该专业注重实践教学与茶业岗位能力的对接,通过项目教学、实岗演练、生产应用等途径和方法来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在专业建设方面形成如下优势和特色:1以产业相关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初步构建了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立足高职茶叶专业学生在基础、专业、综合等方面技能对支撑课程的要求,不断探索多门实训课程能力模块的内在联系,精选茶园建设管理、茶叶加工和茶叶审评实训项目,形成了从低层次技能逐步向高层次技能

9、提升的模块化、组合型、递进式的茶叶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近3年,主编省规划高职高专教材3部,初步完善了茶叶专业教材。2依托宁德市茶产业优势与特色,与茶业行业企业建立相互支持、产教共赢良好的合作关系。宁德市是全国产茶大市,具有优良品种多、茶类多等特点和优势。近三年来,我院与福建省农科院茶科所、宁德市茶业局、宁德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福建省坦洋工夫股份有限公司等茶叶行业、企业联合举办茶叶加工工、评茶员、茶艺师等工种培训18期,考核鉴定516人;在校内举办和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实用技术培训28期,受训学员2185人次,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此外,茶叶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积极为当

10、地茶叶企业提供技术方服务,共有5位专业教师被12家茶叶企业聘为技术顾问,此举既为茶叶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又使茶叶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把握行业发展动态,及时调整丰富教学内容;同时,又使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得以锻炼提高。近几年,学生双证率达100%,不少学生持有两本或三本高级职业资格证书。3拥有一支结构配置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副教授7人,硕士2人,8人担任茶叶相关工种的考评员,5人兼任企业顾问。并聘有校外兼职教师8人。4专业实训基地初具规模。校内初步建成6个实训室,面积约1200m2,仪器设备总值200余万元。其中茶叶加工实训室、茶叶审评实训室、茶

11、艺实训室是生产型综合实训室,是按照企业生产环境、质量管理标准建设。(三)主要问题1.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实训基地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在深化校企合作,形成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经费筹措、兼职教师聘任(聘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完善。2.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需要进一步深化。在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3.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双师素质和兼职教师比例仍需提高,“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制度尚需完善

12、。4.学校的实训条件、职场环境亟待完善,职业精神培养亟需加强。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目标针对海西茶业行业的人才需求,积极与企业行业合作,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深化“工学交替,课证融合,逐轮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职业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进一步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把茶叶生产加工专业建成省级精品专业,打造成闽东茶业产业和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茶叶人才培养基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训茶叶加工工、评员师、

13、茶艺师、茶树园艺工、茶叶检验工等专业相关工种的人才,在闽东及到福建省茶业产业发展中发挥人力资源支撑作用。具体目标如下: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合作育人、共同管理、文化相融、就业定向”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建教学与生产合一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并服务企业实现互利共赢。通过建设在合作新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合作企业数量上、质量上有所突破。在合作企业中建立1个专业教师流动工作站,在学校建立1个企业专家工作室。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区域茶叶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

14、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行业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3.课程体系建设。以“三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需要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环境对接、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对接)为课程开发思路,重点开发茶园建设管理、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审评、茶叶检验、茶艺5门课程,开发出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及其课程资源库,其中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审评力争达到院级精品课建设标准;开发出茶叶检验、茶艺2门课程的特色教材。4.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建设,引进硕士研究生1人,新增

15、兼职教师3人。“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骨干教师3名。5.教学实训条件建设。以现有的实训室为基础,完善茶叶加工实训室、茶叶审评实训室、茶叶质量检测实训室、茶树品种园及栽培示范园、茶艺实训室。新增4个校外实训基地。6.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发挥校内科研和教学资源优势开展应用研究,与茶业企业合作技术攻关,提高教师的技术研发与科技服务能力,为茶业企业持续发展服务;面向社会与行业系统开展在职职工技术培训、乡村干部、农民创业、下岗失业人员的转岗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培训。积极参加阳光工程、雨露工程等培训工作。(二)人才培养目标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是培养适应现代茶产业发展需要的,

16、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熟悉茶叶生产加工、品质检验、经营管理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茶园规划与茶树栽培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审评、茶叶营销、自主创业等能力,面向现代茶叶生产企业,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品质检验、贸易和茶文化传播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1合作育人制度建设(1)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企业及市场需求的现状与变化,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让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修改的全过程。确保学生所学的内容与企业工作岗位需求相对应,受到的教育从一开始就与企业无缝对接。(2)引入行业标准建设课程根据企业对人才的

