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25.62KB ,
资源ID:12217893      下载积分:10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1789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docx

1、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2010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科命题说明及质量分析泉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化学组一、命题基本情况1命题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0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程标准实验版)福建省考试说明。我市命制的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化学试题,遵循考试说明的要求,遵循“高考有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普通高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了我市高中新课程改革在2009年教学与高考的平稳衔接的基础上在2010年的进一步深化

2、与推进。命题体现了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体现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要求,稳步推进、适度创新。试卷保持了学科的特点,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着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应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化学学科的主干知识。试题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力求对下一阶段的高考复习及以后的新课程教学有导向作用。试题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不偏、不怪、不繁,试卷的区分度控制较为理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发挥、表现自己的水平。试题不刻意追求对教学内容的覆盖面,而力求尽所能地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功底,注重对教材中主干知识的考查,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化学学科的综合

3、素养。试卷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符合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试题比较关注化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关注化学在生产、生活、科技中的应用。试题不回避热点,同时兼顾新意。二、试卷评析市质检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在题量、题型、所占分数等方面与2009年福建省高考试题基本保持一致,第I卷选择题(7题,占42分),第II卷非选择题(共4题,占58分),其中必考部分3题共45分,选考1题13分。试题能立足教材、遵循考纲、注重化学基础知识、体现学科主干,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着力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总体难度适中,有较好的区分度。1试题依据考试说明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全面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

4、基本技能、重要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考点内容、分值分布及能力要求题序题号考点内容分值能力要求选择题6常见元素单质及化合物的结构、俗称、阿佛加德罗定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与实验操作的联系6了解7以液化气、天然气、油脂、羊毛的生活常见物质考查相关有机化学有关概念,如反应类型、同分异构现象等6了解8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基本原理6了解、理解9以常见的铁与盐酸反应,NaHCO3、 He、 2H2O等为背景,考查阿佛加德罗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6了解、理解10以图表形式考查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6了解、理解11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的电

5、离、弱离子的水解、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相关知识6了解、理解12电化学知识6了解、理解填空23元素化合物推断、氧化还原反应及化学反应原理15理解、应用填空24同族元系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平衡常数、盐类水解、盖斯定律等的综合应用15理解、应用实验25化学实验,涉及常见仪器的使用、常见气体制备、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安全等15理解、应用填空30物质结构与性质:考查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核外电子排布式、晶体类型的判断以熔点高低的比较,杂化轨道类型,空间结构,配位键等相关基础知识。13了解、理解填空31有机化学基础: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分类,性质,官能团

6、,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反应条件等13了解、理解其中选择题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化学基础知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均为主干知识中的核心知识,考查重点突出。第23、24题以考生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为载体,着重考查了考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情况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5题为实验题,试题考查了气体的制取、洗气、气体加热反应、沉淀反应等实验基础知识,还通过仪器装置和试剂的作用分析考查了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等方式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2010年我市质检理综化学试题的这些特点,与考试说明中确定的命题指导思想是完全吻合的。这对于引导中学化学教学跳出“题海”,重视对主干知识

7、的理解和应用。整个化学试卷做到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化学学科能力的综合考查。 2试题突出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的联系,题目贴近考生实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题力求以与生产、生活和社会有关的内容为情景,而且这些情景都真实、具体,为考生创设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氛围,有效地考查了考生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如第24题,内容源于教材,立意高于教材。试题以天青石和碳酸钠溶液混合浸泡制取碳酸锶的离子方程式为背景,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率)、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Ksp等核心基础知识,很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理念。3试题注重覆盖面

