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0 ,大小:30.01KB ,
资源ID:1221259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21259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b****4)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解析.docx

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提高练习题压轴题训练及答案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宋张先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注)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张先:字子野,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张先善于写“影”,据说因为他的诗词中有“云破月来花弄影”“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等写影妙句,而有“张三影”的美名。1细读这首词,根据提示填空。这首词写得富有生活情趣。上片描写的是 的热闹场面;下片描写的是夜间赏月的 。2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2、历来为人称道,清代词人朱彝尊评其曰:“余尝叹其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结合注解相关内容赏析这两句诗。【答案】1白天游春静谧景色(大意对即可)2示例:世传三影有“花影”“山影”“秋千影”,这两句写影却无影,极言杨花之轻细,月夜之静谧,确实在世传三影之上。【解析】1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2考查对诗句的赏析。“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

3、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入黄溪闻猿(唐)柳宗元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1第一、二句,诗人从_和_两个角度写黄溪之景。2三峡中写道,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和渔者哀歌相比,柳宗元的哀愁抒写得更为深重,请结合诗句试作分析。【答案】1 视觉 听觉(或所见 所闻) 2三峡中写的是古代渔民舟子的痛苦生活,故闻猿鸣而下泪,倍感其声凄厉。诗人理当“猿鸣三声泪滂沱”才是。然而诗人却说: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言下之意:孤寂的

4、我早已被贬边州,申诉无效,前途无望;泪已流干,愁肠寸断;这哀猿声声,徒自空啸,我已经没有泪可流,没有肠可断了。所谓欲哭无泪,更深沉地道出了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惆怅和痛苦。【解析】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一、二句翻译为:“黄溪的小路弯弯曲曲千里绵延,不知从哪儿传来了猿猴的哀鸣?”故 “溪路千里曲”句是从视觉的角度描写的。“哀猿何处鸣。”是从听觉粉的角度描写的。2要求学生结合本诗的写作背景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意思分析。本诗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作此诗时,在永州贬所已七年之久。诗人随永州刺史赴黄溪黄龙祠祈雨,中途听到猿猴哀鸣,遂有感而作。“

5、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意思是“孤独无助的臣下早己衫湿泪尽,枉然徒劳发出凄哀断肠的悲声。”,写出诗人难以言状的身世之感和“哀莫大于心死”的极度惆怅和痛苦。“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渔歌也是一言“峡长”,一言声哀。从猿鸣之中,使人进一步体会到山高、岭连、峡窄、水长,同时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也让人从这句渔歌中体会到了,渔者们的辛苦和生活的艰苦。二者相比柳宗元的哀愁抒写得更为深重。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小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

6、早年漫游途中所作,被喻为咏泰山的绝唱,“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B诗歌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最后两句是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C这首诗写景抒情相结合,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对仗工整,充分体现了杜甫诗作的艺术风格。D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势,抒发诗人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洋溢着年轻人蓬勃的朝气。2本诗语言精练传神,如“钟”“割”,请说说这两个字妙在何处。【答案】1B2示例:“钟”是聚焦的意思,“割”是分的意思,“钟”字写出了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割”写出了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从侧面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7、雄伟。【解析】1B.有误。诗歌的第一、二句式远望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第三、四句式近望,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第五、六句是细望,写诗人为泰山神奇缥缈的景观而着迷,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最后两句是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2本题考查炼字的能力。解答时从关键词语的词性、色彩、修辞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分析时要结合诗句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钟”字是聚集之意,这里的意思是“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割”字是分割之意,这里的意思是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

8、割断,形成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运用拟人的手法,从侧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两个词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4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台城(唐)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台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霏霏:细雨纷纷状。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1)咸阳城东楼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台城描写的是 时节的景象。(2)两首诗

9、都运用了“融情于景”的手法,请做分析。【答案】(1)秋天 春天(2)咸阳城东楼通过蒹葭杨柳、溪云,夕阳,风雨,风声,杂草,鸣蝉,秦苑汉宫,抒发了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担忧(或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无限担忧;或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台城通过江雨、江草、鸟、杨柳、烟雾,抒发了诗人对唐王朝即将覆亡(或衰败的状况)的无限担忧。【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由“蝉鸣黄叶汉宫秋”可知是秋天;由“江雨霏霏江草齐”“ 台城柳”可知是春天。(2)本题考查对表达手法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结合诗作说明描写了怎样的具体景象,如咸阳城东楼中“蒹葭杨柳、溪云、杂草,鸣蝉”等景象,台城中“江雨、江

