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2 ,大小:80.02KB ,
资源ID:12227594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275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十四章全详解.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十四章全详解.docx

1、彭聃龄修订版普通心理学课后习题十四章全详解第一章 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主要研究人的认识、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其他动物的心理现象。它既研究意识,也研究无意识;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心理或社会心理。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

2、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构成,也就是认知过程。 情绪和动机: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关系,还会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 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例如:有人记得快,有人记得慢;有人长于想象,有人善于思考,这是能力的差异。有人比较温柔,有人比较粗暴;有人敏捷,有人迟钝;有人谦虚谨慎,有人骄傲自满;有人坚强,有人怯弱等,这是人格的差异。 总之,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是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这三个方面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 2. 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

3、意识的关系怎样?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映系统。它由一系列反映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因此心理学有时又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3. 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人的心理现象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进行研究: 心理过程:分析心理现象的时间进程 心理结构:分析各种心理现象间的联系和关系 心理的脑机制:揭示心理现象与脑的关系 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它们和脑发育的关系 心理与环境间的联系与关系 研究心理学的理论意义: 科学正确的解释心理现象,对破除迷信,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关是有重要意义的

4、。 为马列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对邻近的社会学科有一定意义。 对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有一定意义。 研究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揭示心理现象的规律,能帮助人们运用这些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 可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维护心理健康,进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4. 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在学科分类中,通常将学科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部分。 心理学研究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心理学在科学大家庭中,处于中间位置,可称为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5.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活动中有什么作用?

5、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在心理学中,它处于基础学科的地位。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概括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同时又为各分支学科提供了理论基础。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胜利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的相关研究对揭示心理现象和它的物质本题神经过程的关系,科学地解释各种心理现象,进而指导临床时间都有重要的意义。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的心理学叫比较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促进了

6、一门新兴学科彷生学的产生和发展。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科学,它是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揭示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对有效地发挥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改革,人才的培养及选拔,因而在我国四化建设中有重要意义。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医学心理学对维护人的心理健康,达到预防疾病起重要作用。 工程心理学 工程心理学研究人

7、与机器之间的配置和机能协调,实现人、机器、环境系统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条件下从事工作。这种研究有利于改善工人的劳工条件,保障生产安全,发挥人在在生产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应用范围很广泛,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生产管理和劳动的科学组织,生产集体的形成,新工人的适应,群众性的信息沟通与宣传,对年轻一代的教育,预防违法行为和对罪犯进行再教育,以及家庭组织、婚姻、恋爱等问题。 6. 心理学的研究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心理学的研究类型有: 因果研究:揭示心理现象的因果联系 相关研究:说明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 个案

8、研究:从个别案例中发现有价值的结果 7.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在学过本章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这种方法叫观察法或自然观察法。它的特点是:1. 观察法的对象可以是具有一定的表达自我和主观判断的能力的成年人,也可以是还不具有这些能力的儿童,或者动物等。 2. 观察法的随机性比实验法更大,从实际情况抽取变量和数据的难度比较大。 3. 观察法受到观察手段的限制。 4. 观察法受到伦理道德的限制。 心理测验法:是指用

9、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特点是: 1. 心理测验法的两个基本要求:测验的信度和测验的效度。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同一个人多次接受这个测验时,得到相同或大致相同的成绩说明信度高。效度是指一个测验有效地测量了所要测的心理品质。效度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 2. 保障心理测量的信度和效度。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研究;在编制心理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优点是: 1. 实验者可以通过对

10、研究变量进行严格控制,验证变量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2. 对变量进行严格控制,内部效度高。 3. 重复性好。 缺点是: 1. 外部效度差。 2. 实验者的影响等。 3. 结果发现有的技术方法、仪器的限制。 个案法: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优点是: 1. 可以对所要研究的问题提供详尽、全面和系统的深层的资料。 2. 可以对一些不便或不能使用其他方法的情况进行研究。 缺点是: 1. 研究者永远不能完全有把握地说他掌握了全部有关事实。 2. 常常没有可供比较的个体或小组。 3. 对一个单独个体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很难推广到一