8、,稳中有变,变中有新。选择题注重知识覆盖面的考查,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有机物的性质与应用等主干知识。试题所涉及的重要考点为学科的主干知识或考试说明中新增知识点,如阿伏加德罗常数、原电池、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学中的同分异构及反应类型等,但试题在命题形式和内容上实现了发展和创新,比如,第10题通过对所列各组化学反应的分析,考查了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书写、及正误判断、试剂量的多少及滴加顺序对反应的控制问题。第23题以工业流程图为载体,考查了元素化合物性质与应用、原子(离子结构)、化学方程式书写、绿色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第25题化学实验加强对实验评价、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9、。这些发展与创新对今后中学化学教学起到了积极、正确的导向作用。另外,试题在科学性、规范性、简约性等方面也得了发展,试题语言更加简明、易懂、科学、规范,试题表述更加明晰,结构严谨。4选做题注重考查基础,反映选考模块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难度适宜,试题内容的考查层次相对等值,做到了对选考不同模块考生的公平。关注考生的不同需求,设置选考题是新课程背景下高考化学试题的一个特点。2010年我市质检理综化学试题设置了两道选考题,以关注不同考生的不同需求和个性发展潜能。物质结构与性质突出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知识体系的考查,体现了物质结构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重点考查了电子排布式、第一电离能、电负性、晶体类

10、型对熔沸点的影响、配位键、键和键、杂化轨道、分子空间构型的判断等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中的核心知识。有机化学基础则侧重于对有机物的推断及性质、官能团、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进行考查。两个模块的题目虽然都比较基础,但是也能较好地考查考生分析推理的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两道选做题在小题数、考查方向、难度上基本相当。5及时了解高考考试说明的变化,并在本次市质检中充分体现。比照2009年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学科的要求,2010年高考考试说明部分知识点有小调整,特别是必考内容的有机部分。通常来说,新增的知识点往往会成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因此在本次我市质检试题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以期大家在下一阶段复习中应加以

11、重视。如:第7、31题充分体现了“必考内容4: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部分,第1小点增加的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第5小点增加的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增加的第8小点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第23题充分体现了“必考内容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第5小点化学反应与能量中增加的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考查了运用电子得失相等求算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比例关系。 第24题充分体现了“必考内容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部分,第7小点电解质溶液部分,增加的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第30题充分体现了“选考内容1: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部分,增加的第6小点了

12、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三、学生答题情况答题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审题不认真,没认真分析甚至没看完题给信息就匆忙下结论。第10题,混淆了Al或Al3+与NaOH的反应;第30题的W元素,不少同学只注意到“其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Z相同”,而对“其余各电子层均充满电子”则没关注到,就得出了W元素为钾元素的错误结论。(2)回答问题不到位、文字表达不全面、答题不规范。如第25题第(4)小题的文字表述不全,不能得满分;第25题第(6)小题不少同学都有想到是浓硫酸的安全使用和双通管的均匀受热问题,但就是不知如何

13、表述,甚至放空白。(3)不能正确使用化学用语。如第23题第(4)小题化学方程书写不规范;第24题第(5)小题反应热的符号问题、单位问题。(4)不按要求作答,导致不该的丢分,如第23题第(1)小题的Al3+离子结构示意图写成Al原子结构示意图;第25题第(2)小题将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 (5)基础不够扎实,知识有缺漏。如第23题对铝及其化合物及氮及其化合物特别是NO、NO2性质及转化关系不熟悉;第25题对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制氧气的反应没掌握,对双氧水的强氧化性也不清楚等导致了失分。(6)实验题的得分率偏低,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程序、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以及对实

14、验现象分析能力、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和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和评价能力均有待增强。(7)长期的依赖计算器,使得计算能力低下,导致简单的计算也不能得分,如第24题第(3)小题的平衡常数的数值为3103却算为310-3。(8)学生对新知识、新情境的应对能力有待提高。如第24题有不少同学一看到锶(Sr)以及题给的陌生的离子方程式就不知所措了。各题存在主要问题及可能原因分析第23题, (1)没有看清楚“B溶液”中的关键字“溶液”或没有掌握溶液的定义,结果B溶液推出错误,误把Al(OH)3沉淀当成B溶液。(2)气体D推断错误,结果为“N2”,这部分学生显然没有通观全题,只注意到DCEF的转化,而忽视题目的已