17、素质、能力和知识需求,吸纳企业的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参与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结合行业标准制定专业课程标准。(3)合作实施专业课程教学由校企共同确定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共同实施工学结合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专家、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践课程的教学和合作项目的把关指导,将课堂搬进生产性实践基地,由学生顶岗实习或实岗见习,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真实的岗位工作氛围中培养职业素质,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4)共同负责顶岗实习管理学院与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共管共育的协议,共同制定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

18、、考核与评价制度,加强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过程管理和实习效果的评价考核,切实提高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2合作培训制度建设校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共同在学院教师培训、挂职实践、企业员工培训、学历提升、对外培训与服务等方面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形成双向兼职、双向培训、共同向外、互利互惠的合作培训机制。(1)完善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培养机制制定双师教师培训制度,逐年落实培训任务,确保两年内专任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比例达到90%以上。学院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专任教师到企业挂职,开展不少于3个月的实践锻炼,以提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每年组织教师团队赴企业开展科技服务等。(2)提高企业员工文化技能水平学院利用

19、自身教学资源为理事会成员单位在职员工进行文化知识、人文素质、科学技术、企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帮助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3)校企联合对外开展培训服务校企合作,发挥人才资源、科技平台资源优势,积极面向行业企业,开展岗位人员培训、新产品研制开发、新技术应用推广、技术咨询和对口支援等方面的培训和服务。3合作开发制度建设与企业合作,为企业开发新项目、新产品、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为教学开发特色化教材。积极吸纳学生参加校企合作开展的技术攻关和项目开发。以高年级学生参加为主,逐步形成一支稳定的师生研发与开发团队,在为企业解决生产中技术难题的同时,实施大学

20、生创新创业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深化“工学交替,课证融合,逐轮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茶叶生产加工专业按照茶叶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结合我院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的结合模式,时间序列上,阶段性与全程性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空间序列上校内与校外结合;数量序列上,由少渐多,由单项到综合。创建“学员制+学徒制”的 “工学交替,课证融合,逐轮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校具有“学员”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学生进入学校学习就是“学员”,当学生进入校办实训基地又有另一个身份是“学徒”,学生在企业顶岗学习期间,其有“准员工”身份。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充分利用了社会的教育资源;极

21、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实践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它是一种校企联合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方式,是培养“技术员”+“高级工”的有效途径。如(图1)。第一轮(第1、2学期),茶叶生产季节性强,学生入学后在开设职业素质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的同时,开设部分职业技能课,利用第一轮茶季,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训,采取工学交替,培养学生的“敬岗、爱岗、适岗”的良好职业素质,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对职业岗位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茶叶生产季节,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紧生产实际,贴近工作情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现场进行模拟与实际操作,在实际训练中使学生掌握知识

22、、方法、技巧,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做到“学以致用、用以致学”。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如专业技能课茶叶加工技术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课,目的就是利用茶季(春茶)在校内茶叶实训室进行茶叶加工技术的教学,学生既是学员又是学徒,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学生尽快进入专业领域,掌握茶叶加工基本操作技能。第二轮(第3、4、5学期),在这一轮中三个茶季与三个非茶季相交替,根据其特点进行工学交替,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组教学,专项训练,教学跟着生产走,内容跟着课程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并在每一茶季实训中提升项目的深度及内涵,从而使学生的职业能力逐轮递进。如职业技能课茶叶加工技术在第

23、二学期利用校内茶叶实训室教、学、做掌握了茶叶加工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在第3学期的秋茶季节,在院教学茶厂进行茶叶生产加工实训,在教学上按茶厂不同时期生产的不同茶类来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进行专项训练,使教与做紧密结合,达到学以致用。此时的学生就是“学徒”,可以熟悉掌握工厂化茶叶生产加工的基本技能和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掌握工厂化生产加工茶叶的技能。第4、5各学期的春茶和秋茶时期,学生在掌握了2、3学期茶叶加工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分别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真实茶叶生产加工实训,教师则针对各组的不同生产实际,进行教学,此时学生就是“准员工”,使学生达到能顶岗的技能水平。第三轮(第6学期),到

24、校外实训基地(福建品品香茶叶有限公司、福建春伦集团茶叶有限公司等现代茶业企业),进行有偿顶岗实训预就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学生与员工的零距离、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现代茶业企业进行岗位综合训练。实习过程以企业为主,实行校企共管。企业技术人员承担生产过程的全程指导,指导学生制订工作计划、填写工作日记、撰写实习总结,负责学生的出勤、工作态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学院老师进行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工作岗位上遇到的问题。通过企业的顶岗实习,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学生与企业相互认识,在职业素养养成、职业综合能力形成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就业双向选择打下基础。(三)