10、草、鸟”等景象;接着要展开联想阐明诗作表达的情感;咸阳城东楼中诗人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担忧,台城中诗人对唐王朝即将覆亡的忧虑之情。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小重山端午舒頔(d)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释: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诗人、词人舒頔的作品,作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舒頔生平处于元明之际,新元史称他遭逢乱世,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指朱元璋等起义军),贼感而释之。他忠于元朝,入明不仕。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相

11、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灾瘟,人们称之为长命线。一说这五彩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儿共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B作者空惆怅是因无人解,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C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

12、作了铺垫。D此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深沉、有力。2该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B2作者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解析】1B错误,“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

13、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无人解”等诗句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甲)咏凌霄花宋贾昌朝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乙)凌霄花宋杨绘直饶枝干凌霄去,犹有根源与地平。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妍明。(甲)(乙)两首诗歌都写“凌霄花”,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答案】甲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凌霄花明白自己能从平地起

14、千寻,是因为“依托”青松向上生长,以花喻人,表达了对像凌霄花那样有自知之明、不居功自傲的谦逊品格的颂扬;乙诗也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凌霄花依附他树生长,争奇斗艳,以势压人,表达了对像凌霄花那样趋炎附势、只知“强攀”高处显示自我的人的嘲讽。【解析】【详解】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情感。贾昌朝诗“凌云志”、“捧日心”、“珍重”、“依托”等词语表达了虚心向上,珍重所依托的青松的谦逊品格。表达了对像凌霄花那样有自知之明、不居功自傲的谦逊品格的颂扬;杨绘诗前两句用“直饶”、“犹有”表明凌霄花再爬得高,根基也在地面,有一种对它的蔑视之情,而后两句“不道花依他树发,强攀红日斗妍明”,不说它是依靠

15、着其它的树在高处盛开,一定攀在高处与红红太阳比高比亮。表达了对像凌霄花那样趋炎附势、只知“强攀”高处显示自我的人的嘲讽。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甲)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乙)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甲诗中的“_”一句点明标题中的“秋暝”;乙诗中“_”一句交代了“春行”的方式是骑行。2下列对两首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B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景。C两

16、首诗描写了相同色彩的景物。D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答案】1 天气晚来秋; 浅草才能没马蹄 2A【解析】1“秋暝”季节是秋天,不难找到句子“天气晚来秋”。题干中的“骑行”意思是骑着马行走,不难找到句子“浅草才能没马蹄”。2B错误,钱塘湖春行没有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C错误,两首诗描写的季节不同,因而景物色彩也就不同。D错误,山居秋暝是借景抒情,也就是间接抒情。8下列对野望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A.首联中的“望”字点题,交代了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的心情。

17、B.颔联紧扣“薄暮”写出远望所见的景色。到处一片秋色,在落日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C.颈联描写了春野的静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洋溢着宁静安详的田园气氛。D.尾联由外物回归自身,感觉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向前贤那里寻找慰藉,追怀古代的隐者伯夷、叔齐。【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写了山野的秋天的动景,而“春野的静景”,也是对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所以,C项表述有误。故答案为C。9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

18、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请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所展现的画面。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答案】1开战前,战士们兴高采烈地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战旗、号角、人马构成了一幅庄严、肃杀的画面。2抒发了词人想要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解析】1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

19、的意境。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人物行为或战场环境,再找出描写人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人物行为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战场上的个个景象连缀成画面。一定要把分食烤熟、战歌嘹亮、号角声声、战士们踌躇满志生龙活虎的沙场景象描绘出来。2考查诗句所抒发的情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看到大功告成,踌躇满志,从而发出愉快的欢呼声,连调子也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可怜白发生”,笔锋

20、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而壮志难酬的悲愤。【点睛】怎样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主旨以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紧盯诗歌的“眼睛”。题目是诗歌的“眼睛”。透过这只眼睛我们常常能窥探出诗歌的类型、题材、描写或咏叹的对象乃至诗作的主旨和作家表达的思想情感。因此,紧盯诗题就等同掌握了理解诗歌的钥匙提了纲挈了领。直捣诗歌的“心脏”。诗贵含蓄,但无论如何含蓄委婉到头来总要表情言志,总要把自己的感情态度借助文句表

21、露出来,所以自古以来诗人特别注重诗中最能显现感情、诗旨的那些字眼或诗句,诗歌离不开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作者塑造形象、表情达意都要靠意象来建构。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游山西村(南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1对以上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B额联先抑后扬,突出在困难中见到转机的希望,也教育后人不怕困难,勇于战胜困难。C颈联中的春社和鲁迅笔下的“社戏”样,都是一种庆祝活动,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D尾联表达了诗