15、知条件“气体D和A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显然N2不能与Al3+反应。(3)氨气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条件漏写“催化剂”、“加热”,或错写为“点燃”。(4)由于气体D推断错误,导致第(7)题求Al与被还原的NO3-的物质的量比连带错误。第24题:(1)很多学生把SrSO4和 SrCO3的浓度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平衡常数的数值时错误较多,或放空白没有计算,失分严重。这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的注意事项:固体的浓度是常数,不随量的改变而变化,不同于气体和溶液,不能把固体的浓度带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本小题得分率低,说明学生对基本理论理解不深刻,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

16、运用不灵活。(2)很多学生计算H1的表达式的结果没有带单位,有部分学生不懂的计算,失分较多。第25题:第(1)题:部分学生错选C第(2)题:部分学生错写为“Ba2+CO32-=BaCO3”,多写了“SO2+Ba2+2OH= BaSO3+H2O”第(3)题:部分学生认为生铁样品中的碳不完全燃烧,生成CO,双氧水的作用是“把CO氧化为CO2”,若没有通过双氧水,结果“偏低”第(4)题:该题得分率非常低,错误答案如下:“取少量D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铁样品中含有硫元素”、“把D瓶溶液换为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铁样品中含有硫元素”、 “取少量C中生铁样品于试管中,

17、加入稀盐酸,若产生臭鸡蛋气体的气体,说明生铁样品中含有硫元素”、“往E中的沉淀加入足量的稀硝酸,若沉淀不能完全溶解,说明生铁样品中含有硫元素”等。第(5)题:得分较低,部分学生不懂得根据碳元素守恒计算,化学计算的能力低。第(6)题:本小得分较高,但仍数少数学生认为尾气有CO,应该处理。本题得分较低,从学生答题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相对薄弱,本实验题的目的是测定生铁中碳的质量分数,原理是:生铁样品的碳和硫元素在与氧气加热灼烧时分别转化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用双氧水吸收二氧化硫,用足量氢氧化钡吸收二氧公碳,生成碳酸钡沉淀,根据沉淀的质量计算含碳的质量分数。题目隐含的意思是:生铁中的碳

18、能够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否则就没有办法测定含碳的质量分数,部分学生认为有CO生成,显然不符合命题者的要求。部分学生审题能力差,回答第(4)问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题目要求反应结束后,再验证生铁中的硫元素,才会出现如下错误解答:“把D瓶溶液换为品红溶液,若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铁样品中含有硫元素”、 “取少量C中生铁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若产生臭鸡蛋气体的气体,说明生铁样品中含有硫元素”。第30题(物质结构与性质):(1)元素推断错误,特别是W元素,很多学生认为是K元素,导致W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写错。(2)第一电离能的比较错误,或没有按要求从小到大排列。(3)学生答题不规范,如答题时Z元素的氢

19、化物和Y元素的氢化物没有用化学式表示,仍然保留“Z”和“Y”,“H2O有孤电子对,而CH4没有孤电子对”,没有指出是O原子有孤电子对,C原子没有孤电子对。化学用语使用不正确,如“NaH是离子化合物,H2O是分子化合物”。还有部分学生回答“NaH是离子化合物,H2O是共价化合物”,学生认为离子化合物的熔点就一定比共价化合物的熔点高,殊不知SiO2、SiC等原子晶体也是共价化合物,体现出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本题得分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W元素推出错误,原因分析如下:学生容易推出Z是Na元素,题给信息“W元素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Z相同”,学生受思维定势,就误认为W与Z是同主族,很快得出错误答案K,而

20、忽视另一题给信息“其余各电子层均充满电子”,第三层最多可填充18个电子,若学生能认真审题,可避免此类低级错误,有的学生甚至可能不知道第三层最多可填充18个电子,所以推出W是K元素。若是K元素,做第(5)题时,题目信息“W2+”,显然K元素不能形成“K2+”,自相矛盾,肯定是W元素推断错误,聪明的学生此时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综上所述,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反映的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全面、不扎实、遗漏较多;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化学语言表达不准确;审题习惯还不够好、审题不清,信息应用、迁移能力不强;实验分析、物质推断等综合性强的题目得分率不高,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四、下阶段复习策略: 1注重

