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9 ,大小:59.26KB ,
资源ID:1219566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219566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docx

1、自考社会心理学二历年真题汇总 2010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_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科学。( )A.家庭环境 B.生物遗传C.学校环境 D.社会情境2.个体是通过微观环境来感知社会现象并获得一切社会心理特征的。微观环境包括很多,如:朋友、家庭、( )A.学校 B.意识形态C.社会制度 D.文化3.人在某种情境中习得一定的行为,而当这种情境再现时,他

2、会出现同样的行为。持这种观点的是( )A.精神分析理论 B.认知理论C.场理论 D.学习理论4.美国心理学家津巴多(P.Zimbardo,1973)等人在斯坦福大学所作的“监狱”实验属于( )A.模拟研究 B.现场实验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5.态度是个体对特定的人、观念或事物的稳定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点C.心理倾向 D.心理活动6.通过记录皮肤电、心率或瞳孔收缩等指标,可以判断一个人对刺激的态度。这种研究态度的方法叫( )A.生理记录法 B.行为观察法C.假路线技术法 D.纸笔测验法7.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恐惧程度与态度改变的关系是(

3、)A.倒U关系 B.U型关系C.线性关系 D.反比关系8.在听众没有改变态度的情况下,先向听众提出小的要求。在听众同意之后,再提出更高要求,听众往往也会同意,此称为( )A.登门拜访 B.先大后小C.对牛弹琴 D.折扣技术9.弗斯汀格(L.Festinger,1957)提出的理论是( )A.模仿理论 B.刺激反应论C.归因理论 D.认知失调论10.通常人们减少认知失调的办法不包括( )A.改变认知 B.增加认知C.减少认知 D.改变认知的重要性11.根据归因偏见理论,如果我们以一定的方式行动,我们会认为其他人也会这样做。这种偏见归因属于( )A.行动中心偏见 B.显著性偏见C.歧视 D.自我中

4、心偏见1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指人际吸引中的( )A.互补性 B.物理距离的接近性C.类似性 D.交往的频率13.“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的这种功过归因偏见是生活中常见的,有这种偏见的人往往是( )A.行动者 B.观察者C.男生 D.女生14.孩子们有侵犯行为可能是从父母或电视中的暴力片那里观察而学来的,持这种观点的是( )A.本能理论 B.挫折侵犯理论C.社会学习理论 D.生物学理论15.当助人行为受到强化时,这类助人行为以后将更有可能发生,提出这种主张的是( )A.情绪理论 B.学习和模仿理论C.生物学理论 D.社会规范理论16.在做出助人行为决策的过程中,常常与社会风气和

5、人们的素质联在一起的阶段是( )A.对紧急事件的注意 B.正确地解释情境C.对个人责任的决定 D.对恰当介入方式的决定17.平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如果你希望别人帮忙,那你最好在对方心情愉快的时候开口”。在这种情形下,影响个体助人行为的因素是( )A.个性 B.同情C.责任 D.心境18.属于遵从行为范畴的例子是( )A.为了显示结义兄弟的所谓义气,而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B.很多人喜欢喝茶,我也喜欢喝茶C.由于时间紧迫,我不得不乘车赶到那儿D.我们都说雪是白色的19.与没有可供观察的榜样相比,一个人在观察了榜样实施侵犯性行为之后,他更有可能做出侵犯性行为。这种现象属于( )A.遵从 B.服从

6、C.行为传染 D.偏离20.当个体必须在两个同样消极的目标中选择一个时,就会产生一种冲突,这种冲突是( )A.接近接近型 B.避免避免型C.接近回避型 D.双重接近回避型21.在公开场合下遭到难堪的人,更有可能使用威胁的手段,即使这样做会让他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在这种情况下,影响使用威胁的因素是( )A.个性 B.挽回面子C.没有沟通 D.冲突的强度22.在与他人交往时,既考虑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他人利益的最大化。这类人被称为( )A.竞争者 B.竞争合作者C.合作者 D.平均者23.当有他人在场时,你完成任务的绩效比你自己一个人完成时更好,这种现象是(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C.社

7、会分配 D.社会互助24.群体所确立的表明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的行为准则和标准是( )A.群体目标 B.群体规范C.群体决策 D.群体活动25.能提高群体的士气,大家都感到满意的沟通网络是( )A.轮式 B.圆周式C.链式 D.Y式26.有研究表明,当个体在写毕业论文时,他人在场比自己单独完成的效率低,这表明他人在场( )A.会产生社会助长 B.会产生社会抑制C.对其没有任何影响 D.对其会产生激起27.菲德勒(F.E.Fielder,1964)提出的应变理论( )A.是指领导的特质理论B.是指领导的情景理论C.是指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的理论D.兼顾了领导的特质理论和领导的情景理论两个方面28.

