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合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有了一定的认识,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了自己的政治觉悟,结合我自己的工作实际,深入体会、认真总结出如下个人对科学发展观学习的心得体会: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源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最具有
2、决定作用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资源,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发展体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对传统教育观下的”教书匠”,要辨证反思,重新是靠自己的角色定位。一、教师在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双重身份。首先,教师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受众;教师在实践中的认识是感性的、零散的、朴素的,不可能在短期内上升为理性,用以指导行为是含糊的,有明显的缺陷的。其次,教师本身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传播者,教师作为施教者,对象主要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他们既是缺乏科学辨别能力的弱者,又是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强者,恰当的利用这一特点,是我们在青少年中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二、教师是倡导终生学习
3、的模范。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科学发展观,显然归结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人的可持续发展靠什么?靠终生学习,而教师是倡导终生学习的模范。教师模范作用的具体体现:(1)在倡导终生学习的同时,始终以身作则。在自身的教育特点上由单纯的”灌输型”,转变为”学习型”、”探究型”。在学校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始终以一名”学习型”的教师给学生以榜样和示范,使学生明确终生学习是一种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在知识的传递上体现就是丰富的知识面和宽远的视野,而不是局限于照本宣科,令学生感到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终生学习的意志品质。(3)在信息技术大环境下体现出卓越的收集与解读信息的能力
4、。(4)在答疑中,表现出丰富的解题技巧,诱发学生终生学习的满足感与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愿望,形成内在强大的驱动力。我作为一名科任教师,我觉得可以以以下几个方面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是要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造就产品,产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是改变,要说变,那就是磨损、消耗和毁灭,而我们造就的是人才,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识,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二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商的社会人才,教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
5、全面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要把课堂变为学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三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羔羊。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才,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四是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总之,作为教师,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自觉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
6、基本要求,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看温家宝总理如何论科学发展观 在接受目前国际科学界影响最大、读者最多、发行最广、最受科学家重视的科学类专业学术期刊科学杂志主编布鲁斯艾伯茨的专访中,温家宝总理除了想先说的两句话,一是如果我不从事政治的话,我也可能成为一位很好的科学家。二是在我从政这几十年当中,一直没有离开过对科学技术的关注,令人感到亲切、可近、可敬之外,再就是说的科学发展观的四个论点目标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着直接指导意义。笔者以为,温总理说的这四点目标,是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好诠释。第一,科学发展离不开生产
7、,生产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而生产的好坏,最根本的一条,一切都要以人为本。在抓好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要做到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只有让每一个都能享受到发展成果,那么这样的发展人民群众才满意。第二,要把科学发展与整个大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处理好“四个结合”的平衡关系,就有利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比如经济发展了,但社会的发展滞后了,这就失去了平衡,就会给社会增加了压力,甚至于给社会埋下不安定的隐患。再比如,先进文明与传统文明。如果我们只注重先进文明而忽略了传统文明,那么我们有可能把我们的传统的优秀文化丢弃了,若再想找回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所以说,两者不
8、可偏废,两者要兼得。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我们的实际工作与方法。第三,要解决我们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的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问题,就要做到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再一次表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能帮助农村人口尽快脱贫致富,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发展机遇,而且为加快缩小城乡之间的差别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中央提出开发大西北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就足以证明,缩小地区差别,正在逐步落实;从党中央专门研究低收入群体生活困难等问题以及增加纳税人收入比率,就可以看见,解决贫富差距正在抓紧实施。只有让人们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生活,这个社会就稳定与和谐。第四,就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只有坚持
9、可持续发展,才能解决我国13亿人口在实现现代化进程中所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走资源节约和生态友好型的道路的问题。如果我们的发展没有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就不是科学发展。因此,温家宝总理说,要实现这4个目标,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自主创新,其意义深远。科学发展观宏伟蓝图已经确定,关键在于实践和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科学实践是科学发展观的试金石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是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的交错点,是客观的物质性、现实性与主观的能动性、创造性相统一的基础。科学发展观只有在科学实践中,才能展示出存在的合理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江苏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试点省份,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
