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意义98779 学科教育论文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意义 第一章 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教学的必要性从历史的特点来看,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正是历史的博大精深,使它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优势,丰富的历史人物,精彩的历史人生汇成了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来说,历史故事是教学的一部分。如果一位历史教师从未在课堂上讲过故事,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位教师的教学太过刻板。初中学生的的兴趣非常广泛,对历史故事也非常感兴趣。下面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和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角度来说明历史故事适当的引入课堂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节 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曾经上课前
2、问八年级学生是否喜欢历史及其原因,大部分学生都回答:“喜欢历史的原因是历史有很多有趣的的故事。”教育学认为,学生的认知活动,不仅包括智力活动,也包括非智力活动。非智力活动是指在认知事物,掌握知识过程中好奇、欲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动1。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赫尔巴特强调“兴趣就是主动性”;“没有这种兴趣,教学无疑是空洞乏味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种个性意志倾向性,指对某事物所抱有的积极态度和特殊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2。布鲁纳曾指出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两种本质不同的思维模式,即例证思维和叙事性思维,前者是哲学、逻辑学、数学等科学的
3、思维方式,而后者这是关于人类条件、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思维方式,是依赖于情境的经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并且愉悦的情绪会使人产生更有效率、更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和问题的解决方式。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需要和趣味性越强,学习内容就会越吸引他们。如果学习的内容符合他们的需要和兴趣,就能吸引他们用心学习和探索3。因此,我们把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是非常有用的,不仅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而且使历史课堂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从而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初中阶段是人生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萌芽的时期,所以在这一时期加强学
4、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家都知道,我们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上一些名人的生平故事,来展现伟人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格。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劝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句话告诉我们成功是要付出代价的,它需要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如报任安书中写道:“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尔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
5、化上能尽一份子的责任,而不是把被教育者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4所以教育的目的就是在促就个人的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的发展。“学史使人明智。”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接受和理解了多少历史知识,更要注意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对其终身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因此,我们无论是从教育学的角度,还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将历史故事引入中学历史课堂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转变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充分展现历史教学对学生不仅在知识方面的作用,而且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影响,促使学生最终可以健康发展。第二节 从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
6、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历史故事适当的引入课堂是达到教学目的方式之一。在历史课堂上以故事为载体,传授知识,启发智慧,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历史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和富有趣味性。我们知道历史故事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它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容易理解历史的一些内容,有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说:“每个人的日常生活行为都以他对过去的认识以及这种认识对他的目前行为和将来的计划的应用为根据。”5第二章 历史故事在教学中的运用谈到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一些人可能认为不就是在讲课时插入几个
7、历史故事而已。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什么时候插入历史故事是根据课堂自身需要选择在导入新课或教学过程中或课堂结束前引入历史故事。第一节 在导入新课时,引用历史故事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肯定会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授课中。尤其是初中生,他们好奇心强,讲故事,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抓住他们的求知心里。故事导入是新课导入的方法之一,在导入新课时引用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和完成教学目标。曾看到一位教师在讲述八年级上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课时,老师首先给学生讲述:“在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
8、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们知道为什么这样设置吗?”教师然后告诉学生:“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为什么要在如此隆重的时刻来纪念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这个设计新颖,构思巧妙,过渡自然,很好地完成了导入新课的任务。 如此导入新课,要求故事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故事一般不宜过长,1-2分钟,短小精悍。第二节 教学过程中插入历史故事我们知道初中课堂一节课四十分钟,要始终保持学生的热情相当难,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述,学生也没兴趣,教学过程中
9、也要适当加些故事,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也很愿意接受。以前八年级讲第一课鸦片战争,讲述清朝的闭关锁国程度,清朝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以及鸦片战争失败的具体原因,如果单纯讲当时清朝怎样腐败,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各方面有何表现,课堂枯燥并且抽象,学生也无法正常理解。曾经一位老师指出,如果课堂跟学生分享两个经典的小故事,也许效果大不一样。1842年,中英开战已两年,道光帝竟然问道:“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究竟该国地方周围几许?”“与俄罗斯是否接壤?”这样非常可笑的问题。讲完之后,学生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教师进一步总结:当时的清朝号称“天朝上国”,但是从上到下都很
10、封闭,通过这个小故事学生不仅加深了清朝在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愚昧无知的社会认识,而且也对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影响有了侧面的启示和对晚晴“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有了更深的认识。第三节 课堂结束前设置历史故事如果一节课的结尾草草结束就会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课堂结束前合理利用历史故事,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再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在讲“商鞅变法”的时候,课本小字讲了商鞅“徒木立信”来取得百姓信任推行变法,最后讲到商鞅最终被处以“车裂之刑”,学生都觉得可惜,因此老师就问:“商鞅被处死了,那么变法失败了吗?”为了便于启发学生,老师讲了一个史记.商君列传中的故事,秦孝公死后,惠王即位,反对商鞅的贵族开始诬