21、研究,明确目标教师要认真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及题型示例,研究近年高考试题,明确高考要求,第二轮复习有必要对近几年实验区的高考试题进行认真分析、归纳,并从中找出规律。分析试题可采用下列几种方法:(1)历年试题抽样分析找共性;(2)近期试题重点分析找趋势;(3)相同考点的试题对比分析找变化;(4)不同模式的试题分析找差别;(5)对照教材课后习题分析找原型。要组织好学生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学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点结构化、网络化,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并强化学生理解和记忆,强调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能力,加深学生对学科内重点知识的深刻理解,更侧重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做好实验专题复习,加强综合实验题的训练。从学生答

22、题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相对薄弱,而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就更显薄弱,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构建以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要将与化学实验有关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巩固知识、整理、归纳形成网络的同时也使解答实验题的技能得到提高。2.精选练习,脱离题海学生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训练,精心选题是关键,要精选那些易错、主干知识、具备一定发散功能或具有典型意义的习题,通过训练,提高审题能力,因为审题是解题的关键,让学生养成审题要细、要慢,逐一提练出题目所给的有用信息,挖掘出隐含条件,不“抄近路、走捷径”的习惯。精选练习题要遵循以下原则:(

23、1)紧扣大纲,参照考点,在选题时考过的知识点作好记号,方便下次选题教师参考,避免知识点的多次重复和遗漏。(2)教师要跳出题海,从各种信息来源中精选基础性强、思维性灵活,重能力、有梯度的试题,进行改编、整合,使选编习题符合校情、教情和学情,这才不至于浪费学生时间与精力,把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3)要从本校和学生的教学实际出发,不要过分迷信“名师”的讲课和名校的经验,要从本校和学生的教学实际出发。不要过分强调大量使用外省名校试题进行强化训练,聘请名校名师猜题押题,突击训练“活题”、“难题”,扰乱了教学计划。(4)重视练习及讲评课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

24、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的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在练习课讲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教学反思、纠错、总结。引导学生在完成练习、单元考试、大型考试以及讲评后,进行自我总结,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

25、,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3.聚焦热点,事半功倍同时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规律,按相近内容、相似规律、相同方法的原则,在知识的交叉渗透处设置专题。在专题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归类总结,将所学知识内容全面梳理整合,分成若干模块,挖掘出隐藏在知识背后的内在联系,在知识的广度、深度及综合性上做文章。通过归纳、类比、图表等形式,将分布在各章节内零散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穿成一串,沿着知识的点、线、面、体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知识网络,

26、从新的高度把握整个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融会贯通,使能力得到升华。4.规范答题,颗粒归仓珍惜每周一次的理综考试训练,并做好讲评工作。通过训练,要求学生科学、高效审题,答题时语言表达符合化学学科特点,规范表达方式和强化表述能力,强化化学用语书写规范化,确保落笔得分。讲评中教师要评思路、评方法、评重点、评试题热点、评失误点。针对同一考查内容,可以变换提问方式来训练审题能力;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展开专题讨论,归纳和剖析常见的审题错误以全面提高学生审题、读题、解题能力。切实做好纠错,及时补缺补漏。做到考、评、讲、练循环递进。训练要规范。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首先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

27、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做好学生训练的规范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营造训练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如张贴“细节决定成败”,“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口号,时刻告诫学生。(2)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二轮复习,训练很多,但要多搞定时训练,形式不一,套题训练、专题训练均可。(3)结合高考评分标准及阅卷实际,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规范答题训练。如方程式、结构简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简答题的语言表达和描述,计算题的格式、步骤、精确度等。(4)对学生进行审题方法、审题能力的训练与指导。审题不严谨,是学生考试最常见最容易犯的毛病,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很多,其中“读、划、联、挖”四字审题训练法就是很常用很具实效性的一种方法,值得借鉴。(5)大考过后,要深化、细化试卷分析,开展反思活动,如开展“规范试卷”上墙,“典型试卷”上墙活动,开展查失分原因活动,帮助学生改进陋习,培养良好的训练答题习惯,真正提高训练的有效性。5. 心理疏导,增强信心加强学生应试心理素质训练。多方面地关心学生的各种活动,如从练习题的题量和难度到习题的评讲都要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节工作,消除考试焦虑。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