8、当你在教室的固定座位被他人占着时,你心理会不舒服,并打算下次早点来教室控制你的座位,这种领域形式是(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私密领域29.个体对极为关注和感到具有拥有性的领域,会采用不惜诉诸以法律来防卫的反应方式,这个领域一般是指( )A.主要领域 B.次要领域C.公开领域 D.社会领域30.在社会心理学研究领域,拥挤是指( )A.客观状态 B.心理状态C.物理空间 D.高密度情景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进行社会心理学研究时

9、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包括( )A.观察法 B.调查法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E.元分析方法2.在影响态度改变的沟通中,可以提高沟通者可信性的主要内容包括( )A.沟通者的专长或权威 B.听众对沟通者的动机或意图的信赖程度C.沟通者的口才 D.沟通者的外表E.沟通者的身体语言3.韦纳(B.Weiner,1971)等人认为,在成败归因过程中包括两个步骤,分别是观察者必须决定( )A.是对能力的归因,还是对性格的归因 B.是对自己归因,还是对他人归因C.归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 D.归因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E.成败是稳定的发生,还是不稳定的发生4.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

10、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重要作用的行为是( )A.助人行为 B.攻击性行为C.利他行为 D.侵犯行为E.反社会行为5.S.沙赫特就孤独的个体进行了有关研究,其研究得出的结果是( )A.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不是线性关系B.孤独所产生的痛苦程度与孤独的时间是线性关系C.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甚至产生有关其他人的幻觉D.孤独者常常想到其他人,但不会产生对其他人的幻觉E.头脑中思考智力的孤独者会表现出较多的不安和冷漠三、判断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1.态度与行为之间不是一对一的关系。( )2.多拉德认为,挫折一定会导致

11、某种攻击行为。( )3.当你走进超市买东西时,你就和超市的其他人一起属于同一个群体。(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行动者与观察者归因的区别及其心理机制。2.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3.简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求助者的特点。4.简述解释遵从的群体中心理论。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举例说明如何通过理性的沟通让消费者改变态度。2.论述归因偏见中“行为中心偏见”的含义及其成因。3.结合实际谈谈人们合作的原因及其对我们的启示。浙江省2001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

12、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10 分)1.社会心理学发展历史中的积累阶段指的是( )A.公元前4 世纪公元18 世纪中叶B.公元前4 世纪公元19 世纪中叶C.公元18 世纪中叶19 世纪中叶D.公元19 世纪中叶20 世纪20 年代2.精神分析理论对社会心理学最主要的贡献在于( )A.个体社会化B.性欲说C.家庭的本质D.群体心理学3.要从态度预测行为,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 )A.社会环境B.个人的特征C.最突出的态度D.情感性4.认知失调中的诱导服从研究是由( )作的。A.巴克和弗斯汀格B.艾宾浩斯和卡尔斯密斯C.巴克和卡尔斯密斯D.弗

13、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5.归因指的是( )A.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B.一个观察者根据内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或他本人的外部状态的推论过程C.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行动者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D.一个观察者根据外在的行为作出有关本人的内部状态的推论过程6.贝姆提出了( )A.自我知觉理论B.归因理论C.控制源理论D.社会知觉理论7.人际吸引的认知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A.海德B.阿伦森C.纽科姆D.戴维斯8.侵犯行为是( )A.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意向B.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C.间接达到伤

14、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动机D.直接达到伤害欲以避免的生命个体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9.利他行为是指( )A.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行为B.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C.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D.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10.遵从是指( )A.由于群体在行为或态度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B.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心理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C.由于群体而产生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结果D.由于群体而产生成员行为或态度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的

15、结果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10 分)1.冲突的形式分为( )A.个际竞争B.人际冲突C.群体间的冲突_个人内部的冲突E.社会关系的冲突2.群体具有的共同特征( )A.共同的目标B.存在沟通C.相对的稳定性D.有意识的认识E.互相依赖性3.沙赫特总结了有关孤独的报告,认为孤独与下列因素有关( )A.与时间不是线性关系B.是否有动物C.梦与幻觉D.思维E.健康4.在弗洛伊德的个性学说中,认为个性由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 )A.本能B.自我C.本我D.他我E.超我5.非遵从

16、行为的形式包括( )A.反模仿B.独立C.偏离D.行为传染E.模仿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 分,共20 分)1.社会情景因素2.角色期望3.自我实现预言4.激动转换理论5.社会责任规范四、简述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1.为什么类似性与专家(或权威)都能有效地改变态度?2.群体对个人压力的形式及内容。3.完成群体的整体性任务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4.说说领域性的主要功能。5.社会化及其机制五、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1.为什么说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社会学是相互交叉,但又不能代替的?2.小群体意识有何危害,如何防止小群体意识的产生?3.如何理解认知失调理论对儿童教育的作用?浙江省20