11、般人。 调查法:以问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优点是: 1. 可以直接向被调查者解释调查的目的,提高他们回答问题的准确程度。 2. 研究者可以控制谈话进程。 3. 可以考察被调查者回答问题的真实程度。 4. 可以根据被调查者的反应提出临时应变问题,可以获得额外有价值的材料。 缺点是: 1. 收集较多对象的资料要费很多时间。 2. 研究者必须训练有素,才能掌握谈话方法。 3. 研究者言语不当,被调查者可能拒答或谎答问题。 4. 研究者无意的行为可能对被调查的回答有暗示作用。 8. 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

12、有三个重要的历史渊源 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9.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心理学派别有: 构造主义与实验心理学 机能主义 行为主义 格式塔心理学 精神分析学派 10. 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心理学思潮作为一种范式、一种潮流、一种发展方向,影响心理学的各个领域。这种研究方式我们就叫做研究取向。主要有: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 行为主义的研究 心理分析的研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1. 脑是怎样进化的?脑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 人脑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物质,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

13、。单细胞动物,没有专门的神经系统、感受器官和效应器官,而是由一个细胞执行着各种功能。从多细胞动物开始,动物身体各个部分为适应生活环境的变化而逐渐分化。低等多细胞动物已经有了专门接受某种刺激的特殊细胞,这些细胞逐渐集中,形成了专门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同时出现了协调身体各部分的神经系统。动物出现以后,不断进化,开始是无脊椎动物,后来是低等脊椎动物,在到高等脊椎动物,动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神经系统,以后又产生了脑。 从低等脊椎动物到高等脊椎动物,脑的进化遵循这以下的方向: 1. 脑的相对大小的变化:脑指数(脑的实际大小与预期的脑的大小的比值,考虑体重与脑重的关系)的增加。 2. 皮层相对大小的

14、变化:皮层指数(新皮层的实际大小与一种典型的哺乳类动物新皮层的期望大小的比值)的增加。 3. 皮层内部结构的变化:皮层功能的增加。 2.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它的基本功能是:冲动和传导 3. 试说明神经冲动传导的基本方式,什么是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的传导有两种形式:电传导和化学传导。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是指神经冲动在同一细胞内的传导。这与动作电位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 化学传导:神经冲动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借助于神经递质来完成的。神经递质作用于接受刺激的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15、,使之接近放电的阈限(在兴奋突触处),或使之远离放电阈限(在抑制性突触处) 4. 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它们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等。它们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了这些区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失语症。 范围很

16、广,具有整合或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从系统发生上来看,联合区是大脑皮层上发展较晚的一些脑区。依据联合区在皮层上的分布和功能,可分成感觉联合区、运动联合区和前额联合区。感觉联合区受损将引起各种形式的“不识症”;运动联合区负责精细的运动和活动的协调;前额联合区可能与动机的产生、行为程序的制订及维持稳定的注意有密切关系。 5. 什么叫脑裂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脑裂研究是在切断胼胝体的情况下,分别对大脑两半球的功能进行研究。使每个半球只对来自身体对侧的刺激作出反应,并调节对侧身体的运动。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

17、传达到另一侧,作出同意反应。经研究发现,手术后大脑两半球分割的病人,视力、听力和运动能力都正常,而命名、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语言的能力等都出现选择性障碍。这说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语言功能重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重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定位于右半球。 6. 如何跟踪脑学说的发展,认识大脑活动的特点和规律? 定位说:脑的机能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区域负责的,脑的不同部位负责不同的心理官能。 整体说:大脑是以整体发生作用的,大脑皮层的各个部位几乎以均等的程度对学习发生兴趣。 机能系统说: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

18、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模块说: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7. 什么是机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如何? 鲁利亚根据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动力系统也叫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也叫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受、加工和储存的系统。 行为调节系统也叫第三机能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 三个机能系统的关系: 三个机能系统之间有一种动态的联系;注意、信息编码和计划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

