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63.98KB ,
资源ID:1223204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320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案.docx

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教案适用学科地理适用年级高一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2课时主干考点主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地域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原则及实施途径近三年考情2019年全国新课标I卷37题“地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2019年江苏卷23题“立体农业系统”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III 36(4)题2019年全国新课标I卷37题2019年全国新课标II卷8题分析预测预计在未来考试中本部分仍然是个重点内容,主要侧重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解决对策,出题形式选择题或是综合题均可,分值在6-12分。预计可持续发展在未来考试中本部分仍然是个重点内容,很有可能在开放性试题中考查某项人类活动是

2、否合理的问题,考生需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分值在6-12分。考点精讲1 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一、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总体来说,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人类作用于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去。环境反作用于人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环境支持人类社会的进一步良性发展。人类对环境施加影响过度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二、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一方面火山喷发、山崩、地震、泥石流、海啸、台风、寒潮、水旱等自然灾害。一方面某些地区水土中缺

3、少人体需要的某些化学元素,或含有某些不适合人体的化学元素。2、人为原因:首先,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导致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其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再次,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破坏了生态平衡。【例题1】【题干】 读下面漫画,回答下面小题。1.漫画中“危险”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A. 水资源短缺 B. 全球变暖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沙尘暴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这种环境问题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突出B. 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垦C. 除中国外,这种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还有

4、北非、西亚、美国、澳大利亚D. 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答案】1、D 2、D【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绿色植物的作用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吸烟滞尘,消除噪声,净化空气等。漫画反映植被破坏引起少尘危害,说明植物具有防风沙作用,植被破坏引起沙尘暴现象,故D正确。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最终的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晨,沙尘暴主要发生在气候干旱和半干旱区。环境保护不等于可持续发展。故应该选D。考点精讲 2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成因及分

5、布1、 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华北平原的春旱土地资源短缺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耕地减少、草场退化能源短缺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资源分布不均我国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太湖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垃圾围城现象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入海洋渤海康菲石油公司漏油事件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城市噪声污染环境问题具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生

6、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滥伐、滥垦、滥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华北平原次生盐渍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过量排放二氧化碳、氟氯烃化合物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恶化、沙漠扩大、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白鳍豚功能性灭绝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2、环境问题的空间差异不同空间环境问题区域性的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人口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发达国家过分消耗资源全球性的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例题2 】【题干】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

7、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19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 人口锐减 B. 产业升级 C. 资源耗竭 D. 生态恶化2. 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 优化交通布局 B. 改善生态环境 C. 发展旅游产业 D. 促进商业发展3.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 甘肃玉门 B. 辽宁鞍山 C. 四川成都 D. 湖北武汉【答案】1.C;

8、2.B; 3.B【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结合材料“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因此该地是由于矿产资源枯竭最终导致该地区工业设施废弃或半废弃,故选择C选项2.结合材料“2019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生态环境,故选择B选项3.甘肃玉门多石油資源,辽宁鞍山多铁矿资源,结合材料“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整治的措施有回填矿坑等,成都和武汉没有矿区关闭形成的棕地,故选择B。【题干】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淮河流域自古

9、以来就是我国农业发达的地区,可现在却成为水旱灾害多发的地区。当地一曲民谣唱出了淮河的沧桑:“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80年代水质变坏,90年代鱼虾绝代。”材料二 我国每年耕地表土净流失量高达262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速度扩展。2019年春季,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发生多次扬沙、沙尘暴天气,导致北京空气污染严重,迫使机场、公路交通无法正常运行,影响正常经济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早在1991年北京就被内罗毕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城市”。材料三 随着我国北方人口的剧增,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有些地区地下水埋深已经低于植物根系分布的深度,结果造成植物枯死,

10、土地失去植被保护,极易起沙扬尘。(1) 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_、_和_三个方面。(2)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在_和_活动中发生的。(3) 近些年来,北京经常遭受沙尘暴的影响,原因之一就是位于强劲的_风的下风向。(4) 我国北京的沙尘暴可以治理和预防,下列措施有助于沙尘暴治理的是()在大面积露天采矿的弃土上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增加海洋水汽到达陆地的数量采取人工措施,大面积加快高山冰川融化禁止山区毁林开荒,禁止草原毁草开荒A. B. C. D. (5) 近年来,我国近海多次发生赤潮。其主要原因是()A. 洋流改变了热量平衡B. 厄尔尼诺引起了气候异常C. 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污染