22、人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2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答案】1C2(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赏析。C项中春社和“社戏”的活动目的是祈神,祈求丰收的目的。故选C。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感知和概括。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衣冠简朴古风存” 赞美了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据此作答。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屿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

23、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八百里”描写了军营连成一片,极言广阔,体现了军容的威武、雄壮。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C“梦回”二字表明词中所描写的战争场面和

24、战斗情景是词人想象的,是虚写。D这首词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一个忠贞不二、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壮士形象。2“可怜白发生”一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答案】1A2抒发了词人年岁渐老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解析】1“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描写了军营连成一片,极言广阔。故A错误。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诗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紧扣诗眼入手;从意象入手;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本题要求从思想感情方面进行赏析。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

25、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结合本诗写作背景分析,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所以“可怜白发生”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12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阅读许有王的词江城子,完成任务。江城子元许有壬懒于沙鸟拙于鸠。为无求。得无忧。底事疏狂,却效子长游。毕竟无求何用出,求不得,亦宜休。西风真解酿羁愁。试登楼。望南州。黄叶疏云,摇荡一川秋。更被谁家多事笛,

26、吹不尽,思悠悠。(1)江城子与许有壬传哪一段相关?为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词中“烟于诊必排于修”一句是许有工的自嘲。他是“懒”“拙”之人吗?请结合许有壬传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答案】对应第段内容。江城子写了词人“效子长游”,离家登楼望南州,纵情山水。许有壬传第段末也提及有壬因官场忌恨他的人多而回乡,不久向南游历湖南、湖北。有壬不是“懒”“拙”之人。不“懒”表现:独自率领弓箭手守卫,使辽州获得安定;京畿发生饥荒时想到开国家粮仓救济,灾民因此得以活命者多。可见他一心为民,勤勉有加。不“拙”表现:“有壬幼颖悟”,千字文“一览辄背诵无遗”;许多官员因韩公溥家中藏有兵器而牵连,有壬独善其身

27、;认识浑河开凿属劳民伤财;他识破僧人开的谎言;又直言敢谏,有理有据。这一“懒”一“拙”带有自嘲的意味,含蓄地传达出当时不被理解,只能寄情山水的无奈意味。【解析】【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由江城子“试登楼。望南州”,可知这首词写的是词人离家登楼望南州,纵情山水的情景。许有壬传第三段“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游湘、汉间”的意思是“有壬考虑不可久留,就回到彰德,不就又向南游历湖南、湖北”,可知此段内容与江城子内容相关。(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

28、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由“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可知有壬不“懒”;由“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长芦韩公溥因家藏兵器,遂起大狱,株连台若省,多以赃败,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徒劳民费财耳”“有壬独疑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可知有壬不“拙”。13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注释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兼天涌:波浪滔天。接地阴:风

29、云盖地。催刀尺:指赶裁冬衣。砧:捣衣石。1诗中“_,_”,既是眼前实景,也是国家时局动荡和作者阴沉郁闷心情的写照。2说说尾联中“催”和“急”两个字的表达作用。【答案】1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2“催”字写家家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急”字写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诗人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解析】1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及借景抒情的写法。结合写作背景来谈。“江间”承“巫峡”,“塞上”承“巫山”,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可见整个天地之间风云波浪,极言阴晦萧森之状。万里长江滚滚而来,波涛汹涌,天翻地覆,是眼前的实景;“塞上风云”既写景物也寓时

30、事。当时土蕃入侵,边关吃紧,处处是阴暗的战云,虚实兼之。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因此应填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2本题考查对诗歌重点词语的赏析。要结合写作背景和诗句内容分析。秋兴八首诗人寓居四川夔州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西风凛冽,傍晚时分天气更是萧瑟寒冷,意味冬日即将来临,人们在加紧赶制寒衣,一个“催”字,写出了家家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之急。白帝城高高的城楼上,晚风中传来急促的砧声,一个“急”字,写出了捣洗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由人家想到自家,由他乡想到故乡,寄寓他乡的飘零之感与浓重的家国之思更见艰难。14阅读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完成简答。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一个“旧”字暗指作者的什么往事?(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2)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解析】【详解】(1)题考查对诗词中关键字的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作答。首先,在词中找出“旧”的位置-“尘暗旧貂裘”,位于该词上片的最后一句,这句词应该是对上片内容的总结,所以要想知道“旧”字暗指何事,我们只需找出上片所述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