19、影响的;第一机能单元和第三机能单元关系非常密切;编码和计划过程也密不可分。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调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 8. 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两种不同的调节方式: -感受器传入纤维中枢传出神经内分泌腺血液效应器 -感受器传入纤维中枢脑垂体传出纤维垂体经血液作用于某内分泌腺某内分泌腺分泌激素经血液作用于效应器。 已发现有27种内分泌腺,与人们心理现象直接有关的几种内分泌腺: -

20、甲状腺:甲状腺素促进机体代谢机能,增进机体发育过程 -副甲状腺:副甲状腺对保持血液和细胞内钙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的作用是维持体内钠离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少量去甲肾上腺素,作用是兴奋交感神经 -脑垂体(主腺) 前叶:生长激素等 中叶:黑素细胞扩张素 后叶:血管加压素等 -性腺:分泌性激素第三章 感觉1. 什么是感觉?感觉在人类的生活和工作中有什么意义?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的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l 认识外界事物,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 l 认识自己机体的各种状态,实现自我调节 感觉

21、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l 人们从周围环境获得必要的信息,是保证机体正常生活所必需的。 l 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对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大城市中“信息超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感觉剥夺”使人无法忍受,产生不安和痛苦。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l 人的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必须借助于感觉提供的原始资料 l 人的情绪体验,也必须依靠人对环境和身体内部状态的感觉 2. 试分析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相互关系。 人的感官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应,只有在这个范围内的刺激,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这 个刺激范围及相应的感

22、觉能力,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和感受性。 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们的感觉。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绝对感觉阈限越大,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大,绝对感受性就越小。绝对感觉阈限越小,即能够引起感觉所需要的刺激量越小,绝对感受性就越大。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E=1/R ,E代表绝对感受性,R代表绝对感觉阈限。 3. 什么是神经特殊能量学说?如何评价?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19世纪德国著名生理学家缪勒最早研究了感觉编码问题,并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他认为,各

23、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它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谬勒根据上述主张,进一步的出了认识论上的某些结论。在他看来,感觉不决定于刺激的性质,而决定于感觉神经的性质。我们直接感觉到的东西,不是外界的物体,而是我们自己的神经,即神经的某种特殊状态。我们始终不能直接知觉外物自身的性质,我们所知道的只是我们的感觉。 谬勒的神经能量学说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大脑直接加工的材料是外物引起的神经冲动。在这点上,谬勒的学说有其合理的

24、因素。但是,人脑对神经信号的加工是一种译码的过程,它能揭示这种神经信号所代表的现实刺激物的特性,帮助人们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谬勒只承认人脑对神经自身状态的直接感受,否认人的感觉依赖于外物的性质,这是不对的。 谬勒承认感官分化,但不了解感官分化的真正原因。动物进化的历史告诉我们,感觉神经的分化是机体适应环境的结果。环境中存在各种刺激,才产生了与这些刺激性质相适应的感觉。可见,感觉的性质不是由感觉神经的特殊能量决定的,而是由客观世界刺激的性质最终决定的。 4. 视觉系统是怎样编码由外界输入的信息的? 当光线作用作用于视觉感受器,视网膜的棒体细胞和椎体细胞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分子发生变化,释放能量,

25、能激发感受细胞发出神经冲动,这就是视觉系统的换能(编码)作用。5. 什么叫色觉的对立过程理论,它和传统的色觉理论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黑林提出了四色说,这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 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传统的三色说认为,人的视网膜有三种不同的感受器。各种颜色经验是由不同感受器产生或是按相应的比例活动而产生的。对立过程理论认为,视网膜存在着三对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 6. 试说明暗适应与明适应的特点及机制,了解视觉适应在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暗适应。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

26、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例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在夜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都发生暗适应过程。开始时觉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在最初的7到10分钟时由椎体和棒体细胞共同完成,在椎棒裂之后由棒体细胞单独完成,整个暗适应持续大约30分钟40分钟,以后感受性就不再继续提高了。暗适应的机制一般用感受器内的化学物质的变化来解释,即把暗适应归结为感受器内视觉色素的还原过程。30年代以后,人们发现,除网膜上感受器的光化学效应外,可能还有神经的作用参加暗适应过程。 明适应。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