25、对接职业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企业生产需要为出发点,按照“职业岗位群(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确定学习领域开发课程”模式进行课程体系开发。把职业标准融合入课程标准中,设计课程教学内容。职业岗位分析 茶业企业基层管理执行层设置的主要岗位有:茶园管理技术员、茶叶初制厂技术员、茶叶精制厂技术员、茶叶审评师、茶叶质量检验员、茶艺师、茶叶营销员、茶馆管理员等。通过分析,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可将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对应的上述基层管理执行层岗位归纳为茶园管理、茶叶加工、茶叶审评与检验、茶叶营销与茶文化传播等4个主要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描述 根据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生产实际情况,

26、归纳出该专业各岗位群的主要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表1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各岗位群工作任务描述工作岗位岗位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茶园建设与管理1.茶园的规划设计;2.茶叶的生产管理。3.鲜叶采收;绘制茶园规划平面图;茶园建设茶园规划说明编写;茶园开垦;茶树种苗生产;茶树育苗、茶树栽培管理茶园开沟、施肥、定植;茶树田间管理;茶叶采收、贮运;鲜叶采收、贮运茶叶加工1.茶叶初加工;2.茶叶精制;3.花茶窨制绿茶的初制茶叶初制白茶的初制红茶的初制乌龙茶的初制茶叶精制茶叶精制花茶窨制花茶窨制茶叶审评与品质检验1.茶叶品质审评;2.茶叶质量检验。茶叶品质审评茶叶感官审评茶叶质量检验茶叶质量检测茶叶营

27、销及茶文化传播1.茶叶市场调查与预测;2.茶叶产品的营销。3.茶文化传播。茶叶市场企划;茶叶商品推销茶馆经营茶叶商品的营销;茶艺表演。茶艺表演自主创业1.创业规划;2.企业创建;3.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自主生产、自主经营管理知识与检验;营销知识与经验。课程体系构建 以区域茶叶产业发展需求为依据,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的课程体系。如图2。以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带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有茶园建设管理技术、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审评、茶叶检验、茶艺等,以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审评2

28、门课程的精品资源课程建设带动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以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调课程的系统性;根据茶叶产业的发展,及时补充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使教学内容更具先进性,如茶叶加工技术课程,增加清香型乌龙茶和高香型红茶的内容;坚持突出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如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以本省主要茶类:绿茶、乌龙茶(铁观音)、红茶、白茶、花茶为主。表2 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表序号课程名称完成时间负责人1茶叶加工技术2012潘玉华2茶园建设管理技术2013郭剑雄3茶叶审评2013陈康4茶艺2013黄先洲融合职业标准的课程与

29、教材建设 根据区域茶叶产业的发展需求,融合职业标准,制定茶叶生产加工专业课程标准。重点把茶园建设管理技术、茶叶加工技术、茶叶审评、茶叶检验、茶艺5门核心课程与职业标准相融合。茶园建设管理技术课程与“茶园工”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要求相融合,茶叶加工技术课程与“茶叶加工工”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要求相融合,茶叶审评、茶叶检验课程与“评茶员”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要求相融合,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职业技能证书考试要求相融合。我们要求,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和企业锻炼,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评茶员、茶叶加工工、茶树园艺工、茶艺师等至少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比例要达到100%。根据茶叶生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融合茶业行

30、业职业资格标准,以工作规范和实际工作为案例,开发符合区域茶叶产业需求的特色教材。重点开发茶叶市场营销技术、茶艺2门课程特色教材。表3 专业校企合作教材建设规划表序号教材名称完成时间负责人合作企业1茶叶市场营销技术2013潘玉华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2茶艺2013黄先洲福建坦洋工夫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完善“知识+技能”的考试考查制度 在现有部分课程实施知识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课程考试考查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这一考核方式,扩展到所有理论加实践的课程,参照职业资格考试标准制定完善课程知识考核标准和技能考核标准。(四)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教师队伍1.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培养专业带头人3名,通过职业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把握专业改革方向,引领专业建设发展。聘用的专业带头人有生产实践工作经历,具有高级职称的行业技术大师。加强现有专业带头人的培养提高。建设期间选派专业带头人到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相关科研机构或国内大型茶业行业企业学习。使专业带头人具有企业经历并在企业中有一定威望,能站在本专业技术领域发展前沿,熟悉行业、企业最新技术动态,把握专业技术发展方向,组织专兼职教学团队,引领茶叶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