10、展,建设美好江苏”这一主题,突出实践特色,着力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一、以思想解放引领科学发展,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哲学革命往往是政治革命的先导,思想解放是引领实践创新的号角。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保证。科学发展观是解放思想的结晶,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一思想的基础。江苏是解放思想的沃土,理论创新的摇篮。江苏率先发展的主要经验就是率先解放思想。新的解放思想就是把思想从不符合、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并确立科学实践的标准,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
11、展。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江苏省委确立了“深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目的就是以解放思想引领实践创新,推动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做到敢想、敢干、会干、实干。在讨论过程中,我们坚持学习与解放思想相结合,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努力将学习力转化为指导科学实践的思想力。各单位共组织中心组学习7场,举办各类讲座、报告会312场,学习交流会921次,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1500多场。把广大党员干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上来,在解放思想中“真懂、真信、真用”,把科学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解放思想大讨论”是对党员干部进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教育和思想洗礼,是党员干部重新
12、确立新起点、新目标、新标准的思想实践活动。大家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普遍认为,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客体,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定位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要求;科学发展观实现了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江苏“两个率先”走在全国前列,需要率先破解科学发展的难题、积累科学发展的经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义不容辞、任重道远。践行科学发展观必须靠解放思想来推动,解放思想是一个不断的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把握解放思想阶段性特征。“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本质,是一切思想解放的基础和前提;“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的途径,
13、是解放思想的过程和保证;“改革创新”是解放思想的目的,是解放思想的支撑和动力。解放思想就是要自觉追求实事求是,要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找到差距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长效机制,开创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新局面。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经历了以经济增长就是发展的“传统发展观”、“今天和明天都能发展,今天不能影响明天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关注生存权、选择权和共享权的“现代发展观”,清醒认识到在科学发展面前将面临着诸多的矛盾和问题。二、以调查研究引领实践路径,在调查研究中推动创新。调查研究是分析、发现和解决问题前提条件,是实现由实践到理论和由理论到实践两次飞跃的重要环节,是将学习力、思
14、想力转化为实践力的重要手段。“调查”就像“十月怀胎”,它要求坚持群众路线,找典型、找差距和问题;“研究”就是“一朝分娩”,把从群众中带来的问题进行理性分析,由经验上升到规律、由个性抽象出共性,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实践”;用何种办法来解决问题就是“改革创新”。在学习实践过程中,江苏省委坚持调查研究和解放思想相结合,坚持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调查研究和理清发展思路相结合,在科学实践中不断的寻找工作的切入点,解决困难的突破点。省委省政府领导按照分工,着重围绕推动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和体制机制,确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科学发展评价体系”、“完善干部考核
15、体系”、“改革财税分配体制”、“推进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和“健全民生保障机制等课题,先后召开78次座谈会,初步形成六个指导性的文件。省委书记梁保华负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专题,亲自主持召开9次座谈会,深入基层,直接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参加南京大学举办的高层论坛,提出了我省转变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省直机关把解决问题、创新机制作为专题调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找准问题、明确思路、制定政策”深化细化调研,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操作性、创新性较强的政策性意见。据不完全统计,部委厅局以上领导干部结合本单位实际撰写各类调研课题达600余份。调查研究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实践活动,是引导主客
16、观统一,理论和实践融合的“桥梁”,是衡量领导干部“行不行”、“能不能”、“管用不管用”的标尺。为了搞好这次调查研究活动,省委强调领导干部要带着对人民的深情厚意和强烈责任感、使命感深入基层,坚决防止搞形式、走过场和惊民扰民,杜绝“先入为主的主观主义”、“走马看花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自由主义”和“居高临下的官僚主义”的发生。同时,要提升哲学素质,正确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领导与群众的关系,做到下得去又上得来;要坚持客观性、实践性、群众性和科学性原则,牢固树立调查研究是*决策和科学决策的基础,是党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重要渠道的思想意识。实践证明,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17、没有调查研究的方案不能决策。三、以领导带头引领实践进程,在率先垂范中提升能力。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决定一切。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在领导干部。领导干部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组织者、推动者和示范者,领导干部能否真正坚持发展以人为本,是否具有把握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辩证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学习实践活动是否能够深入开展,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搞得好不好,深不深入,有没有效果,领导干部“既是一把钥匙,又是一把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从省级机关抓起,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在践行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观念和思想问题。省级领导班子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行军”,
18、学习在先、调研在先、查找问题在先,为省直机关带好头、树好样。一是以身作则。通过集中学习交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对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的理解,大力倡导“四个清醒、四个不为”的鲜明导向,带头开展解放思想,在开拓眼界中更新观念。二是率先垂范。从月份开始,由省委书记、省长等位领导牵头启动调研工作。月份,省直机关广泛开展以党组(党委)领导干部为主体,紧密结合单位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三是反躬自省。省委常委、党员副省长通过召开领导班子*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开诚布公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省直机关党组(党委)认真撰写分析报告,查找分析问题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并接受群