27、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时间较长,明适应进行很快,时间很短暂。在一秒钟的时间内,由明适应引起的阈限值上升,就已很明显。在5分钟左右,明适应就全部完成了。明适应的机制与暗适应相反,正如我们前面讲过的,人们一般用视觉色素的漂白过程来解释。 暗适应的产生与视网膜中视觉色素再合成增强、绝对量增多有关。从暗处到强光下,所引起的耀眼光感是由于在暗处所蓄积的视紫红质在亮光下迅速分解所致,以后视物的恢复说明视锥细胞恢复了感光功能。 研究视觉适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人们利用它的规律可以提高视觉的效果,避免在异常情况下光线对眼睛的破坏作用。例如,由于塌方在矿井下停留多日的工人,在抢救出来时要注意

28、保护他们的眼睛。这是因为他们在黑暗中长时停留,强烈的地面日光会使他们的眼睛灼伤。又如:值夜勤的飞行员和消防队员,在值勤以前,最好带上红色眼镜在室内光线下活动。由于红光不能漂白棒体细胞的视色素,因而在他们接受紧急任务时,可以加快眼睛的暗适应过程。 7. 用视觉掩蔽说明视觉中的时间因素。 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闪光的觉察,这种效应称为视觉掩蔽。在研究光的掩蔽效应时,目标物或者出现在掩蔽光之前,或者同时出现,或者出现在掩蔽光之后。 8. 试说明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音调主要是由声波频率决定的听觉特性,声波频率不同,我们听到的音调高低也不同。 音调是一

29、种心理量,音调和声波的物理特性频率的变化不完全对应。在1000Hz 以上,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几乎是线性的,音调的上升低于频率的上升;在1000Hz 以下,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不是线性的,音调的变化快于频率的变化。 音调不仅决定于频率的高低,而且受到一系列其他因素的影响:声音的持续时间、声音的强度、复合音的音调。 9. 简要评述听觉的频率理论和位置理论。 1886年物理学家罗.费尔得提出的频率理论认为,内耳的基底膜是和 骨按相同频率运动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人们还发现,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赫兹

30、以上的声音不相符合的。 位置理论也叫共鸣理论:在赫尔姆霍茨看来,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像一部竖琴的琴弦一样,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共鸣理论强调了基底膜的振动部位对产生音调知觉的作用,因而也叫位置理论。 行波理论是新的位置理论由冯贝克西提出发展了原位置理论中的合理成分。认为声波传入人耳能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震动从蜗底开始向蜗顶推行,振幅随着推行而增大,到达基地膜的某一位置达到最大,随后振动停止前进而消失。随外来声音频率的变化,最大振幅到达位置不同,频率高靠近蜗底,频率低靠近蜗顶从而实现对频率的分析。有人认为:500Hz下频率理论正确,500Hz以

31、上位置理论正确10. 肤觉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刺激作用于皮肤引起各种各样的感觉,叫肤觉。肤觉的基本形态有四种:触觉、冷觉、温觉和痛觉。肤觉对人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重要的意义:人们对事物的空间特性的认识和触觉分不开。人的触觉不仅能够认识物体的软、硬、粗、细、轻重等特性,而且它和视觉与其他感觉的联合,还能认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视觉、听觉损伤的情况下,肤觉起着重要的补偿作用。盲人用手指认字、聋人靠振动觉欣赏音乐,都利用了肤觉来补偿视觉和听觉的缺陷。肤觉对维持机体与环境的平衡也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人们丧失痛觉和温觉、冷觉,就不能回避各种伤害人体的危险,也不能实现对体温的调节。 11. 温度对味觉感受性有什么影响? 温度对味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明显的影响。比如:当温度从17逐步上升时,对甜味的感觉阈限逐渐下降,温度超过3637,感受阈限又开始回升。因此,在37时,对甜味容易觉察;在37时候对食盐的感受阈限最小,随着温度上升,此阈限直线上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