17、01 年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1.B 2.C 3.C 4.D 5.A6.A 7.C 8.D 9.D 10.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 分,共10 分)1.BD 2.ABCDE 3.ACD 4.BCE 5.AB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 分,共20 分)1.社会情景因素社会情景个人和群体所处的具体的微观环境;社会情境因素包括三类:1、真实的情境;2、想象的情境;3、暗含的情境。2.角色期望普通的他人对拥有特定角色的某人或某群体应该表现出来的恰当行为的期望。3.自我实现预言人们能够使其他人按照人们对这些人的期望

18、来行动。4.激动转换理论已经愤怒了的人如果由于某些其他来源而被进一步激起,那么这个人会把后来加进来的激起归因为愤怒,从而会感到更为愤怒,因而也更具有侵犯性。5.社会责任规范我们对于需要帮助的人负有社会责任我们应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四、简述题(每小题6 分,共30 分)1.这就是对类似于我们的人,我们常常有一种认同的倾向,把他们看作是“自己人”。类似性会导致吸引和喜欢,对我们具有吸引力的人与不具有吸引力的人相比,前者所传递的沟通更具有说服力。专家或权威之所以能导致人们的态度改变是因为人们注意了专家的辩论,并且对它们作了一番认真的考虑。良好的论证对于专家的说服性来说是一个关键。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

19、其基本机制是类似的沟通和专家分别触动了态度中的某一成份。态度中有认知成份,专家促使我们考虑事实。而类似的或喜欢的人促使我们考虑评价,触动了态度中的情感成份。2.当我们依赖于其他人获得社会信息时,他们就获得一种权利来影响我们的行动或态度。这些人具有对我们的信息性压力,并且,因为我们需要他们提供信息,所以我们服从他们。除了具有信息性影响的能力之外,群体还能够利用“规范性社会压力”来说服个体遵从。规范性社会压力指的是“服从其他人的积极期望的一种影响力。”群体可以用拒绝或否定的强化来惩罚不愿遵从者。3.对于一个群体来说,要很好地完成整体性任务,要满足几个条件。第一,群体成员必需具有完成任务的能力;第二

20、,群体成员必需具有完成这些任务的足够的动机,也就是说,他们是愿意完成这些任务的;第三,群体成员必需知道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并且能及时地获得有关他们成绩质量的反馈。4.领域性有助于提供一个稳定的社会组织。有助于减少潜在的人际冲突,有助于维持长期的亲密关系。领域性有助于个体保持独处。有助于个体避免不良的外在环境,有助于个体进行反省等活动。最后一个人类领域性行为的功能类似动物的防卫性功能,人们把它称为“优先居住效应”。一般来说,我们在自己的领域内会干得较好。5.社会化及其机制一个人学习一系列社会意义上来说是重要的行为的过程称为社会化。社会化是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方面是社会成员表现出来的潜能或内在可能性

21、。另一方面是社会团体所应用的压力。社会化在塑造有观点,有态度,有社会认知过程的人这一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机制有两个:1、内化:社会上极大多数人把这些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规则作为自己的规则,凭借这些规则来行动这个过程就叫内化。简单地说,内化就是接受外界加于的规则而作为内在标准,用这些标准指导我们的行动。2、认同:认同定义为个体由于欣赏某人或某些人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或态度从而采纳他人的行为或态度的一个过程。五、论述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1.(1)社会心理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是从普通心理学中产生,是普通心理学许多世纪发展的结果。因此社会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领域,一个分支,这是无可置

22、疑的。(观察、实验、问卷等等)。某些社会心理现象在普通心理学规律基础上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有着很重要的区别,这就是交往。作为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就是人们的直接交往。注重社会条件或社会联系的影响是社会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区别之所在。(2)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学有着共同的地方,首先,它们在指导理论和方法论上的统一,即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论指导之下。其次,它们都研究意识。不仅社会的心理、日常意识,而且社会意识的理论形态都能够,而且应该成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毕竟有着很大的区别。社会学家用社会客观规律、经济范畴、大

23、型社会群体的影响,以及社会存在,阶级和意识形态立场来解释各种事实、现实。因而比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有更高的概括水平。与此相对照的是,对社会心理学而言,社会心理联系有明显的直接性质。社会心理学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现象和规律,它们最明显地表现在个体间的交往、小群体、集体的特性上。2.(1)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持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的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的和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2)小群体意识有数种表现。一种是,群体成员会把自己的群体看成是不可战胜的,是不会犯错误的。第二种表现是,产生了一种称之为集体的合理化。第三、群体会认为自己的