11、物,导致海水富营养化D. 鱼类减少使海洋空间增加,引起藻类过度生长【答案】(1)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衰竭(2)生产 生活(3) 西北(季)(4) D(5) C【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 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资源衰竭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2)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一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需要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还会向环境中排放出废弃物。(3) 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因此冬春季节易受西北季风影响,此时该地气候寒冷干燥

12、,地表缺乏植被保护,沙质物质丰富,在风力作用下易形成沙尘暴。(4) 治理沙尘暴的措施包括在大面积露天采矿的弃土上种草,建设“三北”防护林,禁止山区毁林开荒,禁止草原毁草开荒等。故选D。(5) 赤潮是人类活动向海洋排放大量污染物,导致海水富营养化,从而造成藻类植物疯长,大量吸收水中氧气,造成动物缺氧死亡的现象。故选C考点精讲3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时期生产方式环境问题人地关系崇拜自然群体采集和狩猎部分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并不严重人对环境是一种恐惧和依赖关系改造自然农耕和灌溉技术发展森林、草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日益简单和脆弱人地关系趋于对立,地理环境趋于恶

13、化征服自然工业、科技突飞猛进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内,大气温室效应和臭氧层被破坏等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地和谐高技术工业的发展人口激增,资源短缺,坏境污染,生态破坏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从表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历程及以往的经验教训可以看出人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解决人与地理环境矛盾的必然之路。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资源不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也是我们必然的选择。【例题3】【题干】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下列图序中,符合

14、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

15、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A. B. C. D. 2.图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 崇拜 B. 依赖 C. 征服 D. 友好【答案】1.B; 2.C;【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人地关系思想包括:地理环境决定论时间:人类社会发展早期。(忽视了人对环境的能动性,夸大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人地关系不协调;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人地关系不协调;人地伙伴论时间:20世纪60年代 。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图为地理环境

16、决定论;图为人类中心论;图为人地伙伴论。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2.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图中表示人类过度的强调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忽略了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为人类中心论,体现的态度是征服自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题干】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是: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3.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 )A. 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 B. 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C. 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D. 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

17、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4.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了“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 )A. 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B. 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C. 人地和谐的人地伙伴论思想 D. 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答案】3、D 4、C【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3.莱州湾海水入侵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使沿海地区地下水位下降。4.成功抗击“海水入侵”正是人地协调发展的体现。考点精讲 4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三方面: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1)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2)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

18、不仅要重视数量的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3)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2、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1)公平性原则。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公平。(2)持续性原则。地球面积是有限的,这决定了地球的承载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为此,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地关系。(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成全球性问题,这要求地方的决策

19、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例如,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蔓延等跨国界问题,必须进行国际间的合作。对于全球共有的大气、海洋、生物资源等,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与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能接受教育全球性目标与政策。【例题4 】【题干】2019年7月,浙江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入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安吉小鲵对生存环境特别挑剔,主要栖息于一片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沼泽地。完成下列各题。1. 浙江省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 )A. 环境的观念 B. 权利的观念 C. 公平的观念 D. 发展的观念2.针对安吉小鲵的保护,最关键的是( )A. 严防外来物种的入侵 B.

20、禁止高强度捕猎 C. 保护原生态栖息环境 D. 迁至野生动物园【答案】1.A 2.C【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浙江省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为了保护珍稀动物,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突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环境的观念,A正确。2.安吉小鲵对生存环境特别挑剔,主要栖息于一片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沼泽地,针对安吉小鲵的保护,最关键的是保护原生栖息环境,ABD错误,C正确【题干】读图“我国东北某造纸企业生态产业园区的生产联系图”,完成下列各题。3. 图中甲部门最可能是( )A. 伐木场 B. 家具厂 C. 蔗糖厂 D. 秸秆基地4.该造纸企业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能源 B. 原料

21、C. 市场 D. 技术5. 该生产模式( )A. 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增加了能源供给 B. 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C. 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轻大气污染 D. 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刷产业发展6.该生产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共同性原则 C. 持续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答案】3.D; 4.B; 5.B; 6.C;【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3.读图可知,甲部门为农田的产品,为清洁制浆提供原料(秸秆)。4.读图可知,图中造纸企业是在当地丰富的秸秆基础上的,主导因素为原料5.污水处理后,用于农业生产,但不是提供的能源,A错。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有