11、陷他谋反,秦王就派出官吏逮捕商鞅,商鞅逃到边关打算住客栈,客栈的人不知道他是商鞅,就说:“按照商君的法令,留宿没有通行证的人要判罪。”结果他只能离开秦逃亡魏。这个故事一方面是说商鞅变法关键时刻却没能救自己,但另一方面却说明变法已经深入秦国的各个角落,广泛的推行。所以商鞅虽死,但是变法却被持续下来,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为秦灭六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基础。此外让学生认识到商鞅的变法已经深入人心,同时也认识到变法不是件纸上谈兵的事,有时甚至是付出鲜血和生命。上述谈到的都是历史故事在课堂的具体应用,选择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在课前、课堂中、课堂结束时插入,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随意引入的,不仅要考虑教学
12、的内容,而且也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特征,具体的应用方式也灵活多变,还要具体设计方案。所以教师在选择何时插入什么样的历史故事开展教学,必须考虑周全,才能达到自己预先所期望的效果。第三章 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意义历史故事的特点决定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可以帮助学生化繁为简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也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对他们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第一节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某种事物给予优先的注意,积极探索,并
13、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人的兴趣不仅在活动中发生和发展,而且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它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由小学进入初中学习的少年学生,随着科学知识的进一步分化,他们对各科学习的兴趣也随之产生分化。他们更喜欢那些教材内容丰富、教师讲课生动形象、自己有所收获、并能取的好成绩的学科。”6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到清朝对文人的思想控制时,学生一般都知道八股取士,之后教师再讲其实文字狱也是清朝政府控制人们思想的一种形式,清朝中比较著名的文字狱有:康熙时的明史狱,雍正时的吕留良狱,乾隆时的胡中藻狱等。历史无法重演,这是
14、历史学科独有的特点对于七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许多过去发生的事实在太久远,难于理解。历史故事可以帮助老师生动地再现了过去历史的场景、人物,揭示历史发展的重要细节、历史人的内心世界,改变了历史教学限于枯燥乏味的说教和干瘪深奥的理论状况,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更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其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对历史故事的兴趣迁移到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上来,决不能本末倒置。第二节 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主题和难点初中历史的知识有过去性、时序性等特点。就过去性而言,“历史知识来源于客观历史,都是对过去已经
15、发生而且不可能再次发生的客观历史的反映”,造成了“历史知识,特别是远离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历史知识,学生大都比较陌生”的现状,这就决定了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千方百计的拉近历史知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就时序性而言,“历史知识由远而近的时序性特点和学生学习由易而难、由近及远的认知规律存在着矛盾。”“历史课程的时序性特点制约了历史知识按照由易而难来进行构建,越是低年级的学生,越是学习陌生难懂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内容。”7这就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必须设法化解学生认知历史现象的难点。例如,在讲到隋文帝是一位勤俭节约、励精图治的皇帝,开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学生可能对“繁荣”一词很难理解,这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
16、就可以从此时隋朝粮食之多来帮助学生理解。隋朝为了储存粮食,建了许多粮仓,其中之一含嘉仓在洛阳城内,约有粮窖四百座。其中,大窖储粮可达一万多石,小的也可以存数千石。唐朝建国20年,隋库的粮食尚未用完,可见隋朝粮食之多。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隋朝粮食数量之多,从侧面反映了隋朝经济的繁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把课本中阐述的制度、理论转化为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让历史名词转化为生动的历史实例,让历史人物站出来与学生展开对话,从而显示历史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这时,历史名词就不再枯燥,理论与制度不再抽象难解,事件不再是“年代+名词”那样枯燥,历史人物不再是一个姓名的符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
17、的接受程度将大大提高。第三节 有助于加深学生印象和知识记忆我们知道单纯的历史知识往往比较单一、枯燥,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而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历史故事,则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历史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学习历史最重要的是思,教学中所选的史料(故事)要暗藏思考的玄机,要有思考的价值,这对培养学生的史学意识与思维能力至为重要。”例如讲隋炀帝修大运河,可以先讲一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稀奇美丽的花,名为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的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交通又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
18、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从这个故事可以让学生看出隋炀帝开运河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游玩江都,连琼花都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也可以看出当时的人民对隋炀帝的痛恨,加深学生对隋炀帝残暴这一方面的认识。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历史故事不仅要具有趣味性,而且能够给学生一些启示,加深对某个人、某件事的某些特点的认识,在他们的记忆中留下一定的印象,从而更好的辅助历史学习,方便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第四节 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因为历史故事能够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所以才把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故事引人而不强迫人,发出邀请而不是提出命令,通过
19、捕获形象来感动人的心灵。历史课堂中讲故事,不只为了引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更重要的是旨在通过故事让学生理解、体验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8在中国古代中外交流中,张骞就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中途被匈奴抓走。
20、几年后逃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人已经无意和汉朝联合攻打匈奴,所以他只好返回,途中又被匈奴抓去一年多,最后他克服重重困难回到汉朝。但他并没有气馁,公元前119年,他又出使乌孙,也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但他访问了周围其他几个国家,促进了汉朝和西域国家的交流。张骞作为一个使者,他身上不仅有满腔的爱国热情,也有坚韧不拔、顽强的意志,他不畏困难的精神和对祖国的热爱都值得学生学习。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与“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确定性相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隐蔽性、不确定性。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是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典型事例、优秀人物是作为社会道德标准的榜样而存在,他们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像“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先人的爱国热情,从而也影响他们的言行举止。总之,本文对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的必要性、故事的选择、怎样运用、运用的意义做了初步探索。将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符合教学目标和增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是值得我们长期研究的问题。因本题涉及广泛,本人能力有限,对某些问题认识的还很肤浅,我将继续探索,将其进一步完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