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6.83KB ,
资源ID:1222092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2092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汇总.docx

1、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汇总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汇总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思想篇绪论(一)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都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思想道德和法律虽然在调节领域、调节方式、调节目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方式存在很大不同,但是二者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供价值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二)配合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2、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坚定理想信念(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1. 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1) 理想: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2) 信念: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分为低层次的信念和高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最高层次的信念(即信仰)具有最大统摄力,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社会信仰。2.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理想信念的实现1. 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此,

3、人们常常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1) 辩证地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2) 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必然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3)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个人理

4、想要与国家、民族命运相结合。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归根结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努力来实现。弘扬中国精神(一)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1.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1) 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 弘扬中国精神的重大意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中国精神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2.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

5、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并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是一种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的集体意识。两者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牵引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 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1)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2)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3)勤劳勇敢是兴家立国之本。(4)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夸父

6、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所体现出来的)是重要内涵。2.爱国主义及其时代价值(1)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既是道德要求、政治原则也是法律规范)(2)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a.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领土主权是国家民族发展的基本载体。b.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c.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基因、胎记,也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d. 爱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爱国主义,总是具

7、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即爱国主义既继承了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a.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c.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3.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1)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需要着重树立以下爱国观念: a.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爱国之心不应有差别。b.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c.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2)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爱国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爱人民政府有内在一致性。(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

8、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3)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对于包括公民在内,而且对于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而言,只要拥护祖国统一,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可。(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4. 做忠诚的爱国者(1)推进祖国统一。(2)促进民族团结。(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时代精神及其主要表现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2.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3.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树立改革创新的自觉

9、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增强改革创新的能力本领创造人生价值(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人生观的主要内容人生观由人生目的(核心)、人生态度、人生价值三方面构成。人生目的回答的是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回答的是人应该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回答什么样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以及自己)才有意义。2.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要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1.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内在地包含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

10、。离开社会的个体是无法生存的。个体通过努力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是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一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保障。因此,一个人的需要能否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社会价值。2.人生价值的标准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通过实践推动历史进步。基本尺度:劳动和贡献的尺度。普遍标准: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3.人生价值的评价第一,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第二,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第三,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第四,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4. 人生价值实现

11、的条件(1)个人条件:从个体条件出发,提高自身能力,增强本领;立足现实,坚守贡献;自强不息的精神。(2)社会条件:从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5. 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人生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人生价值的评价就是对实践及其成果的评价。要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三)科学对待人生环境1.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2. 促进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和谐(1) 坚持的原则:平等(前提);宽容(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保证);互助(必然要求)(2) 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a.竞争与合作在形式上对立,但在本质上是统一的。b.竞争离不开合作,

12、竞争的胜利往往是内部合作的结果;c.合作离开竞争,合作便没有活力。d.在合作中竞争,推动人际关系良性发展。3.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应当一致。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应当统一。享受个*利与承担社会的责任应当一致。4.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道德篇注重道德实践(一)道德及其历史发展1.道德本质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因此不同经济关系下,道德表现不同。道德也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2. 道德功能与社会作用主要功能:a. 认识功能(主要通过道德观念、道德准则、道德理想等形式来实现);b. 规范功能(规范社会成员

13、在职业领域、社会公共领域、家庭领域的行为及个人品德的形成); c.调节功能(道德最突出最重要的功能,主要通过道德评价来实现)。(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1.中华美德的基本精神(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3. 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精华和糟粕)。中华传统美德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部分,要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

14、、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挖掘和阐发。(2) 用中华传统美德滋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3) 以开放的胸怀和视野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到的成果。(4) 两种错误观点:在对待传统道德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种是虚无论(全盘西化),一种是复古论(对传统文化不加提炼,全部照搬)。这两种错误都割裂了传统文化中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三)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1.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中国革命道德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中国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升华和质的飞跃,是中华民族及其宝贵的道

15、德财富。弘扬中国革命道德,要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相结合。2.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1)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始终把革命利益放在首位。(4) 树立社会新风,建立新型人际关系。(5)修身自律,保持节操。(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1.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切实加强道德建设。(2) 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要破解的难题更多,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大,遇到的困难会更大。(3)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4)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16、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集体主义(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3.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1)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参加志愿服务和学雷锋活动。(3)培养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4)养成节俭节约的良好习惯。(5)自觉学习道德模范。遵守道德规范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1.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生产活动的重要基础;2.有序的公共生活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3.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障;4.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

17、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最基本要求)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最基本要求)、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办事公道、奉献社会(最高要求)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要立足于社会现实,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家庭美德恋爱中的道德规范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个人品德个人品德特征:实践性、综合性、稳定性作用:a.推动道德法律作用的发挥;b.个人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根据;c.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精神力量。加强个人

18、道德修养 a.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采取行之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内在)b. 同时积极自觉地向道德模范学习(外在)c. 在此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重践履。(途径)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背诵:法律篇建设法治体系(一)法律的概念和发展1.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识,规定权利和义务,以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2. 法律的本质和特征(1)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