22、利于生态保护,B对;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C错;图中纸品为终端产品,没有延长纸品的产业链,D错6.读图可知,图中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废物的資源化,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考点精讲 5 可持续发展实践(1)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2)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经济资源和环境资源,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在工业经济结构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降低或消除产品对环境

23、的影响。清洁生产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少了工业污染的来源,实现了生态效益;清洁生产促进了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了经济效益。在农业经济结构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大力推行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整原有的生产结构,把粮食生产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相结合,发展种植业与林、牧、副、渔业相结合,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形成生态上和境界上的良性循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资源类型可持续利用措施土地资源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妥善保护森林资源水资源节约、保

24、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海洋资源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污染治理【例题5】【题干】循环经济是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下图为我国某地区“蔗牛菇”循环经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该循环经济模式最适合发展的省区是( )A. 河南省 B. 江苏省 C. 宁夏回族自治区 D. 广西壮族自治区2. 该循环经济的发展( )A. 推动了农业地域专业化生产 B. 加大了能源消耗C. 减轻了环境压力 D. 促进了粮食的生产和出口【答案】1.D; 2.C【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甘蔗是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糖类作物,四川、广西、广东是甘蔗的主要种植区。该循环农业模式中有甘

25、蔗,说明是上述地区中的某一地区2.该循环经济包含了多种农业生产部门,不属于地域专业化生产和粮食生产、出口;该循环经济模式中没有涉及能源消耗状况;该循环经济实现了資源的循环利用,有利于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减轻环境压力【题干】3.读“我国南方某城市略图”(下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目前,该市经济尚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有6000余人待业。近期,加拿大某厂商准备在该市工业开发区的A处投资建一大型造纸厂,厂商提供的优惠条件有:提供所有设备;工人全部在该市招聘;在周边高价收购作为造纸原料的稻草。(1) 据图指出该地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2) 加拿大是世界上生产纸浆、新闻纸最多的国家

26、。分析该市吸引加拿大的企业到此办厂的有利条件。(3) 在A处建造纸厂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4)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指出该市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答案】(1)交通、市场(2)该地地价较低;廉价劳动力多;原料多且廉价;基础设施较完善;近国内市场等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3)A处不合理,应A处在该城市河流的上游,造纸厂水污染严重,易造成该市水源污染。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

27、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4)生态农业【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

28、交通、政策、劳动力和技术等。图中有城镇的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市场需求;图中有公路和河流,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的交通。(2)“该市经济尚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有6000余人待业。”说明该地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也相对较低;“在周边高价收购作为造纸原料的稻草”,说明该地可以提供多且廉价的原料等。(3)造纸厂是会产生水污染,A处位于河流的上游,会影响市区的水环境,因此造纸厂建在A处不合理。(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指出该市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发展生态农业,从而可以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题干】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氦、氟氯烃、甲烷等气体一般不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但可能引发全球性环境问题,对

29、全球环境造成危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 )A. 酸雨加剧 B. 光化学烟雾 C. 全球变暖 D. 臭氧层破坏2.解决上述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正确措施是( )关闭所有高能耗工业 加强国际合作,推广清洁能源 停止使用各种化石燃料 鼓励公交出行,减少私家车辆A. B. C. D. 【答案】1.C; 2.B;【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1.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导致全球变暖,C正确。2.解决全球变暖问题的措施有加强囯际合作,推广清洁能源,植树造林,B正确可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但不能关闭所有停止使用各种化石燃料不现实。【题干】下图为我国某农牧交错带常年活动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该

30、地土地利用主要由图中五种土地类型组成(不包含未利用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3. 1960-2019年,该地( )A. 建设用地比重略有上升 B. 草地面积逐年萎缩C. 荒地比重较为稳定 D. 水体面积不断萎缩4.该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A. 草原转化为耕地 B. 荒地转化为耕地C. 新活动地域的开垦 D. 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5.据图推测,1990年以来该地可能( )A. 冰川融化加快 B. 河流水量减少 C. 气候逐渐变干 D. 台风灾害增多【答案】3.C; 4.C; 5.A;【解题指导及错因诊断】3.1960-2019年,该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很小,比重下降,草地面积逐年增加;荒地比重较为稳定;水体面积不断增加。C正确4.从图中看草地、荒地、建设用地都有所增加,所以该地耕地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新活动地域的开垦而获得,C正确不可能是草原转化为耕地,荒地转化为耕地,建设用地转化为耕地,A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