19、众的满意度测评。主要负责同志集中精力亲自抓、负总责,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克服以gdp增长论英雄;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避免“见物不见人”、“见量不见质”;要坚持统筹发展,避免政出多门,提高行政绩效;要培养“三宽”型干部,树立“三创”精神,坚持摒弃“小富即安、小胜即满、自我陶醉”的小农心理。要提高领导干部解放思想的胸襟,调查研究的态度,改革创新的勇气江苏省委在抓好处级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这个重点的同时,通过领导推动,创新载体,舆论引导,强化自觉性;结合普通党员的工作实际,强化针对性;通过主动查找,群众评议,互帮互查等形式,强化开放性;通过边学边改、边查边改,以争先创
20、优的实际行动,强化实践性。实践证明,只有领导干部确实践行了科学发展观,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发展过程中观念陈旧,定位不清,认识模糊等问题,才能使学习实践活动实实在在取得成效。四、以群众期盼引领实践内容,在征求意见中倾听民心。关注民生是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是密切党和群众联系的根本手段,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民群众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层感受最深,群众看得最准。学习实践活动伊始,省委就鲜明提出,必须要依靠群众,扩大群众参与、走群众路线贯穿始,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过程,作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过程,作为理清思路、
21、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理论,对照检查分析问题,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力量,使学习实践活动在人民的心中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学习调研阶段,省委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作为扩大群众参与的重要环节来抓,省级领导干部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真心换真情,以真情换真话实说,以求真求实的态度和精神倾听民心民智。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反馈单、个别访谈、网络征集,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等方式开展民意调查,注重“原汁原味”了解民意,强调“原创性”。省委书记梁保华召开县委书记、*党派负责人、基层干部群众等个座谈会,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省委和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党员领导干部共召开各类群众
22、座谈会113个,听取了2448名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全省直接参与的干部群众达.6万余人,省委专门派出由厅级领导干部带队的个调查组,分赴全省个省辖市召开基层负责人和省党代表、人大代表、基层群众代表参加的各类征求意见座谈会个,并把群众提出的3770条建议和意见,分类整理成35类。省委省政府召开党委会,及时将这些意见分解到各部门,认真对照检查,抓紧研究整改。评判科学发展观是否落到实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践行科学发展观成功与否要看群众“相信不相信,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这才是学习实践活动的“硬道理”。五、以解决问题引领实践目标,在解决问题中取
23、得实效。解决突出问题,健全完善机制,是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根本标志。各单位能始终把解决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对梳理出来的问题抓紧研究解决,暂时不具备条件的积极创造条件改。江苏省委省政府拟出台6个政策性文件,办10件实事,各省直单位在查摆的问题中,已经解决的有632条,正着手解决的670条,已经修订完善和新台出各类政策性文件76个,正抓紧研究制订文件87个。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方面。修订并抓紧出台江苏省廉租住房保障办法、江苏省低收入家庭资格认定办法。建构和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2010年全省80%以上的社区实现充分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
24、制在4%以内。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建立健全“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制度;建立失业保险待遇水平随经济增长而有所提高的动态调整机制;提高医疗保险补助标准,确保保障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提出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调整财税分配政策、完善土地使用政策、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加快推进产业转移、深化环境资源价格改革、支持引进高层次人才等10项政策。无锡和昆山等地淡化gdp考核,自觉从偏重经济增长向注重社会建设、改善民生转变。在建立科学发展评价考核体系方面,改变过去重量轻质,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建设的倾向,注重考核发展质量、创新驱动、社会进步、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等内容。南京、苏州等地制
25、定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考评办法。在干部考核方面,强调服务科学发展,更新考核理念,形成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常州市探索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职责规范,明确了干部考核评价标准,增强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在财税分配体制方面,发挥财税杠杆作用,引导市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管齐下”,建立激励、约束、倒逼“三个机制”,推进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和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学习实践活动,省委省政府形成了6个针对性、创新性和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性意见,其中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定、关于切实加强民生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两个文件即将出台,关于建立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
26、机制的意见、关于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见等个文件正在抓紧完善,将于试点工作结束前出台。突出实践特色,重在解决问题,要使学习实践活动在更深层次开展须注重五个结合:一是注重解放思想与科学实践的结合。科学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思想的不断解放,才能保证实践的科学性、有效性,要把这种结合贯穿始终;二是注重自我整改与适应群众期盼的结合。科学发展观的最终落脚点是解决现实社会的基本矛盾,实现群众的期盼,解决群众的问题,要把群众期盼作为一面镜子来引导自我整改和完善;三是注重解决突出问题与创新体制机制的结合。这是科学实践和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27、。四是注重学习实践与干部队伍的结合。用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这是科学发展的抓手,学习实践活动要牢牢抓住干部队伍这个重点不放;五是注重学习实践和谋划当前工作的结合,真正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在践行科学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五种关系:一是把握目标和过程的关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目标和过程是一致的、和谐的,如果处理不好,目标和过程也会相悖的,科学发展既是目标也是过程;二是把握动机和效果的关系。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过程中,动机和效果一直相伴相生,动机是效果的前提,效果是动机的指向,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动机的正确与否,科学实践既是动机又是效果。三是把握重点和一般关系,在科学发展过程中,对重点的把握就是对节奏、度和关节点的把握,从一般中寻找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四是把握变和不变的关系。事物总是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在变化中掌握其不变的过程,这是发展的辩证法;五是把握量与质的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在量与质的不断交换更替中完成的,要在量变过程把握轨迹,在质变过程把握结点。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