24、群体不仅是正确的,而且在道义上也是优越于其他群体的或其他人的,而把不赞成群体观点的人看成是不辨是非的,邪恶的,或低一等的。由于小群体意识使得群体限于少数几个方案的讨论,又不能很好地听取反面意见,压制了成员的创新精神,因此,群体会作出拙劣的决策,对绩效造成损失。(3)对于小群体意识,心理学家提出了一些防止的办法。欲想避免小群体意识的群体应当鼓励成员公开质询和提出怀疑,要求参与者尽可能地清晰和合乎逻辑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可把群体分成小组,让小组对问题先进行独立的讨论,任何最后的决定,应在讨论小组的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第三,一旦达成了某种决策,应当有第二次讨论的机会,在第二次讨论时,要求成员表达任何对决

25、策的意见,这样有助于减轻群体成员对于遵从和一致的压力。3.(1)不足阻碍研究认为,当我们用温和的劝告时,儿童的已有态度同行为产生失调,已有的态度会得到改变,从而使我们教育儿童所应当树立的正确态度得到内化。这方面的研究结果,不仅对于我们理解儿童内化态度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启发我们在儿童教育方面不能采取粗暴的、严厉威胁,甚至打骂的方法。否则其结果适得其反,不利于转变儿童的消极态度,而循循善诱,耐心说服方法更为有效。(2)认知失调的诱导服从研究告诉我们,当完成与原有态度相反的某一特定行为的诱因是较小或较弱时,个体往往会体会到认知失调,表现出一种与行为相一致的态度。用认知失调理论的语言来说,一种小的诱因

26、是解释行为的不充分的理由。然而当诱因过大,或得到过分的奖励,这种诱因便成为行为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从而产生较小的认知失调,不利于原有态度的转变。(3)在过分的充分理由存在的情景中,当诱因过大,或得到过分的奖励可能会破坏一种重要行为的内在价值。如果儿童知道很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获得一本新书,或做好一次作业会获得一样玩具作为奖励。这种增加的诱导物很可能成为完成行为的一种充分理由,会使他们把行为归因于外在的奖励,从而削弱了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不利于对原有消极态度的改变。当外在的奖励撤消了,引发原先行为的过分的充分理由会削弱产生继续这种行为的兴趣。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课程代

27、码:02047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1.通俗心理学的关键是( )。 A.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B.确定其他人的稳定的、基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C.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稳定的心理倾向的能力 D.确定其他人的一致的、一般的心理倾向的能力2.在1966年,布雷姆提出了( )。 A.对抗理论 B.去个体化理论 C.个性理论 D.群体压力理论3.群体内聚力与群体绩效间的关系受到( )的影响。 A.社会关系 B.群体任务 C.群体规模 D.群体规范4.领导的应变理论是由( )提出来的。 A.菲

28、德勒 B.坎贝尔 C.亚当斯 D.斯托纳5.( )把失去控制的概念应用于拥挤。 A.奥尔特曼 B.罗廷 C.谢罗德 D.格林伯格6.从沟通的方式,可以把沟通分为( )。 A.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B.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C.当面沟通与非当面沟通 D.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7.个体偏离群体的程度将受到( )的影响。 A.个体本身的特点 B.群体本身特点 C.社会因素 D.信息因素8.贝克威茨在1965年提出了( )理论。 A.侵犯激起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侵犯诱因理论 D.挫折侵犯理论9.( )是归因治疗的一个基础。 A.凯利的归因模型 B.自我障碍模型 C.习得无望模型 D.自我服务模型10.

29、社会规范与角色的区别在于( )。 A.社会性 B.普遍性与特殊性 C.社会学观点 D.行为性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1.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科学的标志是( )。 A.开始运用实验 B.依靠生活经验 C.从描述现象转向揭示和利用规律 D.不再依赖神秘的观念 E.用数量分析补充对现象的质量分析2.态度形成的条件是( )。 A.社会性 B.需要 C.外界环境 D.社会实践 E.社会化3.社会规范理论认为,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 )。 A.报答规范 B.模仿规范

30、 C.回报规范 D.社会世界规范 E.社会责任规范4.通常群体对偏离者的反应有( )。 A.影响偏离者 B.拒绝偏离者 C.任由偏离者 D.采纳偏离者的观点 E.改变目标5.影响遵从的个体特点有( )。 A.个体的能力 B.个体对将来的期望 C.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 D.文化差异 E.个体的知识水平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角色冲突2.态度3.归因4.群体目标5.过程损失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比较水平与选择比较水平的异同。2.利用消极情感来转变态度时要注意什么问题?3.弗斯汀格和卡尔斯密斯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4.詹姆士、沙赫特和辛格对情绪归因的观点有哪些?5.对拥挤解释的超载理论要点。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分析其原因。2.习得的无望如何影响心理健康的,应如何防治?3.群体内聚力的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如何增强群体的内聚力?浙江省2002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20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