19、决定法律本质、内容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因素。(2) 法律的特征第一,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保证实施。第三,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1.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从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科学性和先进性的统一。(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征体现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体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体现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国情要求;体现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

20、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体现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2. 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1) 指引作用。通过授权性规范(可以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不得做什么)和义务性规范(应当做什么)来实现。(2) 预测作用。对具体法律关系或法律后果的预测。(3)评价作用。对人们行为是否合法进行评价。(4) 强制作用。对违法犯罪进行制裁,是法律其他规范作用得以实现的保障。(5) 教育作用。实现方式: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引导人们学法守法用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使违法犯罪者和一般社会成员受到警示;通过表彰法治建设先进人物,弘扬法治精神,营造法治环境。3. 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制定(立法)。法律制定

21、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立法原则:科学立法、民主立法。(2)法律执行(执法)。行政执法原则:合法性、合理性、信赖保护、效率等。行政执法的主体: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法律授权的社会组织、行政机关依法委托的社会组织(在一定范围内)。(3) 法律适用(司法)。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原则:司法公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4) 法律遵守(守法)。在法律运行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三)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1.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1)我国宪法的原则人民主权原则;*保障原则;

22、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2)我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3)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a. 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保障民主党派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方式。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少数民主聚居区为基础,是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的结合。c. 基层民主制度:居委会、村委会、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是主要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形式。(4)我国宪法确立

23、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我国的实体法律部门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民法基本原则:平等、公平、诚实信用。)、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刑法基本原则:罪行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适应。)3.我国的程序法律部门(1) 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2)非诉讼法,包括仲裁法和调解法等。(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1)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一要坚持立法先行和立改废释并举;二要保证法律规范的质量;三要畅通民意表达机制以及民意与立法的对接机制。(2) 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

24、体系一要增强法律规范本身的可实施性;二要完善法律实施体制以及法律设施;三药提高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3) 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一要科学配置权力;二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三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四要严格对权力的监督;五要加强对违法用权的责任追究;六要健全权益救济机制。(4) 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一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二要改革司法管理体制;三要加强立法、执法、司法等法治专门队伍和律师、公证员等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5)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一要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二要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三要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3.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25、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树立法治观念(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1.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1)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2.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3. 坚

26、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1) 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2) 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加强宪法实施,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3) 准确

27、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国家宪政划清界限。(二)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1.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1) 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法律的不可违抗性(即法律的权威性所在,通过法律的外

28、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来实现)。(2) 权力制约。具体体现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3) 公平正义。主要包括权利公平(具体体现为:权利主体平等;享有的权利平等;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机会公平(包括起点平等、发展平等、代际平等)、规则公平(包括法律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内容面前人人平等和法律保护面前人人平等)和救济公平(司法救济平等、行政救济平等、社会救济平等)。(4) *保障,具体体现为宪法保障(前提和基础)、立法保障(重要条件)、行政保护(关键环节)、司法保障(最后防线)。(5) 正当程序。具体体现为中立性(底线标准)、参与性(核心要素)、公开性(重要特征)、时限

29、性(内在要求)。(三)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 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4)尊重法律全诶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2. 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信仰法律;遵守法律;服从法律;维护法律。践行权利义务(一)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1.法律权利(1) 法律权利及其特征法律权利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a. 法律权利的内容、种类和实现程度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b. 法律权利

30、的内容、分配和实现方式因社会制度和国家法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c.法律权利不仅由法律规定或认可,而且受法律维护或保障,具有不可侵犯性; d.法律权利必须依法行使,不能不择手段地行使法律权利。(2) 法律权利的分类基本权利和普通权利。基本权利是指宪法自己宪法性法律规定的权利;普通权利是指宪法以及宪法性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所规定的权利。政治权利、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权利。一般主体享有的权利和特定主体享有的权利。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3)法律权利与*是法律权利的内容和来源,法律权利是对*的确认和保障。法律权利只有符合*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才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只有上升为法律权利,

31、才能得到有效的尊重和保障;*是个体*和集体*的统一。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的评价标准也是多元的,* 的保障水平和实现程度取决于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2. 法律义务义务与权力相对应,是指政治上、法律上、道义上应当承担的责任。法律义务与法律权利相对应,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作为或者不作为的方式履行的对他人的责任。法律义务的特点:法律义务是历史的;法律义务源于现实需要;法律义务必须依法设定;法律义务可能发生变化。3.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1)辩证统一首先,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其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最后,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还具有二重性的关系(2)一律平等首先,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平等地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确立为基本原则,这里的平等讲的就是权力和义务平等。其次,在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具体设定上要平等。最后,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要体现平等。(3) 互利互赢(二)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1.政治权利与义务(1)选举权利与义务选举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义务是指公民在选举活动中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2)表达权利与义务表达权利包括言论、出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